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小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小宛》翰飞戾天②。高飞上云天。 我心忧伤,我心真忧伤, 念昔先人。想起我祖先。 明发不寐③,一夜睡不着, 有怀二人。又把爹娘念。 人之齐圣④,聪明正派人, 饮酒温克⑤。喝酒克制又从容。 彼昏不知,无知糊涂人, 壹醉日富⑥。越喝越醉发酒疯。 各敬尔仪⑦,各位作风要谨慎, 天命不又⑧。国运一去难追踪。 中原有菽⑨,地里有豆苗, 庶民采之。人们采回充菜肴。 螟蛉有子⑩,螟蛾有幼虫, 蜾蠃负之(11)。细腰土蜂捉回巢。 教诲尔子,教育你儿子, 式榖似之(12)。美德定要继承好。 题彼脊令(13),看那小鹡鸰, 载飞载鸣。边飞又边鸣。 我日斯迈(14),天天我奔波, 而月斯征(15)。月月你出行。 夙兴夜寐(16),早起晚睡忙不停, 无忝尔所生(17)。不要辱没父母名。 交交桑扈(18),小小青雀本食肉, 率场啄粟(19)。却啄黄粟在谷场。 哀我填寡(20), 叹我穷得叮𪡀响, 宜岸宜狱(21)。还吃官司进牢房。 握粟出卜(22),抓把小米去占卜, 自何能穀? 何处才能得吉祥? 温温恭人(23),为人柔顺又温良, 如集于木。竟像爬在高树上。 惴惴小心(24),惴惴不安往下看, 如临于谷。如临山谷深万丈。 战战兢兢,战战兢兢怕失手, 如履薄冰。好像踩在薄冰上。 (采用程俊英译诗,有改动) [注释] ①宛:小小的样子。②翰:飞得高而快。戾(li):至。③明发:天明发亮。④齐圣:聪明睿智。⑤温:温和。克:自我克制⑥壹醉:聚众醉酒。富:甚。⑦敬:恭肃。仪:仪表,仪容。⑧又:复。⑨中原:原田之中。⑩螟蛉:桑叶上的小青虫。(11)蜾蠃(cao luo):土蜂。负:孵化。蜾蠃捕螟蛉入窠,作为幼虫的食物,古人误以为蜾蠃孵化螟蛉为己子。(12)穀:善。似:嗣,继承。(13)题(di):“𧡨”的假借字,视脊令:鹡鸰。(14)迈:行。(15)而:你。征:远行。(16)夙(su)兴:早早起来。(17)无:毋,不要。忝:辱。尔所生:生你的人,即父母亲。(18)交交:往来不绝的样子。桑扈(hu):鸟名,又名窃脂,俗名青雀。(19)率(shuai):循,绕着。(20)哀:可怜。填(dian):“瘨”的假借字,病。寡:泛指穷苦无靠的老人。(21)宜:且字,形近而讹。且,仍。岸:“犴”的假借字,牢狱。古代乡里牢曰犴,朝廷之牢曰狱。(22)粟:即糈(xu),祭神用的精米,占卜后作为卜人的报酬。(23)恭人:谦恭谨慎的人。(24)惴(zhui)惴:恐惧担忧的神情。 [赏析] 汉儒以为《小宛》乃是“大夫刺幽王也”(见《诗序》),自此以后,历代解说《诗经》的人,都持这种见解。然而,照此解释,各个诗章的上下诗意难以贯通。到了宋代,朱熹力排旧说,他指出:“此诗之词最为明白,而意极恳至。说者必欲为刺王之言,故其说穿凿破碎,无理尤甚 ”(《诗集传》)朱熹认为研究《诗经》,不能被旧说所囿,应该破除迷信,从作品本身锲入进去,探求它们的意蕴,把握作品的题旨。他的文学见解,正是理解《小宛》诗的把钥匙。 那么,《小宛》究竟写了些什么? 《小宛》诗多次提到“念先人”、“怀二人”、“尔所生”,时时怀念父母双亲。诗中的“我”,是诗人自己,“尔”、“而”,明显是诗人的弟弟。 全诗六章,每章六句。首章以斑鸠起兴,兴中有比,以小小斑鸠却要高飞上天为喻,形容弟弟人小力量差,却想建立大功业,所以,“我心忧伤”,为弟弟担心,更怀念父母,忧伤过度,通宵达旦睡不着。诗的开端,为全篇定下了感情基调,也与以下各诗章,紧相绾合,与结尾的诗意,遥相呼应,显示出诗人反复告诫弟弟要辛勤从事、谨慎处世的宗旨。这一章里,“念先人”和“怀二人”,诗意并不重复,正因为有了这二句,突现了忧虑的深重,使诗情摇曳多姿,产生艺术感染的力量。 理解了诗首章的意思,二、三、四章的诗意也就迎刃而解。诗的第二章,诗人从正反两个方面告诫弟弟要“各敬尔仪”。恭敬聪明的人,饮酒和处理事务,都能有节制;而糊涂无知的人,群聚酗酒,放纵无度,两相比照后,诗人接着说“尔”(指弟弟)要注重自己的仪容和作风,做一个“齐圣”的人。诗的第三章,诗人以采菽和蜾蠃负子设喻,告诫弟弟要“教诲尔子”。姚际恒曾说过“中原二句,螟蛉二句,此双兴法,亦奇。”(《诗经通论》)“中原” 二句,说人们采撷原田中的大豆,这是力所能及的事,应该去做 “螟蛉” 二句,说蜾蠃孵化养育螟蛉的幼虫,这是好事,也应该去做。接连两次运用比兴手法,劝告弟弟要教育好下一代,继承好的品德,做力所能及的事,做对别人有益的事。诗的第四章,诗人用鹡鸰为例,劝勉弟弟要“而月斯征”。鹡鸰终日飞鸣,是一种勤劳的禽鸟,人们见到它,便会产生勤奋的联想。诗人因此而勉励弟弟“夙兴夜寐”,努力奋进,不要辜负父母亲的养育之恩。三个诗章,三层告诫,劝勉的诗意,不断展示出诗篇的题旨。 第五章诗意一转,写到衰乱的时世。前人解说本诗,到这一章,便以为“与上稍觉不合”,这是他没有着眼于本诗艺术手段多变特征的缘故。如果诗篇一味顺着告诫弟弟的诗意发展下去,就显得很平板,而本诗的作者别转一路,宕开诗笔去描写“率场啄粟”的“桑扈”,“宜岸宜狱”的“填寡”,就十分新人耳目。桑扈本是食肉的小鸟,而今却饥不择食,往来不绝地绕谷场啄食粟粒;又病又孤独的老人,理应闲居乡里安度晚年,而今却要被投入牢狱。诗人抓住现实生活中的反常现象,凝练地、典型地反映了百姓困苦、时世衰乱的社会面貌。诗人又写到人们握粟问卜,冀求生存,但哪里会有吉祥的征兆呢?“握粟”二句,进一步申足了乱世人们绝望的诗意。这一诗章,是全诗的“诗骨”,它为本诗所透露出来的人们忐忑不安的心绪、畏祸忧伤的心态,揭示出深刻的社会原因。 最后一个诗章,诗人反复申述处在乱世的人,一定要小心谨慎,以免受祸害,因为人们的处境,如集于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随时都有危险。这个诗章,拍合全篇,读诗至此,我们才真正领悟到诗人为什么会如此忧伤恐惧,又为什么要谆谆告诫自己的弟弟,才真正理解了全诗的题旨。朱熹说《小宛》是一首“遭时之乱,而兄弟相戒以免祸之诗”,我们觉得朱氏对全诗的理解是正确的,这比《诗序》的“刺幽王”说要顺畅得多,恰切得多。 《小宛》宛彼鸣鸠,(一) 小小的呀那鹘鵰, 翰飞戾天。(二) 一翅儿飞呀飞上天。 我心忧伤,我的心里愁呀愁, 念昔先人。想着从前的祖先。 明发不寐,(三) 通宵醒着不入睡, 有怀二人。(四) 怀念二老我心碎。 人之齐圣,(五) 人呀聪明又智慧, 饮酒温克。(六) 温文尔雅酒不醉。 彼昏不知,那人糊涂又无知, 壹醉日富。(七) 醉得天天自矜持。 各敬尔仪,各个注意你仪容, 天命不又。(八) 天性不能有两重。 中原有菽。(九) 平原里,有大豆。 庶民采之。人们都来采摘它。 螟蛉有子。(十) 小青虫,有幼子。 蜾蠃负之。土蜂子呀背负它。 教诲尔子,教育你的下一代, 式榖似之。(十一) 好事情呀继承它。 题彼脊令,(十二) 小小的美丽的鸽, 载飞载鸣。一面飞、一面鸣。 我日斯迈,我天天呀远行, 而月斯征。(十三) 你月月呀前进。 夙兴夜寐,早早起,迟迟睡, 无忝尔所生。(十四) 莫使你父母受牵累。 交交桑扈,(十五) 飞来飞去的青雀, 率场啄粟。(十六) 沿着禾场来啄粟。 哀我填寡,(十七) 可怜我穷苦又孤独, 宜岸宜狱。(十八) 还下牢,还下狱。 握粟出卜,(十九) 抓把精米去问卦, 自何能榖? 从哪儿能得来好话? 温温恭人,(二十) 温温和和谨慎人, 如集于木。好象呆在树梢上。 惴惴小心,怕呀怕得多小心, 如临于谷。好象走近深谷旁。 战战兢兢,颤颤呀、抖抖呀, 如履薄冰。好象走在薄冰上。 注 释 (一)毛亨:“宛,小貌。鸣鸠,鹘鵰。” (二)朱熹:“翰,羽。” 马瑞辰:“戾者,厉之假借。《文选》卷一,李善注引《韩诗》作翰飞厉天,云:‘厉,附也。’厉天,犹俗云摩天耳。” (三)马瑞辰:“因考《广雅·释诂》:‘发,明也。’又曰:‘明、觉,发也。’是明发二字同义。醉而醒为发,夜醒不寐,亦得为发。因知此诗明发不寐,明发,皆醒也。即谓醒而不寐也。” (四)朱熹:“二人,父母也。” (五)王引之:“齐圣,聪明睿知之称。与下文彼昏不知相对。齐者,知虑之敏也。” (六)郑玄:“饮酒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 朱熹:“克,胜也。” (七)马瑞辰:“按壹为语词。……富之言畐也。《说文》:‘ 也。读若伏。’……醉则日自盈满,正与温克相反。” (八)方玉润:“天命,诸家皆作天运解,与上文意不贯。当作天性,言天命之性也。” 毛亨:“又,复也。” (九)毛亨:“中原,原中也。” 朱熹:“菽,大豆也。” (十)朱熹:“螟蛉,桑上小青虫也。似步屈。蜾蠃,土蜂也。似蜂而小腰。” 吴闿生:“陶宏景《本草注》,谓土蜂捕青虫为粮。” (十一)郑玄:“榖,善也。” 陈奂:“《诗异义》云:‘《传》于似字皆训为嗣。’” (十二)俞樾:“篇首宛彼鸣鸠,《传》曰:‘宛,小貌。’题彼脊令,与宛彼鸣鸠句同。宛以鸠言,题应以脊令言。……题当读为提。僖二年《穀梁传》注:不言提其耳,《释文》曰:提本作题。是提与题,古通用。……又按题与提并假借字,其本字当作徥。《说文·彳部》:‘徥徥,行貌。’《方言》:凡细而有容谓之嫢,或曰徥。徥彼脊令,当从《方言》训为细而有容,与宛彼鸣鸠,义正相近。” (十三)朱熹:“而,汝。” (十四)毛亨:“忝,辱也。” 朱熹:“各求无辱于父母而已。” (十五)朱熹:“交交,往来之貌。桑扈,窃脂也。” 孔颖达:“释鸟文,郭璞曰:俗呼青雀,觜曲食肉。” (十六)孔颖达:“循场啄粟而食之。” (十七)朱熹:“填,与瘨同,病也。” (十八)陈乔枞:“《韩诗》曰:乡亭之系曰犴,朝廷曰狱。乔枞谨按:《毛诗》作岸,《传》云:‘讼也。’此古文以岸为犴之假借。” 马瑞辰:“二宜字皆且字形近之讹。《说文》:‘且,荐也。’凡物荐之则有二层,故《笺》以仍字释之。” (十九)马瑞辰:“盖始用糈米以享神,继即以之酬卜。……《尔雅》:‘谷,善也。’《广雅》:‘吉,善也。’自何能榖,犹云:从何得吉卜耳。” (二十)严粲:“温温然恭谨之人,无过可指,然处今乱世,如集于木而恐坠,如临于谷而恐陨。” 注 音 宛yuan鸳 翰han汉 戾li利 齐zhai斋 菽shu叔 螟ming冥 蛉ling铃 蜾guo果 蠃luo裸 扈hu户 填tian殄 惴zhui赘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