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双调]夜行船·秋思》 - 元·马致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双调]夜行船·秋思》 - 元·马致远

[元]马致远

[风入松] 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不争镜里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休笑巢鸠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马致远是元代的散曲大家,一共写了一百二十多首散曲。这里选的是一个套曲,由同属于一个宫调[双调]的九支曲子组成。套曲的名称一般都用第一支曲子的名称。[夜行船]是第一支曲名,而[风入松]是其中的第七支曲名。

这个套曲在《全元散曲》中无题,但有的本子有题,或作“秋思”,或作“秋兴”,或作“闲情”,或作“警世”。总之,是通过写眼前景来抒发身世之感,以警戒世人的。

这首曲子从表达的内容来看,可分为前三句与后三句两层。后三句着重表达的是一种失落的身世之感。上床可以安心,修养身心,借以指隐居生活。鞋履为奔波之具,借以指仕途的红尘。作者在青年时期迷恋过功名,后来在现实中碰壁,在黑暗中绝望,于是隐居山水,寄情诗酒,成了当时一个啸傲风月的文士。“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同调[拨不断])。这就是“上床与鞋履相别”的真实含义。所谓“巢鸠计拙”再度重申这种远离红尘的隐居生活可以使人身心安处。据《禽经》:“鸠拙而安”。鸠为拙鸟,不善营巢,取它鸟之巢居之。”《诗·召南·鹊巢》:“维鹊为巢,维鸠居之。”然虽计拙却可安处也。但这种所谓的“安处”,实属一种自我的心灵慰藉,是作者在“利名场”碰壁之后的一种不得已而为之之“计”。因此,假装糊涂(“葫芦提”即胡涂之意),“一向装呆”,便流露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情绪,是一种忿激,是碰壁之后的反弹,表面平静,实际并不平静。正像《荐福碑》杂剧中所说:“这壁挡住了贤路,那壁又挡住了仕途。如今这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享痴呆福,越糊涂越有了糊涂富”!

前三句着重表达的是与此相联系的另一层意思。就是“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同调[鸳鸯煞])“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同调[离亭宴煞])。不过这层意思是作者通过一个极富象征意义和鲜明特色的“疾似下坡车”的西斜“红日”来表现的。由“红日”到“西斜”不过是“眼前”之事,可知即使“百岁光阴”,也只是“弹指一挥”呀!可怜的人生,就在这无限岁月的折磨之中变得衰老,以至于消歇。“不争镜里添白雪”便是这种感叹。

时光对于人来说都是同等的。但有的人能够抓住人生有限的时光,及时勉励,努力奋进,结果使有限的生命延长了;但有的人却在岁月的考验面前失败了,只知哀叹“夕阳西下”,而不知奋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双调·蟾宫曲]《叹世》)只被岁月践踏而不知驾驭岁月,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这正是[风入松]这支曲子在思想上给我们的启示。

这支曲子的语言“文而不文,俗而不俗”(周德清《中原音韵·作诗十法》,获得了雅俗同赏的艺术效果。“疾似下坡车”“上床与鞋履相别”,似俗然含义隽永,饶有雅趣,耐人咀嚼,故又不俗。“巢鸠计拙”,似文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李渔《闲情偶寄》),故又不文。这一语言特点,在于不尚文言之藻彩,而重用白话、俗语,然却于白话、俗语之中多铸绘声绘影之新词,既质朴自然,鲜明泼辣,又不失优美和典雅,故《全元散曲》引涵虚子论马东篱曲,认为其语“宜列群英之上”,非为妄评。


《[双调]夜行船·秋思》 - 元·马致远 - 哲理诗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双调]夜行船·秋思》 - 元·马致远

[元]马致远

[风入松] 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不争镜里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休笑巢鸠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马致远是元代的散曲大家,一共写了一百二十多首散曲。这里选的是一个套曲,由同属于一个宫调[双调]的九支曲子组成。套曲的名称一般都用第一支曲子的名称。[夜行船]是第一支曲名,而[风入松]是其中的第七支曲名。

这个套曲在《全元散曲》中无题,但有的本子有题,或作“秋思”,或作“秋兴”,或作“闲情”,或作“警世”。总之,是通过写眼前景来抒发身世之感,以警戒世人的。

这首曲子从表达的内容来看,可分为前三句与后三句两层。后三句着重表达的是一种失落的身世之感。上床可以安心,修养身心,借以指隐居生活。鞋履为奔波之具,借以指仕途的红尘。作者在青年时期迷恋过功名,后来在现实中碰壁,在黑暗中绝望,于是隐居山水,寄情诗酒,成了当时一个啸傲风月的文士。“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同调[拨不断])。这就是“上床与鞋履相别”的真实含义。所谓“巢鸠计拙”再度重申这种远离红尘的隐居生活可以使人身心安处。据《禽经》:“鸠拙而安”。鸠为拙鸟,不善营巢,取它鸟之巢居之。”《诗·召南·鹊巢》:“维鹊为巢,维鸠居之。”然虽计拙却可安处也。但这种所谓的“安处”,实属一种自我的心灵慰藉,是作者在“利名场”碰壁之后的一种不得已而为之之“计”。因此,假装糊涂(“葫芦提”即胡涂之意),“一向装呆”,便流露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情绪,是一种忿激,是碰壁之后的反弹,表面平静,实际并不平静。正像《荐福碑》杂剧中所说:“这壁挡住了贤路,那壁又挡住了仕途。如今这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享痴呆福,越糊涂越有了糊涂富”!

前三句着重表达的是与此相联系的另一层意思。就是“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同调[鸳鸯煞])“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同调[离亭宴煞])。不过这层意思是作者通过一个极富象征意义和鲜明特色的“疾似下坡车”的西斜“红日”来表现的。由“红日”到“西斜”不过是“眼前”之事,可知即使“百岁光阴”,也只是“弹指一挥”呀!可怜的人生,就在这无限岁月的折磨之中变得衰老,以至于消歇。“不争镜里添白雪”便是这种感叹。

时光对于人来说都是同等的。但有的人能够抓住人生有限的时光,及时勉励,努力奋进,结果使有限的生命延长了;但有的人却在岁月的考验面前失败了,只知哀叹“夕阳西下”,而不知奋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双调·蟾宫曲]《叹世》)只被岁月践踏而不知驾驭岁月,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这正是[风入松]这支曲子在思想上给我们的启示。

这支曲子的语言“文而不文,俗而不俗”(周德清《中原音韵·作诗十法》,获得了雅俗同赏的艺术效果。“疾似下坡车”“上床与鞋履相别”,似俗然含义隽永,饶有雅趣,耐人咀嚼,故又不俗。“巢鸠计拙”,似文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李渔《闲情偶寄》),故又不文。这一语言特点,在于不尚文言之藻彩,而重用白话、俗语,然却于白话、俗语之中多铸绘声绘影之新词,既质朴自然,鲜明泼辣,又不失优美和典雅,故《全元散曲》引涵虚子论马东篱曲,认为其语“宜列群英之上”,非为妄评。


《[双调]夜行船·秋思》 - 元·马致远 - 哲理诗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双调]夜行船·秋思》 - 元·马致远

[元]马致远

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混几个重阳节。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元代社会争名夺利之风盛行,马致远的这支曲子就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刻揭示这种丑恶现象,同时也表达了他决不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以夜晚和白天的情形对写,点出夜晚的可爱、白天的可恼。蛩,蟋蟀。宁贴,舒适。无休歇,无休止。夜深人静,只有蟋蟀在吟唱,催人进入甜蜜的梦乡;公鸡打鸣,叫醒了熟睡的人们,万种事情便纷至沓来。人们在白天到底干些什么呢?“争名利”便是唯一追求。“何年是彻”既揭示了人们争名夺利的无休无止,更表达了作者无比的憎恶。彻,了结、到头。接下来作者用三组比喻,概括而细腻地刻画了“争名利”者的种种丑态。以密集的蚂蚁作比,可见“争名利”者之多;以到处飞舞的蜜蜂作比,可见“争名利”者分布范围之广,以闹哄哄的苍蝇作比,则又可见“争名利”者的喧嚷之烈;同时,“排兵”、“争血”,又暴露“争名利”者手段之残酷。这是一群疯狂的人们,是丧失了礼义廉耻的禽兽,他们把世界变成了争名逐利的战场。举世皆醉,唯有作者独醒,他不与“争名利”者为伍,而以清高孤介的裴公、陶令为榜样,成为一个不问世事的隐逸君子。裴公,唐代的裴度。他历事德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五朝,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者二十年。后见宦官专权,国事日非,便在洛阳修了一座别墅,叫做“绿野堂”,和白居易、刘禹锡在那里饮酒赋诗。陶令,陶潜。因为他曾做过彭泽县令,所以被称为陶令。相传他曾经参加晋代慧远法师在庐山虎溪东林寺组织的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则是作者学裴度、学陶潜的具体表现。摘下含露的菊花,烹煮带霜的螃蟹,燃烧枫叶以温酒,这是多么幽闲、多么惬意的桃源生活啊!在这里,没有人世的喧闹,没有功名利禄的侵蚀,有的只是优美恬静的自然风光。这三句语意清新,意境优美,给人以不尽的美学感受。“想人生有限杯,混几个重阳节”,是作者发出的深沉的慨叹。他不满于“争名利”者的急急钻营,劳形伤神;崇尚高隐者的安贫乐道,淡泊宁静,因而产生了“人生几何”的思想情绪,走上了借酒消日、逍遥尘外的人生道路。“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便是他的生活态度。北海,指东汉的孔融。他曾出任过北海相,所以后世称他为孔北海。他尝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东篱,即作者本人,他慕陶潜的隐逸生活,因陶潜《饮酒》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因自号为“东篱”。这几句虽为戏谑之语,但却集中地表现了作者“但愿长醉不愿醒”的人生理想。

这支曲子对“争名利、夺富贵”的庸俗风气,给予了深刻的揭露和批评。但曲中,也流露出一种严重的消极颓废的人生哲学,这是应该加以批判的。

在写作方法上,这支曲子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比强烈、鲜明。夜间宁静无事与白天万事纷繁,“密匝匝蚁排兵”三句对“争名利”者的揭露与“和露摘黄昏”三句对隐居者的赞美,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强化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哲理寓言诗词鉴赏《[双调]夜行船·秋思》 - 元·马致远 - 可可诗词网

《[双调]夜行船·秋思》 - 元·马致远

[元]马致远

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混几个重阳节。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元代社会争名夺利之风盛行,马致远的这支曲子就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刻揭示这种丑恶现象,同时也表达了他决不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以夜晚和白天的情形对写,点出夜晚的可爱、白天的可恼。蛩,蟋蟀。宁贴,舒适。无休歇,无休止。夜深人静,只有蟋蟀在吟唱,催人进入甜蜜的梦乡;公鸡打鸣,叫醒了熟睡的人们,万种事情便纷至沓来。人们在白天到底干些什么呢?“争名利”便是唯一追求。“何年是彻”既揭示了人们争名夺利的无休无止,更表达了作者无比的憎恶。彻,了结、到头。接下来作者用三组比喻,概括而细腻地刻画了“争名利”者的种种丑态。以密集的蚂蚁作比,可见“争名利”者之多;以到处飞舞的蜜蜂作比,可见“争名利”者分布范围之广,以闹哄哄的苍蝇作比,则又可见“争名利”者的喧嚷之烈;同时,“排兵”、“争血”,又暴露“争名利”者手段之残酷。这是一群疯狂的人们,是丧失了礼义廉耻的禽兽,他们把世界变成了争名逐利的战场。举世皆醉,唯有作者独醒,他不与“争名利”者为伍,而以清高孤介的裴公、陶令为榜样,成为一个不问世事的隐逸君子。裴公,唐代的裴度。他历事德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五朝,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者二十年。后见宦官专权,国事日非,便在洛阳修了一座别墅,叫做“绿野堂”,和白居易、刘禹锡在那里饮酒赋诗。陶令,陶潜。因为他曾做过彭泽县令,所以被称为陶令。相传他曾经参加晋代慧远法师在庐山虎溪东林寺组织的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则是作者学裴度、学陶潜的具体表现。摘下含露的菊花,烹煮带霜的螃蟹,燃烧枫叶以温酒,这是多么幽闲、多么惬意的桃源生活啊!在这里,没有人世的喧闹,没有功名利禄的侵蚀,有的只是优美恬静的自然风光。这三句语意清新,意境优美,给人以不尽的美学感受。“想人生有限杯,混几个重阳节”,是作者发出的深沉的慨叹。他不满于“争名利”者的急急钻营,劳形伤神;崇尚高隐者的安贫乐道,淡泊宁静,因而产生了“人生几何”的思想情绪,走上了借酒消日、逍遥尘外的人生道路。“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便是他的生活态度。北海,指东汉的孔融。他曾出任过北海相,所以后世称他为孔北海。他尝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东篱,即作者本人,他慕陶潜的隐逸生活,因陶潜《饮酒》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因自号为“东篱”。这几句虽为戏谑之语,但却集中地表现了作者“但愿长醉不愿醒”的人生理想。

这支曲子对“争名利、夺富贵”的庸俗风气,给予了深刻的揭露和批评。但曲中,也流露出一种严重的消极颓废的人生哲学,这是应该加以批判的。

在写作方法上,这支曲子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比强烈、鲜明。夜间宁静无事与白天万事纷繁,“密匝匝蚁排兵”三句对“争名利”者的揭露与“和露摘黄昏”三句对隐居者的赞美,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强化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