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鸨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鸨羽》

 诗歌。《诗经·国风·唐风》的第八首。这是一首反映奴隶们在徭役的重压下痛苦呻吟的诗。诗中抒发了征人迫于“王事”而不能耕种田地,致使父母无衣无食,只得呼天的悲愤心情。诗中运用比兴手法,以引起读者的联想,语言严整,音韵协调。

诗经《鸨羽》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鸨羽》


行役人的哀叹,差遣没有完时,哪能奉养爷娘?
肃肃鸨羽,(一) 大雁嗖嗖地拍翅膀,
集于苞栩。(二) 歇在密密的栎树上。
王事靡盬,(三) 国家的差遣没个完,
不能艺稷黍。我不能在家种黍子高粱。
父母何怙? (四) 用什么来给爹娘?
悠悠苍天,老天真是渺茫茫,
曷其有所? 啥时才有安身的地方?

肃肃鸨翼,大雁嗖嗖地拍翅膀,
集于苞棘。歇在密密的枣树上。
王事靡盬,国家的差遣没个完,
不能艺黍稷。我不能在家种黍子高粱。
父母何食? 用什么来养爹娘?
悠悠苍天,老天真是渺茫茫,
曷其有极? 啥时才有个收场?

肃肃鸨行,(五) 大雁嗖嗖地飞成行,
集于苞桑。歇在密密的桑树上。
王事靡盬,国家的差遣没个完,
不能艺稻粱。我不能在家种稻粱。
父母何尝? 用什么来奉爹娘?
悠悠苍天,老天真是渺茫茫,
曷其有常?(六) 啥时才能恢复正常?


注 释
(一)朱熹:“鸨,鸟名,似雁而大,无后趾。……民从征役而不得养其父母,故作此诗。言鸨之性不树止,而今乃飞集子苞栩之上。如民之性本不便于劳苦,今乃久从征役,而不得耕田以供子职也。”
毛亨:“肃肃,鸨羽声也。”
(二)朱熹:“苞,丛生也。栩,柞栎也。”
毛亨:“集,止。”
(三)王引之:“盬者,息也。”
(四)毛亨:“怙,恃也。”
(五)朱熹:“行,列也。”
(六)朱熹:“常,复其常也。”

注 音
鸨bao保 苞bao包 栩xu许 盬gu古 怙hu户 行hang杭

古代文学作品《鸨羽》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 可可诗词网

《鸨羽》

《鸨羽》

《诗经·唐风》篇名。《毛诗序》说:“《鸨羽》,刺时也。昭公之后,大乱五世。君子下从征役,不得养其父母,而作是诗也。”清庄有可《毛诗说》:“民怨武公,使劳王事而不以义也。”方玉润《诗经原始》:“刺征役苦民也。”宋朱熹《诗集传》说:“民从征役而不得养其父母,故作此诗。”此说,是。诗三章,每章开头二句均以鸨鸟比兴。传说鸨没有后脚趾,在树上站立不稳,暗喻人民不得好好休息。或谓鸨性好涉水,以集树为苦,喻民性好和平,以征役为苦。每章后半,连作质问,呼天抢地,表现了人民被逼上绝境时对“王事”的强烈反抗。


《鸨羽》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 可可诗词网

《鸨羽》

 肃肃鸨羽,鸨鸟肃肃振翅羽,


集于苞栩。落在茂盛的柞树。


王事靡盬,国王的事儿无休止,


不能蓺稷黍,没有功夫种稷黍,


父母何怙? 年迈的父母怎糊口?


悠悠苍天! 遥远的青天啊!


曷其有所? 哪里有我安身处?



肃肃鸨翼,鸨鸟肃肃振羽翼,


集于苞棘。落在繁茂的榛棘。


王事靡盬,国王的事儿无休止,


不能蓺黍稷,没有功夫种黍稷,


父母何食? 年迈的父母吃什么?


悠悠苍天! 遥远的青天啊!


曷其有极? 哪里是我的归宿地?



肃肃鸨行,鸨鸟肃肃飞成行,


集于苞桑。落在繁茂的桑树上。


王事靡盬,国王的事儿无休止,


不能蓺稻粱,没有功夫种稻粱,


父母何尝? 年迈的父母哪有东西尝?


悠悠苍天! 遥远的青天啊!


曷其有常? 哪里生活得安康?



[注释] ①肃肃:振羽声。鸨(bao):鸟名,形似雁。②苞:繁茂。栩(xu):柞树。③靡盬(gu):无休止。盬,停止。④怙(hu):依恃。⑤曷:何。⑥棘:枣树。⑦极:终极,当指徭役之极。⑧行(hang):队列。⑨常:正常。



[赏析] 《鸨羽》这首诗倾诉了徭役带来的痛苦。其作者,《诗序》以为是“君子”,但考诗中有“蓺稷黍”等语,当是劳动者之歌。


这首诗选择的角度很新颖,它不是描述徭役使人遭受的肉体折磨,而是倾诉徭役给人带来的精神痛苦 你听,征途上“肃肃”之声,慌乱、不安;再看,原来天色将晚,鸨鸟要栖息了,它们拍打着羽翼,在柞树周围寻觅着,最后无可奈何地休止在树上。鸨是雁一类的鸟,其性不栖于树,此时却“集于苞栩”。这种栖非所居的景象,和征人有家不得归的情况多么相似! 诗人借此表现了自己的痛苦心情。但痛苦还不仅于此,诗人由栖非所居,想到了所居之地,田地荒芜,年迈的父母该怎么生活啊! 徭役不仅给自己带来痛苦,还给父母带来灾难。而父母之灾又使自己更加痛苦。痛极难忍,诗人不禁呼天抢地:“苍天遥远,大地辽阔,但哪里是我的安居之处呢?”令人不禁泪下。精神痛苦看不见、摸不着,比较虚,但作者一开始由实景写起,暗含感情,使感情有所依附,而后再直接抒情,这样,读者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了。写精神而略却事实,简练、抒情,很符合诗的体征。


这首诗的结构也很奇巧。它意在抒情,而情分三个层次:先是借景抒情,写鸨鸟不安地拍打羽翼,栖非所居,使诗人的居处不定的痛苦隐晦地表现出来。痛苦一旦被引发,鸨鸟就被弃置,诗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忧愁之中:“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沉思默想,驱散不开,终于难于遏止地喊出:“悠悠苍天! 曷其有所?”这三层,情感的浪潮由隐而显而高涨,极其自然而又富有变化地写出了诗人的痛苦。诗人还通过复沓式的章法,使首章的情景反复出现,前呼后应,增强了抒情性。第二、三章内容与第 一章相似,而略有差别。方玉润云:“始则痛居处之无定,继则念征役之何极,终则恨旧乐之难复。”盖诗人由鸨的居无所定,想到自己的居非所处。居非所处由“王事靡盬”引起,所以又盼望王事休止,征役有“极”。征役有极,才能恢复正常,事奉父母,享受天伦之乐。三章旨意虽然一致,但形式上如此回环往复,就把诗人执著的,因而也是强烈的思乡念亲之情表现出来了。


诗的韵式较好地配合了诗的内容。首章用阴声韵,鱼部韵一韵到底;二章用人声韵,职部韵一韵到底;卒章用阳声韵,阳部韵一韵到底,排列有规律而又有变化,声调由舒缓而急促而高昂,使人能透过韵律感受诗人感情的起伏。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