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女娲补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女娲补天》《女娲补天》
神话篇名。选自《淮南子·览冥训》。题目是后人所加。今人袁珂说:“女娲补天,其目的无非治水。‘积芦灰’已明言‘止淫水’。其余三事:‘断鳌足’、‘杀黑龙”,乃诛除水灾时兴风逐浪之水怪;而‘炼石补天’所用之‘石’,亦堙洪水必需之物。故谓女娲补天神话最初所传,当亦系治水。”(《中国神话传说辞典》)袁珂在其所著《山海经校注》中又说:“然古籍记女娲补天,或又牵连于共工神话中。《论衡·谈天篇》云:‘共王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女娲销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天不足西北,故日月移焉;地不足东南,故百川注焉。’其后《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因之,亦说女娲补天,是因共工触山而使天地残毁之故,不过易共工所与争之对象颛顼为祝融而已。二文若为伪传,即系误记,实未得古神话本貌。古神话盖以女娲补天为一事,共工触山又为一事,二者并不相涉也。女娲所补之‘天’,乃洪古时代,由于今已不能详悉之某种原因——自然界大变动或神国大扰乱——所导致之‘四极废,九州裂’之天地大残毁之‘天’,故有‘断鳌足以立四极’等语。而共工触山所造成之毁坏,则局面较小,仅‘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且毁坏以后,至今未闻修复,故始日月西移,百川东注,不周坏而不币。且不周,天柱也,共工触山‘折天柱’者,折天之一柱也,又何用女娲‘断鳌足以立四极’为?则触山与补天之不相涉也明矣。补天神话自应在触山神话之前。”今人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说:“女娲神话,起源于南方苗族。女娲相传为伏羲之妹,后由兄妹结为夫妇,成为人类的始祖。在东汉武梁祠石室画像中,有伏羲、女娲的人首蛇身的交尾像。中间一小儿,右向,手曳二人之袖。经考古学者与人类学者的研究,证实了他们的夫妇关系。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云‘伏羲鳞身,女娲蛇躯。’《鲁灵光殿赋》虽是东汉的作品,但他所描写的却是西汉鲁恭王时期(前一五四——前一二七)的建筑物。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在西汉初期就成了石刻装饰的题材,这故事在民间流行的普遍和古远,可想而知。”又说,女娲补天的神话,“体现出初民的宇宙观念,更重要的是女娲牺牲自己为万民谋福的高贵品质和伟大事业。她补苍天,正四极,杀黑龙,止淫水等等,都表示原始人民迫切的愿望,在人民的创造和歌颂的过程中,她成了神,后来又变为历史上的帝王,同伏羲、神农并称为‘三皇’了。造人补天的女祸,正是古代母系社会里一个伟大的典型。”在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不但是世界的创造者,而且还是人类万物的始祖。关于女祸的神话,最著名者当为“搏黄土作人”和“炼石补天”两则。“补天”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在科学不发达,不断遭受自然灾害威胁的情况下,渴望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理想。女娲补天,显示了人的力量的伟大,表现了华夏民族祖先敢于与天地奋战、力求改变落后状态的积极进取精神和聪明才智。神话作者以高度的想象力,塑造了一个勇敢智慧、为民除害的顶天立地的女性形象。她在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雄伟气魄和高度智慧,将永远激励着后人。此则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清曹雪芹在其《红楼梦》第一回中,便妙用此则神话,预示封建社会的“天”已经坍塌,表现了他严肃的批判现实精神。鲁迅以此则神话为素材,创作出了小说《补天》,歌颂了女娲的勤劳、智慧和创造力量。 《女娲补天》
《淮南子》 往古之时,四极废②,九州裂③,天不兼覆④,地不周载⑤。火焱⑥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⑦,鸷鸟⑧攫⑨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⑩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11),积芦灰以止淫水(12)。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13),冀州平,狡虫(14)死,颛民生。 【注释】①选自《淮南子·览冥训》。《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其门客所编著。其中保存了不少中国古代神话和传说。女娲(wā),传说中的女神名。据说,女娲人头蛇身,她在开天辟地的时候,捏黄土作人,创造了人类,并与自然灾害作斗争,拯救了人类。 ②〔四极废〕天的四边塌下来。四极,四方,指天的四边。古人认为天的四边有柱子支撑;柱子一断,天便塌下来。废,坏。 ③〔九州裂〕大地崩陷。古代中国设置九个州,后以九州泛指中国。这里指中国大地。 ④〔兼覆〕全面地覆盖大地。 ⑤〔周载〕周全地容纳万物。周,普遍。 ⑥〔(lǎn)焱(yàn)〕火势蔓延。,燃烧。 焱,火花。 ⑦〔颛(zhuān)民〕善良的百姓。颛,善良。 ⑧〔鸷(zhì)鸟〕凶猛的鸟。 ⑨〔攫(jué)〕用爪抓取。 ⑩〔鳌(áo)〕传说中海里的大龟。 (11)〔冀州〕古九州之一,这里指黄河流域古代中原地带。 (12)〔淫水〕泛滥溢流的大水。 (13)〔涸(hé)〕水干,枯竭。 (14)〔狡虫〕凶猛的害虫。这里指猛兽。 【译文】过去上古时候,天的四边崩裂,大地塌陷。天不能全面地覆盖一切,地也不能周全地容纳万物。大火蔓延焚烧不灭,洪水泛滥不止。凶猛的野兽吃掉了善良的人民,凶恶的大鸟抓走了老人和孩子。在这时女娲炼五色石来补苍天,折断海龟的足支撑天的四角,杀掉黑龙救助冀州,积存芦灰止住洪水。苍天补好,天的四边端正,洪水干竭,冀州平安了,猛兽死掉了,善良的人民才得以生存。 字数:808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265-266页. 《女娲补天》 原始神话。见《淮南子·览冥训》。神话中说,一次宇宙发生了大变动,天崩地裂,火灾、水灾、猛兽等危害人间。女娲为了拯救人类,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运用神力,重造了天地,扑灭了火灾,止住了洪水,使沉溺在痛苦深渊中的人类得以甦生。这个神话反映了在遭受自然灾害而生产力又十分低下的情况下,人们渴望控制自然、战胜自然、发展生产的强烈愿望;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敢于同自然斗争的精神。神话本身想象奇特而大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