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夜莺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夜莺颂》

《夜莺颂》

济慈



1



我的心在痛,困盹和麻木

刺进了感官,有如饮过毒鸩,

又像是刚刚把鸦片吞服,

于是向着列斯忘川下沉

并不是我嫉妒你的好运,

而是你的快乐使我太欢欣——

因为在林间嘹亮的天地里,

你呵,轻翅的仙灵,

你躲进山毛榉的葱绿和荫影,

放开了歌喉,歌唱着夏季。



2



唉,要是有一口酒! 那冷藏

在地下多年的清醇饮料

一尝就令人想起绿色之邦,

想起花神、恋歌、阳光和舞蹈!

要是有一杯南国的温暖

充满了鲜红的灵感之泉,

杯沿明灭着珍珠的泡沫,

给嘴唇染上紫斑;

哦,我要一饮而悄然离开尘寰,

和你同去幽暗的林中隐没。



3



远远地,远远隐没,让我忘掉

你在树叶间从不知道的一切,

忘记这疲劳、热病、和焦躁,

这使人对坐而悲叹的世界;

在这里,青春苍白、削瘦、死亡,

而 “瘫痪”有几根白发在摇摆;

在这里,稍一思索就充满了

忧伤和灰眼的绝望,

而“美”保持不住明眸的光彩,

新生的爱情活不到明天就枯凋。



4



去吧! 去吧! 我要朝你飞去,

不用和酒神坐文豹的车驾,

我要展开诗歌的无形羽翼,

尽管这头脑已经困顿、疲乏;

去了! 呵,我已经和你同往!

夜这般温柔,月后正登上宝座,

周围是侍卫她的一群星星;

但这儿却不甚明亮,

除了有一线天光,被微风带过

葱绿的幽暗,和苔藓的曲径。



5



我看不出是哪种花草在脚旁,

什么清香的花挂在树枝上;

在温馨的幽暗里,我只能猜想

这个时令该把哪种芬芳

赋予这果树、林莽和草丛,

这白枳花,和田野的玫瑰,

这绿叶堆中易谢的紫罗兰,

还有五月中旬的骄宠,

这缀满了露酒的麝香蔷薇,

它成了夏夜蚊蚋的嗡营的港湾。



6



我在黑暗里倾听; 呵,多少次

我几乎爱上了静谧的死亡,

我在诗思里用尽了好的言辞,

求他把我的一息散入空茫;

而现在,哦,死更是多么富丽:

在午夜里溘然魂离人间,

当你正倾泻着你的心怀

发出这般的狂喜!

你仍将歌唱,但我却不再听见——

你的葬歌只能唱给泥草一块。



7



永生的鸟呵,你不会死去!

饥饿的世代无法将你蹂躏;

今夜,我偶然听到的歌曲

曾使古代的帝王和村夫喜悦,

或许这同样的歌也曾激荡

露丝忧郁的心,使她不禁落泪

站在异邦的谷田里想着家;

就是这声音常常

在失掉了的仙域里引动窗扉:

一个美女望着大海险恶的浪花



8



呵,失掉了! 这句话好比一声钟

使我猛省到我站脚的地方!

别了! 幻想,这骗人的妖童,

不能老耍弄它盛传的伎俩。

别了! 别了! 你怨诉的歌声

流过草坪,越过幽静的溪水,

溜上山坡; 而此时,它正深深

埋在附近的溪谷中。

噫,这是个幻觉,还是梦寐?

那歌声去了——我是睡?是醒?

(查良铮 译)



【注释】 ①列斯:希腊神话中阴间的一条河,说是人死后饮了其中的水就可以把生前的一切忘记。 ②据《旧约·路德篇》记载, 露丝是大卫王的祖先, 原籍莫艾伯, 以后在伯利恒为富人波兹种田, 并且嫁给了他。 ③中世纪传奇文学中常有公主、小姐被幽禁于城堡而有勇敢的骑士来解救的情节。

【赏析】 1819年5月的一天早晨,诗人搬了张椅子坐到住所附近的一棵树下,静听着树上夜莺的啼啭声。渐渐地,他陶醉了,甚至忘了时间在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终于,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跑回卧室,写下了这首抒情名诗。

夜莺以她动听的歌声感动了诗人,诗人的感觉是怎样的呢?“困盹和麻木”,“有如饮过毒鸩,又像是刚刚把鸦片吞服。”这太令人吃惊了!这种感觉似乎无论如何也不能与那美妙的歌声相联系,而诗人又正是通过这种感觉来突现夜莺歌声的巨大魅力的。那么,我们怎么来理解诗人此时的心情呢?是的,诗人已经完全陶醉在夜莺美妙的歌声中了,歌声使他感到了无比的快慰,但是,也勾起了他内心的痛苦,诗人的潜意识里始终摆脱不掉现实的悲哀。他又求助于酒。那冷藏在地下多年的葡萄美酒会使诗人想起普罗旺斯的美丽风光,想起缪斯的灵感之泉,而更多的是勾起了诗人内心的悲愁,诗人曾亲身体验了现实中的痛苦,他的心灵一次次承受了亲人猝死的打击。就在几个月前,他的弟弟汤姆才因肺病死在他怀里。此时在诗人眼里,青春显得“苍白、削瘦、死亡”,这世界除了让人绝望,还能给人什么呢?在这个无望的世界里,“美”与爱情也是难以久长的。诗人的这种“悲观”(其实是对现实的冷静的批判)并不是完全消极的,其中也暗含着他勃发的新的心灵的追求,这就是,在夜莺身上寻找新的希望。“去吧! 去吧! 我要朝你飞去。”当诗人发现了这无限的希望时,他甚至不再借助酒力,只信赖着诗神(酒神帮他超脱尘世,而诗神则为他描绘理想之境)。看,诗人产生了怎样的幻觉:原本是风和日丽的晴晨,如今却变成了温柔的夜,“月后正登上宝座,周围是侍卫她的一群星星。”太阳使诗人面对现实,月亮则可以唤起诗人无限的想象,因此,月亮成了诗人理想的寄托。以下两节仍是这种幻觉的延续。诗人用果树、花草,甚至 “缀满了露酒的麝香蔷薇”来装点他的幻觉世界,使这个幻觉世界散发着芳香,充满着活力。现实与幻觉世界 (理想之境)的巨大反差使诗人“几乎爱上了静谧的死亡”:在午夜里,倾听着夜莺迷人的歌声,然后,溘然魂离人世……当死的主题越来越强时,诗人又突然意识到另一个问题: 自己一旦死去,就不再听见夜莺的歌唱,这就意味着要再次失掉理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这里转而成为永恒与瞬时的矛盾,于是,夜莺又成为永恒的化身。夜莺的歌声并不因着饥饿的时代而失其魅力,诗人现在听到的就是那曾使古代的帝王和村夫喜悦的,那曾引动露丝思乡之情的,那让美人儿打开窗户,翘首期待着骑士到来的歌声。美的东西是永恒的,而人却不能永远享有某种美。“呵,失掉了!” 当诗人突然发现夜莺早已飞走时,顿时怅然若失,由幻想而坠入到现实中。这种“猛省”又是一种痛苦,因此诗人抱怨幻想只是个“骗人的妖童。”但此时诗人仍在醉迷之中,以至无法判断“这是个幻觉,还是梦寐”,自己是睡还是醒。

整首诗在“我”与夜莺的精神勾通中展现了诗人心灵的历程,同时,又把夜莺看成是理想与永恒的化身,在理想与现实、永恒与瞬时的矛盾冲突中展开诗境,使这首诗既是诗人心灵的解剖,又具有哲理意味。诗人的诗思在虚幻与现实,在过去、现在与来世之间自由飞动,形成了时空的大开阖。第七小节最集中地显示出这一点。诗人把自己置于历史的观念中,通过古代帝王、露丝和孤岛美女引出三种诗境,或具历史感,或具传说性,或具虚幻性,虚虚实实,时空瞬变,造成了诗的奇异色彩。

《夜莺颂》 - 外国文学名著 - 可可诗词网

《夜莺颂》

《夜莺颂》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英国诗人济慈(1795—1821)的抒情诗。1818年底,济慈与芬妮·勃罗恩热恋,这是诗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此时诗人已患严重肺病,常感到死亡的威胁。翌年,一个美丽的春晨,济慈在勃罗恩家的花园中聆听夜莺的啼鸣声,诗思盈溢,一气呵成,写下了此诗。全诗共8节。一、二节写听到夜莺歌声后极为欢欣,渴望借助酒兴,悄然离开尘寰。三、四节诅咒丑恶现实,想象着自己已与夜莺同登天国。 五、六节写幻境中诗人醉卧花丛,芳香沁人,还有迷人的夜莺歌声相伴,愿在此种境界中逝去。七、八节赞美夜莺的歌声万古长新,诗人情不能已。最后,幻境消失,诗人恍如置身梦中,不知是睡是醒?

诗中以夜莺歌声象征永恒的欢乐与美,同现实人生中的痛苦与不幸对照;这对揭露当时的社会黑暗有一定积极意义。诗人一生贫病交加,终至夭折。他憎恶现实世界的丑恶,企图以自然、艺术和感官的享受构筑一个快乐与美的世界,并将这幻想中的世界置于现实世界之上。此诗最为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点。诗中的描述和咏叹,强烈地表达了对“永恒的美”——大自然的美和艺术的美的崇拜和追求。诗篇讴歌的美和美感是具体的、健康的,决非那种神秘主义的境界。但此诗反映的思想感情也有较明显的局限:全诗囿于个人哀愁的狭小圈子,情调较低沉感伤。

此诗极其讲究诗体格律形式和表现技巧的完美,并取得巨大成就,给后世诗人以重大影响。其次,济慈历来强调想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企望在高于现实生活的充满美感的梦幻世界中寄托对未来的理想,而以诗的想象作为创造的工具。此诗虽名《夜莺颂》,诗中却极少直接描写夜莺,而主要是纵情抒发诗人的主观感受,自由驰骋丰富奇丽的想象,天上地下,往古今日,构成一幅诡谲变幻、绚美多姿的画面,焕发出鲜丽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比喻、夸张等手法,表现出娴熟的诗歌艺术技巧和卓越的才华。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