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题子瞻墨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题子瞻墨竹》

黄庭坚

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是精神。

因知幻化出无象,问取人间老斫轮。

苏轼写诗、写文论述文同的墨竹画,而他自己师法文同,学画墨竹,时出新意,详见苏轼《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赏析。他的墨竹画由宋代书画鉴赏名家黄庭坚来评论,当行本色,自能鞭辟入里,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诗的前二句“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是精神”,写东坡墨竹的神态。黄庭坚论苏轼的墨竹画,形神并重,气韵与技法并重, “写竹真”,诗先从形似入手,然后再描写它的枝叶,通过具体技法的剖析,写出画竹的精神,写出整幅画的生动气韵。 “枝掀叶举”,写画竹的形态,也讲了写竹技法。 写竹枝, “下笔时遒健圆劲,生意连绵” (李衎《竹谱》),方能“枝掀”。按照事物常理,叶多则枝复,叶少则枝昂,苏轼的墨竹既云“枝掀”,正是叶疏的表现。写竹叶, “下笔要劲利,实按而虚起” (李衎《竹谱》)方能“叶举”。叶叶着枝,枝叶掀举,笔笔有生意,于是画面便有气韵,画像便有精神。

诗的后半首着议论, “因知幻化出无象,问取人间老斫轮”。无象,即没有画像的白纸或白绢。这两句意谓一切精妙超绝的绘画艺术品,都是在白纸、白绢上幻化出来的,是画家画出来的,欲知个中奥妙,只要去向斫轮老手请教,一定会得到满意的答复。这里,用了《庄子·天道》里关于轮扁的典故。轮扁是个斫车轮的巧匠,常年操作,经验丰富,技艺精湛,他曾说: “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黄庭坚以轮扁喻东坡,称赞他墨竹画“得手应心”,造诣精深,技艺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同样是题墨竹画的诗,苏轼的《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 (其一),着重阐发画理,黄庭坚的《次韵谢黄斌老送墨竹十二韵》,恰似一篇诗化的墨竹画简史,而黄庭坚这首题苏轼墨竹画的诗,却采用绝句形式,论画形神并重,论画家追求远韵,言简意赅,情趣盎然,蹊径别开。三首题画诗,展示墨竹画的面面观,颇有特色。


《题子瞻墨竹》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 历代题画诗 - 可可诗词网

《题子瞻墨竹》

黄庭坚

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是精神。

因知幻化出无像,问取人间老斫轮

【注释】

①无像:没有画像的白纸或白绢。②老斫轮:斫轮老手,《庄子·天道》记载,轮扁是一位斫车轮的巧匠,常年操作,经验丰富,技艺精湛。他曾说:“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

【评说】

本诗选自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七九。

子瞻,是苏轼的字。苏轼为文同墨竹题写的诗文有好多篇,他也师法文同,擅画墨竹。苏轼墨竹画,流行于宋、元、明各朝,题写、评论他墨竹画的人很多。黄庭坚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书画鉴赏家,由他来评论苏轼的墨竹,更是当行本色,自能鞭辟入里,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本诗前两句,用议论句写出东坡墨竹的神态。东坡聚精会神,眼入笔端,“写竹真”,画出的竹枝形态逼真。叶叶着枝,枝叶掀举,笔笔有生意,于是画面便有气韵,有精神。李衎《竹谱》谈到画竹枝时曾说:“下笔时遒健圆劲,生意连绵。”谈到画竹叶时说:“下笔要劲利,实按而虚起。”苏轼的墨竹,下笔遒舰劲利,枝掀叶举,生气盎然。黄庭坚论苏轼的墨竹画形神兼具,技法与气韵并重,确实是行家里手之论。

诗的后二句,仍然以议论方式继续发表诗人的见解。一切精妙的绘画艺术品,都是在白纸、白绢上幻化出来的,靠着画家的笔画出来的。欲知其中的奥妙,只要去请教斫轮老手,就能得到满意的答复。黄庭坚以轮扁喻东坡,称赞他的墨竹画“得手应心”,造诣精深,技艺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