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长门赋》真伪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长门赋》真伪辨

《长门赋》真伪辨

美国学者康达维(David R.Knechtges)撰写《司马相如的〈长门赋〉》(载于《哈佛亚洲研究》第41卷第1期)一文,对《长门赋》的真伪性做了分辨。论者说,司马相如的名声主要建筑在《子虚》、《上林》两篇名赋上,而他的《美人》、《长门》二赋,因见于较晚的典籍,常被学者疑为伪作。关于后者,疑点多半来自序言,它有意解释《长门赋》的创作背景。但正如顾炎武所说,序称“孝武皇帝”显系时代错误,相如比武帝早逝,不可能知道他的谥号;而且结句“陈皇后复得亲幸”之说与《汉书》所载史实不符。其实,怀疑此赋的真实性由来已久。最早的见疑者是陆厥,他在给沈约的信中指出《长门》、《上林》并非由一人所作(参见《南齐书》)。清代何焯因发现《长门赋》笔致“细丽”,认为不似相如,而似张衡。现代学者对这个问题也有所研究。吴德明(Yves Hervouet)从韵律特点出发,断定此赋是伪作。许世瑛则认为序是伪作,赋为真笔,但许氏没有提供判为真笔的证据。
论者又说,从韵律特点考察,有利于做出肯定的判断。1958年,罗常培和周祖谟合写的《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发表,引起学者对这一研究角度的注意。简宗梧在《长门赋辨证》(载于《大陆杂志》第46卷第2期)一文中,分辨西汉时蜀地作家以方言用韵的情况,得出《长门赋》极有可能为真作的结论。此赋若为伪作,多半写于六朝时期,因为那时赋家有用西汉作家充当代言人(personae)的风尚(如谢惠连的《雪赋》),但伪作者不可能写出如此维妙维肖的拟作。
最后,论者从主题、措词和讽谕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在西汉“宫怨”主题尚未成形。在现存的汉赋中,极少有象《长门赋》那样深刻反映宫怨的。班倢仔的《自悼赋》差可相比,但这类作品的常见母题如月、琴、高楼、啸猿、鸾凤分飞、怨女怀人等,没有充分展开。鉴于这种情况,“宫怨”主题(它有部分内容会引起色情联想)没有引起儒家的兴趣,因此,一直被人忽视,也未能著录于《史记》或《汉书》。而在六朝晚期,这一主题已经成型,于是萧统将《长门赋》收入了《文选》。其次,《长门赋》中有一段文字写长门宫,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写其雕梁、画栋、玲珑的窗格、结构复杂的木柱、以及炫人眼目的色彩和光泽。作者似乎有意制造一种讽刺性的反衬效果:女主角孤寂而忧伤,却住在如此金碧辉煌的建筑物里,她不能享受住所的壮丽风姿。这种描写很象司马相如的风格。其中一些生僻词语(如“丰茸”、“离楼”等)的运用,也能代表司马相如的措词手法。另外,这篇赋没有提及女主角陷入苦境的原因。篇中虽有“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愆殃”等语,也没有暗示她遭到了惩罚。写“长门”、“兰台”、“曲台”,也不与陈皇后事联系。作者显然在责备女主角的爱人(他喜新厌旧),却没有说这人就是汉武帝。这种曲笔讽谕的手法,在相如的其他赋里也很常见,如《大人赋》和《上林赋》。
根据上述分析,康达维认为《长门赋》的序是拟托之作,赋本身实出自相如之手。

☚ 荀子的《赋篇》   《史记》在俄苏 ☛
0000269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