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南吕〕一枝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节) 【黄钟尾】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搥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①。恁子弟每②,谁教你钻入他的锄不断、斫不下③、解不开、顿不脱④、慢腾腾千层锦套头⑤。我玩的是梁园月⑥,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⑦,攀的是章台柳⑧。我也会围棋,会蹴踘⑨,会打围⑩,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嚥作,会吟诗,会双陆(11)。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12),尚兀自不肯休(13)。则除是阎王亲令唤(14),神鬼来自勾,三魂归地府(15),七魄丧冥幽(16),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17)。 套数 《不伏老》是关汉卿的一篇代表作品,也是散曲的传统名篇之一。这篇作品是研究关汉卿的思想性格,以及他的艺术风格的重要资料。 在这篇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他献身艺术,献身戏剧的执着追求精神。他一生不仅写了许多为历代人民所喜爱的戏曲,而且还亲身参加演出,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明朝臧晋叔在 《元曲选序》中说他 “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 。他把写戏、演戏认为是 “我家生活”,这种艺术概括,与杜甫把写诗看作 “诗是吾家事,得失寸心知”的思想情感,十分相似,并且,其中还包含着更丰富的内容,比如对艺术的献身,对艺术的自豪、自信、自得、自乐等等,有些,也是他们共同的体会。此外,在一些与关汉卿有关的史料中,也可以了解到他献身艺术的意志和决心。据记载,在金、元年间,他曾被称作 “解元”、“关解元”①。有人说,“解元”在当时是通称,不一定实指 “乡试第一”。即使如此,但他文人学士的身分,总是可信的。他虽为文人学士,却不热衷于 “学而优则仕” ,而心甘情愿地过着“躬践排场,面傅粉墨”的艺人生涯,元钟嗣成的《录鬼簿》等书上,也都记载有关汉卿曾作过“太医院尹”的官职,作官的时间、活动都没有什么记载,而他却有大量的戏剧作品及戏剧活动著称于世,这也说明了他一生的主要生活内容是写戏、演戏。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他的一生是献身于艺术,而不是献身于官场; 追求的是艺术,而不是功名利禄; 生活的范围是下层社会,而不是宫庭苑囿。正因为他能献身艺术,生活于下层社会,艺术源泉深广,所以才能创作出感动人心的,艺术技巧精湛的作品。 这篇散曲,表现出关汉卿的思想性格和精神意志,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他的美妙的写作技巧和生动流利的语言,也使人深思难忘。如他对自己“偶倡优而不辞” 的意志描写: 你即使落了我的牙,歪了我的口,瘸了我的腿,折断了我的手,苍天使我得了这些坏病症,我还是不肯改变“偶倡优”的志愿。除非是气绝身亡,魂魄回归“阴曹地府”,只有到那时,才肯终止这种心愿。从这里,还让人想到了两首古代描写坚贞爱情的诗词。 其一是汉代乐府民歌《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衰绝。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其二是唐五代曲子词《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见,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以上这两篇诗词,都是关于心愿、意志的描写,都写得自然、生动而美妙,都有深厚而广阔的生活基础,也都能灵活地掌握和运用想象、比喻、夸张等写作技巧,把抽象的东西,具体、生动地的表现了出来。《不伏老》的写作技巧,和这两篇比较起来,可以说是异曲同工,达到了同样的艺术高度。 这一篇的语言也很生动流利、通俗自然。比如,他把自己比作一粒“铜豌豆”,而且运用大量衬字 “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这种语言对他的性格描写就很生动、具体,表现力很强。关汉卿的作品在语言上成就高的原因,也是他长期生活在下层社会,吸取民间语言精华,以及从事戏剧艺术活动的结果。由此,我们又一次地体会: 社会实践、社会生活,对一个艺术家来说,何等重要! 〔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 【一枝花】轻裁虾万须,巧织珠千串; 金钩光错落,绣带舞蹁跹①。似雾非烟,妆点就深闺院,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②。摇四壁翡翠阴浓,射万瓦琉璃色浅。 【梁州】 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③,锁春愁不放双飞燕。绮窗相近④、翠户相连,雕栊相映,绣幕相牵。拂苔痕满砌榆钱⑤,惹杨花飞点如锦。愁的是抹回廊暮雨潇潇,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⑥。凌波殿前⑦,碧玲珑掩映湘妃面⑧,没福怎能够见。十里扬州风物妍⑨,出落着神仙⑩。 【尾】恰便是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尽日悬。你个守户的先生肯相恋(11),煞是可怜(12),则要你手掌儿里奇擎着耐心儿卷。 在元代朱帘秀是一位容貌艳绝、多情善感、歌唱、舞蹈、表演名冠一时的女演员,一颗元代社会黑暗夜空中闪光的艺术明星。夏庭芝《青楼集》记载朱帘秀为当时名演员,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有关记载还说: 朱帘秀和关汉卿在杂剧演出活动中十分活跃,且配合很好。她排行第四,称她朱四姐,曾主演关汉卿的著名杂剧《望江亭》和《救风尘》,扮演主人公谭记儿和赵盼儿,演得眉飞色舞,神采焕发,精妙绝伦,一时传为佳话。 关汉卿笔下,曾写出过许多个以妇女为题材的杂剧,塑造了许多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妇女形象。这些人物的原型来自何处?近人戴不凡在 《关汉卿笔下妇女性格的特征》中说: “可能是关汉卿所在的那个戏班子里的那位女演员,很善于表演带有泼辣味儿的正旦。关汉卿很可能在演员敦促下,才写了一大批不好惹的姑娘。”这位“带有泼辣味儿的正旦”演员,很可能就是谭记儿和赵盼儿的扮演者朱帘秀。可知,关、朱二人,配合默契,“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为你编剧,你为我演出; 你是我的模特儿,我是你的设计师,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朱帘秀这位名噪一时的女演员,却远走低飞,隐匿杭州,委身给(很可能是无法反抗的霸占)一个道士。朱帘秀之被迫离开大都(北京) ,南下杭州,当然是有一股恶势力在作祟。把她与关汉卿生生拆散。“生别离”的悲和苦,人情常存,怎能使剧作家沉默呢! 他把对朱帘秀的一腔热情,满腹怀念和怜惜,采用谐音双关,通过委婉隐晦地吟咏一幅门窗前的珠帘去表白,去惋叹。隐语写深情,借物表衷肠,关汉卿写得出来,朱帘秀若能见到,也一定能读懂其中的潜台词。曲词表面上句句是咏珠帘,心底里字字在念朱帘秀。这字字句句,照人肝胆,沁人肺腑,催人落泪。 【一枝花】描摹珠帘的珍贵。它外貌美丽,内质高雅,装饰华艳,光彩照人。一开始就写 “虾万须”、“珠千串”,经过“轻裁”、“巧织”而成一幅珠帘。这是说珠帘吗?不,是暗指朱帘秀; 这是表彰编造工匠吗?不,这是吟咏朱帘秀玉润珠圆的歌喉婉啭。接着写珠帘上的附属装饰品: “金钩”、“绣带”,一个金光闪闪,错落有致; 一个舞蹈蹁跹,婀娜多姿。这是赞美珠帘吗?不,这是赞美朱帘秀不但歌声玲玲,而且体态轻盈,艳颜缥缈,舞步珊珊。再写她 “深闺院”中仔细 “妆点”,在迷迷濛濛的幕布后面打扮得宛若天仙,不许人轻易进台后观看。“似雾非烟”,真格形成朦胧美了。这是述说珠帘半透明半遮隔的功能吗?不,这是赞赏朱帘秀巧施脂粉,精心妆饰,借着珠帘造就的朦胧,若隐若现,若明若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表现她在出场表演之前不轻易露面,要蓄势待发,一鸣惊人。最后写珠帘乍一展开,就 “摇”得 “四壁翡翠阴浓” 就 “射”得 “万瓦琉璃色浅”。霞光四散,满目生辉。这是陈说珠帘张展状貌吗?不,这是赞叹朱帘秀出场亮相的景观: 一上前台就容光焕发,楚楚动人,震慑了整个剧场,人人都惊呆了。其赞美之情,夸耀之语,达到了老杜“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似的精心描摹的地步。 【梁州】叙写珠帘的地位、生活情趣与不幸遭遇,并表露对珠帘的同情惋惜。先用一个典故,影含悲剧发生的根源。“侯家紫帐”,指东晋新贵侯景,家产富饶,贵似王公,“谢府红莲”,指东晋世宦显贵谢安,名门望族,子弟风流。据载: 侯景曾向谢氏家族求通婚,因侯系新贵,不及谢家世代显赫,配不上,被拒,即“紫(罗)帐”不能配“红莲(幕)”。这是讴歌一千多年前江左贵胄之间的韵事吗?不,这是咏叹朱帘秀高贵典雅而又风流华艳的品格,并暗喻影射关汉卿与朱帘秀不能配对的社会历史缘由。它虽不算十分贴切,却能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谴责社会的不公平,更加体味王实甫《西厢记》大声疾呼“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时代进步意义。接着回顾了关、朱二人的恋情生活。想当年,他们曾似“双飞燕”,也曾经在“绮窗”、“翠户”、“雕栊”、“绣幕”这些环境中“相连”、“相近”、“相映”、“相牵”。这是叙说珠帘的位置和与四周景物的关系吗?不,这些只有恋人才使用的亲昵词语,表现朱帘秀风流蕴藉,与关汉卿也曾经相依相偎,热恋非凡。字里行间,此中有人,呼之欲出,这人是谁,不言自明,非关汉卿莫属了。再接下去,写“榆钱”“拂”去“苔痕”,“杨花” “惹”出“飞点”。这是单纯写珠帘遭到“榆钱”、“杨花”的侵扰吗?不,这是愤怒地谴责那象“榆钱”、“杨花”一样有钱有势的轻薄浪子、风月狂徒对朱帘秀的利诱、纠缠和裹胁,更撕心裂肺地指斥恶势力对朱帘秀的残害的和糟踏。可是,谴责的口不能代替挽救的手,朱帘秀终于被拉下恶势力的陷坑。她就如金丝鸟儿被囚于鸟笼中一般,每当“回廊暮雨潇潇”,或 “曲槛西风剪剪”这样的时刻,便自然地勾起朱帘秀和关汉卿两人 “愁”和 “恨”的感情起伏。“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一句,借用司马相如 《长门赋》所咏汉武帝陈皇后 (阿娇) 失宠于长门冷宫的典故,寄寓了作者深沉的心曲。这种使帘外自然景色的变化配合帘内相思人感情的变化的描写,表现了朱帘秀独居幽房禁院,孤苦烦愁的状况,因景写人,借物咏人,语意双关,情调缠绵。最后用唐玄宗梦见 “凌波仙女”的传闻和娥皇、女英失去舜而痛哭洒泪的故事,以及杜牧《赠别》诗的引证,一方面再次对朱帘秀人才出众,容颜绝艳的赞美;另方面又慨叹自己是 “没福怎能够见” 。神话传闻,名诗佳句,增添了几分浪漫主义的色彩。这中间关汉卿有多少衷情要叙说,有多少心血伴和着眼泪流淌,有多少次倚门望眼欲穿! 声情并茂,血泪和流,热烈的思恋和深沉的哀怨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迷惘的王国。 【尾】曲的 “一池秋水通宵展” 、“一片朝云尽日悬”,表面是说珠帘日夜悬挂,倚窗守户,实际是暗喻朱帘秀已成为恶势力的玩物和摆设。她身不由己地在 “通宵”、“尽日”中消磨时光,被那个“守户的先生”——代表当世恶势力的道士玩弄着、囚禁着,“煞是可怜”,明白地表达了关汉卿对朱帘秀不幸遭遇的同情。言已尽而意无穷,满腹哀怨也无法再抒发,只得无可奈何地勉强作结,实在有点 “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的余音嫋嫋。 读完全曲掩卷沉思,不能不为关汉卿的艺术魅力所倾倒。曲文写得既摇曳多姿,又脉脉含情,终至动人魂魄。王国维在 《宋元戏曲考》中说关汉卿是 “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关汉卿的戏曲是如此,他的散曲也是如此。郑振铎在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731—732页) 中说: “散曲历史的开篇,仍当以大诗人关汉卿为第一人……他的作风,无论在小令或套数里,所表现的都是深刻细腻,浅而不俗,深而不晦。”确乎公允之论。关汉卿的散曲造诣高深,不管是描写离愁别绪,还是儿女情态;不管是因景抒情,还是借物寓意,无不逼真酷肖,入木三分。其构思精当巧妙,其风格清丽放逸,其词语明快流畅,其篇制深沉蕴藉,其感情真切动人。它兼备着婉约与豪放,高雅与通俗多方面的风采。 《赠朱帘秀》这首曲子,集喜、怒、哀、思、怜于一体,融忧、愁、怨、恨、怕于一炉,把关汉卿复杂而难言的内心世界隐隐透露出来,在迷茫朦胧的氛围中显示其特有的美学价值。关于诗歌中的含蓄美和朦胧美,日人厨川白村先生在《苦闷的象征》中,曾引用波特莱尔的散文诗《窗户》说:“从一个开着的窗户外看过去的人,决不如那看一个关着的窗户的见得事情多,再没有东西更深邃,更神妙,更丰富,更阴晦,更眩惑。胜于一支蜡烛所照的窗户了,”这一支蜡烛所照窗的户,就是具有某种特性的含蓄美和朦胧美的意境。虽然是关闭着的窗户,但却有晃动摇曳的烛光映照,若明若暗,若隐若现,能窥见,却又看不清楚明白。这种朦朦胧胧,含蓄优美的意境极其富于感情深处的诱惑力。诱发读者去探求,猜测和想象那关闭着的窗户里隐藏着的某种特有秘密,那就是优秀文学作品独具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魅力会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反复咏叹,反复吟味,内心世界激荡不已。透过《赠朱帘秀》可以看出关汉卿的散曲确实风采独具,仪态万端,继承前人而又有所开拓发展。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 (上册169页) 中指出: 关汉卿“比柳词还要谐俗,却比柳词还要深刻活泼; 比山谷词还要艳荡,却比山谷词还要令人沉醉,却又那样温柔敦厚,一点也不显出粗鄙恶俗。”此乃切中肯綮之言,精警公允之论。 〔南吕〕一枝花杭州景 【一枝花】 普天下锦绣乡,环海内风流地。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①。水秀山奇,一到处堪游戏,这答儿忒富贵②。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人烟凑集③。 【梁州】 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并无半答儿闲田地④。松轩竹径,药圃花蹊,茶园稻陌,竹坞梅溪。一陀儿一句诗题⑤,一步儿一扇屏帏⑥。西盐场便似一带琼瑶,吴山色千叠翡翠。兀良⑦,望钱塘江万顷玻璃。更有清溪、绿水、画船儿来往闲游戏。浙江亭紧相对⑧,相对着险岭高峰长怪石,堪羡堪题⑨。 【尾】 家家掩映渠流水,楼阁峥嵘出翠微⑩。遥望西湖暮山势。看了这壁,觑了那壁(11),纵有丹青下不得笔(12)。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这个繁华而秀美的大都市,北宋时就以经济发达和湖光山色闻名天下,人称“东南第一州”。著名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中称誉杭州是: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迭𪩩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记: “此词 (指柳永《望海潮》) 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完颜亮听了柳词,因慕杭州而起兵南侵,虽系传说,亦非偶然。完颜亮《题画诗》中有: “提兵百万西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对此,南宋谢处厚曾吟诗叹曰: “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早期的杭州犹且如此引人入胜,经过南宋建都于此(时名临安) 一百多年的经营和装点,杭州就更见繁华富丽,风光宜人。宋末元初虽遭兵燹(xian),富丽秀美仍不减当年。宋亡,杭州归入元的版图。关汉卿从大都(北京前身) 南下杭州,被眼前景物迷住了,一口气写下了这首套曲。它与柳永《望海潮》隔代辉映,却又比柳词还细腻娇丽秀美。如果说柳词显示富艳,是浓妆,那么关曲则是清新,是淡抹,别有一番情趣。 《杭州景》是一幅杭州风景图画长卷。它描绘了城市,点 染了山水,于不经意处寄寓着作者对江山更替,朝代兴亡的感 慨。 【一枝花】开头,写出了杭州的地位、特征和改朝换代的现实。说它是“普天下”、“环海内”,即全中国的“锦绣乡”、“风流地”。突兀之语,赞誉之情,喷薄而出,提领全诗。而“大元朝”、“亡宋家”,却又顿住笔头,叙述并抒发历史变迁的淡淡感慨。接着放开笔来,既全面概括,又聚焦集中地描述此处乃“山奇水秀”之处,此城系“绣幕风帘” 之城,是 “富贵”之乡,是“游戏”之地,因而“人烟凑集”,热闹非凡。举巨臂挥大笔勾勒,象提纲挈领,似背景涂色,非语言大师不可能这样干净、鲜明地表现出来。 关汉卿不仅是言情能手,而且是写景巨人。 【梁州】用浓淡相宜的笔墨,全面而又细致地描绘杭城内外的景色。它先写城内,再写郊外;先写山色,再写水色,最后落笔在奇险高峻的岩石上。这样,近景、远景、全画面、小画面、特写镜头;平视、俯视、仰视,各式角度都调动起来,运用自如。你看,在关汉卿笔下,整齐的街道四通八达,南北东西数十百里;房屋鳞次栉比,参差错落;楼阁高矗,万家排列。多么壮丽的场地!多么繁盛的市区!再把视线移向郊外,便是花园连着茶园,小径通向亭轩,稻香竹青梅花开,阡陌溪流连贯了一串串珠宝琼瑶、翡翠玛瑙。形容不尽的美,描摹不完的妙,真是个人间天堂!描写的基点从平地延伸到山上,又从山上降落在水中,钱塘江碧波万顷,阳光下粼粼的光波似玻璃晶晶亮;西湖水绿浪荡漾;九溪十八涧曲折回绕,船儿来来往往,人们被这天下绝景迷着了。最后几笔把视线抬高,对准吴山灵岩,盯住那 “险岭高峰长怪石”,灵感触发了深藏的情思,羡慕、热爱、迷恋、嗟叹,一齐涌上心头,禁不住要题诗于山崖上。画幅如此丰富多采,色泽如此鲜明闪亮,是画是诗,亦诗亦画,诗画合一,情深意长。 这一组组的风景镜头,对准杭州城内城外,水色山光,随着目光所及摄取下来。它由近而远,又从远返近; 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上上下下,左右远近,盘旋缠绕,有层次,有格局,有色泽,有亮度,画面秀美淡雅,意境清幽恬静,活脱脱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风光系列图片。 【尾】曲似乎是作者神游之后,再回顾头来扫视一遍这美景的轮廓: “家家掩映渠流水,楼阁峥嵘出翠微,遥望西湖暮山势。”这对长期生活在北方的关汉卿来说,一切都新奇而富有诗意。景色太美,景色又太多,看了这又看那,真是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作者眼花缭乱了,无法再写下去,只得不无遗憾地收笔慨叹: “纵有丹青下不得笔。”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 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里,景色与感情融汇,一片天籁,万般纯真,巧极了,妙不可言。 描写杭州风景的诗词,历代皆有,比比并列的大家,脍炙人 口的篇什,成百上千。白居易有《钱塘湖春行》、《杭州春望》、《忆江南·杭州》;苏东坡有《望海楼晚景》、《次韵仲殊游西湖》、《饮湖上初晴后雨》等等,无不精妙绝伦,传诵不衰,但篇制短小,画面不宽,仅选取一、二组富有特征性的景点而已。象关汉卿这首杭州景散曲的长段描绘,实属少见。它能描绘出杭州市容街貌——西子湖水——钱塘江涛——吴山岭峰; 清溪——绿水——画船儿; 险岭——高峰——长怪石。或则递进,或则组合,或则叠映,善为剪接之工,巧为缝缀之品。发语清新,景语与情语溶于一体,不愧为既写客观之景,又抒发 “主观之诗人”(《人间词话》 十七) 的羡慕、景仰、喜悦、迷恋与慨叹之情。 语言是五彩丝线,语言巨匠可以用它织出五彩纷披的锦绣文章。关汉卿的 《杭州景》可谓天工巧夺,造化天成,以少量笔墨,勾画出美景长卷,编织出淡雅秀丽的锦缎。它一个词就是一个景点,一句话就是一幅画面,景景优美自然,画画交相辉映。它是画,又比画还美; 它是诗,又比诗还洁净明亮,沁人心脾。 《杭州景》选材、结构精当,别具匠心,运斤成风,有独到之功。它既善于概貌的勾勒,又巧于具体景点的铺染,有合有分,能集中能散开,全貌展现镶嵌着特写景致的晶亮点。总的大范围的写出 “锦绣之乡”、“风流之地”; 分的小区域的则抓着突出特征的景物写: 风帘绣幕、人烟凑集、街衢整齐、楼阁参差……呈现城市繁荣之风貌; 盐场琼瑶、吴山翡翠,钱塘万顷波涛,清溪绿水长流,画船儿来往游戏,怪石伴枕着高峰险岭,鲜明悦目,独特超群,这是杭州特有之景,非杭莫属,非杭不存。 阅读一遍,景物图貌闪现脑际; 吟咏几番,抒情赞叹与议论感慨使人受其感染; 在心旷神怡之境地,仿佛自己也随着七百多多年前的导游关汉卿走进了杭州西湖风景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巧施丹青的描绘,并未使人忘乎所以,乐不思蜀,而在赞美评说的词语中,置身于内,触目伤情,思绪万千,心底跳动着涌出了一腔激情。关汉卿生活在宋、金、元风云变幻之际,亲历由金入元,目睹亡宋,杭州归元,加上自身感受到元代 “九儒十丐”的屈辱,政治环境恶劣,社会地位低贱,难免有牢骚伏于胸中,不时借题因故而发。即使在这纯然是写景的曲子里,也情不自禁地透露出政治历史的感慨,朝代变迁的哀叹。对这座南宋京城杭州的描绘和赞美,隐隐地包涵着无限的怀念和深沉的惋惜,字里行间,汩汩流出来。美的景与深的情交织成闪亮的画面,这画面牵动着作者和读者的心思,这心思碰撞出丹青之外的潜台词,画面——心思——潜台词,给人们享受一片纯真的艺术香、甜、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