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定西农业“三件宝”,梯田、种树、苜蓿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定西农业“三件宝”,梯田、种树、苜蓿草

一、定西农业“三件宝”,梯田、种树、苜蓿草

定西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地区北部,地跨东经104°—105°,北纬35°—36°之间,海拔1 700—2 580米,境内沟壑纵横,土地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1983年以前测定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5 640吨/平方公里。年平均太阳辐射量141.4千卡/平方厘米, 日照2 500小时,无霜期141天。年平均降水量425毫米, 且多集中在八、九、十三个月,造成“十年九旱”。据记载,1743—1910年,268年中发生旱灾16次,平均17年1次,其中大旱4次;1911—1949年38年间,出现旱灾8次,平均4.8年1次,其中大旱4次;1950—1992年42年中,出现旱灾28次,每1.5年1次,其中大旱14次。雹灾是仅次于旱灾的又一严重灾害。从1950—1992年42年内,全县降雹就有26年。1984年受雹灾面积达4.64万公顷(次),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3%。一般年份受雹灾面积占全部作物面积的3%—5%,往往造成局部地区的毁灭性灾害,使庄稼颗粒无收或造成人畜伤亡。
全县有汉、回、满、蒙、壮、藏、东乡等民族,其中汉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7.1%。共辖24乡、2镇,304个行政村,2 297个生产合作社,97 359户,424 058人,其中农业户78 731户,371 723人。总土地面积3 638.7平方公里,耕地11.7万公顷,其中山地10.3万公顷,占86.6%。修成梯、坝地6.5万公顷, 条田10万公顷, 水地面积0.85万公顷, 其中保灌面积0.72万公顷。
全县粮食作物有春小麦、大麦、莜麦、荞麦、豌豆、扁豆、谷子、糜子、玉米、洋芋等10多种。小麦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38%,豌豆、扁豆占21%,洋芋、糜谷、莜麦等秋田作物占39%。蔬菜、瓜类作物主要有白菜、莲花菜、韭菜、萝卜、菜瓜、大葱、大蒜等20余种。饲草作物主要有紫花苜蓿、草高粱,近几年又推广了草木樨、红豆草、沙打旺、毛苕子等新草种。主要树种有山榆、旱柳、青杨、侧柏、油松、槐树、柠条等,经济林树种主要有杏树、桃树、山梨、苹果、花椒等。畜禽主要有牛、驴、骡、马、猪、羊、鸡、兔等。
长期以来, 这一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生产条件严酷,农业生产水平低,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人民生活十分困难。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下,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 定西的面貌虽发生了较大变化,但由于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单纯就粮食抓粮食,盲目毁林毁草开荒,广种薄收,粗放经营,不但粮食人均占有水平每况愈下,而且造成人缺燃料、畜缺饲料、地缺肥料的“三料俱缺”和吃穿用年年发愁的困难局面,不得不靠刮地皮、挖草根过日子。据调查:80年代初期,全县农民群众每年铲草皮、挖草根而破坏的植被达4.6万多公顷,铲草量30 000多吨,全县天然林已荡然无存,造成“越穷越铲、越铲越穷”生态环境恶性循环的严重后果,大部分群众陷于吃粮靠回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困境。严酷的现实使定西人民逐步懂得了要从根本上摆脱自然条件的制约,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必须花大力气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大修梯田、大力种树种草,走旱作农业的路子。早在60年代,当地群众就总结出了“定西地区三件宝,梯田、种树、苜蓿草”的经验,到70年代,定西县青岚乡大坪大队在修梯田、植树种草方面,走在了全县最前面,全大队共修梯田119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66%,粮食产量翻了番,每公顷产量达到1 800公斤,大旱的1982年仍达1 650公斤, 比全县平均高750公斤,为全县做出了榜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定西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坚持把梯田、种树、种苜蓿草做为全县稳定解决温饱,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1983年,定西被列为“三西”建设重点扶持县之一, 同年又列为全国八大水土保持治理区, 1987年,关川河流域被批准为利用外资,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进一步调动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同时, 为了贯彻落实胡耀邦同志“种草种树,发展畜牧”的指示和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年停止植被破坏,五年解决温饱”的奋斗目标, 全县发扬 “领导苦抓, 部门苦帮, 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开展了以小流域综合治理、梯田建设为主的改变生产条件和以植树种草为主的改善生态环境的攻坚战,使全县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到1992年底, 全县共兴修梯坝地6.55万公顷, 占山坡地面积的65%, 全县农业人口人均0.17公顷; 造林8.08万公顷, 人均0.22公顷; 人工种草保存面积6.8万公顷, 人均0.184公顷, 林草覆盖率达到39.6%。昔日 “山是和尚头,黄土跟水流,旱涝不保收”的千沟万壑, 呈现出“绿茵覆盖上山巅,梯田层层绕山湾, 沟道塘坝绿波泛,综合治理效益显”的新景象, 农、林、牧、副各业生产出现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主要历史阶段发展情况见表11-9-1。

表11-9-1 定西县三件宝主要历史阶段发展情况

单位:公顷

年 份梯 田造 林种 草
1970
1980
1992
9 093
34 160
65 500
6 740
35 220
80 855
5 880
8 753
68 500
☚ 第九节 定西地区农业   二、“三件宝”工程建设 ☛
0002023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5: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