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绸缪》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绸缪》


新婚之夜的惊喜。
绸缪束薪,(一)
三星在天。(二)
今夕何夕?
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三)
如此良人何?
紧紧地捆起了柴草,
心星在天空照耀。
今夜是何夜?
好人儿相见。
哎呀,哎呀!
这样好人儿,叫我怎办呢?
绸缪束刍,
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
见此邂逅。(四)
子兮,子兮!
如此邂逅何?
紧紧地捆起了刍草,
心星在屋角照耀。
今夜是何夜?
可爱的人相见。
哎呀,哎呀!
这样可爱的人,叫我怎办呢?
绸缪束楚,
三星在户。
今夕何夕?
见此粲者。(五)
子兮,子兮!
如此粲者何?
紧紧地捆起了荆条,
心星在门头照耀。
今夜是何夜?
美人儿相见。
哎呀,哎呀!
这样美人儿,叫我怎办呢?

注 释
(一)毛亨:“绸缪,犹缠绵也。”
孔颖达:“言薪在田野之中,必缠绵束之。”
李樗:“盖言束薪之状也。”
(二)郑玄:“三星,谓心星也。”
(三)王引之:“《毛传》曰:‘子兮者,嗟兹也。’谨案: ……嗟兹,即嗟嗞。”
(四)毛亨:“邂逅,解说之貌。”
胡承珙:“其实邂逅字,只当作解构,犹会合也。……即因会合而心解意说耳。”
(五)朱熹:“粲,美也。”
注 音
缪mou牟 刍chu锄 隅yu于 邂xie械 逅hou候

《绸缪》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 可可诗词网

《绸缪》

 绸缪束薪,把把柴草紧紧缠,


三星在天。三星高高天上闪。


今夕何夕,今天夜里啥日子,


见此良人? 见这丈夫欢不欢?


子兮子兮,叫新娘,问新娘,


如此良人何? 你把丈夫怎么办?



绸缪束刍,把把野草密密缠,


三星在隅。三星遥遥天边闪。


今夕何夕,今天夜里啥日子,


见此邂逅? 两口心里甜不甜?


子兮子兮,叫新娘,问新郎,


如此邂逅何? 你把爱人怎么办?



绸缪束楚,把把荆条细细缠,


三星在户。三星低低门上闪。


今夕何夕,今天夜里啥日子,


见此粲者? 见这美人恋不恋?


子兮子兮,叫新郎,问新郎,


如此粲者何? 你把美人怎么办?


(采用程俊英译诗)



[注释] ①绸缪:紧密缠缚的意思。②良人:古代妇女对丈夫的美称。③邂逅:二人不期而遇。④粲者:美丽的女人。



[赏析] 这是一首祝贺新婚的诗。新婚之夜,夫妇喜不自胜,乐不可支,有着无法形容的幸福感。在新娘的心目中,她的丈夫是一个翩翩少年,实在称心如意,简直使她欣喜若狂。那个月白风轻的良宵,也是美不可言,多么令人难忘啊! 大家赞美新郎,赞美新娘,赞美新婚之夜,情不自禁地唱出这首心旷神怡的柔情曲。在奴隶社会里,奴隶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婚姻自由也是不可思议的。男女奴隶能够喜结良缘,找到了称心如意的配偶,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天大喜事。大约是到了奴隶社会的末期,社会正在向封建制过渡,才能有这种“琴瑟友之”和“钟鼓乐之”的美事。


第一章是新妇喜见新郎之词。诗从“绸缪束薪”起兴,然后进行环境描写。当然兴中有比,紧紧地捆好柴草,比喻男女关系密切,因而婚姻也十分美满 。下面的“束刍”、“束楚”,也都是用以象征结婚之喜 。“三星在天”,是环境描写,也点明时间,说明新婚之夜,是天朗气清,万里无云,更增添了许多喜色。若是换成“风雨如晦”之夜,那艺术效果就会是另外的样子。有星就有月,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喜悦的人们心中就更为舒畅。“今夕何夕”,是一个衬句,用明知故问的手法,烘托出新婚之夜的重要意义。因为句子用得巧妙,后人很喜欢沿用和翻用,以组成新的诗词。通过“今夕何夕”的渲染烘托,而突出“见此良人”的主体,人物形象就更加鲜明。“良人”,是妻子对丈夫的美称。新娘在一刻值千金的新婚良夜,见到了“惠而好我”的心上之人,她的心情是多么不平静,浮想联翩,如痴如狂,犹如喝了浓郁的醇酒,完全沉醉于爱情的甜美之乡。“见此良人” 一句,把热恋之感情和炽烈之心态,都推向了高峰。在艺术上说,这是一种奔迸表情法,将感情烧到白热化程度。接着又用回荡表情法,逐渐迂缓收缩,荡起不尽的余波。“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像是深渊之回漩,较为平静地让感情的潜流,曲折而又舒缓地流向远方。


第二章是夫妇相会时的欢悦之词。诗的开头,换了一种形式,是从“绸缪束刍”写起,同样含有比兴意味。而“三星在隅”,显然是有了时间的推移。三星已不在中天,而偏落于天之一隅了。朱熹说:“隅,东南隅也。昏现之星至此,则夜久矣。”(《诗集传》)尽管是夜已很深,但仍是良宵佳夜,因为夫妇在这样美好的夜晚,终于邂逅相遇了。所谓“邂逅”,照字面解释,是不期而遇,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其实这种偶然性,是有必然做基础的。男女早已相爱,今夜已经完婚,当然是要见面的 。朱熹干脆就说成是“相遇之意,此谓夫妇相语之辞也”(《诗集传》)。这样的解释很好,排除了不期而遇的偶然性,并强调“夫妇相语”的亲热之意。今人程俊英又译为:“今天夜里啥日子? 两口心里甜不甜?”都是深刻地领略了诗中的奥味,而作了正确处理的结果。再按诗的脉络,此处的“子兮子兮”,应是有着不同的含义。前一“子”字,是指新娘,后一“子”字,是指新郎。因为当时是奴隶社会,母系社会的影响尚存,女性是受到尊敬的。再说此诗是贺婚,对于新娘的“之子于归”,自然敬之若宾,亦是理所当然,所以亦应把新娘放在首位。后一“子”字,乃是指新郎,因为他是主人,按照中国接待宾朋的传统习俗,应是先宾后主,新郎必是放在次位的。这与封建的男尊女卑的观念恐有不合,但诗应放在特定的时代环境来解,不能将后世的思想加强于古诗之中。译为“叫新娘,问新郎”,是至为贴切的。最后一句“如此邂逅何”,是有着深刻含义的。《诗经》的孔疏认为:“如何,犹奈何。”如……何,即今之把……怎么样,意为男女双方对自己的爱人,将各持怎样的态度。彼此已经获得了相遇的机缘,自应相亲相敬,同偕到老,不能出现像《氓》中所说的“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即是说“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诗句虽说是设问,但否定的形式中包含着肯定的内容,必将会“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氓》),充分说明这是 一个美满姻缘,有着天作之合的美意,表明夫妇定然会相爱终身的。


第三章是新郎喜见新妇之词。开笔仍从比兴入手,不过所束的并不是“薪”和“刍”,而是“楚”。朱熹说:“户,室户也。户必南出,昏现之星至此,则夜分矣。”(《诗集传》)已至子夜,尚未入睡,新婚之夜的惊喜之状可知。新郎在新婚之夜,喜见心上的美人,情绪是万分激动的。“粲”,古字作“”。 《说文》:“三女为,,美也。”由此可知,“粲”,为美的意思,犹言漂亮的人儿。朱熹对《说文》,作了错误的理解。认为是“女三为粲,一妻二妾也”(《诗集传》)。一妻二妾是封建社会的事,奴隶社会是一夫二妻制,在《诗经》中,所说的多为一夫一妻恩爱之事,本诗是看不到一妻二妾的任何迹象。朱熹本人也不敢妄下结论,他在“一妻二妾”之前,也加上了“或曰”二字,表示也许有这样的说法。并下了肯定的断语:“粲,美也。此为夫语妇为粲。”(《诗集传》)新郎已惊喜得到了美貌的新娘,必将乐不可支,定然是从内心倾注了对新娘的无限爱慕之情。上古初民有掠夺婚姻之史,如《易·贲六四》中说:“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大意是说,遥望大路上有一行人,有少而盛妆者,有老而朴素者,有白马狂奔者。这是匪寇呢?还是婚媾呢?此种风习在本诗中不复存在。足见文明程度,在奴隶社会后期,已经有所提高,那种野蛮的抢婚制度,逐渐将为文明恋爱婚姻所代替。至于魏晋时代戏弄新妇之习俗,在此诗中也难以窥见。本诗但言婚姻相得而喜,并无戏谑之词,可见戏妇陋习,在奴隶社会中尚未形成。看来研读本诗,对于了解婚姻史也是颇有助益的。此诗中闹新房,只是纵情的演唱,也许还伴以舞蹈,最后演唱者问道:“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意即问新郎,叫新郎,你把婚后的美人怎么办?既已把新娘迎娶回家,又惊喜其绝色之美,其后的日子定然是幸福美满的。


本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最为突出的是景与情合。诗中所说的“薪”“刍”和“楚”,看来是托物起兴,实际也暗含有夫妇偕美之意。《诗经》凡提到婚姻或夫妇的地方,往往出现“薪”、“楚”等字样。如《周南·汉广》中的“翘翘错薪”,《王风·扬之水》、《郑风·扬之水》的“不流束薪”、“束楚”,《齐风·南山》中的“析薪如之何”等等,都是有象征意味的陈设,以束薪比喻夫妻美满结合。再说以三星为景,亦有妙味,天上星座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以三星为喻,是“感牛女之相会,知嫁娶之及时”(金天翮《史记天官书恒星图考序》引朱文鑫语)。孙鑛说:“三星入景妙,今夕何夕一语状心事刻酷,是神来句。”(转引自《诗经直解》)再者,本诗感情缠绵而炽烈,但语义浅显,有着一种通俗美。《诗序》中说:“绸缪,刺晋乱也。国乱则婚姻不得其时焉。”此说是缺乏依据的。它只是 一种带有民歌风味的通俗诗歌,给人一种朴实无华的感觉。清人方玉润说得好:“此诗无甚深义,只描摹男女初遇,神情逼真,自是绝作,不可废也。若必篇篇有为而作,恐自然天籁反难索已。”(《诗经原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