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画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画皮》 小说。见《聊斋志异》。王生在路上遇一美女,被美女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便将她邀回书斋同居。原来这美女是一个披着人皮的恶魔,王生识破,但为时已晚,终被恶魔害死,后经他妻子和一道士多方设法,才擒住恶魔,救活王生。这个故事深刻地揭示了披着人皮的魔鬼对人们的严重危害,告诫人们要提高警惕,要善于识别这类魔鬼,同时,小说还说明对魔鬼决不能仁慈的道理。叙事有张有弛,波澜起伏,描写细致,构思奇巧,寓哲理于情节之中。 《画皮》《画皮》
文言短篇小说。选自《聊斋志异》。清蒲松龄作。清但明伦说:“明明丽人也,而乃翠面锯齿,徒披采绘之人皮者乎?世之以妖冶惑人者,固日日铺人皮,执采笔而绘者也。吁!可畏矣!”(《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清何守奇说:“魅挑生之言甚工。使非有以自持,无不入其彀中矣。然魅之为魅可畏,非魅之魅仍可畏,是故君子慎之。道士以蝇拂授王生,终不能救王生之死,是道士不济。疯者以咯痰啖生妻,彼疯者何人?”(同上)今人廖苾光说:“这篇总旨,是蒲松龄感于当时世道人情之薄,要人辨明真假、邪正、忠奸,不为现象所迷惑。证之以蒲松龄的一篇短文《正心》篇,便可见其用心。《正心》里有这样的话:‘今有人于此,共指之曰:‘彼邪人也。’夫其耳目口鼻皆与人同,而人共鄙之,以其不正者在心耳。甚至骨肉之间,亦用机械;家庭之内,亦蓄戈矛。故令人接其步履,畏之而不敢不防;听其好言,亦疑之而不敢相信。’……这种情况,在《聊斋志异》中,都有充分的反映。”又说:“通过道士、乞人”,“使王生死而复生的情节里,表现了作者的基本思想;一是道家思想。作者假借道士、乞人(也是道士)的法术,以消除画皮的恶鬼,救活迷而不悟的王生。其次是表现了佛家的思想——因果报应。”(《聊话〈聊斋〉》)今人马振方《聊斋艺术论》说:“‘画皮’一词已为人们经常使用,并被收入《辞海》、《辞典》,‘比喻掩饰狰狞面目和凶残实质的美丽外套。’……(它)整个形象结构都为揭示狞鬼面目、惩戒好色之徒而设,寓言性强,特别是狞鬼执彩笔绘人皮,乔装打扮变化美女的情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寓意生动而鲜明,有发人深思、促人猛醒的思想力和艺术力。”这是一篇寓言性的小说。吃人的狞鬼用“画皮术”将自己装扮成妖艳的美女,以诱骗祸害世人,这是作者在多欺多诈的现实社会里为巧伪之人所作的画像,是对社会上那些“当面是人,背后是鬼”的两面派人物的形象化概括;借以告戒人们:要提高自己的警觉性和辨识能力,不要为贪占眼前便宜而忘记恶人的狡诈,要认真接受别人的忠告。至于篇中写王生“爱人之色渔之,”导致妻子“食人之唾”的天道好还、因果报应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性。作品中对恶鬼形貌、动作、语言及所披画皮的描写,形象细致而又极富人世情味。将志怪小说寓言化,使种种奇异的情节、画面富于意境和哲理性,手法夸张,寓意明朗,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