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一)
清秋时节,一个人孤寂地在旷野中观赏秋兰。带着一丝凉意的秋风,吹动着他佩带的翠环,冰冷的露珠也滴落在他身上了。“翠环”和“苍玉”都是一种服饰。古人非常重视玉,《礼记》中就有“古之君子必佩玉”的说法。可见佩玉是贵族和贤能之士的一种衣饰,古代穿礼服要有两套佩玉,系挂在腰的左右。诗的前两句,写出了环境和时间,也交待了主人公的身份。诗的后两句把笔锋远扬开去,说贤能之士与其用美玉作服饰,不如用兰草编织成饰物带在身上,可以使浓郁的香气溢满整个空旷的山谷、诗人在这里活用了屈原《离骚》的诗句和思想。“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芷”、“秋兰”都是香草名,屈原要把这些香草作成装饰品佩带在身上,用以表达要博采众长完善自己的高洁情操。 古人咏兰花,多赞美其香味纯正浓郁,而且寄托着不与世俗为伍、品格高尚的思想境界。屈原自不必说,就是唐代一些著名诗人也不例外,如李白就有“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的诗句。诗人唐彦谦也用了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以兰花的香气比拟自己的高洁情操,描写兰花在秋高气爽的大好时光里,空绝群芳,在借“美人”把它当作饰物带在身上,才能发挥效用,才能“幽香蔼空谷”,反映出作者要有所作为的情绪。 (一)东风一夜都吹损,昼长春殢佳人困。满地委香钿,人情谁肯怜? 诗人犹爱惜,故故频收拾。云綵缕丝丝,娇娆忆旧时。 李好古的两首《菩萨蛮》词,同吟垂丝海棠,一首写惜花爱花之情,一首写垂丝海棠独特之美。虽然立意不同,但可以连缀咏读,互相补充,却也能相映成趣。 第一首《菩萨蛮》,作者借垂丝海棠花被春风吹落,词人独自频频收拾,抒发一段怜花惜花之情。 上阕第一句。词人以“东风一夜都吹损”起笔,揭示矛盾。“都”“损”二字,既写东风无情,又透露着作者的恨怨。但作者马上又把这种怨情埋藏在小小的转折之中。“昼长春𣨼佳人困”。 娇艳的花儿虽然被吹损了,然而她却象春日天长,沉沉入睡的美人。仅一句话的勾勒,使受损的形象又转化为新形态的美,令人们不能不惊叹词人具有回天之力。 “𣨼”(ti,困忧)、“困”二字,把佳人慵困之态状写无余。不禁令人想起唐明皇笑喻杨贵妃的旧事。明皇驾幸沉香亭赏花,召杨贵妃陪伴,却值贵妃酒醉未醒,便被侍儿扶掖而至。贵妃醉颜残妆,钗横鬃乱。明皇见状打趣道:“岂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尔!”唐明皇把醉美人喻作“睡海棠”。而苏东坡《海棠》诗里“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又把盛开的海棠比作夜睡的美人。李词此句却另辟蹊径,把被风吹损的海棠喻作白昼春睡的美人,取了两者意境的合一,其意之妙,饶有神韵。接下“满地委香钿”,承接上句意境,喻写朵朵落花,象是睡美人头上精致的首饰,散落满地。既是首饰落地,可见美人酣睡之沉。实写落花之美,同时暗应首句,表达词人对海棠落花的珍视和怜爱。白居易《长恨歌》中说:“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这里正用此意。因此,“人情谁肯怜?”的反问夺口而出,竟把对东风无情,对人心无义的不满揭示出来。作者满含深情写出垂丝海棠落损后的美,也正是为着衬托他对摧残美的恶举,对喜盛而恶衰行为的恨怨。这样,就为下阕直抒胸臆做好铺垫。 “诗人犹爱惜,故故频收拾。”“犹””频”两字,写出词人对花的一往深情。“爱惜”、“收拾”落花,承接上阕,使爱花由感情活动进入到实际行动。并与对残花、落花不理不睬的人们形成鲜明的对照,表达词人爱花的真情。尾句“云綵缕丝丝,娇娆忆旧时。”又状写了垂丝海棠的柔蔓长丝。虽然娇媚的花朵被风吹落了,但这柔柔下垂的丝蔓,还在迎风飘动,散发着盎盎生机。“垂丝别得一风光”。作者把缕缕低垂柔长的花梗,看成是“睡美人”的绵绵梦绪,正在睡梦里追忆着旧日垂英袅袅、娇妍动人的美好时光。词人把有形的长丝化作无形的梦中思绪,于是赋给海棠以人的灵魂,增添了垂丝海棠的生命,使她更具诱人的魅力。 垂丝海棠的人格化,可能是词人自身际遇的观照。南宋时有几位李好古,我们现在很难断定填此词的是哪位,更不清楚这位先生的身世。不过,透过这婉约的词情,人们会感觉出,作者似乎是以海棠招损自况,借助“睡美人”的形象,来表达个人与社会不相容的愤怨。为此,才会有“娇娆忆旧时”的,哀叹,幻想有朝一日能重放光彩。当然,这里的“潜台词”是不能过于外露的。到此,作者对垂丝海棠的惜恋之情,得到了深化和升华。他热爱美好事物,保护美好事物,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已是不言而出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