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鹿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鹿鸣》

 

《诗经》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 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释】呦(yōu)呦:鹿鸣声。苹:蒿,草名,初生时可食。簧:乐器中用以 发声的片状振动体。承筐是将:古代用筐盛币帛送宾客。示我周行: 指我路途,引申为“教我大道理”。视:通“示”,昭示,显示。民:奴隶。 一说自由民。恌:通“佻”,轻佻,奸巧。式:语助词。燕:通“宴”,宴会, 宴饮。敖:通“遨”,游逛,游玩。芩(qín):蒿类植物。湛(dān):沉湎于 欢乐,十分尽兴。燕乐:宴饮欢乐。

【大意】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苹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 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 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 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 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 奏乐调。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 嘉宾心中乐陶陶。

字数:571
 
 
 
 

李支舜 编著.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8页.

《鹿鸣》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 可可诗词网

《鹿鸣》

 呦呦鹿鸣,鹿儿呦呦在叫鸣,


食野之苹。地里相邀吃野苹。


我有嘉宾,我处有满座嘉宾,


鼓瑟吹笙。弹瑟吹笙表欢迎。


吹笙鼓簧,吹笙按簧声悠扬,


承筐是将。满筐礼品赠嘉宾。


人之好我,各位宾客爱护我,


示我周行。教以道理悦我心。



呦呦鹿鸣,鹿儿呦呦在叫鸣,


食野之蒿。呼吃香蒿地里行。


我有嘉宾,我处有满座嘉宾,


德音孔昭。德高望重传美名。


视民不恌,不以轻佻示百姓,


君子是则是俲。君子仿效有典型。


我有旨酒,我有美酒敬客人,


嘉宾式燕以敖(11)。贵宾畅饮喜盈盈。



呦呦鹿鸣,鹿儿呦呦在叫鸣,


食野之芩(12)。地里相邀吃黄芩。


我有嘉宾,我处有满座嘉宾,


鼓瑟鼓琴。宴会上弹瑟鼓琴。


鼓瑟鼓琴,宴会上弹瑟鼓琴,


和乐且湛(13)。宾主和乐齐尽兴。


我有旨酒,我有美酒敬客人,


以燕乐嘉宾之心(14)。用以乐贵宾的心。



[注释] ①呦呦:鹿鸣声。②苹:藾蒿,草名。③簧:笙中的舌片④承:捧。筐:用以盛币帛的竹器。将:送、献。⑤人:指宾客。


好:爱、爱护。⑥示:告诉、指示。周行:大道。引申为至美之道、治国之道。⑦蒿:青蒿、香蒿,草名。⑧德音:道德名誉。孔:很。昭:明。⑨视:示。恌(tiao):同“佻”,轻佻、奸巧。⑩则:法则。傚:仿效。(11)燕:通“宴”。敖:同“遨”,游、游乐。(12)芩:黄芩,草名。(13)湛:深厚。朱熹《诗集传》:“湛,乐之久也。”(14)燕乐:安乐。



[赏析] 本篇以周王在宴会上祝酒的口气抒写,为周代贵族宴会时所唱的一首乐歌。它反映了周王宴会群臣、宾客的盛况,阐明和强调了为君者需以诚意对待贤臣嘉宾(给以隆重的礼遇),则臣下始得尽其忠心,君臣融洽相处,国运才能兴隆的深刻道理。可以说这是一首以宣扬加强统治阶级内部团结为主题的诗篇。


全诗共三章,都以“呦呦鹿鸣”起兴。《毛传》:“鹿得苹,呦呦然鸣而相呼,恳诚发乎中,以兴嘉乐宾客当有恳诚相招呼以成礼也。”是说宴会主人(《毛诗正义》以为指周文王)也有如同野鹿和睦群处、相呼共食 一样的恳诚之心,故设宴热情款待群臣、嘉宾。诗的首章,重点是写宴会进行的盛况,宾客满座,乐声并作,饮宴以后还赠以满筐的礼品,确实是一派欢悦的气氛。这一切,都体现了主人待客(群臣嘉宾)的诚意。正是因为有诚意,才进一步赢得了众宾客的心,使他们敢于陈述政见,提出忠告,愿竭诚为王室献计效力。“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两句,写出了谦诚待下的结果。从“人之好我,示我周行”的叙述、评价中,也不难看出宴会的主人是 一个具有开明政治态度与政治远见的人。第二章,重点是写主人对群臣嘉宾德行的赞颂。上章已经写到群臣嘉宾进献有益于治国的言论,这里又进一步写他们的品德也是高尚的,以说明群臣嘉宾的言行是一致的。这样,他们才能作为下级官吏、百姓效法的榜样。对群臣嘉宾的赞扬中,又含有勉励的成分,那是希望他们进一步提高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帮助更好地治理国政。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宴会主人为国运兴隆而思贤若渴的一片诚意。第三章,写宴会进入高潮时的情景。上一章,没有写到奏乐,那是因为群臣嘉宾要恭听宴会主人的讲话,所以气氛较为肃静。至此,乐声又起,欢乐的宴会在继续进行。和宴会开始时相比,这时奏乐所用乐器中添上了琴。《礼记·乐记》说:“丝声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风俗通》也提到“琴者,乐之统也。……大声不喧哗而流漫,小声不湮灭而不闻,适足以和人意气,感发善心也”。可见,在宴会上“鼓瑟鼓琴”,除了增添欢乐融洽的气氛以外,也还有以此陶冶情操、增进主客(君臣)团结的用意。“和乐且湛”,是说在欢乐悠扬的乐声中,宴会进入高潮,宾主俱已尽兴。一个“和”字,写出了礼、乐并用,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消除了相互间的猜疑,促进了君臣的团结。最后,以“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二句结束全诗,再次表明主人以礼待客的诚意。为什么如此殷勤待客,一方面是为了让他们高兴,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赢得他们内心的敬重,从而使他们亦能以礼待己,不断教以治国良策。


这首诗,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和反复咏唱的叠章形式,写出了周王的心态及宴请群臣嘉宾的过程与盛况,反复表达了君主的“诚”可以引来群臣的“敬”这一主体思想,渲染了宴会进行时欢畅和乐的气氛。“至其音节,一片和平,尽善尽美,与《关雎》同列四诗之始,殆无贻议云。”(方玉润《诗经原始》)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由于此诗展示了周代先王开明的政治态度,“待群臣如待大宾”(方玉润语)的开阔胸襟,以及为整治、振兴国家而求贤若渴、严于律己的精神,又曾定为朝廷燕礼所用的乐歌,故对后代统治者在思想上有过约束或启迪作用。历代名臣、士子又往往以《鹿鸣》中礼遇臣宾的周王为榜样,以其为标准,来衡量、要求当代君王,谴责专制统治 因此,《小雅·鹿鸣》成了历史上一些进步人士抨击专制政治及世道黑暗的精神武器。随着历史的发展,《小雅·鹿鸣》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由周王宴请群臣嘉宾,到一般贵族宴会,乃至乡饮酒时及科举时代乡试放榜后为有关举子、乡贡士举行的宴会上,均歌《鹿鸣》。由此可见,作为宴飨诗的《鹿鸣》,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鹿鸣》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 - 四书五经名篇 - 可可诗词网

《鹿鸣》

(一)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三)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释〕 呦(yōu)呦:鹿的叫声。 苹:艾蒿,叶青色,茎像筷子,可以生吃。 承筐:指奉上礼品。 将:送,献。 周行(hánɡ):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孔:大。 视:同“示”。 恌:同“佻”。 则:法则,楷模。 效:仿效。 旨:甘美、甜美。 式:语助词,应当。 燕:同“宴”。 敖:同“遨”,嬉戏。 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湛:深厚、持久。

〔鉴赏〕 《鹿鸣》是《小雅》中的第一篇,讲述的是王者宴请群臣的场面,正如《诗序》所说“《鹿鸣》,燕群臣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古代君主宴请群臣,常演奏此乐曲,以期造成君臣之间的和谐、安乐的政治氛围。民间雅士设宴招待嘉宾时也常演唱此曲以助兴。

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在树木茂盛、鲜花盛开的林苑中,一群鹿悠闲地吃着鲜嫩的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欢娱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诗以这种自然景色起兴,一开始便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营造了一个轻松而热烈的气氛。朝臣赴君主设立的宴会,本来就有拘谨和紧张的感觉,但是这种令人陶醉的景象给与会的嘉宾以强烈的感染,惶恐不安的心情放松安定下来了。如此氛围之中的宴会,使君王能够听到群臣的心里话,可以有效地促进君臣之间的感情沟通。接着诗歌把读者从“呦呦鹿鸣”的意境带进“鼓瑟吹笙”的欢乐的乐曲声中,在明快的节奏、悦耳的旋律之中,参与宴会之中的人在尽情地享受音乐审美的愉悦的同时,强烈地感受到主人的盛情美意,同僚友人关系的温馨美好,平日上下左右之间种种抵牾、争执,甚至冲突所引起的不快或愤恨也就逐渐化解,以至于抛之脑后。乐曲与“呦呦鹿鸣”之声相呼应,表现了鹿与鹿、人与人之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情感共鸣;两者又相互交融,构成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动人画面。在演奏音乐的同时,主人“承筐是将”,命侍从抬来竹筐,向客人赠送礼物,给他们带来一个个惊喜,宴会气氛更趋活跃,客人更加兴奋。此时,主人又向宾客致辞,由衷地感谢客人的光临,热情赞扬他们平时对主人的支持和帮助。所谓“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充分肯定了来宾对自己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所作出的贡献。主人的慷慨和诚挚致谢更加加深了主客之间的情谊和关系。

第二章的第一、第三句相同,重复的诗句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和洽气氛,更加充分表现了主人的兴高采烈的心情。第二句句式与前一章相似,而以“蒿”字取代“苹”字,从而使文字显得错落有致。第四句与第一章不同,赞扬客人道德高尚(“德音孔昭”),这就把此诗意蕴提升到新的境界。主人的祝词表扬来宾、“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就是说他们在人民面前显示出庄重的样子,一点也不轻佻,他们的美好的品行成为君子效法的榜样。这些诗句不完全是客套话或虚假的溢美之词,它们既是对客人在道德行为方面的肯定,也是对他们的鼓励和期许。这些话语表明,《鹿鸣》并非简单地只是宴会的助兴之诗,或纯粹是为了加强感情联系,其主旨在于表达主客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共同致力于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的美好愿望。

第三章着重描绘乐队演奏的效果,“鼓瑟鼓琴”的重复吟诵演唱使人们似乎看到乐师们为宴会的气氛所感染而更加激情洋溢地弹奏的情景,仿佛听到了柔和、悠扬、舒展、贯珠扣玉的天籁之声从琴瑟之弦流淌而出,沁人心脾。最后几句把主人热情好客、客人尽兴而乐的情景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出来,从而将欢乐气氛推向高潮。

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下的政治生活充满了猜忌、阴谋、内乱和战争,在极其险恶的人际关系中,《鹿鸣》所渲染的君臣上下温情脉脉、其乐融融的景象显得极其珍贵,对古代士大夫特别有吸引力。因此,历代都十分珍视此诗,经常咏唱,这就使《鹿鸣》成为《诗经》中的名篇,它对于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这首诗歌充分表现了君主对臣下、长上对下级的善意和尊重,也就是对人才的重视,因此东汉末曹操作《短歌行》曾引用《鹿鸣》首章前四句,以表达其求贤若渴的心情。宋朝殿试文武两榜状元后所设宴会,以及同年团拜,就称“鹿鸣会”。各个朝代科举考试后各地都要举行庆祝宴会,由州县长官宴请考官、学政和考中的士人,这样的宴会也叫“鹿鸣会”,由此也可见此诗在古代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诗经《鹿鸣》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鹿鸣》


贵族宴宾之歌。对嘉宾的忠告表示感激,享以美酒。
呦呦鹿鸣,(一) 呦呦地鹿儿鸣,
食野之苹。(二) 吃着野地的青苹。
我有嘉宾,我有一些好客人,
鼓瑟吹笙。弹起瑟,吹起笙。
吹笙鼓簧,(三) 吹起笙来奏起簧,
承筐是将。(四) 把一筐币帛来奉上。
人之好我,人们呀,爱护我,
示我周行。(五) 指示我向大路行。

呦呦鹿鸣,呦呦地鹿儿鸣,
食野之蒿。吃着野地的青蒿。
我有嘉宾,我有一些好客人,
德音孔昭。(六) 说的话呀多精妙。
视民不恌,(七) 人民见他不敢轻佻,
君子是则是效。官儿向他学习、把他仿效。
我有旨酒,我的酒,多美好,
嘉宾式燕以敖。(八) 客人们饮着乐陶陶。

呦呦鹿鸣,呦呦地鹿儿鸣,
食野之芩。(九) 吃着野地的水芹。
我有嘉宾,我有一些好客人,
鼓瑟鼓琴。弹起瑟呀弹起琴。
鼓瑟鼓琴,弹起瑟,弹起琴,
和乐且湛。(十) 乐得大家都尽兴。
我有旨酒,我的酒,多美好,
以燕乐嘉宾之心。(十一) 用来安慰客人的心。


注 释
(一)陈奂:“《说文》:‘呦,鹿鸣声也。’……《广雅》云:‘呦呦,鸣也’。”
(二)王先谦:“《鲁》说曰:‘苹,藾萧。’”
严粲:“《释草》:苹有二种。一云蓱,萍,其大者蘋,此水生之萍也。解见《采苹》。一云蘋,藾蒿。郭璞云:‘今藾蒿也。’此陆生之苹也,即鹿所食是也。”
(三)孔颖达:“吹笙之时,鼓其笙中之簧以乐之。”
(四)郑玄:“承犹奉也。”
朱熹:“将,行也。奉筐而行币帛。”
(五)姚际恒:“周行,大路也。……犹云指我途路耳。”
(六)严粲:“嘉宾教益于我,皆有德之言,甚昭明矣。”
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德音,善言也。……孔,甚。昭,明。”
(七)姚际恒:“盖视民犹民视。谓小民视之,不敢习为偷薄之行,而君子则‘是则是效’也。”
(八)马瑞辰:“《尔雅》舍人注云:‘敖,意舒也。’凡人乐则意舒,是知敖有乐意。”
(九)王夫之:“当求之鹿食九草之中。……食野之芩,亦当是水芹。芩、芹音相近耳。”
(十)毛亨:“湛,乐之久也。”
(十一)毛亨:“燕,安也。”

注 音
呦you幽 行hang杭 恌tiao挑 敖ao翱 芩qin琴湛dan担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7: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