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全传》 怎样描写义军起义
《水浒全传》是在人民群众、民间艺人和进步文人创作的《水浒》故事、传说、话本和杂剧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一部大规模的长篇巨著,其中熔铸了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政治见解,表现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能。
小说一开始,先写了高俅的发迹。此人是东京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自小不成家业,只好使枪拽棒,最是踢得好脚气毬,“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他因帮闲被告,迭配出界发放,后遇哲宗皇恩大赦,回到东京,辗转多处,无人收留。被人当作祸害,互相“荐来荐去”,最后偶因一脚气毬,被端王看中,留作亲随。这端王也是个“风流俊俏人物”,他一旦登上天子宝座,没半年时间,便提拔高俅做到殿帅府太尉职事 (武官最高官阶) 。高俅一上任,第一件事不是辅国安民,而是打击报复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因高俅先时曾学使棒,被王进父亲一棒打翻,三四个月将息不起,现在发迹,正好报仇。一个是风流皇帝,一个是泼皮太尉,这一对君臣当权,天下怎能不乱! 作者把高俅发迹和徽宗对他的宠信作为全书故事的开端,目的在于揭示“乱自上作”的道理。作者饱含嘲讽感情的笔墨,表现了对昏君的不满和对奸臣的憎恶。这是他对徽宗(端王) 当朝期间之所以社稷云扰、兵戈四起原因的基本看法。
高俅是被作者作为贯穿全书的一个奸臣来写的。他在徽宗重用下,和蔡京、童贯、杨戬组成了一个最高统治集团,把持朝政。他们的爪牙遍布全国各地:蔡京的女婿北京大名府梁中书,蔡京的儿子蔡九知府,蔡太师的门人华州太守贺知府,童贯的门馆先生东平府的程太守,高俅的兄弟高唐州的高廉,慕容贵妃哥哥青州慕容知府。还有那些散布在各地的爪牙: 管营、差拨、孔目、院长、衙役以及西门庆、毛太公、郑屠、曹太公、祝朝奉,等等,结成了一个黑暗的统治网。
他们为非做歹,手段极其卑劣。梁中书为报答蔡太师提携之恩,求得进一步升迁,年年搜刮民财十万贯以上,以生辰纲名义进献蔡京;贺太守为抢占玉枝娇为妾,不惜将其父王义“刺配远恶军州”;高廉为帮殷天锡霸占柴皇城的花园,逼死柴皇城,抓了柴进;黄文炳为了讨好蔡九知府,以便通过蔡九知府重新当官,抓住宋江浔阳楼上的题诗大作文章,欲置宋江于死地;林冲幼年的好友陆谦,为巴结高俅爬上高位,出卖陷害林冲;外号剜心王的济州府老吏王谨,为陷害梁山英雄,给高俅效犬马之劳,竟然出主意叫高俅读断诏书句子,赚梁山英雄入济州;都管李固为占卢俊义妻贾氏,独吞卢家财产,勾结梁中书并两院节级兼行刑刽子蔡福,要杀害卢俊义。……
在他们的统治下,人民生活痛苦不堪,金翠莲被郑屠“虚钱实契”,霸占作妾,又被郑大娘子赶出门外,追要典身钱,金氏父女无计可施、酒楼赶座,卖唱赚钱,还其“虚债”,有苦难言,以哭度日;卖烧饼为生的武大郎,忠厚老实,因娶了个妖艳老婆潘金莲,结果被恶霸西门庆勾引了去,自己反被活活药死;渔民三阮,终日劳碌,不得温饱;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妻子长的漂亮了些,也祸从天降,高衙内为霸占其妻,妄加罪名,从军发配,几乎丧身;猎户解珍、解宝,昼夜辛苦,好容易射死一虎,被毛太公赖走,还诬他二人为盗,勾通官府,下于死牢;李逵的哥哥李达,给地主终年做工,只能糊住一张嘴,“养娘全不济事”;菜园子张青夫妇在一字坡以卖人肉为生,并非生性残酷,实在是为生活所迫。
在这样的社会里,好人诉冤无路,告状无门。武松开始是个相信官府的人,他得知武大被害的经过后,先用人证物证去知县那里告状,知县开始答应“从长商议,可行时,便与你拿问”,但得了西门庆贿赂后的第二天便变了卦,说什么“这件事不明白,难以对理。”武松为报兄仇,只好自己动手,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柴进家有丹书铁券,也无法保证不受欺侮,花园被占,叔父气死。柴进要拿丹书铁券打官司,李逵说: “条例,条例,若还依得,天下不乱了!”阮氏兄弟也曾说过: “如今那官司一处处动弹,便害百姓; 但一声下乡来,倒先把老百姓家养的猪、羊、鸡、鹅尽都吃了;又要盘缠打发他!”而对于扯旗造反的梁山人马,他们却无可奈何,“若是那上司官员差他们缉捕人来,都吓的尿屎齐流,怎敢正眼儿看他!”阮氏三兄弟于是悟出一个道理:要活下去,不受官府欺压,就要学梁山泊那伙人,扯旗造反,“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如何不快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各地人民群众不约而同地走上依山结寨、与朝廷做对的造反道路,其中有少华山朱武、陈达、杨春,桃花山的李忠、周通,十字坡的张青、孙二嫂,清风山的燕顺、王英、郑天寿,对影山的吕方、郭盛,黄门山的欧鹏,饮马川的裴宣,二龙山的曹正,白虎山的孔明、孔亮,枯树岭的焦挺、鲍旭,登云山的邹渊、邹润,等等,如星罗棋布一般遍及各地。他们有的是被官司追捕不得已而落草 (朱武、陈达等) ,有的把守大江军户,因得罪官府,逃走江湖(欧鹏) ,有的是被滥官污吏寻事刺配外地,被救落草(裴宣),有的是和本村财主争竞,杀了财主,拒捕落草(孔明、孔亮),……总之,他们为了求活路,图生存,反迫害,走上了造反之路。
《水浒全传》的作者就这样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北宋末年的社会画面,揭示了封建统治的残酷和人民群众苦难的深重,同时又揭示了人民群众起而造反的必然性。
梁山起义正是在这个社会背景下发生的。开始它仅是无数小伙起义中的一个。梁山英雄因各自出身、个人经历、思想性格的差别,走上梁山的道路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 在一个“逼”字下铤而走险,聚义江湖的。武松因报兄仇杀了奸夫淫妇;在孟州,张都监、蒋门神、张团练串通一气,欲置武松于死地,武松才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杀了十多条人命,上了二龙山。人是杀得多了点,但实在是出于无奈,并非对杀人有特别嗜好。鲁智深因同情与自己无亲无故的金氏父女的不幸遭遇,才打死对他倒很敬畏的郑屠,提辖官当不成了,违心地去做和尚。又因出于对素不相识的林冲的同情,出于对高俅迫害林冲的不满,才流落江湖,上了二龙山。林冲也是在高衙内调戏妻子之后,一忍再忍,一让再让,最后忍无可忍、让无可让,杀了陆谦、富安,雪夜上了梁山。将门之后,杨令公之裔杨志,精明强干,一心想博得个封妻荫子,但英雄无用武之地,不是押运花石纲,就是押送生辰纲,结果一失再失,弄得“有家难奔,有国难报”,只好上二龙山。他的上山表面上是晁盖他们所逼,实际上还是封建统治阶级所逼。因为象杨志这样的人早就应该加以重用,或驰骋疆场,或镇守边关,但在那个不是凭本事而是凭巴结讨好升官发财的社会条件下,统治阶级是不会委之以重任的。梁中书让他押送不义之财生辰纲,等于让他作了众矢之的,再加上派人掣肘,实际上是置他于死地。至于宋江,更是以上山落草为不忠不孝,但最后还是被官府逼得上了梁山,做了众“贼”之首。梁中书年年搜刮民财给蔡太师献贺生辰,才迫使晁盖、吴用等七雄智取生辰纲。毛太公赖了老虎,还陷解珍、解宝于死囚牢,才逼得顾大嫂与其夫孙新联合邹渊、邹润叔侄及孙立等大闹登州,劫牢上山。可见这些“盗贼”的叛乱完全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正义之举。
作者在描写这些英雄及其行为时,充满了赞美之情。在外貌描写上,把他们写得年青壮美,武艺非凡,有胆有识,无异天神。如写武松: “身躯凛凛,身长八尺,相貌堂堂,胸脯宽阔,话语轩昂,心雄胆大,骨健筋强,浑身上下,有千百斤气力,天上降魔王,人间太岁神。”写鲁智深: “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身长八尺,腰阔十围。”写解珍: “七尺以上身材,面圆身黑,两只腿上刺着两个飞天夜叉,有时性起,恨不得腾天倒地,拔树摇山。”和人情小说的外貌描写注重在表现人物性格而不一定和作者爱憎感情相联系不同,这里的外貌描写用的是传奇笔法,表现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高度赞美之情。
在作者笔下,偷盗、相扑等行为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时迁是以偷盗为生的。第一次偷了鸡,引起三打祝家庄这样有声有色的大决战。第二次潜入徐宁家,盗来雁翎甲,赚得徐宁上山,用钩镰枪破了呼延灼的连环马。攻打大名府时”,他又发挥了自己飞檐走壁的才能,火烧翠云楼,里应外合,取得了胜利。浪子燕青会相扑,高俅被捉上梁山后,他使了个“守命扑”,“把高俅扭捽得定,只一交,攧翻在地褥上,做一块,半晌挣不起”,长了梁山英雄的志气,灭了这个“天朝太尉”的威风。另外,还有送假信的,开黑店的,偷窃马匹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他们的地位低下,职业卑贱,受人冷眼,但一旦成为梁山义军的一员,他们的行为一旦与义军反抗官府的斗争发生联系,便放出了异样的耀眼光采。
作者对梁山义军的英雄行为,完全是以“说开日月无光彩,道破长江水倒流”的气概,满怀豪情加以颂扬。如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开始写鲁达来到状元桥消遣郑屠,先要十斤精肉,再要十斤肥肉,再要十斤寸筋软骨,作者完全是用欣赏态度写的。联系郑屠对金氏父女的态度,使人觉得这位提辖官人不是无理取闹,而是有理戏弄。写鲁达打郑屠的三拳,也是充满了嘲弄的口吻,第一拳,“用醋钵儿大小拳头,打在鼻子上,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齐滚出来。”第二拳,“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突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打在太阳穴上,却似做了个全堂水陆道场,磐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作者如此不厌其烦地写鲁达的三拳,不使人觉得鲁达无情,反觉得他打得解恨。再看作者写两人的对话:第一拳下去后,郑屠说“打得好”,鲁达骂“直娘贼,还敢应口”。第二拳下去后郑屠讨饶,鲁达不但不饶,反骂“咄,你是个破落户,若是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何倒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第三拳下去,郑屠挺在地上,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动弹不得,鲁达说: “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你诈死,洒家慢慢和你理会”。在这里,鲁达的言行不使人感到不近情理,而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大快人心。郑屠却不使人感到可怜,只使人感到可憎,罪有应得。类似这种描写还有武松杀嫂,杀西门庆、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有林冲杀陆谦、富安,以及后来的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等等。
《水浒全传》的作者,不但描写了人民群众造反的必然性、正义性,而且描写了随着斗争的发展,他们如何由个人反抗到结伙起义,由小伙武装发展成为具有统一纲领、统一纪律、统一指挥,敢于同官府进行大规模对抗并取得胜利的强大武装力量,从而表现了义军星火燎原的客观发展过程。
《水浒全传》中所反映的二龙山、青龙山等小伙起义,只是为了求生存、谋活路、拒官捕而形成的自发武装。他们没有统一的纲领,只是为了过“大块吃肉,成瓮吃酒,换套穿衣”的自由生活,也无严格纪律,以劫夺来往客商、吃“窝边草”为生,常常误伤好人;对官兵消极防御;各山头无严格组织,外部互不联系,内部以武艺高低排座次。其中王伦领导的梁山是这种初级反抗形式的典型。王伦身为落第秀才,能走上与官府对抗的反叛之路,有其应该肯定的一面,但是此人气量狭窄,在义军内部,妒贤嫉能,排斥打击林冲这样忠心不二武艺高强的英雄,拒斥英雄豪杰集结入伙,完全是一种孤家寡人的关门主义路线; 对外伤害群众利益,强占梁山泊,夺了阮氏三兄弟这些贫苦渔民的“衣食饭碗”。三阮兄弟“看了这般样,一齐都心懒了。”所以王伦时期,梁山泊空有八百里水泊湖山的良好自然条件,起义力量却无太大发展。晁盖、吴用等人上山火并王伦后,仗义疏财,专门结识天下好汉;且敢托胆称王,与赵官家做对头; 纪律严明,不伤过往客商,深受人民群众欢迎; 大败官军,活捉黄安,巩固了梁山根据地,鼓舞了义军士气。作者情不自禁地赞扬说:“一从火并归新主,会见梁山事业新。”梁山义军于晁盖上山之后较前确有了长足的发展。
宋江是继晁盖之后第三位梁山领袖。他上山之后,曾经一度使梁山事业出现了全盛的喜人局面,一百零八将的大聚义,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是这一鼎盛时期的高峰。这一全盛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宋江执行了一条既不同于王伦也不同于晁盖的路线。这条路线就是“替天行道”、“忠义双全”。王伦是既不忠也不义,晁盖是只讲义而不讲忠。宋江于晁盖死后改 “聚义厅”为 “忠义堂”表现了他在有忠无忠问题上与前任领袖的根本区别。“替天行道”、“忠义双全”的纲领路线在前期不但团结了一大批出身下层的劳动人民将领,而且分化争取了大批官军首领,扩大了义军队伍,充实了义军武器装备,提高了义军技术素质,使梁山义军成了一支威胁宋朝最高统治的武装力量。当然他的“忠”一开始就表现出不利于义军发展的一面,越到后来越使义军走入邪路,以至于受招安,打方腊,饮毒酒,落了个悲剧结局。但“忠”在大聚义前还是起了争取朝廷将领入伙的作用。
《水浒全传》作者在写了义军官逼而反,又在与官军斗争中发展壮大这一条线外,还写了义军内部的斗争,主要是围绕招安和反招安而进行的斗争,这种斗争于史无载,于传无记,完全是作者根据人物性格发展逻辑,并受了当时统治者招安义军策略的启发,虚构想象而成的。这种斗争在大聚义前表现为义军要不要将来称王的问题,大聚义后表现为要不要向朝廷主动请求招安的问题。
《水浒全传》作者不但根据人物的性格发展逻辑合乎情理地描写了义军内部招安与反招安的斗争,而且揭示了义军受招安的必然性。首先,以徽宗为首的最高统治集团已经腐朽无能到极点。只能把“四大寇”的名字写在屏风上,根本无力剿灭。在一次又一次的武力征伐失败之后,便采取了类似玉皇大帝对孙悟空采用的招安策略,这一策略的变更助长了义军内部接受招安的力量。尤其是从官军内部分化出来的那部分将领,归顺心切。其次,义军的主要首领宋江从他上山的那天起,就想着招安,坐了第一把交椅后更是念念不忘招安,大聚义后又千方百计地多方活动,以便招安。他在义军中的特殊地位,也使得反招安的力量无法取而代之,居于主导地位。再次,也是最重要的,在反招安的头目中,虽然各自从本身的经历感到招安没有出路,但谁也提不出一条与宋江招安路线相对立的切实可行的能使义军心服口服的路线来。而这又是由于深刻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造成的。
一、受忠义思想的支配。忠义思想对联络义军、分化官军、团结内部、统一思想起了积极作用。但它毕竟是封建思想,局限性很大。义军中反对招安的一些将领因受忠义思想支配,不敢与宋江的招安路线实行决裂。
二、李逵念念不忘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但夺了以后用什么代替?李逵的方案:一是推翻赵宋王朝,晁盖做大皇帝,宋江做小皇帝,吴先生做丞相,公孙道士做国师,其他人做将军,这当然有打破君权神授、君位世袭的封建传统观念的进步作用,但也无非是换汤不换药罢了。二是去“快活”,去享受。这句话虽则通俗,却道出义军造反的目的,没有更大的改造世界的目标和蓝图,只求一时的“快活”。正因为如此,容易被收买,容易满足。
三、个人恩怨太深。武松因为西门庆和潘金莲一起毒死亲兄,才摔死西门庆。施恩待他很好,蒋门神欺侮施恩,他便为报施之恩而夺了快活林;由于知县器重他,叫他当都头,他便效忠知县;张都监重视他,他便给张都监当了亲随体己人。因对宋江感恩戴德,虽从屡吃封建官吏苦头中感到招安不好,却无与之决裂的决心。吴用、花荣自缢身死,也是“数十载赖兄之德”,“宋公明恩义难舍,交情难报”。阮氏三雄说过: “这腔热血,只要卖与识货的。”虽然在世态炎凉的封建社会晚期有其难能可贵之处,但毕竟太狭隘了。
四、有许多首领反对招安只是感到奸佞当道,无法招安,并非不想招安。鲁智深就认为“满朝文武,俱是奸臣”,“就比俺的直缀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结论是“招安不济事”。反奸臣固然有其进步性的一面,但奸臣为什么会长期专权?奸臣靠山是谁?他不追究。连革命性很强的阮小五都唱道: “酷吏脏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他们在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一点上与宋江是一致的。
五、只有造反精神,缺乏理政才能。只能打天下,不能坐天下。李逵寿张县坐衙就是明证。他那种放了打人的人,枷了被打之人的判案方法,完全颠倒了善恶、是非。从寿张县出来,到一所学堂,吓跑教师,吓哭学生,也说明他不仅无理政之才,也缺乏育人之法。作者这些描写是显得太刻薄了些,但也有其真实性的一面。
《水浒全传》也存在许多矛盾。首先是题材和主题的矛盾。鲁智深救金氏父女、林冲反抗高俅的迫害、武松杀西门庆、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等故事,本身都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统治的阶级斗争色彩。《水浒全传》的作者把它们作为忠奸斗争的题材来处理,没有做到象《宝剑记》那样天衣无缝,水乳交融,一些人物传记和故事所显示出来的客观意义与作者的主观意图互相游离,有的则互相矛盾,有的不伦不类,使小说主题思想显得混乱和复杂,这正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这部小说主题思想争论不休的客观原因。
《水浒全传》第二个矛盾是大聚义前和大聚义后的矛盾,也即前半部和后半部的矛盾。表现在:
一、前半部《水浒全传》写了“乱自上作”,“乱由奸生”,写了人民群众犯上作乱的正义性,也就是说,写了官逼民反,奸逼忠反,邪逼正反,恶逼善反。总之,从拳打镇关西到大聚义,基本上贯穿了反贪官恶霸的思想。后部《水浒全传》却丢掉了这一思想线索。陈桥驿斩军校是不反贪官的例证; 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把奸臣写得那么坏,对他们的武力惩罚也很解恨,但最后却把阶下囚当座上客。受招安后到京城外驻扎,明知奸臣作梗,却不敢动其一根毫毛,倒通过李师师、宿元景等渠道让皇上体谅衷情,轶弱而窝囊,与前半部摧枯拉朽的气势连系不起来。
二、前半部写了义军发生、发展、壮大的完整过程,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有机体;后半部的两赢、三败、一征、三剿,却象一块一块没有什么必然联系的积木,既没有与前半部形成一个整体,自身也只是互不相干的事件堆积。
三、前半部的许多小传以写人为主,人物性格已在其小传中完成了。有些写事的篇章,如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等,既写了英雄群象,又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故事比较完整,可以相对独立成篇。但后半部的多数情节,既无生动的故事,又无鲜明的人物形象,更没有提供可资后人借鉴的模范战例,也没有教人以哲理和智慧的精采片断。
四、前半部语言文学色彩很强;后半部则充满过程叙述,不够生动形象。《水浒全传》的第三个矛盾是宋江形象的矛盾。这个矛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农民起义领袖的宋江和作为赵宋王朝忠臣的宋江之间的矛盾。虽然宋江等人起义在历史上记载不同,但他确实是农民起义领袖这一点却是无可置疑的一致看法。但《水浒全传》作者却自始至终把他当作一个忠臣来塑造,这就在宋江言行上造成了一系列无法统一的矛盾,如上山与不上山的矛盾,开始认为断配他州外府胜过上梁山,最后不但自己上了山,还接老父上山同做不忠不孝之人。历史上固然不乏忠臣下野的例子,但象《水浒全传》 中宋江这种同“盗贼”混在一起并且作了“盗贼”首领的下野忠臣找不出第二个。宋江成了表达作者某种不切实际的政治观点的传声筒,既不能感动人,也不能教育人。再比如作者写宋江始终不愿称王,以显示其对朝廷之忠,其实历史上从无只起义不称王的起义领袖,作者这样做根本违背历史真实,毫无生活依据。宋江形象的第二个矛盾是忠和义的矛盾,作者既要让宋江对朝廷尽忠,又要他对梁山义军讲义,两者不能并存,出现许多矛盾。私放晁盖,显得很义,但却是对朝廷的不忠。后来对朝廷很忠,却对义军不义。高俅用药酒毒死他,他又用毒酒药死李逵,这岂止是不义,简直有点残忍了。“忠义双全”是封建社会晚期一部分知识分子既同情人民,又不主张推翻正统王朝而主张调和两者日益激化的矛盾所提出的一种思想主张,但充其量也只是一种善良愿望罢了,根本无法付诸实践。作者却用这种思想观念塑造宋江,结果矛盾百出。
《水浒全传》所以出现上述种种矛盾,一是封建文人的加工,使流传中的“水浒”故事忠义思想越来越浓,招安倾向越来越重; 二是作者在连缀小本“水浒”和人物传记时写了一些过渡性情节,这些过渡性情节与人物传记及小本“水浒”缺乏有机联系,有的直接相矛盾; 三是“水浒”故事从流传到成书历经四百多年,柒指作者甚多,他们世界观、艺术观、生活经历、个人修养、所处时代等都很不相同,这也是造成《水浒全传》一系列矛盾的原因之一;四是《水浒全传》各种版本纷纷出现的明巾叶以后,封建王朝内部争权斗争非常激烈,影响到文学创作,写忠奸斗争成为一种风气;五是《水浒全传》流行中,版本繁多,差距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