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题安处斋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题安处斋图》
倪瓒 湖上斋居处士家,淡烟疏柳望中赊①。 安时为善年年乐,处顺谋身事事佳。 竹叶夜香缸面酒②,菊苗春点磨头茶③。 幽栖不作红尘客④,遮莫寒江卷浪花⑤。 【注释】 ①赊:空阔意,见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卷五。②竹叶:即竹叶青,又名竹叶清,酒名。③点:泡茶。磨头茶:刚从碾磨上取下的茶。④红尘:繁华热闹的地方,佛道家称作人世。⑤遮莫:不问,不管。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卷一:“遮莫,犹云不论或不问也。” 【评说】 本诗选自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 倪瓒的《安处斋图》,今存,纸本水墨画,横幅,画的是吴兴苕溪水乡的景色。该图近处坡陀疏林,茅屋数间,远处一抹春山,画面景物简淡、疏朗,烘托出恬静、安适的氛围,妥切地表现安处士安时处顺的生活情趣。 倪瓒的题诗,既坦露自己的构图匠心,又补出许多画外意,画与诗相辅相成,完整地反映出倪瓒作画题诗的情趣和用心。诗以画面具象发端,扣到题面上,安处斋在空阔渺远的湖上,在淡烟疏柳之下,既具体摹状画面的山水树屋,又为全诗的抒情达意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颔联说安处士能安于时,做善事,年年快乐;处于顺,保其身,事事满意。这里,巧妙地运用“藏头体”的写法,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曾提及“藏头体”。本联两句首字藏“安”字、“处”字,既嵌进了安处士的姓和身分,也与全联议论安处士处世哲学相切合。如果说颔联用了议论的笔调,那么,颈联用的便是叙陈的手法,描述安处士的日常生活,他夜晚喝着喷香的竹叶青酒,白天品尝着菊花泡的茶,知足常乐之意、闲逸恬淡之情,跃然纸上。尾联二句,拍合全诗,醒明题旨,“幽栖”一语,适应开端的境界,紧扣安贫乐道、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和昼茶晚酒、闲适淡泊的生活情趣,使全诗首尾呼应,艺术结构非常完整严密,符合七言律诗的结构规律。最后以莫管“寒江卷浪花”作结,超然世外的余韵,悠然不尽于言外,耐人寻味。茅一相《绘妙》评倪瓒画曰:“画林木平远水石,殊无市朝尘埃气。”本画、本诗足以当之。这首题画诗,除了首联直接描写画面景物以外,其余诗句都是画家艺术构思时曾经产生过的意象和情思,但在画面上没有表现,也是无法表出来的。现在,他用诗句将它们写出来了,丰富、拓展了画意和画境,充分发挥题画诗的长处。 《题安处斋图》
倪瓒 湖上斋居处士家,淡烟疏柳望中赊。 安时为善年年乐,处须谋身事事佳。 竹叶夜香缸面酒,菊苗春点磨头茶。 幽栖不作红尘客,遮莫寒江卷浪花。 《安处斋图》为横幅水墨山水画,左边近处坡岸上,画杂树三四株,茅屋两三间;右上角画一座远山,只见山石,没有树木;从左上至右下,大片空白,使人感到湖水浩淼;水面上空,仿佛浮动着一层淡淡的轻烟。坡岸、山石,主要运用折带皴,笔法疏朗,构图简练。隐者并未出现,只是从隐居环境的静谧、闲逸、寥廓中,烘染出隐者安贫乐道、与世无争的生活情趣。 题画诗则补充、丰富了这种情趣。 首联即开门见山,点明安处士的家安在远离尘嚣的湖上,远望时仅见到淡烟疏柳而已。赊,远也。这“淡烟疏柳”四字绝妙,起到了渲染气氛、暗示身分的作用。 颔联议论安处士的处世态度。诗句中巧妙地运用了嵌字法,嵌进了隐者的姓和处士的身分。上句是说这位隐者能安时适顺、乐善好施,知足便能常乐,所以年年保持着乐呵呵的性格。下句是说儒家一向主张,不能兼济天下,便独善其身,这位隐者做到了独善其身,所以觉得事事满意。 颈联描绘安处士的闲适生活。诗句采用了以点代面的手法,以茶酒来概括其他。安处士夜里喝着香喷喷的竹叶酒,春天品着刚制成的菊花茶,一切都满足了。其安贫乐道之意已盎然纸上。 尾联进一步点明画意,并对隐者的处世哲学做了一个小结。既称“幽栖”,当然要远离红尘,僻居江湖;既然僻居江湖,当然免不了要过清贫寂寞的生活。 “遮莫”, “尽管让它”的意思。最后一句,以景结情,其意是说,尽管让它寒江卷浪花去吧,环境再荒寒冷寂,生活再清苦单调,安处士都是耐受得住的,因为其中自有乐趣啊!以景结情,不仅能使诗意含蓄,耐人寻味;而且能点明画境,补充画意,充分发挥了文字的功能。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