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春日》 - 宋·朱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春日》 - 宋·朱熹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首小诗,写得清丽可喜,形象斐然,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传诵。 在春意浓郁的晴日里,作者踏青“寻芳泗水滨”。首句中一“寻”字,点明了出游目的,也写出了作者的闲适情趣。下面三句皆为寻芳所见所感。三句中景物与感受写得水乳交融、虚实相生。作者触目所见,芳草萋萋,繁花似锦,由此推想到“无边光景”也会是万象更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作者漫步走去,和煦东风,拂面而来,眼前万千鲜花,竞相开放。作者于是领悟到,这色彩缤纷的绚丽景象,尽是春风点染而成。这里的“识”字,用得极为精妙,不仅突出了“东风”的形象和作用,而且点示了诗人的心理感受,加强了“理趣”色彩。东风吹得大地一片葱郁,吹得百花烂漫多姿;作者从万紫千红中认识了东风,同时感受到了春满人间的美好境界。 单从字面上看,这是一首描绘春景与感受的游春诗。然而此诗隐含着另一番深意。诗中作者赏游的地点在泗水之滨,其地在宋室南渡后,为金人占领。朱熹未曾北上,何以至此赏春咏吟。原来泗水之滨为孔子家乡,作者凭虚为诗,其“寻芳”,实是“求圣人之道”。在朱熹看来,儒教流布,有如东风拂面,润暖人心;就象“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感召。 由此说来,此诗寓意在于颂扬“圣人之道”的教化作用,是以文载道之作。不过人们很少去考索诗作者的这一本意,而把它当作单纯的游春诗去读。由于《春日》诗的语言平易清新,形象鲜明生动,意境优美高远,读它,但觉风光景物,扑面而来,恍若身游其间,心胸为之一畅。人们玩味的是其形象本身所产生的思想意蕴,至于那隐藏在深处的说教,则不愿多加理会了。 《春日》 - 宋·朱熹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天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一般人都认为这是一首写春游的名篇,说它不仅形象地概括了春光的明媚灿烂,而且抒发了诗人的愉快心情。这当然可以讲得通。但细味全诗,如此理解还只是停留在字面的表层意思上,其实它以“象”表“意”,含有哲理,包藏着深刻的内蕴。 “胜日寻芳泗水滨,天边光景一时新”,这两句话确实是在写景。胜日,指良辰佳日,也就是指天气晴朗,春意融融的日子。在这样好的季节,到郊外游览春景,嗅着花木所散发出的清香,自然是心畅神怡。而一望无际的风光景物映入眼帘,也会引起诗人“一时新”的美感。一时,这里指短时间。春天,虽然是花红欲燃,柳青如碧,但毕竟不要多久就会消失,故而抓紧机会观赏一番,以娱身心。值得注意的是:诗中提到的“泗水滨”,是在山东省东部。“泗水”,源出山东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四源并发,故名。该水流经曲阜,孔子坟墓在近处。联系到诗的下面两句,就不难懂得其中的含蓄蕴藉了。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诗是寓理于景,即以景托意。等闲,寻常,随便。识得,认识到,领略到。照字面上去解释,这就是:一旦认识到春日的新貌,你就会觉得百花盛开、绚丽多彩的景致,无不显示着春季来临的美好。其实,作此阐释,并未深入到诗髓。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其诗有清新之作,往往闪耀着哲理的光华,这首诗亦不难探知到言外之意。泗水流经孔林,诗人会想起了长眠地下的孔子,思绪也会随着泗水的流向而被牵引过去。为了表达自己对这位老夫子的崇敬之情,就以“东风”、“春”比作孔子,抒发自己重德的感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透过颂春的字面,开掘内涵,可知是借此说明当人们接触并领受了孔子所告诫的在品德的修养上要勇于砥砺之后,就会使自己人格高洁起来,使思想面貌发生根本的变化,就象“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感召一样,道理是相通的。这里,还说明了有“春”的感召,必然会有“万紫千红”的丽景,用这比拟得到崇高的精神陶冶,把高尚的品德化为行动,就不愁没有效果。“美恶不随天地老”(《全唐诗外编·〈楚泊亭〉其二》),美好的情操和恶劣的品质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变化而移易的。这是说,美好的道德品行定会名垂青史,丑恶的东西亦能遗臭万年。 《春日》 - 宋·朱熹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天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一般人都认为这是一首写春游的名篇,说它不仅形象地概括了春光的明媚灿烂,而且抒发了诗人的愉快心情。这当然可以讲得通。但细味全诗,如此理解还只是停留在字面的表层意思上,其实它以“象”表“意”,含有哲理,包藏着深刻的内蕴。 “胜日寻芳泗水滨,天边光景一时新”,这两句话确实是在写景。胜日,指良辰佳日,也就是指天气晴朗,春意融融的日子。在这样好的季节,到郊外游览春景,嗅着花木所散发出的清香,自然是心畅神怡。而一望无际的风光景物映入眼帘,也会引起诗人“一时新”的美感。一时,这里指短时间。春天,虽然是花红欲燃,柳青如碧,但毕竟不要多久就会消失,故而抓紧机会观赏一番,以娱身心。值得注意的是:诗中提到的“泗水滨”,是在山东省东部。“泗水”,源出山东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四源并发,故名。该水流经曲阜,孔子坟墓在近处。联系到诗的下面两句,就不难懂得其中的含蓄蕴藉了。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诗是寓理于景,即以景托意。等闲,寻常,随便。识得,认识到,领略到。照字面上去解释,这就是:一旦认识到春日的新貌,你就会觉得百花盛开、绚丽多彩的景致,无不显示着春季来临的美好。其实,作此阐释,并未深入到诗髓。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其诗有清新之作,往往闪耀着哲理的光华,这首诗亦不难探知到言外之意。泗水流经孔林,诗人会想起了长眠地下的孔子,思绪也会随着泗水的流向而被牵引过去。为了表达自己对这位老夫子的崇敬之情,就以“东风”、“春”比作孔子,抒发自己重德的感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透过颂春的字面,开掘内涵,可知是借此说明当人们接触并领受了孔子所告诫的在品德的修养上要勇于砥砺之后,就会使自己人格高洁起来,使思想面貌发生根本的变化,就象“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感召一样,道理是相通的。这里,还说明了有“春”的感召,必然会有“万紫千红”的丽景,用这比拟得到崇高的精神陶冶,把高尚的品德化为行动,就不愁没有效果。“美恶不随天地老”(《全唐诗外编·〈楚泊亭〉其二》),美好的情操和恶劣的品质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变化而移易的。这是说,美好的道德品行定会名垂青史,丑恶的东西亦能遗臭万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