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全名《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就路易斯·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恩格斯著,写于1884年3—5月,1884年10月在苏黎士出版。该书的中译本收入人民出版社1965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该书包括第1版序言,第4版序言和正文的9个部分。主要内容是:(1)论述了原始社会中家庭和民族的演变,科学地阐明了人类社会早期发展阶段的历史,强调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同样是人类史前历史的决定性因素。而人类物质生活的生产有二种,一种是生活资料和为此所必须的工具的生产;另一种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2)揭示了原始公社制度群体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形成的过程,分析了阶级社会的一般特征和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中家庭关系发展的特点。(3)论述了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过程和实质。恩格斯指出,人类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是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决定性因素,阶级和国家都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是阶级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不可避免地要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随之消失。这部著作进一步丰富和证明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列宁称之为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之一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恩格斯写于1884年3月至5月(就洛易斯·亨利·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编入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其中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看待恋爱、婚姻和家庭的基本观点:(1)爱情与道德。恩格斯认为,爱情不等于性欲,而是在性欲升华为性爱后形成的,只有出于爱情的两性关系才是合乎道德的。在原始社会,两性间不存在爱情;在私有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男女之间也很少有真正纯真的爱情。关于现代性爱的伦理价值,恩格斯做出了深刻评述:“现代的性爱,同单纯的肉欲,同古代的爱,是根本不同的。
❶它是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在这一方面,妇女处于同男子同等的地位,而在古代爱的时代,决不是一向都征求妇女同意的。
❷性爱常常达到这样强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结合而彼此分离,对双方来说即使不是一个最大的不幸,也是一个大不幸;仅仅为了能使彼此结合,双方敢冒很大的危险,直到拿生命孤注一掷,而这种事情在古代充其量只有在通奸的场合才发生。
❸对于性交关系的评价,产生了一种新的道德标准,不仅要问它是结婚的还是私通的,而且要问是不是由于爱情,由于相互的爱而发生的?”恩格斯这里讲的现代性爱的三个特征,就是爱情的道德标准。恩格斯还论述了性爱的排他性,男女双方应彼此忠诚。(2)婚姻与家庭道德。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现人口生产的一种社会关系的组织形式。家庭、婚姻关系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在原始社会初期,男女之间只是杂乱的性交关系,因而没有任何形式的家庭。只是到了后来,由于男女两性之间的性关系受到某些限制,才产生了最初的家庭。恩格斯在论述家庭形式发展过程中,指出人类历史上存在着四种家庭形式和三种婚姻制,即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这两种家庭其婚姻形式是群婚制;对偶家庭,其婚姻形式是对偶制;一夫一妻家庭,其婚姻形式是个体婚制。恩格斯着重考察了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形式。他指出,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形式是在野蛮时代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交替的时期从对偶婚姻家庭形式中产生的。它的最后胜利乃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这种婚姻家庭形式比对偶制婚姻家庭形式牢固得多,已不能由双方任意解除了。但是它是建立在父权统治基础之上的,其明显的目的是生育确凿无疑的出自一定父亲的子女。因而丈夫照样享有特权,不仅可破坏夫妻忠诚,而且可以解除婚姻关系,离弃他的妻子。可见这种一夫一妻制在整个文明时代,决不是个人情爱的结果,也不是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而仍然是权衡利害的婚姻,是以经济条件为基础的,即是以私有制对原始的自然长成的公有制的胜利为基础的。恩格斯指出,这种家庭形式同奴隶制和私有财富一道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相对的退步,一些人的幸福和发展是通过另一些人的痛苦和受压抑而实现的。”因而,这种一夫一妻制还不是完全的、完善的一夫一妻制,而只是对妻子方面的一夫一妻制,是一种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家庭,是真正的、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家庭,它是以个人性爱为基础的以自由平等为前提的。在这种社会中,男子不再可能利用金钱或其他社会权力手段来买得女子的献身,妇女在除了真正的爱情外,也不再需要出于其他考虑而委身于男子或由于担心经济后果而拒绝她所爱的男子。这样,婚姻不再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制约,更不受金钱关系的支配,完全是自由的、平等的。从而使真正的一夫一妻制成为现实而得以十足的实现。共产主义下的家庭是完美的,但它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3)妇女解放。恩格斯考察了妇女在不同社会制度中的处境和地位,揭露了剥削阶级社会压迫奴役妇女的实质,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妇女的彻底解放,只有依靠大机器工业的充分发展。(李德兼)波伏瓦及其《第二性》 西蒙·波伏瓦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哲学家,女权运动领袖。出生于巴黎,1927年毕业于巴黎大学文理学院。1929年取得哲学教授资格,并成为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的终生朋友。一生有大量著作,主要有《应邀而来》、《论人性》、《吃闲饭的人》、《达官贵人》、《第二性》等,其中,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女人》曾轰动一时,它不仅是一部女权运动的经典作品,而且被称作“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尊为西方妇女的“圣经”,被译为30多种文字出版,波伏瓦本人被法国总统称为“法国和全世界最杰出的女作家”。《第二性——女人》全书分前后两集。第一集名为《事实与神话》,作者分别从生物学、心理分析与经济哲学的角度对女性进行分析,论述了从原始时期到法国革命之后,西方妇女地位的历史演变过程及有关女性的种种神话。第二集题为《今日妇女之生活》,通过对女性从童年到老年的实际经历的透视,揭示她们身心发展的过程,从而全面认识她们的生存处境。在书中,波伏瓦提出,身体构造不能决定人的命运,从古至今,占人口半数的妇女之所以成为男人的第二性,在社会中处于从属于男人的地位,并非是由女性自身的特质造成,而是长期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力量和传统势力所造成,在此基础上提出男女应受到平等对待的观点,提出了“解放妇女也就是解放男子”的口号,并对妇女如何取得自由,独立的人格尊严提出建议,对现代妇女应具有怎样的恋爱观、道德观、家庭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波伏瓦1957年曾到中国访问,她的《第二性——女人》的第二集《今日妇女之生活》于1986年被翻译介绍到中国。

☚ 摩尔根及其《古代社会》   女性的奥秘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jiating siyouzhi he guojiade qiyuan

恩格斯论证唯物史观的一部重要著作。副标题《就路易斯·享·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写于1884年3月至5月,同年10月发表。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著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指出人类物质生活的生产有两种:一种是生活资料和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种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一定的社会制度都会受到这两种生产的制约。而劳动愈不发达,劳动产品的数量愈受限制,社会历史就愈在较大程度上受人自身生产的支配。恩格斯依次分析了从乱交、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婚到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人类婚姻家庭发展史,揭示了家庭、氏族的起源及其发展规律。著作指出,随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产生了社会分工,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经常的交换,有了私有财产,就逐渐产生了私有制。社会开始分裂为阶级,氏族制度走向解体,取而代之的是奴隶制国家。恩格斯在分析了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后提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作为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手段。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社会制度的不断进步,阶级迟早要被消灭,到那时,国家也将随之自行消亡。该著研究了人类社会从蒙昧时代到奴隶社会的发展过程,揭示了家庭、氏族和国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规律。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对研究人类历史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 反杜林论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
0001621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