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鳃源性囊肿和瘘
颈鳃源性囊肿和瘘是常见的含有上皮衬里的先天性疾患。
病因尚无定论,可能为鳃裂、咽囊、颈窦、胸腺咽管等胚胎组织的残余,上颈部者还可能是淋巴结内的迷走腮腺上皮。颈鳃源性囊肿和瘘易反复感染,并可恶变为表皮样癌或腺癌(多见于青年、中年)。本症的左、右侧及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同。临床以第二鳃裂形成的囊肿和瘘为多见。囊肿常发生于颈部一侧,多位于颈深筋膜深面、胸锁乳突肌前或颈总动脉分叉的上方,与颈内静脉粘连,也可经颈总动脉分叉之间直至咽侧壁。
临床见颈侧有发展缓慢、无痛、表面光滑、界限清楚、触之有波动感的肿块,少数病例肿块可因继发感染而突然增大,并出现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穿刺可得白色乳汁样液,有继发感染时为脓液。鳃源性瘘可为完全瘘或不完全瘘。瘘口细小,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颈下1/3处,常有粘液排出,瘘管多于颈内、外动脉间上行达同侧扁桃体隐窝上部。第一鳃裂瘘较少见,与面神经、鼓室鼓面、膜性外耳道关系密切。
结合病史、症状、体征,穿刺液等可与颈部肿瘤,颈淋巴结结核等鉴别。
治疗可于二岁后完整切除囊肿或瘘管,术中注意保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