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满庭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满庭芳》

《满庭芳》

周邦彦

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释】 ①嘉树:对树的美称。②乌鸢 (yuān冤): 鸢本是老鹰,这里指乌鹊。③社燕:立春后五日为春社,立秋后五日为秋社。燕子春社来,秋社去,因曰社燕。④瀚海: 这里当泛指四海。⑤修椽 (chuán船):长的椽子。这里指燕子筑巢之处。⑥簟 (diàn店): 竹席。

【词大意】 幼莺长成在和风习习的春夏间,梅子在细雨中变得肥硕而饱满,亭亭大树午荫洒地清凉又匀圆。这里地势低下靠近山峦,空气潮湿衣服要用炉火熏干。人寂静乌鹊喳喳同类交欢,小桥外新潮碧绿水声溅溅。长时间靠着栏干,黄芦苦竹四处可见,这境况就像被贬江州的白司马一般。

一年又一年,来去如社燕,四处飘流做巢在长椽。功名富贵不思念,眼前酒杯须常满。困顿委靡游宦江南已疲倦,不忍听节拍急促音响激越的管和弦。竹席铺在歌筳边,以备醉倒随时眠。

【赏析】 词题中的“溧水”,即今江苏省溧水县,其为“负山之邑,待制周公,元祐癸酉为邑长于斯。”(郑文焯校引 《清真集》强焕序)据此,这首《满庭芳》当作于宋哲宗赵煦元祐八年至绍圣三年(1093—1096)作者知溧水县期间。“无想山” 方位未详,或谓作者杜撰之名。

一般认为此词得力在写景。起拍三句用赋的笔法铺陈自春至夏物候景色的变化。尽管三句中分别含有杜牧、杜甫和刘禹锡相应诗句的用语,但主要还是作者在对自然景致的深入体察中,自出机杼,把他人较少涉笔的夏景描绘得色雅音和、情韵两胜。“地卑”两句以其抒贬谪之恨出之蕴藉,从而获得不少词评家密密圈点、交口称赏。“人静乌鸢自乐” 句,陈元龙《详注周美成片玉集》注引“人静乌鸢乐”以为杜甫诗,说周邦彦只加了个“自”字。其实不尽然,一则今本杜集无此句,二则作为“博涉百家之书”(《宋史·文苑传》)的周邦彦,在构思此句时很可能受了 《吴越春秋》中有关勾践事迹的启发,特别是相传越王夫人所作的《乌鸢歌》中,乌鹊啄河虾的细节,对于被外放于偏卑之地的周邦彦来说,很容易有所共鸣。异类的弱肉强食、交欢作乐,不正可视为当时人际关系的物化吗?所以此句不仅意蕴甚深,从组织结构上看也不是等闲之笔,它恰好居上阕之中心,上阕的前三句和“小桥外”二句均系无我之境,其中的莺雏、梅子、嘉树和绿波荡漾的河水是那么美好,而涉及到有我之境,则地势低湿、黄芦苦竹遍地,空气压抑得要使人窒息一般。上阕结拍三句,周邦彦不仅撷取了 《琵琶行》“黄芦苦竹” 的原句,更以沦落天涯的江州司马白居易自况,托意深沉,堪称探骊得珠之笔。

过片以“社燕” 自比,承接上文极自然。“飘流瀚海”者,“社燕”也。以往注家释“瀚海” 为沙漠或荒僻之地,颇可商榷。一则 “瀚海”二字之含义随时代而不同,两汉六朝时指北方的一大海名,唐代指西北高原及沙漠地区,明代以来专指戈壁沙滩;二则别看燕子是异类,其寄居做巢颇有讲究,很喜欢在诸如“王谢” 等豪门大族的 “堂前”筑巢,即使“王谢”败落飞入寻常百姓家,也往往选择那些和乐殷实之家。“来寄修椽”,字面上说社燕选择椽子长的县衙做巢,实际是说自己也像是四处飘流的社燕,眼下在溧水寄居而已。 接下去的 “且莫”二句系檃括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四)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的诗句,有及时行乐之意。此意不仅从换头处直贯篇终,甚至可以说贯穿了作者的一生。他时而自称“京华倦客”(《兰陵王》)、时而又称“江南倦客”,这就是说不管在江南还是在京华,只要是官场他都感到厌倦,即使在歌筵上,他也经不起旋律强烈音乐的刺激,把卧具铺设到筵席旁边,随时准备沉醉入睡,可见他对世态厌倦到了何种程度。周邦彦被外放是这样,提举大晟府时仍然不为颂谀之词,这是难能可贵的。有人把他的词说成内容单薄、帮闲意味浓重云云,是非常片面的。


名诗《满庭芳》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满庭芳》

《满庭芳》

秦观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注释】 ①画角:有彩绘的古乐器。后用于城头报时。谯门:城门上的瞭望楼。②征棹:犹征帆。③烟霭:云气。④销魂:因过度刺激而神思茫然,仿佛魂将离体。多用以形容悲伤愁苦的情状。⑤青楼:指妓院。

【词大意】 微云缀山像涂抹上一般,枯草衔天如胶漆紧相粘,城门号角声已断。暂停征帆,共把离酒饮干。蓬莱席间情拳拳,今日回首似云烟。夕阳西下,寒鸦数点,流水环绕孤村转。

魂去魄散,临别之时人何堪。我暗解香袋送给她,她以罗带作交换。二人情深意缱绻,空落得薄情名声在妓院。此一去无缘再相见,襟袖上白白泪痕斑斑。此处最伤感,回转身高城望不见,只有灯火昏黄又暗淡。

【赏析】 关子这首词的背景,《艺苑雌黄》说作者客居会稽蓬莱阁时,一次席上有所悦,不能忘情而赋长短句。这一记载看来与词的内容相符,是表现作者对一个歌妓的眷恋心情。从词中所云“蓬莱旧事”看,是对往事的回忆,而从对离别情景和细节的清晰记忆来看,又是时隔不久的事。由此推想,此词当是元丰二年冬或三年初,作者32岁时由会稽返高邮所作。

这虽然是一首恋妓词,但并不单纯写“艳情”,而是“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周济语)。作者30岁时乡贡落榜,这对于一个强志盛气的人来说,不能不是一种挫伤和打击。此次作者由高邮到会稽看望在这里做官的祖父和叔父时,不时流露出一种悒郁心情,这种心情很容易渗透到作品中去。如果说下片 “销魂” 四句是写儿女间的离怀别苦,那么上片 “画角”四句以及词尾两句所透露的情绪中,似乎还包括作者为时光流逝,前程无望而 “伤情”。这种种感情的交织,看来比单纯写 “艳情”更深沉、更悲切,也更能感染读者。

总的说此词堪称有篇有句的佳作。首句 “山抹微云”,被誉为可得碰头彩。《铁围山丛谈》说范祖禹幼子 “温尝预贵人家会。贵人有侍儿,善歌秦少游长短句,坐间略不顾温; 温亦谨不敢吐一语。及酒酣欢洽,侍儿者始问: ‘此郎何人耶?’ 温遽起,叉手而对曰: ‘某乃 “山抹微云”女婿也。’闻者多绝倒。”且不说这一记载可信程度如何,但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对此词的激赏和传诵。苏轼因而戏称秦观为“山抹微云君。”对此君此词,苏轼曾讥其 “以气格为病”,并指出从“销魂当此际”等句可以看出作者受柳永的影响。可贵的是秦观不但逐步摆脱了这种被视为消极的影响,也没有另去附骥,而终于 “自辟蹊径,卓然名家。” (《蕙风词话》)。

起拍以下五句用字很考究,特别是前一、二句的“抹”、“粘”二字,都是经过锤炼的工致语。人称“抹” 字“通画理”。其实这几句更可取的是由文字符号所组成的意象和由意象连缀而成的意境: 一幅空旷寂寥的画面,一种哀厉凄清的声响,再加上“征棹”和“离尊”,一下子把人引入离别的情景之中。所谓“蓬莱旧事”之欢情早已烟消云散,此时此刻一片清冷暗淡孤寂的景象,令人倍加伤感。“斜阳外”三句被认为是借用隋炀帝《野望诗》成句,晁补之称赞说:“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王世贞也说:“语虽蹈袭,然入词尤是当家。”诚然,这里同样被认为是点化而成的极为自然贴切的词语。

“销魂”二句正如苏轼所指出的气格象柳永,但其语意却是出自江淹《别赋》的首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香囊”二句进一步写离人间睹物伤情,把一个“别”字濡染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谩赢得”二句用杜牧《遣怀》诗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字面,实际是概括了杜牧《遣怀》、《赠别》二诗之意。后来姜夔《扬州慢》的“杜郎俊赏”六句,也是出自杜牧的此二诗。秦句上祧杜诗,下启姜词,二人都用了“青楼”的字眼儿。使用这类故实和字句,对于秦观,与其说是对那段浪漫生涯的追忆,倒不如说是追怀。在婚姻和爱情常常无法统一的封建社会里,才人与艺妓的邂逅,不都是那种单方面的追求享乐,也不宜笼统地视为狎客恋妓。杜牧、姜夔是这样,秦观更是这样。他一唱三叹地抒发那个“别”字,说明他对那位“高城” 中的艺妓,一往情深。结拍二句用欧阳詹“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句意,十分贴切。由此可见,秦观的这首词既表达了对“所悦”者的怀念,也寄托着其仕途失意的忧悒。所以上述周济对此词的理解,是非常全面准确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