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易传》的美学思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易传》的美学思想 《易传》的美学思想yizhuan de meixue sixiang《周易》分《易经》和《易传》。《易传》 (《周易大传》)是对《易经》(《周易古经》)的解释和发挥,它成书于战国时代,共分十篇,因而又称“十翼”。《易传》是中国美学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看出。首先,《易传》所包含的以阴阳为核心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表现为,第一,《易传》认为,宇宙万物变化的原因,是事物内部两种对立因素的相互作用。这两种对立的因素,就是阴和阳,也就是柔和刚。所谓“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在《易传》这个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典美学把美区分为壮美(阳刚之美)和优美(阴柔之美)两大基本类型。在中国古典美学里,这两种美不仅是相互区分、相互对立的,而且也是相互统一的,这显然也是受到《易传》辩证法思想影响的结果。第二,《易传》不仅强调变化,强调“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文”,而且强调“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易传》的这一思想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艺术发展观。第三,《易传》又提出“神”的概念,认为“阴阳不测之谓神”。“神”乃宇宙万物微妙变化的规律,而凡是把握了宇宙万物微妙变化的规律的,也就可以说达到了“神”的境界,所谓“知几其神乎”!“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后来,《易传》提出的“神”的概念发展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条重要的审美标准,成为许多艺术家毕生追求的审美理想。其次,《易传》对于“象”这个范畴的突出和规定,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易传》指出:“《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明确肯定《易》象是天地万物形象(物象)的模拟和反映。这说明,《易》象和艺术形象是相通的,因为后者也是天地万物形象的反映。不仅如此,《易》象也是以形象来表达社会生活的内容,更说明它和艺术形象是相通的。总之,《易》象和审美形象已有了更多的联系。 ☚ 老子的美学思想 庄子的美学思想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