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跋李庄简公家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跋李庄简公家书》
陆游 李丈参政罢政归乡里时,某年二十矣(1)。时时来访先君(2),剧谈终日(3)。每言秦氏(4),必曰“咸阳”(5)。愤切慨慷,形于色辞。 一日,平旦来(6),共饭。谓先君曰: “闻赵相过岭(7),悲忧出涕。仆不然,谪命下,青鞋布袜行矣(8),岂能作儿女态耶(9)?”方言此时,目如炬,声如钟,其英伟刚毅之气,使人兴起。 后四十年,偶读公家书,虽徙海表(10),气不少衰;丁宁训戒之语,皆足垂范百世 (11)。犹想见其道“青鞋布袜”时也。 淳熙戊申,五月己未(12),笠泽陆某书(13)。 〔注释〕(1)丈: 对长辈的尊称。李丈: 指李光。参政: 参知政事(副宰相)的简称。某: 陆游自称。(2)先君: 作者自称自己死去的父亲陆宰。(3)剧谈: 言谈激烈。(4)秦氏: 指秦桧。(5)咸阳: 以秦国都城代指“暴秦”,进而代指秦桧。(6)平旦:清晨。(7)赵相:赵鼎,宋高宗时两度为相。与秦桧不合,罢谪岭南,后绝食而死。岭:指揭阳岭,在今广东省揭阳县东北。(8)青鞋布袜: 此处指平民服装。(9)儿女态:儿女惜别之情态。(10)徒:迁谪。海表: 海外,这里指琼州,即今海南岛。(11)垂: 留传。范: 典范。(12)淳熙戊申,五月己未: 淳熙(宋孝宗年号)十五年五月二十四日(公元1188年6月20日)。(13)笠泽:太湖别称。陆游祖籍甫里(江苏省吴县),故陆游自署里居为“笠泽”。 〔鉴赏〕李庄简公,即李光,字泰发,越州上虞(今浙江省上虞县)人。宋徽宗崇宁年间进士,后官至吏部尚书、参知政事。他性情刚烈,常讥讪朝政; 力主抗战,反对撤销国防、向金称臣纳贡,曾当着高宗的面怒斥秦桧的卖国行为。《宋史·李光传》载: “桧以亲党郑亿年为资政殿学士,光于榻前面折之; 又与桧语难上前,因曰:‘观桧之意,是欲壅蔽陛下耳目,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不可不察。’” 因此,连遭秦桧打击迫害,屡次被贬,曾谪居琼州八年。被贬以后,仍风骨凛然,“论文考史,怡然自适。” 死后,赐谥庄简。著有《读易详说》、《庄简集》。《家书》是他被贬琼州时所写。 陆游的这篇“跋” ,不同于一般“跋” 的写法。作者通过回忆李光罢归的言行,生动而传神地勾勒了李光不畏强暴、刚直不阿的性格和英伟刚毅的豪迈气概。虽寥寥数语,人物形象却神情毕肖,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同时,在对人物的客观描写中,也流露出了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慨。具体说来,本文有如下特色: 选择生活片断,显其性格特征。这是一篇写人的散文。作者没有采取展开的手法,象小说那样通过故事情节、矛盾冲突,全面地展现人物的身世经历及性格形成发展的过程,而是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一、两个生活片断、场面,作素描式的勾勒、点染。李光的精神、性格是丰富多样的,本文所要着力表现的是他性格中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方面。为此,文章以追述“逸事” 的方式,突出写了三件事: 一是李光罢政归乡,言及秦桧,“必曰‘咸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 当时,秦桧盗弄国权,炙手可热,李光敢于怒斥他,将其与暴秦相比,深恶而痛绝之,虽屡遭打击而不屈,这充分表现了他重于国事,轻于己身的爱国思想及耿直、刚烈的性格特征。作者虽然没有具体描绘李光厉声面叱秦桧的情景,但他忠烈刚毅的形象已卓然立于纸上。二是写他接到谪令,不是“悲忧出涕” ,而是毅然“青鞋布袜”而行。另据《宋史·李光传》载: 当李光面叱秦桧后,准备弃官时,高宗曾劝阻曰:“卿昨面叱秦桧,举措如古人。联退而叹息,方寄卿以腹心,何乃引去?”而李光却果决地回答: “臣与宰相争沦,不可留。”第二天,“光丐去” 。这都表现了他甘愿削宫为民,不与奸佞为伍的高风亮节和浩然正气。三是写李光远徙海南后的表现: “虽徙海表,气不少衰; 丁宁训戒之语,皆足垂范百世。犹想见其道‘青鞋布袜’ 时也。”这说明他被贬谪以后,并未消极遁世,不惟自己坚守节操,而且叮嘱子孙也要这样去做。这种始终如一,矢志不移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以上的三件事,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成功地展示了李光的主要性格特征。 捕捉情态,传其精神。在塑造李光这一动人形象时,作者没有细描人物的容颜、须眉,而是采用“画眼睛” 的手法,以极其经济的笔墨,勾勒了人物的神情仪态。当李光言及被贬谪之事时,“目如炬,声如钟,其英伟刚毅之气,使人兴起。”在这里,作者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舍貌取神”的笔法。文墨虽简约,表现力却很丰富。从那如炬的目光里,我们看到了李光胸中熊熊燃烧的义愤之火; 从那洪钟般的声音里,我们听到了李光对好佞义正词严的叱责。在整篇文章中,用以描写人物形貌的,仅此几笔,真可谓简约之至。文字虽经济,因用在了“点晴”之处,所以人物神情酷肖,声口宛然,活脱脱地立在了读者面前。 对比烘托,增其光辉。在生活中,对待同一事件,不同的人物会有不同的态度,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同遭罢谪,赵鼎与李光的态度是大不相同的。赵鼎与李光的命运相同,曾两度任宰相,因倾向抗金,与秦桧不和,被罢谪岭南。过岭时,赵鼎作“儿女态” ,“悲忧出涕” ,迟疑徘徊,流露出对朝廷的惜别依恋之情,显得优柔寡断,比较软弱; 而李光不然,“谪令下,青鞋布袜行矣” 。换上平民服装,傲然而去,显得是那么刚毅,决绝,义无反顾,坦然自适。读之,似觉一股浩然正气扑面而来! 在这里,对比手法的运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给李光的形象增添了许多光辉。 字数:2213 王家伦 吴功正 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1089-1092页. 《跋李庄简公家书》
宋·陆游2 李丈参政罢政归乡里时3,某年二十矣4,时时来访先君5,剧谈终日6。每言秦氏7,必曰“咸阳”8,愤切慨慷,形于色辞。一日平旦来共饭9,谓先君曰:“闻赵相过岭10,悲忧出涕。仆不然11,谪命下,青鞋布袜行矣12,岂能作儿女态耶13!”方言此时,目如炬,声如钟,其英伟刚毅之气,使人兴起。 后四十年,偶读公家书,虽徙海表14,气不少衰,丁宁训诫之语,皆足垂范后世,犹想见其道青鞋布袜时也。 淳熙戊申五月己未15,笠泽陆某题16。 1本文及以下五篇均选自《谓南文集》。李庄简公:李光,谥号庄简,他在北宋时指斥朝廷贪污谄媚,入南宋后反对投降面斥秦桧,被罢官、远贬。2陆游(1125-1209):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有《谓南文集》、《剑南诗稿》。3丈:对年长者的尊称。参政:参知政事的省称。李光在高宗朝任参知政事,绍兴九年(1139)冬被免官。4某:自称谦辞。年二十:李光被免官时陆游十六七岁,二十是就整数而言。5先君:对已故父亲的称呼。6剧谈:畅谈。7秦氏:指秦桧。8咸阳:秦朝都城,代指秦朝。历史上秦朝以暴虐著称,以“咸阳”称秦桧是指秦桧的暴虐专权。9平旦:清晨。10赵相:赵鼎,高宗宰相,因反对向金求和被罢官远贬。岭:指揭阳岭。赵鼎被贬官广州,途中经揭阳岭。11仆:自谦之称。12青鞋布袜:平民的服装。13儿女态:指多愁善感的悲忧态。14徙(xi):迁,此指贬官。海表:海外,指海南的琼州。15淳熙戊申:即淳熙十五年(1188)。淳熙:宋孝宗年号。己未:己未日。16笠泽:太湖的别称。陆游祖籍为太湖滨的吴县,所以他时常以笠泽作为自己的故里。 【析点】 这篇跋文是陆游六十余岁时读到李光的家书,引发出青年时代的一段记忆而写成的。短短一则跋文所记事实时间跨度却是四十余年。 古代文体论认为,跋文要“考古证今,释疑订谬,褒善贬恶,立法垂戒”,并不要求用跋塑造人物。陆游此跋在读者面前树起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了李光正直、豁达、刚强的性格,在这个形象的塑造中,寄寓着陆游对李光无限的钦佩与崇敬。 陆游通过所见所闻来写李光。呼秦桧为“咸阳”这是揭示李光形象的序幕,表现其抗敌思想与嫉恶如仇,此时李光给人的印象还是概括的。谈“赵相过岭”一段话,是揭示李光形象的主要部分,进一步显示他的刚直傲岸;其音容话语使人如见如闻。读家书是对主要部分的呼应与补充,加重主要部分给人的印象,又强调了李光的长者风范。在李光的言语行动中,陆游善于捕捉最具典型性的细节一一道青鞋布袜之时一一来表现李光。本来身为高官,坦然地穿起平民的服装,正表现了李光的坦荡胸怀,不畏权奸迫害,不计个人荣辱。这一细节在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既有“赵相过岭”的情态为对比,又有如炬的目光、如钟的语声来表现内心的翻涌不平,这才使李光的形象更为完整和丰满。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1)中亦有一则记李光。本文作为“跋”,文笔更需简净,忌芜杂枝蔓;作为“笔记”,以记事为主,以李光与父亲的交往为主线,故内容较本文第一段稍详。记有李光罢政归乡后所作的一首诗,又记有李光与父亲平旦共饭后的情况:“后十余日,果有藤州之命。先君送至诸暨,归而言曰:‘泰发谈笑慷慨,一如平日。问其得罪之由,曰不足问,但咸阳终误国家耳。’”一跋一记,均系佳作,二者结合阅读,不独李光形象更为生动,也更可体会陆游对前辈的钦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