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宾之初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宾之初筵》宾之初筵,(一) 客人们呀开始入席, 左右秩秩。(二) 左边右边整整齐齐。 笾豆有楚,(三) 餐具一排一排的摆开, 肴核维旅。(四) 菜呀果呀大量堆起来。 酒既和旨,(五) 酒味醇,又甜美, 饮酒孔偕。(六) 大家一起举酒杯。 钟鼓既设,钟儿鼓儿都已悬设, 举醻逸逸。(七) 举杯敬酒往来不绝。 大侯既抗,(八) 大大的箭靶已举起, 弓矢斯张。弓呀箭呀都整理。 射夫既同,(九) 射箭的人们对对行, 献尔发功。(十) 显出你射箭的本领。 发彼有的,(十一) 一箭射中那靶中心, 以祈尔爵。(十二) 求一杯酒来请你饮。 籥舞笙鼓,(十三) 吹笙击鼓来把文舞跳, 乐既和奏。音乐奏起来多协调。 烝衎烈祖,(十四) 上前来娱乐功烈的先祖, 以洽百礼。(十五) 那百样礼品真美好。 百礼既至,百样的礼品都陈设, 有壬有林。(十六) 又大又多,多么协调。 锡尔纯嘏,(十七) 赐你大大的福气, 子孙其湛。(十八) 子子孙孙乐陶陶。 其湛曰乐,乐陶陶呀真快乐, 各奏尔能。(十九) 看谁射箭的本领高。 宾载手仇,(二十) 客人这就把对手找, 室人入又。主人也来走一遭。 酌彼康爵,(二十一) 把那些空杯来斟满, 以奏尔时。(二十二) 为那射中的人庆功劳。 宾之初筵,客人们呀开始入席, 温温其恭。(二十三) 恭恭敬敬的多和蔼。 其未醉止,他呀喝酒没喝醉, 威仪反反。(二十四) 行为举止真精采。 曰既醉止,说是已经喝醉了, 威仪幡幡。(二十五) 行为举止多轻率。 舍其坐迁,(二十六) 坐呀立呀不合礼, 屡舞僊僊。(二十七) 七上八下地舞起来。 其未醉止,他呀喝酒没喝醉, 威仪抑抑。(二十八) 行为举止多安泰。 曰既醉止,说是已经喝醉了, 威仪怭怭。(二十九) 行为举止就胡来。 是曰既醉,这叫喝酒已喝醉, 不知其秩。(三十) 不知那秩序怎安排。 宾既醉止,客人们已经喝醉啦, 载号载呶。(三十一) 有的呼喊、有的喧哗。 乱我笾豆,把我的餐具都打乱, 屡舞僛僛。(三十二) 舞呀舞得歪歪斜斜。 是曰既醉,这叫喝酒喝醉了, 不知其邮。(三十三) 啥错误都不知道。 侧弁之俄,(三十四) 歪着皮弁斜样子, 屡舞傞傞。(三十五) 舞呀舞得不停止。 既醉而出,醉了他就出去了, 并受其福。(三十六) 你也好来我也好。 醉而不出,醉了他还不出去, 是谓伐德。(三十七) 这就叫做败德了。 饮酒孔嘉,喝酒固然是很好, 维其令仪。(三十八) 礼貌秩序要顾到。 凡此饮酒,象这样的把酒饮, 或醉或否,有的醉来有的醒, 既立之监,(三十九) 派一个人员来监视, 或佐之史。派一个记录来记事。 彼醉不臧,(四十) 醉了自以为很好, 不醉反耻。不醉觉得他可笑。 式勿从谓,(四十一) 不再跟着劝酒了, 无俾大怠。不要弄得一团糟。 匪言勿言。(四十二) 没问到不要乱说话。 匪由勿语。没道理不要乱打岔。 由醉之言,(四十三) 喝醉了你还在乱讲, 俾出童羖。(四十四) 罚你个没角大山羊。 三爵不识,(四十五) 三杯后你啥事不知道, 矧敢多又。(四十六) 哪敢再劝你把杯扬。 注 释 (一)朱熹:“初筵,初即席也。” (二)吴闿生:“秩秩然肃敬也。” 朱熹:“秩秩,有序也。” (三)毛亨:“楚,列貌。” (四)严粲:“《传》曰:‘肴,豆实也。’《笺》曰:‘豆实,菹醢也。’‘笾实,桃梅之实。’今曰:旅,众也。言品之多。” (五)郑玄:“和旨,调美也。” (六)朱熹:“孔,甚。偕,齐一也。” (七)朱熹:“举醻,举所奠之酬爵也。逸逸,往来有序也。” (八)陈奂:“侯,射侯也。” 毛亨:“大侯,君侯也。抗,举也。” (九)朱熹:“比其耦也。射礼选群臣为三耦,三耦之外,其余各自取匹,谓之众耦。” (十)郑玄:“献,犹奏也。既比众耦,乃诱射。射者乃登射,各奏其发矢中的之功。” (十一)陈奂:“燕射用兽侯。兽侯,有正有鹄。故《记》以正鹄为的。《传》以的为质。质者,正也。鹄居正外,言正以包鹄也。《猗嗟》,《传》:‘二尺曰正。’则质当二尺矣。郑众、马融及王肃说,四寸曰质。又《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难势篇》:设五寸之的。《小尔雅》:‘正中谓之槷,方六寸。’槷, 即质也。诸说谓质居正内,而寸数不同。《传》浑言正、质无别耳。” (十二)孔颖达:“《射义》引此诗,即云:祈,求也。求中以辞爵也。酒者,所以养老,所以养病,求中以辞养也。” (十三)郑玄:“籥,管也。” 毛亨:“秉籥而舞,与笙鼓相应。” 朱熹:“籥舞,文舞也。” (十四)郑玄:“烝,进。衎,乐。” 朱熹:“烈,业。” (十五)朱熹:“洽,合也。百礼,言其备也。” 孔颖达:“百礼宜为所荐之酒食肴羞之百种也。” (十六)毛亨:“壬,大。林,君也。” 马瑞辰:“按壬、林承上百礼言。有壬,状其礼之大也。有林,状其礼之多也。《尔雅·释诂》:‘林,君也。’ 王尚书曰:‘君当读群。’《尔雅》林、蒸并训为君,又训为众,其义一也。君即群也。” (十七)郑玄:“纯,大也。嘏,谓尸与主人以福。” (十八)郑玄:“湛,乐也。” (十九)马瑞辰:“乡射礼,有司请射,宾对曰:某不能。……是古以善射者为能,则知诗言各奏尔能,谓射也。” (二十)毛亨:“手,取也。室人,主人也。主人请射于宾,宾许诺,自取其匹而射,主人亦入于次,又射以耦宾也。” (二十一)戴震:“康,空。语之转。(《榖梁春秋》‘四谷不升谓之康’。)字又作漮。(《方言》云:‘漮,空也。’)” (二十二)陈奂:“云时,中者也者,时,是也。中,得也。……奏,为也。酌康爵以为女中者也。为中者饮不中者,酌此爵以俟之。” (二十三)郑玄:“温温,柔和也。” (二十四)陈乔枞:“《韩诗》曰:‘昄昄,善貌。’乔枞谨案: 《毛诗》作威仪反反。《传》云:‘反反,言重慎也。’反即昄之省借。《尔雅·释诂》:‘昄,大也。’《玉篇》:昄,大也,善也。《玉篇》昄善之训,即本《韩诗》。” (二十五)朱熹:“幡幡,轻数也。” (二十六)马瑞辰:“按古者饮酒之礼,取觯、奠觯皆坐。又凡礼,盛者坐卒爵,其余则皆立饮。又有升降兴拜复席复位诸礼,皆可以迁统之。舍其坐迁,盖谓舍其所当坐当迁之礼耳。” (二十七)朱熹:“屡,数也。仙仙,轩举之状。” (二十八)毛亨:“抑抑,慎密也。” (二十九)王先谦:“三家怭作佖。……黄山云:扬雄《羽猎赋》: 骈衍佖路。《文选》李注引晋灼曰:‘佖,满也。’满为充满,是自以为有威仪,即矜张自满之貌,与抑抑正相反。” (三十)严粲:“董氏曰:‘秩,序也。’” (三十一)朱熹:“号,呼。呶,讙也。” (三十二)朱熹:“僛僛,倾侧之状。” 陈奂:“僛与欹,声相近。” 王先谦:“韩说曰:僛,醉舞貌。” (三十三)朱熹:“邮与尤同,过也。” (三十四)郑玄:“侧,倾也。俄,倾貌。” (三十五)姚际恒:“傞傞,盘旋不休貌。亦惟其傞傞,故使弁侧。” (三十六)王引之:“其字,指醉出之宾。并之言普也,偏也。谓众宾与主人普受此宾之福也。” (三十七)王引之:“家大人曰:德不可以言诛伐。伐者,败也。……《说文》:‘伐,败也。’……《召南·甘棠》:勿剪勿伐,勿剪勿败。伐亦败也。声相近,故义相通。” (三十八)朱熹:“令,善也。……饮酒之所以甚美者,以其有令仪尔。今若此,则无复有仪矣。” (三十九)朱熹:“监、史,司正之属。燕礼乡射,恐有解倦失礼者。立司正以监之,察仪法也。” 姚际恒:“所以伺察其醉否也。” (四十)马瑞辰:“按:不,语词。不臧,臧也。彼醉者自以为臧,不自知其可耻也。故下即言不醉反耻,言旁观者清,反以为耻也。” (四十一)马瑞辰:“式,当读式微式微之式。彼《笺》云:‘式。发声。’是也。式勿从谓,即勿从谓也。《尔雅·释诂》:‘谓,勤也。’勤为勤劳之勤,亦谓相劝勉之劝。勿从谓者,勿从而劝之,使更饮也,故即继之以无俾大怠耳。” (四十二)马瑞辰:“案《公刘》,《传》:‘自言曰言,论难曰语。’言与语,对文则异,散文则通。自言谓之言,以言问人亦谓之言。《尔雅·释言》:‘讯,言也。’《广雅》:‘言,问也。’匪言勿言,上言当读为讯言之言,犹曾子《事父母篇》:‘弗讯不言也。’《方言》《广雅》并曰:‘由,式也。’式,犹法也。匪由勿语,犹《孝经》:‘非法不道也。’二句相对成文。” (四十三)姚际恒:“谓其醉言无实,如可使出童羖。然此必无之物,甚言其不实也。” (四十四)毛亨:“羖,羊不童也。” 陈奂:“《抑》,《传》:‘童,羊之无角者也。此云羖羊不童,则羖羊为有角矣。’” 郑玄:“使女出无角羖羊,胁以无然之物,使戒深也。” 马瑞辰:“夏羊即今山羊,牝牡皆有角。牝,间有角小者,牡则未有无角者。《大雅·抑》之诗曰:‘彼童而角。’是无角而言其有角。此诗俾出童羖,又是有角而欲其无角。二者相参,足见诗人寓言之妙。毛《传》:羖羊不童,盖以羖为夏羊之牡者。” (四十五)陈奂:“《笺》云:‘三爵者,献也,酬也,酢也。’宣二年《左传》:‘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玉藻》:‘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郑注云:‘礼饮过三爵,则敬杀,可以去矣。’” (四十六)郑玄:“矧,况。” 马瑞辰:“又即侑之假借,谓劝酒也。” 注 音 醻chou酬 籥yue跃 衎kan瞰 嘏gu古 湛dan耽 幡fan番 怭bi必 号hao嚎 呶nao挠 笾bian编 僛qi欺 弁bian辨 傞suo唆 羖gu古 矧shen审 《宾之初筵》左右秩秩②。宾主谦让守礼节。 笾豆有楚③,杯盘碗盏摆整齐, 殽核维旅④。鱼肉干果全陈列。 酒既和旨⑤,醴酒味浓醇又美, 饮酒孔偕⑥。觥筹交错真热烈。 钟鼓既设,钟鼓乐器都齐备, 举醻逸逸⑦。往来敬酒杯不绝。 大侯既抗⑧,虎皮靶子竖起来, 弓矢斯张。张弓搭箭如满月。 射夫既同⑨,射手云集靶场上, 献尔发功⑩。表演技术逞英杰。 发彼有的,人人争取中目标, 以祈尔爵。要叫对手罚一爵。 籥舞笙鼓(11),执籥起舞笙鼓响, 乐既和奏。众乐齐奏声铿锵。 烝衎烈祖(12),祖宗灵前进娱乐, 以洽百礼(13)。按礼行事神来享。 百礼既至(14),祭礼周到又完备, 有壬有林(15)。隆重盛大又堂皇。 锡尔纯嘏(16),神灵赐你大福气, 子孙其湛(17)。子孙个个都欢畅。 其湛曰乐,人人欢喜又快乐, 各奏尔能(18)。各献其能射靶场。 宾载手仇(19),来宾各自找对手, 室人入又(20)。主人相陪比短长。 酌彼康爵(21),斟上满满一杯酒, 以奏尔时(22)。祝你胜利进一觞。 宾之初筵,客人入席叫声请, 温温其恭。态度温雅又恭敬。 其未醉止,酒过一巡人未醉, 威仪反反(23)。仪表庄重又自矜。 曰既醉止,酒过三巡醉态露, 威仪幡幡(24)。举止失措皆忘形。 舍其坐迁,离开坐席乱走动, 屡舞僊僊(25)。手舞足蹈不肯定。 其未醉止,他们还没喝醉时, 威仪抑抑(26)。看来谨慎又文静。 曰既醉止,待到喝得醉酩酊, 威仪怭怭(27)。嬉皮笑脸骨头轻。 是曰既醉,还说这是喝醉酒, 不知其秩。不守规矩不要紧。 宾既醉止,客人已经喝醉了, 载号载呶(28)。又是叫来又是闹。 乱我笾豆,打翻杯盘和碗盏, 屡舞僛僛(29)。跌跌撞撞把舞跳。 是曰既醉,还说这是喝醉酒, 不知其邮(30)。糊里糊涂不害臊。 侧弁之俄(31),头上歪戴鹿皮帽, 屡舞傞傞(32)。疯疯癫癫跳舞蹈。 既醉而出,如果喝醉就出门, 并受其福。大家托福都叫好。 醉而不出,有的醉了不肯走, 是谓伐德(33)。那就叫做缺德佬。 饮酒孔嘉,宴会喝酒本好事, 维其令仪(34)。只是要有好礼貌。 凡此饮酒,参加宴会尽阔佬, 或醉可否。有人清醒有醉倒。 既立之监(35),设立酒监察礼节, 或佐之史(36)。又设史官写报导。 彼醉不臧(37),酗酒本来是坏事, 不醉反耻。反说不醉是脓包。 式勿从谓(38),不要随人乱劝酒, 无俾大怠(39)。害他失礼又胡闹。 匪言勿言(40),别人不问不多嘴, 匪由勿语(41)。语涉非礼勿乱道。 由醉之言(42),醉汉话儿不可靠, 俾出童羖(43)。胡说公羊没犄角 三爵不识(44),饮限三杯也不懂, 矧敢多又(45)。何况多喝更糟糕。 (采用程俊英译诗) [注释] ①筵:竹席,古时用作坐具。②左右:指筵席的东西两边古礼,主席在东,宾席在西。秩秩:指宾主坐席很有礼貌的样子。③笾:古时盛果脯的竹器。豆:古代的食器。有楚:即楚楚,整齐的样子④殽:指鱼肉。核:指干果。维:语助词。旅:陈列。⑤和旨:醇和味美。 ⑥偕:嘉。⑦(chou):同“酬”,敬酒。逸逸:往来有次序的样子。⑧侯:箭靶。大侯:古时大射礼时用的箭靶。抗:竖起。⑨同:指射手会齐。⑩献:逞。发功:射箭的本领。(11)籥(yue)舞:执籥而舞,是文舞。籥,似笛有六孔的管乐器。(12)烝:进。衎(kan)娱乐。(13)洽:合。百礼:各种仪式。(14)既至:周到。(15)有:又。壬:大。林:盛、繁多。(16)锡:赐。纯嘏(gu):大福。(17)湛(dan):喜乐。(18)奏:进献。(19)载:则。手:《毛传》:“手,取也。” 仇:匹偶,指对手。(20)室人:指主人。入又:指主人进入射场又和宾客射箭。(21)康爵:大酒杯。(22)时:《毛传》:“时,中者也。”(23)反反:举止庄重的样子。(24)幡幡:轻率不庄重的样子。(25)僊(xian)僊:舞姿飞扬的样子。(26)抑抑:谦谨的样子。(27)怭(bi)怭:轻薄的样子。(28)呶(nao):喧哗。(29)僛(qi)僛:身体歪斜的样子。(30)邮:通“訧”,过失。(31)侧弁:歪戴着帽子。俄:倾斜。(32)傞(suo)傞:醉舞不止的样子。(33)伐德:败德。(34)令仪:好的礼节。(35)监:朱熹《诗集传》:“监、史,司正之属。燕礼乡射,恐有懈倦失礼者,立司正以监之,察仪法也。”(36)史:记言记事的史官。此处指宴会中有史,记载宴会进行的情况。(37)臧:善。(38)式:发语词。从谓:跟着劝人再饮。(39)怠:轻慢失礼(高亨先生语)。(40)匪言:不问。(41)由:法式。(42)由:因。(43)童:秃也,牛羊未生角为童(高亨先生语)。羖(gu):黑色公羊。(44)三爵:马瑞辰《毛诗传笺通识》:“惟臣侍君小燕,则以三爵为度。”不识:指不懂三爵之礼。(45)矧(shen):况且。又:指再饮酒。 [赏析] 这是《小雅·宾之初筵》一诗的全文。据《诗序》说,这首《宾之初筵》是西周末年人卫武公(姬和)所作。当时“幽王荒废,媟近小人,饮酒无度,天下化之。君臣上下,沉湎淫液”,卫武公当时以诸侯卿士入朝为卿士,目睹这种现象,因此作此诗以刺时。关于《诗序》的说法,现代的研究者虽未必完全同意是卫武公作;但此诗写一群奴隶主贵族在饮酒时的种种表现及对他们醉后丑态的讽刺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并无异说。其实《诗序》认为它的作者卫武公,恐怕也未始无 一定的根据。因为根据 一些古书中所载汉代另一些传《诗经》的学派如《韩诗》、《齐诗》也认为是卫武公作,那么古人大约本有此说,在缺乏强有力的反证时,我们仍不妨采用旧说。因为在商、周两代的贵族中,酗酒的现象比较普遍,而此诗之作,当在周代,那么归之于西周覆亡前夕的幽王时代,大致也是近理的。 关于卫武公作诗的动机,汉人的解释不完全相同。韩、齐二家认为是“悔过”;毛则认为是刺时。从诗的原文来看恐怕还是毛说较好,因为从原文中,似难看出悔过的成分。 这首诗所讽刺的人物是经周幽王为首的一伙上层奴隶主贵族。正是由于他们的荒淫腐朽,招致了犬戎的入侵,使西周覆亡,原来繁华的丰镐故土成了废墟,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本诗作者既然意在刺时,对那些人当然是不满意的。但在诗中对他们的描写却并没有采取简单化的做法。诗中写那些上层人物的生活不但形象生动,而且非常切合这些人的身份。这些贵族都是西周朝廷中的头面人物,不管他们怎样荒淫和腐朽,但在一定程度上总要装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以便欺骗臣民。尤其是西周的统治阶级在开国之初,汲取了商代覆灭的教训,对酗酒的行为禁止颇严。据《尚书》中记载,周初开国功臣周公曾告诫周成王“无若殷王(纣)之迷乱,酗于酒德哉”(《无逸》);又曾对他弟弟康叔(姬封)说:“天降威,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康诰》)这些祖先的训戒,对周幽王及其群臣的思想虽然已经没有多少约束力,但对当时整个统治阶级和多数“国人”还是有影响的。因此这些上层人物的饮酒,虽明明是出于享乐的目的,却要装模作样,好像是举行祭祖、养老和会同亲族等等。所以在诗的第一、二两章中,对这些统治者在饮酒开始前,写得非常正经和严肃,似乎一切都合乎当时的礼仪。如第一章中写宴会刚 一开始,参加的宾客都规规矩矩,动合礼仪;筵席上的菜肴、食器都放得整整齐齐,显出一个庄严肃穆的气氛。后面又写到“大侯既抗,弓矢斯张”,似乎还在举行“射仪”(这是周代人和会亲戚的一种礼仪)。第二章继续写宴会开始的情景,而且申述了燕会的理由:“籥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百礼。”这是说在宴会开始前还举行了祭祀祖宗的仪式。“百礼既至,有壬有林。锡尔纯嘏,子孙其湛”,更是进一步为自己的享乐制造借口:似乎祖先受享以后,就对子孙举行这盛大祭礼报赐以大福,所以子孙应尽情欢乐,这样,在神权伪装下的享乐活动开始了。 此诗的第三章开始,才转入正题,对那些酗酒的贵族进行讽刺。这一章是通过醉前酒后的对比,来显示出醉人的丑态和饮酒之害。这些饮酒的客人在入席之初,一个个装得那么富于修养,他们温文尔雅,仪态庄重,但等到酒后耳热,就原形毕露,显出另一个样子。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坐下,什么时候该起立等等礼节,甚至离开坐席乱舞起来,全不顾自己的身份和礼仪。所以诗人说他们“是曰既醉,不知其秩”。这种失礼的状态,在当时的上流社会,本来是很失身份的行为。据《左传》记载,许多人因为失礼,常受到嘲笑、指责,甚至被人看作是将死的预兆。诗的第四章则接着写那些人沉醉后的丑态,比起第三章所形容的更为传神。如果说第三章所写的醉人还是刚醉时的表现,那么第四章写的则是进一步烂醉的状态,他们不但把应该遵守的礼貌忘得一干二净,而且完全失态了。“宾既醉止,载号载呶”,这是写他们酒后大喊大叫。“乱我笾豆,屡舞僛僛”这是写那些醉人已经失去了自主,舞起来歪歪斜斜,把筵席上陈设的食器都打翻了。可是这帮醉鬼还没有罢休,他们还继续胡闹下去,直到歪戴着帽子还在跌跌撞撞地乱跳舞。这简直是一幅乌烟瘴气的醉鬼丑态图。在诗人笔下,这种情景被刻画得何等逼真。从“屡舞僊僊(飞快)到“屡舞僛僛”(歪歪斜斜),再发展到“屡舞傞傞(跌跌撞撞),这不但是舞态的变化,也是那些人喝酒越来越多,酣醉越来越重的表现。从“温温其恭”到“侧弁之俄”也是这样。这种刻画醉鬼的讥刺笔法,真是入木三分。 第五章是全诗的结尾,看似对那些醉鬼进行劝谏,实际上却暗寓着更深刻的讥刺。在这一章中写到:“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这是记叙在宴会上设有专门监督礼仪的人。这种“酒监”的制度,直到后代仍有其例。如汉初的朱虚侯刘章,就作过酒监。古代设酒监,本是要监督礼仪,但这时由于周幽王的昏乱,那“酒监”也跟着酗酒的国王一鼻孔出气。诗人认为“酒监”大约也醉了,说的也是一派醉话。 这首诗尽管对那些上层贵族的酗酒状况作了深刻的揭露,但是口气却是比较缓和的。他对那些醉鬼并没有采取过分夸饰的渲染,也没有在道义上加以声色俱厉的斥责。他只是如实地描写酒后失态之状,并加以劝戒。这大约因为卫武公毕竟是西周贵族中的一员。他对周幽王及其群臣多少还有一些幻想。这种对待丑恶现实的诗歌,在《诗经·小雅》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多。所以古人有“《小雅》怨诽而不乱”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全面。《小雅》中大声疾呼地斥责黑暗现实之作为数也不少。如其中的《巷伯》等,对“谗人”深恶痛绝的态度也是历来有名的。不过像这首《宾之初筵》,尽管多少有点“怨而不怒”的劝戒态度,但毕竟生动地描写了一群上层贵族醉后的丑态。这不但对我们了解西周末年上层贵族生活状况有较高的认识意义;而其生动、形象的讽刺笔法,对我们也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宾之初筵》 诗歌。《诗经·小雅》的第六十首。这是一首描写贵族宴饮的诗。诗中描写了贵族们未醉、刚醉、烂醉的变化。未醉时衣冠齐楚,威仪三千;刚醉则离座起舞;烂醉后大喊大叫,打翻菜肴,歪戴帽子,乱蹦乱跳,丑态百出。这首诗通过对宴饮场面的描写,暴露了奴隶主贵族阶级礼仪的虚伪和生活的腐朽。对比突出,刻画细致;描绘醉态,生动逼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