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水调歌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陈亮

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注释】 ①当场只手: 独当一面,独立支撑。②穹庐: 北方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圆形帐篷,此指金统治者。③藁(gao稿)街:在长安城内,汉时外国使臣居住之处。④封:疆域。⑤腥膻:牛羊的腥臊气,这里指金人。⑥赫日: 火红的太阳。

【词大意】 不见南宋出师已久,不要说没有良才。你是独当一面、力敌万夫的英雄,只身赴金廷。自许堂堂汉使,犹如洋洋河水东流,永远自守尽忠。姑且再次拜金主,总有一天会把敌人首领活捉在藁街示众。

中原广大国土,其中定有人耻于向金称臣。祖国万里江山沦陷,我千古英灵何在?浩然正气何时通天地感鬼神?金国命运何须询问,我大宋前途定是如烈日当空。

【赏析】 此为陈亮代表作,写于淳熙十二年 (1185) 十一月。当时,宋室南渡已60年,“隆兴和议” 向金廷拜表称臣也已20余年,南宋君臣苟且偷安,不图恢复。淳熙十二年,宋孝宗命章德茂 (名森) 为正使,贺金主完颜雍生辰(万春节)。陈亮虽身为布衣,然时时以国家兴亡为己任,面对此辱国之行,颇为慷慨,借送友人章德茂之时,写此词壮其行,抒己志。全篇立意高远,气势磅礴,凛然正气溢于言表。

开头两句,以否定句式入题,有力地统摄全篇。“不见南师久” 勾出了南宋朝廷不图进取,龟缩江南的丑态,抨击了投降政策。“漫说北群空” 一句,引用了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韩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的典故,着一“漫” 字,既指斥了金廷目无南宋狂妄自大之态,又驳斥了朝中的抗战无人的错误观点。这两句紧扣 “使虏”题意。“当场只手” 以下五句,是对 “漫说北群空”一句的具体化,以实笔写章德茂。这几句既是对他的赞扬,更是对他的属望。预祝他以万夫莫当的英雄气概,只身出入金廷,不辱使命,为国争光。因当时朝臣慑于金人淫威,不敢出使,而章德茂却毅然使金,故称颂他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毕竟”一词强调了章使臣的杰出。“自笑”是自许、自期之意。“且复穹庐拜”二句,一句是严酷的现实——暂时屈尊朝拜金主,一句是美好的理想——将来必会取得胜利。“会向藁街逢”,引典表达作者的必胜信念。《汉书·陈汤传》载陈汤斩匈奴郅支单于后奏请“悬头藁街”,以警来犯者。此句是本词主旨,借以激励友人与广大人民,这在君臣一片投降声中,是颇有胆识的壮语。这两句以一反一正,一实一虚的强烈对比,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过片之后,抒发豪情,继续激励友人。“尧之都”五句,以短促的排比句开头,犹奇峰突起,颇有气势,给人以强烈的感受。这里既是谈现实,又是追述历史。从现实讲,在敌人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必定有耻于向金朝臣服的人。南边的 “万夫雄”,与北边的 “耻臣戎”相呼应,那么恢复中原指日可待。从历史上讲,中原民族素有坚强不屈的精神,只要发扬光荣传统,抗金必定胜利。“尧”“舜”“禹” 既指中原,又指中原民族。词中的 “一个半个” 并非极言其少,而在于强调说 “于中应有”,以示肯定之意。“万里腥膻如许”三句,以问句表达忧患之意,慷慨之情——祖国万里江山沦陷,我千古英灵如今何在?浩然正气何时通天地感鬼神?这里以问句提顿蓄势,形成欲遏不止的态势,急切地表达了发扬正气,伸张正义,唤醒人们爱国强国的思想感情。在蓄势之后,最后以胜利的豪情——金国失败何须再问,宋朝定会红日当空,国运中兴——结束全篇,行文跌宕有力。结尾处与开头遥相呼应,使意境拓开,展示了未来的光辉图景。

陈亮是一位具有先进思想的爱国词人,很多词篇是直抒“平生经济之怀” (叶适《书龙川集后》),此篇表现了赞许出使者,揭露当权者,鞭挞侵犯者的主题,与广大人民的抗敌救国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故而立意高远。以论入词,亦是本词重要特色。陈亮在《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中说: “南师之不出,于今几年矣! 河洛腥膻,而天地之正气抑郁而不得泄,岂以堂堂中国,而50年之间无一豪杰之能自奋哉?其势必有时而发泄矣。苟国家不能起而承之,必将有承之者矣。”他化论为词,直抒爱国之情,语质直而感人,其妙处正如陈廷焯所言“精警奇肆,几于握拳透爪,可作中兴露布读。” ( 《白雨斋词话》)


《水调歌头》注释和全文翻译 - 可可诗词网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农历为丙辰年,时苏轼41岁,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当时在济南任职。“明月”二句:源自唐李白诗《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此处化用其意。把酒:端起酒杯。宫阙:宫殿。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所以作者有此一问。乘风归去: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去。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琼楼玉宇:即上文“天上宫阙”,白玉砌成的楼阁,相传月亮上有这样美丽建筑,此处指月宫里的华丽殿堂。据《大业拾遗记》载,唐瞿乾佑在江边赏月,有人问月中何所有,他便指给他看,只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灿然”。不胜(shèng):禁受不住。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朱阁:红色的楼阁。绮(qǐ)户:刻有纹饰的门窗。照无眠:照着有心事而睡不着的人。何事:为什么。长向:总是在。婵娟:美好貌。也指美女,这里代指月亮。

【大意】丙辰年的中秋节,我高兴地喝酒直到天亮,酩酊大醉,于是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上天何时起有了明月?我端起酒杯询问苍天。也不知月宫中,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像神仙那样乘长风回到月宫,又怕独处高入云间的广寒宫中,无法承受那种凄凉与寒冷。不如在月光下翩翩起舞,与自己的影子一起嬉戏,天上怎能像在人间这般快活自在呢!

月光转过红色的楼阁,斜斜地透过雕饰华美的门窗,映照着我失眠的脸面。明月啊,月圆时本应无恨,为何偏在我离别的时候你才圆?人间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亮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就难求百全。只希望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能活得长久,即使远隔千里,亦能共同欣赏这一轮明月。

字数:944

李支舜 编著.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102-103页.

名诗《水调歌头》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①阙:皇宫门前两旁的楼观。②今夕是何年:出自托名牛僧孺所作的唐人传奇《周秦行记》。其中有诗云:“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③琼楼玉宇:指月中宫殿。《大业拾遗记》:“瞿乾祐于江岸玩月。或问:‘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 ④不胜(sheng生)寒:禁受不住寒冷。《龙城录》载唐玄宗游月宫,见一大宫府,榜曰 “广寒清虚之府”。故后人称月宫为广寒宫。⑤婵(chan蝉) 娟: 美好貌。这里指月亮。许浑 《怀江南同志》诗: “唯应洞庭月,万里共婵娟。”

【词大意】 明月从何时开始出现?我端起酒杯仰问青天。不知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我想驾着长风飞向月宫,又担心住在高耸云间、用美玉筑成的楼阁里,禁受不住那儿的奇寒。我在月光下和自己的身影一道起舞、嬉戏,月宫清冷、孤寂,那里比得上这温暖的人间!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射进雕花的窗户,照到失眠人的床前。明月呵,您该不会有什么怨恨,为什么老是在人们分离的时候又亮又圆?人间有悲欢离合,月亮有阴晴圆缺,这些事情从古到今都是如此,难得十美十全。但愿人们健康平安,即使远隔千里,也能共同观赏这轮美好、皎洁的明月。

【赏析】 从词前小序中,可知此词作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节。由于苏轼兄弟对新法有些不同看法,因此,他被外放为密州 (今山东诸城)太守,而弟弟苏辙(子由) 则在济南。当中秋饮酒赏月之际,诗人有感自己所处的逆境,思念起分别七年的弟弟,即景抒情,成此千古名篇。

上片因月而产生奇想,抒发政治失意的困惑。首四句写作者把酒问月的豪兴,与小序中的 “中秋”、“欢饮”、“大醉”照应,富有浪漫色彩。前两句从李白 《对月饮酒》“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脱胎变化而来,又受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启发,给人以奇思妙语,突兀惊人之感; 后两句缩用唐传奇《周秦行记》中的诗句,引出乘风归去的奇想。次三句紧承上层意思,运用神话传说,表面上写作者想乘风上天又担心月宫太冷的内心活动,实际上是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在作者思想上激烈斗争的反映。最后两句通过“何似”与“我欲” 的照应,解决了前面提出的思想矛盾,从幻想回到了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的热爱。上片至此以入世思想获胜作结。

下片对月怀人,抒写作者和胞弟的离别之情。由于上片结尾写到了人间,因此下片就专写人间。过片三句仍由明月开头,并连及月下之人,与小序中 “兼怀子由”照应。“转”、“低”、“照” 三字细致而准确地描写了月色在建筑物上的移动,从时间的变化中表现诗人对弟弟的深切怀念,是景语,也是情语。接着,作者面对月色,想到月圆而人不团圆时,不禁又一次对月发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问得无理,写得有情,它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人有悲欢离合”三句推开一层,将人月合写,表示对月理解,为月开脱。寥寥数句,却写了人与月、古与今、人间与天上的种种情景,概括了极广阔的空间与极悠久的时间。将物和人事等量齐观,实际上还是强调对待人事应保持达观态度。结尾两句把空间、时间、人事间的对立关系,在作者的旷达情怀中统一起来,因此,它不只是对子由一人而发,而是对一切热爱生活的人的共同祝愿。全词的思想感情虽然比较复杂,但整个基调则是健康、开朗的,表现出一种“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埃之外”的超脱与豪放的气概。

这首词想象丰富,境界高洁,语言疏畅,情味深厚。具体说来,有两点特别值得提出。

一是以明月为主线,借明月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意多转折,富于变化。作者把酒问月时所产生的奇想,起舞弄影时对人间的依恋,对月难眠时的问月、怨月、爱月,从月的圆缺想到人生的离合,以及千里共赏明月的祝愿,从始至终,处处离不开明月。不仅如此,作者在对月抒情时,并不是平铺直叙,一泻无遗,而是跌宕起伏,曲折多变。作者的思想矛盾、旷达情怀在层层转折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是触景生情,将景求理,以理遣情,景、情、理融为一体。作者很少正面描绘月色,而是把它作为触发感情的媒介,加深感情的溶剂。从把酒问月、萌发出世之念,到望月难眠、牵动思亲之情,无不如此。作者还从月有阴晴圆缺这一自然现象,省悟到人的悲欢离合难以避免,并从这一人生哲理出发,抒发自己对亲人和一切不能与亲人团聚者的美好祝愿。景、情、理三者水乳交融,意味深长,给人以健康的美的享受。

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这篇作品在词史上所负的盛誉,是当之无愧的。


《水调歌头》 - 中外文学著作 - 可可诗词网

《水调歌头》

 词。陈亮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题目是“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词中谴责了南宋朝廷的屈膝投降,表达了抗金侵略、收复失地的决心。上片以沦陷区人民南望王师起,说明不是宋无人才,象章德茂这样独当一面的人才,毕竟是“万夫雄”,希望堂堂汉使维护民族尊严,不辱使命。下片抒写中原原是我们生活了千秋万代的地方,人民决不向敌屈服,大好河山岂容敌人蹂躏,最后指出金人必然灭亡、南宋必然复兴、祖国必然统一的前景。全词感情悲壮激越,气势豪迈雄健,层层写来,大义凛然,清人陈廷焯说: “可作中兴露佈读。”(《白雨斋词话》)

《水调歌头》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 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把酒:端起酒杯。宫阙(què):宫殿。琼楼玉宇:玉石砌成的楼宇。 琼,赤玉。宇,屋檐,代指楼阁。不胜:禁受不住。弄:欣赏。朱阁:华美 的楼阁。绮(qǐ)户:雕饰华美的门窗。恨:遗憾,不满意。何事:为什么。 婵(chán)娟: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大意】这皎洁的明月是什么时候才出现的? 中秋节的晚上,我端起酒杯向 苍茫的夜空发问。不知道天上的月宫中,现在是什么年月了。我真想乘 着清风回到月宫,但又担心在天上玉石砌成的华美宫殿里,禁受不住寒 冷与寂寞。哪里比得上我在人间的月光下手舞足蹈,欣赏自己婆娑的清 影怡然自乐呢! 月光转过了朱阁红楼,低低洒进雕花的窗帘,照耀着难 以入睡的离别之人。月亮不该有什么遗憾事吧?可为什么总是在人们 不能团聚的时候圆呢?人世间有悲伤欢乐、离别团圆,月亮有阴晦晴朗、 圆满缺损,这是自然规律,自古以来就难以使它永恒地完美! 但愿我们 不必为这些事而苦恼,都平平安安地生活,虽然远隔万水千山,也能共赏 一轮明月,借这美好的月光传达彼此的情意,不为远别而伤心。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152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