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蝇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蝇王》

《蝇王》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英国小说家戈尔丁(1911— )的第一部长篇寓言体小说。故事发生在未来的原子大战年代,一架英国飞机遭到袭击,一群男孩空降到人迹罕至的荒岛上。孩子们只得按文明的习惯自己组织起来谋生,等待营救。经民主选举产生的领袖拉尔夫在足智多谋的毕吉帮助下,召开会议,通过决议,组织岛上的生活与工作。孩子们最怕岛上的野兽。不久杰克对毕吉产生本能的仇恨而另立山头,孩子们分成两派。两股势力斗争的结果,杰克占了上风;拉尔夫成了孤家寡人,最后逃进森林。杰克放火烧山,穷追不舍。熊熊烈火引起了过路军舰的注意,一位军官登上孤岛,发现孩子们变成了一群野人。拉夫尔见到军官失声大哭。

小说旨在探索人性恶,强调人心中存在着一种黑暗,这反映了作者对世界文明衰颓的忧思。在流落孤岛的这群孩子中,拉尔夫是人类文明的代表,而以杰克为首的“猎人”则代表着无政府的势力;故事就以这两股势力为中心而展开。荒岛是一个与世隔绝,脱离了文明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他们刚开始还保持着成人世界那种文明的习惯,以民主的形式召开会议,选举首领,通过决议,组织生活自救。但由于人心内的黑暗渐渐吞噬了文明的外壳,并在岛上蔓延开来,文明的习惯便开始消失,人的野性便也滋长起来。强悍的杰克处处表现出这种野性:他认为要生存就最需要肉食,因而成了嗜血的猎人;他杀死一头猪,把猪血涂在身上,歇斯底里地把西蒙活活咬死。他为争夺毕吉的眼镜,将这个文明的智囊推下海溺死。由于文明消失殆尽,所以拉尔夫才成了光杆司令。但杰克仍不罢休,他的兽性继续膨胀,他放火烧山,欲置文明的领袖于死地。作者这样抽掉人的社会条件,把恶看成先验和超历史的东西,这种观点不一定正确。然而回顾人类经历了两次野蛮的大战的历史,统观物质文明越发展战争威胁越是令人不安的当今世界,同时分析不少国家元首利令智昏,导致种种人间悲剧的事实,我们可以说作者的深虑也是有道理的。作者进行人性探索,是希望人们认识兽性,并予以控制,从而保持心理和精神的健康。这一动机是可取的。

作者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来揭示主题。杰克把猪头撑在地上,来奉献给孩子们惧怕的野兽,后来西蒙看见猪头上布满了苍蝇,成了蝇王,而且张开大口说它就是大家所惧怕的野兽。作者以此告诉人们:蝇王是人以外的外在存在,又是人心中的内在的存在,是内心的黑暗在外在世界中可以用肉眼观察的一种形式。书名“蝇王”一词系希腊语“魔鬼”,作者在此是指人性的非道德和混乱的本能。通过这些象征手法展示主题,作者要人们深刻地去认识人类邪恶的本性,去认识人类文明的脆弱性。


《蝇王》 - 中外名书奇书 - 可可诗词网

《蝇王》

《蝇王》

长篇小说。英国著名作家威廉·戈尔丁著。198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获奖是“因为他的小说具有明晰的现实主义叙述技巧和故事虚构的多样性及普遍性。阐明了当今世界人类的状况。”他的获奖作品有《蝇王》、《塔尖》、《金字塔》、《看得见的黑暗》等。

《蝇王》是戈尔丁的成名作。作品描写一群6至12岁的英国学童在未来的一次世界大战中流落荒岛,由于离开了文明社会而使人性中某些固有的本能得到了充分发展,他们最终堕落成残杀同类的野蛮人。小说着重刻画了人在不受约束状态下内心的狠毒,虽然某种程度上也潜藏着善良的一面,并存在善恶之间的斗争。这群儿童起初还试图维持文明社会的伦理和组织,但是由于领导人的腐败,渐渐互相追捕,残杀,致使野蛮,兽性毕露。书中的人物并没有简单地被分为“好人”和“坏人”,虽然西蒙和杰克是善与恶两个极端的例子。拉尔夫彬彬有礼,皮吉通情达理,两人却都参与谋杀。小说告诉人们,人性是复杂的。

戈尔丁善于运用现实主义式的叙事方法,编撰寓言故事,来表达他的哲学和道德观念,被人们誉为“寓言编撰家。”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