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变形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变形记》《变形记》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公元前43—公元18)的长篇叙事诗。全诗共15卷,包括250个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内容从“开天辟地”一直讲到当时的罗马。第1、2卷描绘从混浊状态到天地宇宙、人类的生成;以及阿波罗、朱比特神的恋爱故事。第3、4卷描绘了卡德摩斯建造忒拜城的故事和其它一些最古老的神话。第5、6卷主要讲述复仇和惩罚的神话传说。第7卷以寻取金羊毛为中心事件,描述了伊阿宋和美狄亚的故事。第8卷写飞人代达洛斯的故事和卡吕冬国内猎猪的故事。第9卷主要是有关赫剌克勒斯的传说。第10卷写古代著名歌手俄耳浦斯阴间索妻的故事,以及维纳斯与阿童尼的爱情等故事。第11卷讲述弥达斯的黄金和长耳的传说,还写了特洛亚王子变鸟的故事,由此引出一系列特洛亚题材的传说。这些传说就写在第12——13卷中。12卷描绘了许多著名的希腊英雄形象,如伊菲革尼、赫克托、阿喀琉斯等。第13卷叙述了阿雅克斯和子利栖斯争夺武器的辩论,还有特洛亚亡国后王后赫卡柏等人的悲惨遭遇。第14—15卷是罗马历史传说。14卷叙述了埃涅阿斯逃出特洛亚后的海上漂泊,以及他来到意大利后和图尔努斯作战的传说。第15卷写早期罗马王努玛向哲人求教的故事。借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之口讲述了诗人信奉的哲理。这一卷后半部分,歌颂了凯撒和屋大维的文治武功,写凯撒亡灵升天成为星宿,屋大维也追随其后化为星宿,“永为天神”。它以曲折的形式反映了罗马元首制时代的社会现实,通过神话传说体现出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和卓绝才智,也表现出诗人自己的思想观念。诗人顺应官方观点,美化、神化了罗马历代统治者。 长诗以优美流畅的诗句,把250余个神话故事汇集、串连起来,构成统一的艺术整体,这在文学史上是首创。诗集突出了“变形”这个总则,生动地体现了毕达哥拉斯派“一切不灭、一切皆变”的深刻思想。《变形记》以“变化、流动”观念为基础,间接地反映出那个时代罗马历史的巨大动荡,表达了诗人徬徨无定、前景莫测的心情。长诗中描写了一些自负的孤独者的悲剧,表现了他们必然走向溃灭的主题(法厄同、那耳基索斯、尼俄柏、阿拉克涅等的传说)。长诗没有统一的故事和人物,却能“把这支歌儿绵绵不断从开天辟地一直唱到今天”(见第一卷序诗),表现了独创的结构技巧。它的诗句新颖,想象丰富,形象生动,显示了杰出的艺术才华,对后世的诗歌、绘画、音乐艺术都产生过影响。 《变形记》《变形记》
《变形记》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弗朗兹·卡夫卡(1883~1924)的代表作品。 中篇小说《变形记》以荒诞的艺术手法写银行职员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奇特的变形经历。一天早晨,萨姆沙惊奇地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尽管他的意识仍和常人没有区别,他的躯体却再也不听自己的使唤,他平时经常出差,长年累月地在外奔波,生活很艰苦。他因为变成了甲虫,耽误了早晨的火车,引起了公司领导的不满。萨姆沙担心公司知道自己变成了甲虫而辞退自己,再三努力仍无法恢复常态。家人知道萨姆沙变形后,非常惊恐,来找他的公司秘书主任也惊得飞快逃走。家人起初还照料一下这只甲虫的生活,到后来实在无法容忍,一天天对萨姆沙充满了厌恶之情,直到最后萨姆沙呼出了最后一口气,家人心中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重新开始了他们的生活。 《变形记》通过人变甲虫这一奇幻的情节,表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孤独和绝望心理,触目惊心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问题。卡夫卡是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被推崇为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从30年代开始,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和战后在欧美各地广泛流传。 《变形记》《变形记》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作者:[奥地利]卡夫卡 北京搜索 本书成书于1915年。作者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犹太人,1901年入布拉格大学攻读语言文学,后从父命改学法律。1906年卡夫卡获得法学博士学位,而后在一家保险公司供职。1917年确诊喉结核,1922年退职疗养,1924年病死于疗养院。在保险公司供职的业余时间,卡夫卡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郁郁寡欢,临死之际,他甚至嘱托好友马克斯·勃罗德将其所有著作手稿一并销毁。勃罗德“背叛”了卡夫卡,他敏锐地洞察了卡夫卡艺术的潜在价值,不遗余力地整理、出版了卡夫卡的全部著作。二战后,越来越多的读者从卡夫卡的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孤独、恐惧、绝望、挣扎、探索。宗教学、心理学、文艺学种种的解释,使“卡夫卡热”在现代西方社会蔓延,“卡夫卡”已经被视为现代艺术的鼻祖。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李文俊翻译的《变形记》是较好的译本。 卡夫卡 内容精要 某日清晨,从梦中醒来的格里高尔·萨姆沙发觉自己竟变成了一只大甲壳虫。他仰面躺在床上,稍稍抬起头便看见自己穹顶样的棕色肚子分成了许多块弧形的硬片,几只细细的小腿无奈地动着。望着窗外暗淡的天色,他忧郁起来。 柜子上的闹钟滴答滴答走着。天哪!差一刻钟7点。格里高尔突然想起自己必须去赶这趟早班车完成差事。连忙挣扎着,想起床,可怎么也起不来。正在这时,前门的门铃响了,公司的秘书主任亲自出马催他来了!格里高尔侧身摔在了床下,他爬到门口,用硬腭扭开了门。 正在门口大喊大叫的秘书主任被眼前的景象吓坏了,慢慢往后退去。刚才还催格里高尔起床的母亲也晕倒在了地上。 格里高尔向主任爬去,想向他解释清楚事情的原委,主任却吓得仓皇而逃。父亲狂怒不已,紧握拳头瞪着格里高尔,把他粗暴地撞进了房内,砰地关上了房门。 傍晚,昏厥后醒来的格里高尔发觉一条腿被父亲撞坏了。夜里,善良的妹妹送来了他以前喜欢吃的食物,但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已经不喜欢吃这种东西了。 一连几天,父母和妹妹都在客厅里讨论怎么办。老头子已经5年不做事了。母亲又有气喘病。妹妹才17岁,正靠着格里高尔的资助学习小提琴呢,怎能去挣面包钱?好在格里高尔每月留的家用钱现在已积成了一笔不太小的数目。 妹妹对没有希望恢复人形的哥哥越来越不耐烦了。当然,父亲是从一开始就主张对虫子严加管教的。母亲只是哭。 一天,母亲和妹妹想搬走他的家具,格里高尔急得从阴暗角落里爬了出来,不小心又吓坏了母亲。妹妹冲他发火了。他内疚极了,但却不知怎么办。赶回家的父亲对滋事的格里高尔进行了严厉的惩罚,一只苹果砸中了他变成了薄壳的脊背,使他一个月没能动弹。 父亲开始找工作了,制服笔挺精神抖擞,好像变了一个人。妹妹已懒得照顾他,雇了一个老保姆像喂虫一样喂他。 为了维持生计,家里的一间房子租了出去。一天,妹妹为了讨房客高兴就为他们拉起提琴来。很久没听过琴声的格里高尔激动地爬出了房间。房客发现了大甲虫,惊叫起来,吵闹着要退租。 妹妹气极了,急忙把他赶回房间,并落了锁。“事情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了,我没法叫这个东西哥哥。咱们一定得把他弄走。我们照顾过它,对它也算仁至义尽了!”母亲眼中也露出狂野的光。 格里高尔绝望极了,他怀着温柔的爱心想着一家人,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烈呢。 第二天,打扫卫生的老保姆发现虫子已经死了。“感谢上帝吧!”萨姆沙先生说着在身上划了个十字。其他人也照做了。他们决定用一天时间休息和闲逛。他们发现,前途并非很糟。女儿已长成身材丰满的美丽女郎了,应该能找个好女婿。阳光真好。 知名篇章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母亲很想见“生病的儿子”,就在妹妹的带领下,走进了“儿子”的房间,可是“伟大的母爱”却在看见“儿子”的刹那间变成了“恐惧”,父亲气急败坏地亲自动手教训这个不争气的东西。以下选文是这一心理变奏的精彩描写。 她们休息了没多久就已经往里走来了;葛蕾特用胳膊围住她母亲,简直是在抱着她。“那么,我们现在再搬什么呢?”葛蕾特说,向周围扫了一眼,她的眼光遇上了格里高尔从墙上射来的眼光。大概因为母亲也在场的缘故,她保持住了镇静。她向母亲低下头去,免得母亲的眼睛抬起来,说道:“走吧,我们要不要再回起居室去呆一会儿?”她的意图格里高尔非常清楚:她是想把母亲安置到安全的地方,然后再来把他从墙上赶下来。好吧,让她来试试看吧!他抓紧了他的图片绝不退让。他还想对准葛蕾特的脸飞扑过去呢。 可是葛蕾特的话却已经使母亲感到不安了,她向旁边跨了一步,看到了印花墙纸上那一大团棕色的东西,她还没有真的理会到她看见的正是格里高尔,就用嘶哑的声音大叫起来:“啊,上帝,啊,上帝!”接着就双手一摊倒在沙发上,仿佛听天由命似的,一动也不动了。“唉,格里高尔!”他妹妹喊道,对他又是挥拳又是瞪眼。自从变形以来这还是她第一次直接对他说话。她跑到隔壁房间去拿什么香精来使母亲从昏厥中苏醒过来。格里高尔也想帮忙——要救那张图片以后还有时间——可是他已经紧紧地粘在玻璃上,不得不使点劲才让身子能够移动;接着他就跟在妹妹后面奔进房间,好像他像过去一样,真能给她什么帮助似的;可是他马上就发现,自己只能无可奈何地站在她后面;妹妹正在许许多多小瓶子堆里找来找去,等她回过身来一看到他,真的又吃了一惊;一只瓶子掉到地板上,打碎了;一块玻璃片划破了格里高尔的脸,不知什么腐蚀性的药水溅到了他身上;葛蕾特才愣住一小会儿,就马上抱起所有拿得了的瓶子跑到母亲那儿去了;她用脚砰地把门关上。格里高尔如今和母亲隔开了,她就是因为他,也许快要死了;他不敢开门,生怕吓跑了不得不留下来照顾母亲的妹妹;目前,除了等待,他没有别的事可做;他被自我谴责和忧虑折磨着,就在墙壁、家具和天花板上到处乱爬起来,最后,在绝望中,他觉得整个房间竟在他四周旋转,就掉了下来,跌落在大桌子的正中央。 (选自《变形记》,李文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妙语佳句 他穿着整整齐齐,坐着坐着就睡着了,好像随时要去应差,即使在家里也要对上司惟命是从似的。 家庭的责任正需要大家把厌恶的心情压下去,需用耐心来对待,只能是耐心,别的都无济于事了。 阅读指导 有人把《变形记》看做短篇小说,有人则视其为长篇小说,前者的根据是文字篇幅,后者则依据其精神的深度。然而无论怎么说,《变形记》的艺术成就和思想探索都是空前的,它是一部被推迟发现了的现代艺术的丰碑。 小说的故事情节是荒诞不经的:公司小职员格里高尔不堪生活的种种压制、约束、逼迫、责任、义务等,在一次昏睡之后,变成了一只甲壳虫。而这只甲壳虫还暂时保留着人的所有感觉、意识,以至思维。卡夫卡以真写幻,纤毫毕现地揭示了这只“大甲虫”的悲惨遭遇和极度痛苦的心灵。所谓父子、母子、兄妹的“亲情”,所谓工作“责任”,所谓“人性”等等人们习以为常的概念,在人变虫之后,都逐渐“面目全非”起来,让人怀疑它们是否真的存在过。 它却无疑是现代社会紧张高压下的一个柔弱敏感者的人生寓言。这个寓言,写出了现代社会中愈演愈烈的冷酷和冷漠,反映了一种内在的深层的现代社会对于现代人的“异化”状态。二战后越来越火的“卡夫卡热”,暗示着这一文明毒瘤的普遍存在。 作为现代生活的“寓言大师”,卡夫卡的想像力和艺术表现力是无与伦比的,诸如象征性、荒诞性、独创性等词汇,根本不足揭示其全部艺术魅力。《变形记》更是这么一篇杰出的代表作:情节极为荒诞,而心理感受却又极端真实。渴望关怀、渴求爱的“甲虫”,却屡遭恐吓、虐待,诸多似梦实真的细节,让人鼻子发酸。这种艺术场景,非传统现实主义文学所能为,个中魅力,也非后来现代派艺术的邯郸学步者力所能及。 学术界对卡夫卡艺术的“解释”是方方面面的,包括了宗教学、心理学、美学和历史社会学诸角度的思考、探究,生前寂寞的卡夫卡,身后却有了一流的名声和无尽的话题。 阅读建议 如果你读书是为了找乐赶时髦,卡夫卡和《变形记》都绝对不适合你,不适合你美酒加咖啡的浪漫。书中荒诞的痛苦,会将你刚刚举起的酒杯轻易击碎。如果你不是一个盲目的乐观主义者,此书可谓精彩之极,可反复阅读、细细品味。 《变形记》《变形记》
古罗马著名诗人普布里乌斯·奥维德一生创作大量诗歌,有爱情诗《恋歌》、《爱的艺术》,有记载罗马传说、历史、宗教的《岁时记》,有公元8年作者被流放后写的《哀歌》、《黑海零简》等,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的《变形记》则是奥维德的代表作。《变形记》全诗15卷,包括大小故事250多个。诗中人物分为三类:神话中的神、男女英雄、历史人物。全书根据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灵魂转回”理论,用“变形”即人转世被变作动物、植物、星星、石头等这一说法为线索,贯穿全书。故事以时代为序,自开天辟地讲起,把神的谱系,人物的相互关系等在神话和传说中予以描述。世界原是混沌一片,神把杂乱无章变成井井有条的宇宙,然后把宇宙分成水、陆、空气、天穹、星辰各部分。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类后,依次经历了黄金、白银、黄铜、黑铁四个时代。在时代更替中,天神之问发生争斗,尤庇特最终取得对神和人的统治权。由于人间世风日下,尤庇特用洪水淹没世界而惩治人类。虔诚的丢卡利昂和妻子在一片汪洋中存活下来,待洪水退去,他们抓起地母的骨头——泥土往下掷,地上生出绵延不绝的人类。书中有大量的爱情故事,讲到日神阿波罗、爱神丘匹特等曲折的爱的经历。作品按时间顺序叙述,讲了特洛亚战争至罗马的建立,直到凯撒和奥古斯都顺应天意的统治。这部长篇叙事诗的贡献在于把古代世界的神话传说汇在一起,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独创性、巧妙的语言使古老的神话传说重获生命。作品精彩的神话世界,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仍受到推崇。但丁、莎士比亚、歌德的创作都从奥维德的诗作中受到启发。同名作品还有稍后的古罗马作家阿普列尤斯的散文体小说《变形记》(又称《金驴记》),现代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奥维德的《变形记》由195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杨周翰的中译本。 《变形记》《变形记》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奥地利】 卡夫卡 卡 夫 卡 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作家,表现主义文学大师。生前默默无闻,耽于创作和思考。终生未婚。临终前嘱托朋友焚毁他所有的手稿,但这位朋友违背了作家的遗愿,将作品全部整理发表。其中有三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诉讼》、《城堡》和《美国》。此后卡夫卡蜚声全球。西方曾两度掀起卡夫卡热。其作品以精确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的孤寂、渺小和恐惧,以及生存环境的荒谬、压抑和危险。 《变形记》(1916)是卡夫卡的代表作,以写实的手法叙述了一个荒诞的故事,揭示了生活中的冷漠和人的异化。 一天早晨,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他环顾四周,无疑还躺在自己的房间里,墙上还挂着那幅从画报上剪下来的画片。他想翻个身,但无论怎样转动身体,挥动那许多只细腿,都无济于事。他只能可笑地仰天而卧。 他得尽快起床,因为要赶乘火车出差。他在床上反复折腾,可就是起不来。他既焦急又恐慌,生怕公司知道他没走派人来看,让他当众出丑。经过一番挣扎,他终于掉在床前的地毯上。这时,从房间外面传来母亲温和的声音,提醒他起床的时间到了。他回答母亲时,痛苦地发现自己嗓音已经变成了甲虫的声音。父亲、妹妹都来敲门催他起床,但他无法开门,又不敢承认自己变成了甲虫。一会儿,公司来人了,格里高尔听出是秘书主任。主任当着他父母的面提高嗓门训斥他,还隔着门威胁说:“经理怀疑你企图携款出逃。如果再不开门说明理由,公司就要解雇你。”格里高尔爬到柜子旁边,想开门为自己辩解,可他已失去说话的能力。他一开口,秘书主任就识破了这不是人的声音。 父亲怒气冲冲打算找个锁匠来撬门。格里高尔只得费力地爬到门边,用嘴巴来转动插在锁孔里的钥匙。门外的秘书主任说:“他在转动钥匙了。”这对格里高尔是个很大的鼓励。门一开,秘书主任看见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爬虫,惊叫着向后退了几步;母亲当即晕了过去;父亲握紧拳头,一副恶狠狠的样子,仿佛要把他打回到房间里去,随后又双手捂脸哭了起来。格里高尔为公司的职务担心,他请求主任在经理跟前多美言几句,可主任慌忙逃走。父亲举起手杖把格里高尔赶回房间,并将他打昏在地。 直到傍晚,妹妹葛雷特给他送来食物。格里高尔爬过去,可他似乎不感兴趣,过去喜欢的牛奶,现在一闻到就感到恶心。他厌恶人类的食物而喜食腐烂的东西。他整天躲在阴暗角落或倒挂在天花板上。但他还未失去常人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能力。 格里高尔自惭形秽,无脸见人,只能从门缝里窥望亲人,隔着墙壁偷听他们谈话。一天,母亲来看他,她一看见墙上的爬虫就昏了过去。父亲非常恼火,用苹果砸伤了格里高尔的脊背。 格里高尔不能挣钱养家,生活日见困窘。女仆主动提出辞职。母亲和妹妹变卖了首饰,还腾出三间房子来出租。 妹妹开始厌恶他了,对他已不再同情。这样,无人给他送食物,过去鼓得大大的肚子开始干瘪。有一天,他爬出房门,房客们发现自己竟与这种东西为邻,便愤然离去。全家人对格里高尔非常怨恨,一心想把他弄走。格里高尔倍尝被亲人遗弃的痛苦,他不再进食,一心想消灭自己。 格里高尔终于在极端的孤独中悄然死去。全家人如释重负,他们打算搬家,永远离开这座倒楣的房子。 《变形记》《变形记》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奥地利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1883—1924)的短篇小说。流动推销员格里高尔·萨姆沙一觉醒来,突然变成了一只大甲虫。他浑身长了许多只脚,失去了说话能力,变得喜欢吃腐败食物和在墙壁、天花板上爬行。格里高尔的变形引起全家人的惊骇,也使他失去了公司的工作,无法养家活口。年老的父母和未成年的妹妹不得不拚命找活干,以维持生计。但家境仍每况愈下。他们辞退了女仆,母女俩变卖了首饰,还腾出住房租给三个房客,以求增加点收入。他们尝尽了穷人的辛酸。格里高尔变形后仍保持着人类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能力。他目睹自己给家庭带来的灾难,日夜受着生理上和心理上双重痛苦的折磨。起初,妹妹还同情他,每天给他送食物,收拾房间,久而久之,父亲憎恶他,把家中的种种不幸归咎于他;妹妹也开始厌烦他,最后干脆把他的房门一锁了事。格里高尔终于在极端的孤独与痛苦中悄然死去。他的父母和妹妹却因卸掉了包袱而感到轻松。 作品通过一个表面荒诞的故事,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怵目惊心的人变成非人的“异化”现象,以及人与人、乃至至亲骨肉之间的冷漠、疏远、缺乏同情与理解的状况。小说强烈地表达出西方社会中小人物的压抑感、灾难感与孤寂感。格里高尔长年累月奔波劳累,勤勉工作,仅够养家活口,还要攒钱偿还父亲的债务。他时刻担心被老板解雇,遇事谨小慎微,对人低三下四。毁灭性的灾难仍然无可避免地降临到他头上。人变形为甲虫,似乎虚妄、荒唐;而资本主义社会里各种固有的矛盾与弊端,对普通人、特别是下层劳动者时时都潜藏着杀机,随时均可置他们于死地。格里高尔如遭解雇,或因伤因病致残,都会失去生存能力,与甲虫无异。作品以敏锐的洞察力,通过看似虚妄的故事,从本质上再现了西方社会的异化现象与小人物的悲哀。另一方面,格里高尔变形后,周围人们同他的关系立即发生了根本变化。连亲人们也对他由同情、怜悯,进而疏远、冷漠,终至厌烦、嫌弃。正是他最心爱的妹妹最后断送了他。格里高尔的命运对西方许多人都具有普遍意义。 作品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以虚妄、变形的形式反映社会现实。虚妄的情节,变形的形象,与细节描写的真实融成一体,相得益彰,使作品象征、隐喻的内涵得到更鲜明的表现。格里高尔的变形是违背常理的,而借以表现西方社会中人的异化,从本质上看又是可信的。父母、妹妹、房客对他的态度,也都写得入木三分,充分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即使写格里高尔变形后的“虫性”,也符合艺术真实,增强了作品感染力。小说的另一特色是着力渲染、表现格里高尔的内心体验,传达出小人物强烈的灾难感与孤寂感。作品写他在生理上完全变成了甲虫,同时保留有人的心理和思维,构思极为巧妙。小说集中笔力写他变形后的内心活动:担心失去工作,惧怕上司责罚,为不能挣钱养家而羞愧、焦虑,读来令人倍觉凄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