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去妇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去妇诗》去妇诗
(其一) 翩翩床前帐,张以蔽光辉。 昔将尔同去,今将尔共归。 缄藏箧笥里,当复何时披? 王宋,是建安末平虏将军刘勋的妻子。刘勋曾为太祖曹操所亲,贵震朝廷。他与王宋结婚20多年后,又爱上了别人。 “君心自不悦,妾宠岂能专”(李白《平虏将军妻》),就以王宋无子为借口休了她。王宋在被休后作了两首诗,此为其中之一。 这是一首写“床前帐”的咏物诗。诗的字面意思不难理解。那架随风翩翩而动的帐子,在床前已挂了很久很久了。它是诗人的嫁妆之一,当年,带着它来到夫家,今日,又要带着它回到娘家。把它解下收藏在箱子里,不知何时再能挂起。 诗语极平淡,自然道来,不假任何雕饰,却达成了一个情意浓厚的境界。卧室内,心情凄苦已极的诗人,对着相伴她多年的帐子呆呆地看着,这是一架华丽的帷帐,它那翩翩的动态勾起了诗人无限的回忆。20多年来,在这用作遮掩的帷帐里,包孕了多少爱情蜜意!往事如烟,不堪回首。现在,主人再也不需要它了。 “昔将尔同去,今将尔共归”,仿佛帐子成了知己,诗人对着它絮絮叙说着衷曲,叙说着今与昔的一切。然而这些又有何用!抛开这割不断的思绪,赶快收拾行装吧!解下帐子仔细地叠好,连同那20多年的情与意一同锁进了箱子里。此刻,诗人又禁不住叹息着:它什么时候能重新被挂起来呢? 乍看起来,诗人是写对帐子的深深同情, “缄藏箧笥里,当复何时披?一对帐子的命运充满了忧虑。而细想开来,这种同情与忧虑不是诗人对自己发出的吗?自己青春年华已逝,这时被无情无义的丈夫抛弃,再何时能得到欢乐?又到哪里去寻找欢乐?封建礼法中,妇女犯了“七出”之一就构成被夫家驱赶的条件。 “七出”是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诗人的丈夫为了掩盖他另有所欢的事实,以无子为理由抛弃她,从维护封建礼教看,其做法是无懈可击的。因此,在当时,诗人只能自我哀怨,借咏叹帐子来寄托自己遭遇的不幸了。 这首诗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不再被用的帐子象征被丈夫抛弃的诗人自己。封建社会,妇女对于丈夫的人身依附是天经地义的事。“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曹植《闺情》),妇女在她们的夫家犹如服饰、工具一样,是可以随时被弃置的。因此,这种托物寄情的手法在一些写弃妇内容的诗中常可见到。相传为汉班婕好所作的《怨诗》以秋天被弃的团扇自喻,即是一例。 王宋的这首《去妇诗》,以怨而不怒的笔调,借咏床前帐揭示自己的爱情悲剧,在反映封建社会妇女的不幸婚姻的诗歌中,不失为一篇佳作。 《去妇诗》去妇诗
(其二) 谁言去妇薄?去妇情更重。 千里不唾井,况乃昔所奉。 远望未为遥,峙?不得往。 这首诗与前首作于同时,从语气看,较之前首的平和,多了一点愤愤不平之情。这种愤懑主要渗透在头两句中。 “去妇”是因被休而脱离夫家的妇女。封建社会,在世人的眼里,这样的女子都是薄情之人。诗人对这种世俗的看法很不平,“谁言去妇薄”一句反问,遂将世人之论予以了坚决的否定。接着表明自己的观点: “去妇情更重”。这一句不仅从正面进一步否定了世俗的看法,而且用一个“更”字加强语气,强调“去妇”感情比一般人更深挚的事实。诗人自己就是一个“去妇”,是一个因无子而被遗弃的“去妇”。这两句不仅仅是对自己的感情进行辩护,也是替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所有“去妇”的辩护。 谚云: “千里井,不反唾。”(李济翁《资暇录》)“唾”当为“莝”,是切碎的喂马用的干草。传说有人经过一个驿站,把残余的马莝倒在吃水的井里,以为自己离此地有千里之遥,不会再来,更不会再饮这井里的水。谁知他后来竟又来到此地,并为了解渴汲水遽饮,不料先前他所弃马草把他噎死了。人们遂以“千里井,不反莝”为戒,后讹“莝”为“唾”。诗中“千里不唾井”一句,借用了这个谚语,却不再有告诫之意,而是写自己对故地的一种深深眷恋之情,是“去妇”情深意重的具体表现。虽然自己将永远离开这里,也不忍心将唾液吐在过去常饮水的井里。感情之流水到渠成,很自然地引出下句: “况乃昔所奉”。一个“奉”字道出了昔日对丈夫言听计从的侍奉,也见出了诗人对丈夫倾注的感情。这里,诗人没有写离婚后对昔日丈夫如何爱恋,而是写了如何爱护夫家的井水。对井水尚且如此珍惜,更何况对曾爱恋过的人!在封建君主制度下,对于妇女来说,丈夫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夫者妻之天也”(《仪礼》)。诗人用很平常的低于地平面的井水与处于至高无上地位的丈夫相比,个中情意自可想见了。 然而,诗人虽有满腔情愫,却无处叙说。 “歭?”即“踟蹰”,她跷首遥望独自徘徊,尽管丈夫的家相隔不是很远,因为自己“去妇”的身份,也再不能前往了。 这首诗表达了“去妇”对丈夫的痴情,写得一往情深, 曲折尽致。 前四句层次递进,一气呵成。先否定世俗的看法,进而将自己的观点表露无遗。三、四句尤为精妙,在十个字中跨跃了无限高度,通过写与爱护井水的对比,把对丈夫的爱提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而最后两句则承上急转直下,被抛弃的现实犹如一盆冷水浇在诗人心头。诗在抒情主人公的跷望与踟蹰中打住,感情的孰薄孰厚自待读者去评说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