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情诗五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情诗五首》

情诗五首

(其五)

游目四野外,逍遥独延伫。

兰蕙缘清渠,繁华荫绿渚。

佳人不在兹,取此欲谁与?

巢居知风寒,穴处识阴雨。

不曾远别离,安知慕俦侣!

这一首是游子之词。首二句从举目四野、久立凝思写入,一“独”字先自透露出孤身出行的消息。次二句接写“游目四野”所见,兰蕙繁花,绿渚清渠,风景宜人,正可以逍遥游赏,但游子此时心境欠佳,良辰美景,反易引发愁思。欲问所愁何事?答曰: “佳人不在兹,取此欲谁与?” “佳人”指妻, “不在兹”紧扣上文“独”字。古时男女相赠,喜用花草寄情。游子见兰蕙繁茂,便想折取赠人,猛醒出“佳人不在兹”,顿感怅惘莫名。花无可赠,则愁亦无处诉,恰如后世庾信所说: “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愁赋》)这里的“欲谁与”三字,承上启下,既推原所以“独延伫”的心理根由,又逗出所以“慕俦侣”的人生体验。

诗的后四句,前二为比,后二为兴。 “巢居”者指鸟,高居枝头,故先知风寒。 “穴处”者指蝼蚁,深藏地下,故预识阴雨。若以此喻人,则唯有经受过夫妻远别的人,才能够体会到思念伴侣的殷切心情,换言之: “不曾远别离,安知慕俦侣!”末二句不用正接说明,而用反笔拓醒,在一路平铺直叙中,陡然掀起波澜,随即戛然收结,遂使全诗产生了语断而意不绝的艺术效果。

在张华之前,游子思妇之词,怀人念远之作,迭有佳构,屡见不鲜。如果说张华的《情诗》确有自己的特色,那么这个特色就是“巧用文字,务为妍冶”(《诗品》卷中)。以上诸篇,夫妻赠答,无非对月兴思,睹物怀想,并未创造出新的意境。然而作者的笔触空灵多变化,时而倒插,时而点染,时而比兴,时而开合,或平地起峰,或一泻直下,或正意反说,或小中见大,交替互用,摇曳生姿,颇能给人以审美享受。


《情诗五首》作者、赏析、鉴赏和解读 - 汉魏六朝诗歌 - 可可诗词网

《情诗五首》

情诗五首

(其一)

北方有佳人,端坐鼓鸣琴。

终晨抚管弦,日夕不成音。

忧来结不解,我思存所钦。

君子寻时役,幽妾怀苦心。

初为三载别,于今久滞淫。

昔柳生户牖,庭内自成阴。

翔鸟鸣翠偶,草虫相和吟。

心悲易感激,俛仰泪流衿。

愿托晨风翼,束带侍衣衾。

张华在晋代位列重臣,但其为人风范,却“少威仪,多姿态”(《世说新语》注引《文士传》),流为文字风格,不免“儿女情多,风云色少”(钟嵘《诗品》卷中),后世诗评家遂有“女郎诗”之讥(见何焯《义门读书记》)。这组《情诗》共五首,篇篇代思妇游子立言,哀艳凄婉,语浅情深,虽可归入“女郎诗”之列,但不愧为上乘之作。

这一首是思妇之词。开头二句叙事直起, “北方有佳人”是思妇自矜的口吻、 “鼓鸣琴”则象征着忧思情感的发泄。 “端坐”二字,适足见其端庄娴雅与郑重其事。三、四两句接写“鼓鸣琴”的具体情况, “终晨抚管弦,日夕不成音”,朝暮不舍,却又始终不成曲调,说明心情烦乱不堪。何事烦扰到如此地步? “忧来结不解,我思存所钦。君子寻时役,幽妾怀苦心”,原来是因为思念远方行役的人。“君子”指行役的丈夫,亦即游子。以其未归,故思妇忧结难消。这四句是“因”,前四句是“果”,先写“果”而后写“因”,所以能让人感到突兀而来,引人入胜。

接下来四句用插叙法,追叙往事,烘托今情。“初为三载别,于今久滞淫”二句,言初时分手,说好三年为期,现在竟逾期不归,故而生悲。 “昔柳生户牖,庭内自成阴”二句,以新柳长成点明离别已久,从而渲染相思之苦。再往下“翔鸟鸣翠偶,草虫相和吟”二句,写时下节物景色。 “鸟鸣偶”, “虫和吟”,都含有成双成对的意思。思妇独守空闺,最见不得这般情景,因而“心悲易感激,俛仰泪流衿”。由草木及于鸟虫,触目所见,无不加重了思妇的感伤。这种感伤如何排遣呢?思妇只好借助于幻想,这就是结句所说: “愿托晨风翼,束带侍衣衾。” “晨风”即鹯鸟,一种猛禽。幻想长出鹯的双翼飞到游子身边,为他料理衣食。上句想象新奇,下句叙事真切,寓真情于幻想之中,更增添了悲剧的色彩。全诗处处说相思,唯至结尾处提及相见,由本题放开一步,跌宕出悠长的神韵。


《情诗五首》作者、赏析、鉴赏和解读 - 汉魏六朝诗歌 - 可可诗词网

《情诗五首》

情诗五首

(其三)

清风动帷帘,晨月照幽房。

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

襟怀拥虚景,轻衾覆空床。

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

抚枕独啸叹,感慨心内伤。

这一首也是思妇之词。首二句从风月凄清的夜景引起,此时此景,思妇最难将息。这里所写的景是思妇眼中的景,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不论“清风”、 “晨月”,还是“帷帘”、 “幽房”,都显得冷寂落寞,引人哀怜。三、四两句接“幽房”来, “兰室”主人自是“幽房”中的思妇, “佳人”则指游子,游子身在远方,故使思妇觉得眼前的一切,包括“清风”、 “晨月”,全都黯然失色,亦即所谓“无容光”。五、六两句再顶“无容光”申说, “虚景”指往日欢聚时的情景,思妇于百无聊赖中回首往事,愈发不能忍受时下的孤独,以致通宵不寐,枉将“轻衾覆空床”。下面四句,七、八两句先作开势,以“居欢”反跌“在戚”,以“夜促”陪衬“宵长”,醒出思妇此时例属“在戚”,其心则“怨宵长”。诗人写至此,可以说已将思妇怀念远人的心态描摹入微了。结尾两句关合本题, “抚枕”回应“空床”, “啸叹”坐实“怨”字,以心伤独守结出主题。

通观全诗的结构,一起即缘情造景,刻画氛围,三、四句逆接以交待情由,五、六句顺接而铺叙现状,然后七、八句宕开写心理,结句收拢点题旨。上下贯通,笔法多变,谋篇最为尽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