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文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文王》文王在上,(一) 文王神灵在上方, 於昭于天。啊,显明于天上。 周虽旧邦,(二) 岐周虽然是旧邦, 其命维新。它的国运新气象。 有周不显,(三) 岐周的前途多光明, 帝命不时。(四) 上帝命它常兴旺。 文王陟降,(五) 文王举止多安详, 在帝左右。在上帝的左右两旁。 亹亹文王,(六) 勤勤恳恳的文王, 令闻不已。(七) 好的声誉真久长。 陈锡哉周,(八) 施恩布利培植周邦, 侯文王孙子。(九) 那文王的孙子都沾光。 文王孙子,文王的孙子都沾光, 本支百世。(十) 本宗旁枝百代长。 凡周之士,凡是周邦的人士, 不显亦世。(十一) 也都代代有荣光。 世之不显,代代呀,有荣光, 厥犹翼翼。(十二) 小心翼翼在商量。 思皇多士,(十三) 美啊,这么多人才, 生此王国。在这王国里生长。 王国克生,(十四) 王国把他们来培养, 维周之桢。(十五) 做那周家的栋梁。 济济多士,(十六) 一簇簇的人士们, 文王以宁。文王用他们来安邦。 穆穆文王,(十七) 恭敬小心的文王, 於缉熙敬止。(十八) 啊,持续光明、行为端庄。 假哉天命。(十九) 伟大呀,上帝的命令。 有商孙子。(二十) 臣服那商朝的孙子。 商之孙子,商朝的那些孙子, 其丽不亿。(二十一) 他们人数万呀亿。 上帝既命,上帝下了那命令, 侯于周服。(二十二) 要对周朝来臣服。 侯服于周,对周朝呀来称臣, 天命靡常。(二十三) 天命变化本无常。 殷士肤敏,(二十四) 殷朝的人士多勉强, 裸将于京。(二十五) 献酒在周京的庙堂。 厥作裸将,他们献酒的时光, 常服黼冔。(二十六) 戴着殷冠、穿着黼裳。 王之荩臣,(二十七) 殷王遗下的群臣啊, 无念尔祖。(二十八) 莫把你祖先记心上。 无念尔祖,莫把你祖先记心上, 聿修厥德。(二十九) 把品德呀来修养。 永言配命,(三十) 永远配合着天命, 自求多福。自然求得福百样。 殷之未丧师,(三十一) 殷朝呀,他没把大众丧, 克配上帝。能配合老天的意向。 宜鉴于殷,该看着殷朝做榜样, 骏命不易。(三十二) 保持大命不比寻常。 命之不易,大命呀不比寻常, 无遏尔躬。(三十三) 你不要自己取灭亡。 宣昭义问,(三十四) 宣扬美好的声望, 有虞殷自天。(三十五) 依靠天呀再仔细来度量。 上天之载,(三十六) 上天把万物来生长, 无声无臭。没音响、没臭香。 仪刑文王,(三十七) 好好效法周文王, 万邦作孚。(三十八) 万邦信服天下降。 注 释 (一)朱熹:“言文王既没,而其神在上,昭明于天。” 毛亨:“於,叹辞。” 阮元《揅经室集·〈大雅·文王〉诗解》:“文王在上,乃宗祀明堂。指文王在天上,故曰於昭于天。” (二)陈奂:“周自大王迁岐,故称旧邦。维,犹乃也。维新,乃新也。” 朱熹:“命,天命也。……是以周邦虽自后稷始封,千有余年,而其受天命,则自今始也。” (三)陈奂:“有周之有,为语词。不显之不,为语助。无实义。” 毛亨:“显,光也。” (四)毛亨:“不时,时也。” 林义光:“时,持久也。……言有周之光明,帝命之持久。……时、持、古并同音。” (五)朱熹:“盖以文王之神在天,一升一降,无时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孙蒙其福泽,而君有天下也。” (六)毛亨:“亹亹,勉也。” 朱熹:“强勉之貌。” (七)陈奂:“已,止也。令闻不已,言善声之悠久也。” 朱熹:“令闻,善誉。” (八)戴震:“《传》:‘哉,载。’……盖陈,布也。古字载与栽通。栽,犹殖也。言文王能布大利于天下以丰殖周。” (九)毛亨:“侯,维也。” (十)毛亨:“本,本宗也。支,支子也。” (十一)吴闿生:“汪中云:武荣碑,亦世载德。亦世即奕世。” 朱熹:“使凡周之士,亦世世修德,与周匹休焉。” (十二)郑玄:“犹,谋。” 毛亨:“翼翼,恭敬。” 朱熹:“而其谋犹皆能勉敬如此也。” (十三)朱熹:“思,语辞。皇,美。……美哉此众多之贤士。而生于此文王之国也。” (十四)严粲:“文王教化作成之也。” (十五)毛亨:“桢,干也。” 胡承珙:“案舍人注《尔雅》云:桢,正也。筑墙所立两木也。干,当墙之两边障土者也。是桢与干为两物。《尔雅》、毛《传》盖以皆筑墙之木,故浑言之曰:桢,干也。木所立长曰干,因而人之立事亦曰干。” (十六)严粲:“《诗记》曰:颜氏《汉书》云:‘济济,盛貌。’” 朱熹:“文王之国能生此众多之士,则足以为国之干,而文王亦赖以为安矣。” (十七)严粲:“《释训》云:‘穆穆,敬也。’郭璞注曰:容仪谨敬。” (十八)戴震:“按缉熙者,言续其光明不已也。敬止者,言敬慎其止居不慢也。” (十九)朱熹:“假,大。” (二十)郑玄:“使臣有殷之孙子。” (二十一)马瑞辰:“按丽者,之渻借。《方言》、《说文》并曰:‘,数也。’不为语辞。不亿,即亿。犹云:子孙千亿耳。” (二十二)马瑞辰:“服,训为臣服之服。可言维于周服,亦可言维服于周。” (二十三)陈奂:“靡,无也。靡常,无常也。商孙子服于周,则见天命之无常。” (二十四)于省吾:“肤敏,乃黾勉的转语。肤与黾、敏与勉,并系双声。……此诗是说殷士助祭于周,但兴亡之感,不能无动于衷,只有俯首就范,黾勉从事而已。” 严粲:“殷士,总言商之孙子及其旧臣。” (二十五)严粲:“裸谓以鬯酒献尸,尸受酒而灌于地以降神也。行裸之礼,谓之裸将。” 毛亨:“将,行也。” 朱熹:“京,周之京师也。” (二十六)朱熹:“黼,黼裳也。冔,殷冠也。” 严粲:“服殷之常服,黼裳而冔冠也。黼裳,商周所同,冔冠,则商之制也。” 王先谦:“蔡邕《独断》云:冕冠,殷曰冔。以三十升漆布,广八寸,长尺二寸,加爵冕其上,黑而微白,前大后小,有收以持笄。” (二十七)何楷:“按《方言》:孑、荩,皆余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间,炊薪不尽曰荩。……王之荩臣,以目商孙子及殷士。” 俞樾:“王之荩臣,盖即指殷士也。……王,谓殷王也。《方言》:‘荩,余也。’王之荩臣,犹言王之余臣。以其从殷而来,故谓之王之余臣。……其人皆商之孙子,故以无念尔祖勖之。” (二十八)于省吾:“无字的用法,在此是否定词,与勿字同义,决非发语词。此诗系殷士助祭于周京。……故周人劝其弃旧图新,以不要怀念你们商人的先祖为言。” (二十九)朱熹:“聿,发语辞。……在于自修其德。” (三十)毛亨:“永,长。” 严粲:“苏氏《终风》解曰:‘言,辞也。’……《诗记》曰:王者代天理物,操典礼命讨之柄,以临天下,故曰配命,又曰配上帝。” (三十一)郑玄:“师,众也。” 朱熹:“又言殷未失天下之时,其德足以配乎上帝矣。” (三十二)戴震:“按篇中命字凡八见,皆谓受天命为天下君,能修德能常合于天心。天命在是,即天心在是。配命配上帝,皆德合天心之谓。” 毛亨:“骏,大也。” 方玉润:“不易,言难保也。” 朱熹:“宜以为鉴而自省焉,则知天命之难保矣。” (三十三)朱熹:“遏,绝。” 戴震:“言天心之难合也。不修德,则躬自绝于天矣。” (三十四)马瑞辰:“按宣昭,犹言明昭。义问,犹言会问、嘉问。字通作闻。《说文》:‘闻,知声也。’引申之义为声闻。” (三十五)郑玄:“有,又也。” 毛亨:“虞,度也。” 于省吾《诗义解结》:“殷者,依之借字。依与衣,古通用。《皇矣》篇的依其在京,王引之谓依之言殷也。详《经义述闻》。有虞殷自天,应读作又虞依自天。天乃天命的省语。承上命之不易,无遏尔躬为言。……这是说:天命之不易,无害尔身,应宣昭义问(训令闻)而揆之以依于天。” (三十六)毛亨:“载,事。” 陈奂:“奂谓毛训载为事,实包括生物之义。” (三十七)朱熹:“仪,象。” 毛亨:“刑,法。” 郑玄:“仪法文王之事,则天下咸信而顺之。” (三十八)毛亨:“孚,信也。” 吴闿生:“善法父王,乃为万邦所信也。” 注 音 於wu乌 陟zhi至 亹wei尾 裸guan贯 黼fu甫 冔xu许 荩jin尽 骏jun俊 遏e咢 孚fu扶 《文王》於昭于天①。呵,显现在天上。 周虽旧邦,岐周虽然是旧邦, 其命维新。它的国运却是新气象。 有周不显②,岐周的前途多么光明, 帝命不时③。它受到的天命很恰当。 文王陟降,文王的神灵时升时降, 在帝左右。都在上帝的左右两旁。 亹亹文王④,勤勤恳恳的文王, 令闻不已⑤。美好的声誉传流不止。 陈锡哉周⑥,施恩泽开创周朝, 侯文王孙子。王位只传给文王的子孙。 文王孙子,文王的子孙, 本支百世⑦。本宗旁支都传百世。 凡周之士,凡是周朝的诸侯贵族, 不显亦世⑧。也显贵到累代累世。 世之不显,累世累代都显贵, 厥犹翼翼⑨。他们的谋划小心翼翼。 思皇多士⑩,希望有众多的优秀人才, 生此王国。生在这个王国。 王国克生(11),王国将人才培养, 维周之桢(12)。他们都是周朝的栋梁。 济济多士,有了众多的人才, 文王以宁。文王任用他们来安定国邦。 穆穆文王(13),严肃和蔼的文王, 於缉熙敬止(14)。正大光明,行为端庄。 假哉天命(15),伟大的天命呀, 有商孙子。臣服了这商代的子孙。 商之孙子,商代的子孙, 其丽不亿(16)? 他们的人丁何止万数亿数? 上帝既命,上帝已经下了命令, 侯于周服(17)。他们又都臣服于周。 侯服于周,他们又都臣服于周, 天命靡常(18)。天命没有永恒之道。 殷士肤敏(19),殷朝诸臣都很漂亮聪敏, 裸将于京。执行灌酒的事助祭于周京。 厥作裸将(20),他们执行灌酒的事情, 常服黼冔(21)。还是穿戴殷朝的衣帽。 王之荩臣(22),殷王遗下的群臣, 无念尔祖。再不要把祖先叨念。 无念尔祖,再不要把祖先叨念, 聿修厥德。你们都要将品德修养。 永言配命,永远修德以配合天命, 自求多福。自然求得福禄多样。 殷之未丧师(23),当初殷朝没有丧失民众, 克配上帝。能够配合天帝的意向。 宜鉴于殷,应该借镜于殷的兴亡, 骏命不易(24)。知道保持大命可不容易。 命之不易,保持大命可不容易, 无遏尔躬(25)。不要在你们身上毁掉天命。 宣昭义问(26),宣明文王的美善声名, 有虞殷自天(27)。又要考虑殷的灭亡由天而定。 上天之载(28),老天爷行事的时候, 无声无臭(29)。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 仪刑文王(30),好好效法文王, 万邦作孚(31)。万国诸侯就会相信、服从。 [注释] ①昭:明,光亮。②不:通“丕”,大。下句“不时”,同此。显:光明。③时:是。④亹(wei)亹:勤勉的样子。⑤令闻:美好的声誉。⑥陈:布施。锡:赐 ⑦本:本宗,嫡传子孙。支:旁支,庶族子孙。⑧亦世:奕世,累世。⑨犹:计谋。⑩皇:美好。多士:大批人才。(11)克:能。(12)桢:树干,引申为“骨干”。(13)穆穆:既严肃又和蔼(14)缉熙:光明。敬:严肃端庄。(15)假:大。(16)丽:数目。不亿:不止一亿,极言其多。(17)服:臣服。(18)靡常:没有常规。(19)肤敏:壮美敏捷。(20)裸(guan):祭祀名,也叫“灌祭”。将:行。(21)黼(fu):黼裳,绣有黑白花纹的礼服。冔(xu):殷人戴的礼帽。(22)荩臣:余臣,即殷代遗下的臣子。(23)师:众人,百姓。(24)骏命:大命。(25)遏(e):止,中断。躬:身。(26)宣:宣扬。义问:嘉闻,好名声。(27)有:又。虞:考虑,想到(28)载:事。(29)臭:气味。(30)仪刑:取法,效法。(31)作:兴起。孚:信用。 [赏析] 《文王》是一首政治诗,为周公旦所作,歌颂周文王“受命作周”,勉励周成王(包括后世君王)效法文王,通篇贯串着“天命观”思想。《诗序》明言:“《文王》,文王受命作周也。”郑玄也说:“受天命而王天下,制立周邦。”都讲得很明白。本诗为周公旦所作,《毛诗》没有这种说法,而《吕氏春秋·古乐》却早有记载,《后汉书·翼奉传》载翼奉语,《世说新语·言语》载荀爽语,亦以为周公旦所《文王》诗。审察全诗语意,与周公旦的身份相合,其说可信 《文王》通篇运用“赋”的手法,铺叙天人之际、商周兴亡隆替的道理,告诫大家必须吸取殷代灭亡的教训,效法周文王顺应天命、施行德政;对周代君工诸侯,殷商归周的诸臣,叮咛反复,情意至为恳切。诗凡七章,首章言文王受天命,使周朝昌盛,出现新气象,他死后,神灵“在帝左右”。二章,描述文王能布施恩泽,遍及子孙百世:三章,称颂文王能培育人才,任用贤能,辅弼周朝得以安宁。四、五、六章,是说殷王违背天意,导致商朝灭亡,而周文王能顺天命,使商朝的旧臣都归顺于周,因而诗人反复劝告“王之荩臣”,要认真吸取殷鉴,聿修厥德,好好效忠周朝,以求配合天命。七章,遥应首章,总括全篇,集中反映了诗篇的基本思想:以商为鉴,以文王为法。本诗多次谈到“天命”;“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此其一;“假哉天命,有商孙子”,此其二:“上帝既命,侯于周服”,此其三;“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此其四;“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此其五;“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此其六;“宜鉴于殷,骏命不易”,此其七;“命之不易,无遏尔躬”,此其八;“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此其九。由此可见,周公旦正是受“天命观”的支配,来观察和阐发殷商灭亡、周朝创建的历史事实,来歌颂周文王的功业。用唯物史观考察,应该说周文王创建周朝,替代殷商,推动社会前进,是有历史贡献的,假若把这 一切都归功于上帝的安排,“天命作周”,那显然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今天,我们读《文王》诗,对“天命观”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用朱熹对《大雅》一类诗“平易明白”(《朱子语录》)的话,来评论《文王》诗,倒也恰当,本诗既是宣扬“天命观”的政治诗,像是分行押韵的政论文,平直正是它的基本特征。而本诗的艺术结构,却是最可注意的地方。方玉润说:“曹诗只起落处相承,此则中间换韵亦相承不断,诗格尤奇”(《诗经原始》)曹诗是不是在起落处相承,这里姑且不去谈论它;方氏指出的《文王》诗中间换韵亦相承不断,的中肯綮。这可以从两方面加以分析:一,中间换韵,指每章八句中换韵,如首章“天”、“新”,真部,“时”、“右”,之部;二章“已”,“子”,之部,“世”、“世”,祭部;三章“翼”、“国”,之部,“桢”、“宁”,耕部;四章,“止”、“子”、“子”,之部。首章“之部”韵与二章、三章、四章之“之部”韵相承不断。二,每章的结句和次章的首句相承,如二章之“不显亦世”,三章之“世之不显”;四章之“侯于周服”,五章之“侯服于周”;五章之“无念尔祖”,六章之“无念尔祖”;六章之“骏命不易”,七章之“命之不易”,相承不绝,诗章蝉联,使各个诗章组合成一个整体,又增加了作品的音乐美。曹植《赠白马王彪》、颜延之《秋胡行》等诗之格,就是滥觞于本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