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孟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孟子》

 语录体散文集。儒家学者孟轲(前372?—前289? )和他的弟子万章等人作。原11篇,现存7篇。孟轲是孔丘思想的继承者,他以“性善说”为其哲学理论基础,发展了孔丘的“仁义”思想;主张“施仁政于民”,并能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文章气势磅礴,说理透彻,语句流畅,善用比喻,富有雄辩家的色彩,对后世文学影响极大。

古代文学作品《孟子》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 可可诗词网

《孟子》

《孟子》

书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此言《孟子》一书,虽有万章之徒参加编撰,但主要作者还是孟子自己,且在其生前便基本完成。关于《孟子》的作者,此为一说。汉赵岐《孟子题辞》说:“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宋朱熹说:“《论语》多门弟子所集,故言语时有长长短短不类处。《孟子》疑自著之书,故首尾文字一体,无些子瑕疵。不是自下手,安得如此好?”又说:“观七篇笔势如镕铸而成。非缀辑可就。”(《朱子大全》)清阎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说:“《论语》成于门人之手,故记圣人容貌甚悉;七篇成于己手,故但记言语或出处耳。”均言《孟子》为孟轲独自撰述。此又一说。唐韩愈《答张籍书》认为《孟子》是孟轲死后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之徒共同记述的。但无有佐证。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按此书韩愈以为弟子所会集,非轲自作。今考其书,则知愈之言非妄也。书载孟子所见诸侯皆称谥,如齐宣王、梁惠王、梁襄王、滕定公、滕文公,鲁平公是也。夫死然后有谥。轲著书时,所见诸侯不应皆死。且惠王元年至平公之卒凡七十七年,孟子见梁惠王,王目之曰‘叟’,必已老矣,决不见平公之卒也。”清崔述《孟子事实录》说:“《孟子》七篇之文,往往有可议者,如禹决汝决汉排淮泗而注之江,伊尹五就汤五就桀之属,皆于事理未合。果孟子自著,不应疏略如是。”又说:“七篇中于孟子门人多以子称之,如乐正子、公都子、屋庐子、徐子、陈子皆然,不称子者无几。果孟子所自著,恐未必自称其门人皆曰子。细玩此书,盖孟子门人万章、公孙丑等所追述,故二子问答之言在七篇中为最多,而二子在书中亦皆不以子称也。”此皆认为《孟子》是孟轲死后其门人万章、公孙丑之共同记述而成。此又一说。今多数研究者认为,《孟子》是孟轲周游列国,宣传儒家施行仁政的政治主张而不为诸侯所用,晚年退居故里讲学时,与弟子万章等编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施行仁政以统一中国,恢复井田制度,省刑薄赋,发展生产;强调“民贵君轻”。唤醒统治者重视人民的作用;创人性善学说,宣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政治理论;过分强调人的主观精神作用,在儒家哲学中形成一个唯心主义理论体系。全书共七篇:《梁惠王》、《公孙丑》、《藤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以每篇第一句几个字为篇名。是一种语录体,以问答对话的方式,展开雄辩的说理,已从《论语》简明朴质发展而为长篇巨制,是古典散文从“章”到“篇”的过渡形式。其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雄辩有力,富于鼓动性,说理严密明确,行文流畅感人。其次是善于比喻。孟子与人辩论,善于掌握对方心理,因势利导,引人入彀,最后把自己的意见讲得恰到好处。汉赵岐《孟子注题辞》评道:“长于比喻,辞不迫切,而意以独至”;清刘熙载《艺概·文概》则概括道:“如舟师执柁,中流自在,而推移费力者不觉自屈。”较通行的注本有:汉赵岐《孟子章句》,宋朱熹《孟子集注》,清焦循《孟子正义》和今人杨伯峻的《孟子译注》。


古词语“《孟子》”的出处、文献和意思 - 可可诗词网

《孟子》

 孟,姓也。子者,男子之通称也。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汉·赵歧《孟子注疏·题辞解》


 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子列传》


 太史公曰:余尝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史记·孟子列传·序》


 孟子既没之后,大道遂绌。逮至亡秦,焚灭经术,坑戮儒生,孟子徒党尽矣!其书号为“诸子”,故篇籍得不泯绝。汉兴,除秦虐禁,开延道德。孝文皇帝欲广游学之路,《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皆置博士。后罢传记博士,独立“五经”而已。讫今,诸“经”通义,得引《孟子》以明事,谓之博文。
 

汉·赵岐《孟子注疏·题辞解》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此辟儒之患。
 

《汉书·艺文志》


 轲之书非轲自著,轲既殁,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轲所言焉耳。
 

唐·韩愈《答张籍书》


 宝应二年(763年)礼部侍郎杨绾上疏:……《论语》、《孝经》、《孟子》兼为一经。
 

《新唐书·选举志》


 夫总群圣之道者,莫大乎“六经”。绍“六经”之教者,莫尚乎《孟子》。自昔,仲尼既没,战国初兴,至化陵迟,异端并作。仪衍肆其诡辩;扬墨饰其淫辞。遂致王公纳其谋以纷乱於上,学者循其踵以蔽惑於下。犹洚水怀山时尽昏垫:繁芜塞路孰可芟夷?惟孟子挺名世之才,秉先觉之志,拔邪树正,高行厉辞。导王化之源,以救时弊;开圣人之道。以断群疑。其言精而赡,其旨渊而通。致仲尼之教,独尊於千古,非圣贤之伦,安能至於此乎!其书由炎汉之后,盛传於世。为之注者,则有赵歧、陆善经;为之音则有张镒、丁公著。自陆善经以降,其所训说,虽小有异同,而共宗赵氏。惟是音释,二家撰录,俱未精当。张氏则徒分章句,漏落颇多;丁氏则稍识指归,伪谬时有。若非再加刊正,讵可通行?臣奭前奉敕与同判国子监王旭、国子监直讲马龟符、国子学说书吴易直、冯元等,推究本文,参考旧注,采诸儒之善,削并说之损,证以本书质诸经训,疏真疑滞,备其缺遗,集“音义”二卷,已经进呈。今辄罄浅闻随赵氏所说,仰效先儒释经,为之正义,凡理有所滞。事有所遗,质诸经训,与之增明。虽仰测至言,莫穷于奥妙而广传博识,更俟于发挥,谨上。
 

宋·孙奭《孟子正义序》


 《论语》、《孟子》,皆先圣既没之后,门弟子所录;不惟门弟子所录,亦有出于门弟子门人者。……如《孟子》之事,乃公孙丑、万章诸人之所录;其称“万子曰”者,则又万章门人之所录。盖集众人之闻见而后成也。
 

宋·林之奇《孟子讲义序》


 孟子之书,固非荀、杨以降所可同日而语也。今国家设科取士,《语》、《孟》并列于“经”;而程氏诸儒,训解六书,常相表里,故合为一类。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


 道不行,归而作书七篇。卒当赧王之世。卒后,书为门人所叙定,故诸侯王皆加谥焉。
 

清·阎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


 ……《论语》《孟子》,词旨显明,惟阐其义理而止,所谓言各有当也。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孟子正义》


 【评】《孟子》发挥了儒家学说。结合当时(战国)的实际,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史料。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