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勾践灭吴(节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勾践灭吴(节选)》

[原 文]

越王勾践栖①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②曰:“凡我父兄、昆弟③及国子姓④,有能助寡人谋⑤而退⑥吴者,吾与之共知⑦越国之政。”大夫种⑧进对⑨曰:“臣闻之:贾人⑩夏则资(11)皮,冬则资絺(12);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13)待乏也。夫(14)虽(15)无四方之忧(16),然谋臣与爪牙之士(17),不可不养而择(18)也。譬如蓑(19)笠,时雨(20)既至(21),必求(22)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23)乃求谋臣,无乃(24)后(25)乎?”勾践曰:“苟(26)得(27)闻子(28)大夫之言,何后之有(29)?”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30)之行成(31)于吴。

勾践说于国人(32)曰:“寡人不知其(33)力之(34)不足也,而(35)又与大国执仇(36),以(37)暴露(38百)姓之骨于中原(39),此则(40)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41)。”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42)有忧,贺有喜;送往者(43),迎来者;去(44)民之所恶(45),补(46)民之不足。然后卑事(47)夫差.宦(48)士三百人于吴,其(49)身(50)亲为夫差前马(51)。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52).北至于御儿(53),东至于鄞(54),西至于姑蔑(55),广运(56百)里。乃致(57)其父母昆弟而誓之(58),曰:“寡人闻,古之贤君(59),四方之民归(60)之,若水之(61)归下(62)也。今寡人不能(63),将帅(64二三)子(65)夫妇以(66)蕃(67)。”令壮者(68)无(69)取(70)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71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72)者以告(73),公(74)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75);生三人(76),公与之母(77);生二人(78),公与之饩(79)。当室者(80)死,三年释(81)其政(82);支子(83)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84)、寡妇、疾疹者(85)、贫病者,纳宦其子(86)。其(88)达士(87),洁(90)其居,美(91)其服,饱(92)其食,而摩厉(93)之(94)于(95)义。四方之士来者(96),必庙(97)礼(98)之。勾践载(99)稻与脂[1]于舟以行。国之孺子[2]以[3]游[4]者,无不餔[5]也,无不歠[6]也:必问其名。非其[7]身[8]之所种则[9]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10]。十年不收于国[11],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12]曰:“昔者[13]夫差耻[14]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15]矣,请[16]报之[17]。”勾践辞[18]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19]寡人者,安[20]与[21]知耻?请姑[22]无庸[23]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24]之内,亲[25]吾君也,犹父母也[26]。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27]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28]战!”勾践既许[29]之,乃[30]致[31]其众[32]而誓[33]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34]其众之[35]不足也,而患其志行[36]之[37]少耻[38]也。今夫差衣[39]水犀之甲[40]者亿[41]有[42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43]。吾不欲匹夫之勇[44]也,欲其[45]旅[46]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47]赏。进不用命[48],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果[49]行,国人皆劝[50]。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孰是君也[51],而可无[52]死乎?”是故[53]败之[54]于囿[55],又败之于没[56],又郊[57]败之。遂[58]灭吴。

[注 释]

①栖:栖身,这里指退守。(2三)军:军队的通称。③昆弟:兄弟。④国子姓:国中的同姓,这里泛指百姓。⑤谋:出谋划策。⑥退:使动用法,使……退却。⑦知:主持,参与。共知越国之政:意思是任用他为卿相,共治国家。⑧大夫种:即文种,楚国郢人,与范蠡共助勾践,灭吴后,为勾践所忌,賜剑自杀。⑨对:答话,回答。⑩贾(gǔ)人:商人。(11)资:积蓄,储备。(12)絺(chī):夏天穿的一种细葛布。(13)以:表目的的连词,相当于“为了,为的是”。(14)夫(fú):发语词。(15)虽:即使。(16四)方之忧:指外患。(17)爪牙之士:指武士。爪牙,兽类的脚爪和牙齿,比喻武士。(18)择:挑选。(19)蓑(suō):用棕榈皮制作的雨披。(20)时雨:应时之雨,指雨季。(21)既至:到来以后。既,已经。(22)求:寻找。(23)然后:如此之后。(24)无乃:相当于“恐怕”,表推测。(25)后:晚了,迟了。(26)苟:如果。(27)得:能够。(28)子: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29)何后之有:即“有何后”。之。宾语提前的标志。(30)使:派出。(31)行成:求成,这里指求和。(32)说于国人:向越国的民众解释。状语后置。说,解说,告诉。于,向。(33)其:自己的。(34)之:取消“力不足”的独立性。(35)而:却。(36)执仇:结仇,结怨。(37)以:以致。(38)暴(pù)露:这里用作使动词。使……暴露。(39)中原;这里指原野。(40)此则:这就是。(41)更(gēng):改正。(42)吊:慰问。(43)往者:指离开越国的人。(44)去:除掉,去掉。(45)所恶(wù):所讨厌的事。(46)补:为动用法,为……补足。(47)卑事:卑贱地侍奉。(48)宦:名词用如使动词,让……做帝王的奴仆。(49)其:他,代勾践。(50)身:自己。(51)前马:前驱,在马前开道的人。(52)句(gōu)无:山名,在今浙江诸暨南。句,同“勾”。(53)御儿:古地名,现浙江嘉兴县境内。(54)鄞(yín):地名,在今浙江宁波。(55)姑蔑:古地名,在今浙江衢州东北。(56)广运:指土地面积的长和宽。东西为广,南北为运。(57)致:招致,召集。(58)誓之:“誓于之”的省略,向他们发誓。(59)贤君:贤明的君主。(60)归:归附。(61)之:取消“水归下”的独立性,使它充当宾语。(62)下:这里指低洼处。(63)能:贤能。(64)帅:同“率”。(65二三)子:你们。(66)以:来。(67)蕃(fn):形容词用如使动词,使……生息,增添人口。(68)壮者:指壮年男子。(69)无:通“毋”,不要。(70)取:同“娶”。(71)丈夫:男子。(72)免:同“娩”。(73)以告:“以之告”的省略。(74)公:官府。(75)豚(tún):小猪。(76)生三人:这里指生三胞胎。(77)母:乳母。(78)生二人:这里指生双胞胎。(79)饩(xì):谷物,这里指粮食。(80)当室者:指嫡子,即正妻生的长子。(81)释:这里指免除。(82)政:通“征”,指赋税徭役。(83)支子:嫡长子及继承先祖的人称为宗子,其余的称为支子,即庶子。(84)孤子:孤儿。(85)疾疹:名词用如动词,指患病。疹,皮肤上起红色小疙瘩。(86)纳宦其子:把他们的孩子交给官府,由公家养育。纳,交付,致送。宦,官,此处指官府。(88)其:那些。(89)达士:知名人士,有特长的人。达,明智、达理。(90)洁:形容词用如使动词,使……干净。(91)美:形容词用如使动词,使……漂亮。(92)饱:形容词用如使动词,使……饱食。(93)摩厉:同“磨砺”,激励。(94)之:代词,指达士。(95)于:用。(96)来者:指来投奔的人。(97)庙:在庙堂上。名词作状语。(98)礼:礼遇,以礼相待。(99)载(zài):装载。[1]脂:油。[2]孺子:年轻人。[3]以:而。[4]游:游学的人。[5]餔(bǔ):通“哺”给人食物吃。[6]歠(chuò):同“啜”,给人水喝。[7]其:他,指勾践。[8]身:自己,引申为“亲自”。[9]则:就。[10]衣(yì):动词,穿。[11]收于国:在国内征税。[12]请:“请于勾践”的省略。向勾践提出请求。[13]昔者:从前。[14]耻:名词用如使动词,使……蒙受耻辱。[15]节:节制,克制。[16]请:请求,请允许我们。[17]报之:报仇雪恨。[18]辞:推辞。[19]如:像。[20]安:疑问代词,哪里。[21]与:同“语”。[22]姑:暂且。[23]庸:用。[24四]封:四境之内。封,疆界。[25]亲:敬爱。[26]犹父母也:“犹亲父母也”的省略。[27]其:同“岂”,难道。[28]复:再一次。[29]许:应允。[30]乃:于是,就。[31]致:招引,召集。[32]众:军队。[33]誓:出征前誓师,表示决心。[34]患:担心。[35]之:取消“众不足 ”的独立性,使它降格为“患”的宾语。[36]志行:志向操行。[37]之:取消“志行少耻”的独立性,使它降格为“不患”的宾语。[38]少耻:缺少羞耻心。[39]衣(yì):穿。[40]水犀:犀牛的一种,皮坚韧。[41亿]:十万。[42]有(yòu):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43]之:代词,代吴国。[44]匹夫之勇:不用智谋,只凭个人的勇气。匹夫,平常人。[45]其:这里指你们。[46]旅:俱,共同。[47]常:一定的。[48]用命:效忠,服从命令。[49]果:果断。[50]劝:劝勉,鼓励。[51]孰是君也:即“孰与是君也”,谁比得上这样的国君啊。孰,谁。是,这样。[52]而可无:怎能不。[53]是故:因此。[54]之:指吴国。[55]囿(yòu):即笠泽,今吴淞江。[56]没(mò):古地名,在苏州附近。[57]郊:名词作状语,在国都郊外。[58]遂:终于。

[译 文]

越王勾践败退到会稽山上,于是向三军发布命令说:“凡我父老兄弟及同姓弟兄,有能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人,我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进见说:“我听说,商人夏天就要准备皮货,冬天就要准备(夏衣用的)细葛布;天旱时就准备好船只,发大水时就准备好车辆,为的是等待缺货时(卖个好价)。(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四境受侵扰的忧患,而(那些)能出谋划策的文臣和勇猛的将士,也不能不培养和择用。譬如蓑衣和斗笠,雨季已到,肯定(要)四处去找。现在君王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如此之后才寻找谋臣,恐怕晚了吧?”勾践说:“如果能够听到大夫您的高见,有什么晚的呢?”(就)握着他的手和他商量(对策)。于是就派他到吴国去求和。

勾践向越国民众认错说:“我不了解我们的国力不够,却又同大国结仇,以致百姓的尸骨暴露在荒野之中,这是我的罪过啊。请让我改正。”于是,埋葬了战死的人,抚慰受伤的,供养还活着的;慰问遭遇不幸的,庆贺有喜庆的;恭送离开越国的,迎接前来越国的;摒弃人民嫌恶的事,为人民添补缺乏的东西。这之后(勾践才) 卑贱地去侍奉夫差,派了三百个士人到吴国去服役,他自己亲自给夫差当马前卒。

勾践的国土,南至句无,北至御儿,东至鄞,西至姑蔑,纵横(仅)百里。(勾践)就召集父老兄弟发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主,四方的百姓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现在,我(虽)不贤能,(但)将率领你们这些夫妇(先努力)增添(我国的)人口。”(他)下令青壮年不能娶老年妇女为妻,下令老年男子不能娶青年女子为妻;女子(到了)十七岁还没出嫁,她的父母有罪;男子二十岁(还)没娶妻,他的父母也有罪。(妇女)临近分娩要把这事向官府报告,官府要派医生去守护。生了男孩儿的,(官府奖励)两壶酒、一只狗;生了女孩儿的(奖励)两壶酒、一头小猪;生了三胞胎的,官府给他提供奶妈;生了双胞胎的,官府发给食物。嫡长子死了,免除他家三年的赋税;支子死了,免除他家三个月的赋税,一定要像对嫡子一样哭泣安葬。孤儿、寡妇、生病和贫苦的人,可把他们的子女送入官府,由官府养育。(对待)那些有特长的知名人士,官府给他们的住处打扫得干干净净,让他们穿上华美的衣服,让他们饱餐美食,用节义来激励他们。(凡是)从各地前来投奔越国的名士,一定在朝廷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他们。勾践用船装载着稻米和油脂(到各地)巡行。(遇到)国内流浪的年轻人,没有不供给饮食的,没有不给水喝的,(还)一定要询问他们的姓名。不是勾践亲自耕种出来的粮食(勾践)就不吃,不是他夫人织的布(勾践)就不穿。十年没有在国内征收过赋税,百姓们都存有够吃三年的余粮。

越国的父老兄弟(都)请求说:“过去,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诸侯面前受尽了屈辱;现在,越国也够克制的了,请让我们报此大仇。”勾践推辞说:“当年那场战争啊,不是你们的罪过,而是我的罪过。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谈得上什么知耻?请(大家)暂且不要(提)打仗的事。”父老兄弟又请求说:“越国境内的百姓,爱戴我们的国君,如同(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当儿子的想为父母报仇,当臣子的想为国君报仇,难道还有敢不尽力的吗?(我们)要求再(和吴国)打一仗!”勾践答应他们后,就召集军队誓师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主不担心他的将士不够多,而担心他们缺少羞耻之心。现在,夫差拥有穿着水犀皮盔甲的兵士十万三千人,(他)不担心他们缺少羞耻之心,而只担心兵员还不够多。现在我将协助上天灭掉吴国。我不赞成个人逞能的匹夫之勇,希望大家共同进退。前进时想到立功受赏,后退时想到要受惩罚;这样,就会有规定的赏赐。前进时不服从命令,后退时不知羞耻;这样,就会有规定的刑罚。”

(伐吴行动)果断地付诸实施,越国人民都相互鼓励。父亲勉励儿子,兄长勉励弟弟,妻子勉励丈夫,都表示:“谁比得上我们这样的国君啊,还不应该为他效死吗?”因此,(将士奋勇作战)在囿地打败了吴军,又在没地再挫吴军,在吴国都城郊外三败吴军。终于灭掉了吴国。

[鉴 赏]

文章塑造的越王勾践是复仇主义的化身。为了报仇雪恨,他在退守会稽之后,诚恳谦逊地采纳了文种的建议,“执其手与之谋”,并派他到吴国求和,为越国赢得了喘息之机。勾践对内,抚恤百姓以赢得民心;对外,“卑事夫差”以麻痹对手。在纵横仅百里的的根据地里狠抓人口的增长——未来的兵源这个实现他宏愿的关键,他励精图治,“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在赢得民心之后,他才“致其众而誓之”,他深知“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提出“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的纪律,并以信赏必罚保证步调的一致。

文章叙事简明扼要,详略得当。着重记叙越国上下一心,艰苦奋斗,积蓄力量,以图报仇雪恨的过程,而对战争过程,只略作交代。然而笔墨虽简,却极富气势,势如破竹:“败之”,“又败之”,“又郊败之”,“遂灭吴”。

文中讽谏应对的文辞,能够结合人物性格、身分、处境之不同而不同,恰当地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推进了情节的发展。

字数:6085

[作者及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国语•越语上》,有删节。《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个部分。《国语》也是继《左传》之后另一部重要的史传文学著作,与《左传》在内容上互为补充、考证。据汉司马迁、班固等言,《国语》是左丘明在失明后将编著《左传》的剩余材料加以整理汇编而成的。现在一般的看法是,《国语》的成书有一个过程:最初是春秋时期各国史书的原文,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原始的特性,风格、语言等很不统一。后经左丘明整理和加工,又经后人修改、润色,约在战国初期成书。《国语》基本属于记言体,主要记录诸侯大夫间的对话,在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与刻画人物上颇具特色。
勾践是越王允常之子。允常曾因与吴王闔庐相怨而互相攻伐,为闔庐所败。允常死,吴乘越丧再度伐越,为勾践所败,闔庐受伤而死。后三年,闔庐之子夫差为报父仇,兴兵大败越军,攻入越国,勾践率残军五千退守会稽(kuàijī,山名,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十二里)。本篇记述了勾践励精图治,招贤纳谏,依靠民众,发愤图强,终于灭吴的史实。

《国语》

彭格人 主编.中学生古文知识辞典.

《勾践灭吴(节选)》注释和全文翻译 - 可可诗词网

《勾践灭吴(节选)》

《国语》

越王勾践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𫄨。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11)(12)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13)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14)于吴。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 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15)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16),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 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17),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18)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19),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20)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21),北至于御儿(22),东至于鄞(23),西至于姑蔑(24),广运百里(25)。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26)夫妇以蕃(27)。”令壮者无取(28)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29)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30);生三人,公与之母(31);生二人,公与之饩(32)。当室者(33)死,三年释其政(34);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35)、贫病者,纳(36)宦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37)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38)。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39)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40)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41)水犀之甲(42)者亿有三千(43),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44)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45)。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46)。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47),又败之于没(48),又郊败之。遂灭吴。

【注释】①勾践:春秋末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7年至前465年在位。允常初曾与吴王阖闾互相攻伐,允常死,吴乃乘越之丧伐越,竟为勾践所败,阖闾伤指而死。

②栖:本指居住,此指退守。

③会稽(kuài jī):山名,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④昆弟:即兄弟。

⑤国子姓:国君的同姓,即百姓。

⑥知:主持,管理。

⑦种:即文种,字子禽,楚国郢人,入越后,与范蠡同助勾践,终灭吴。功成,种为勾践所忌,赐剑自杀。

⑧𫄨(chī):细葛布。

⑨四方之忧:指外患。

⑩爪牙之士:指武士,勇猛的将士。

(11)无乃:恐怕。

(12)后:迟。

(13)子大夫:对大夫(文种)的尊称。

(14)行成:求和并达成协议。

(15)三江:指浙江(即钱塘江)、松江(即吴淞江)和浦阳江。近人认为三江也可理解为多条水道的总称。

(16)上党之国:即高地。这里泛指中原各诸侯国。党,处所。

(17)太宰嚭:太宰,官名,相当于正卿。嚭,人名,姓伯,本为楚人,因避祸奔吴。

(18)服之:使之降服,屈服。

(19)中原:此指原野。

(20)前马:仪仗队中乘马开道的人。

(21)句(gōu)无:地名,在今浙江诸暨南。句,同“勾”。

(22)御儿:地名,在今浙江嘉兴。

(23)鄞(yín):地名,在今浙江宁波。

(24)姑蔑:地名,在今浙江衢州东北。

(25)广运百里:方圆百里。东西为广,南北为运。

(26)二三子:你们,指百姓。

(27)蕃:繁殖人口。

(28)取:同“娶”。

(29)免:同“娩”,指生育。

(30)豚(tún):小猪,也泛指猪。

(31)母:乳母。

(32)饩(xì):口粮。

(33)当室者:负担家务的长子。

(34)政:征,赋役。

(35)疹:疾病。

(36)纳:收容,供养。

(37)摩厉:同“磨砺”,这里有激励的意思。

(38)庙礼之:在宗庙里接见,以示尊重。

(39)歠(chuò):同“啜”,给水饮。

(40)封:疆界。

(41)衣:动词,穿。

(42)水犀之甲:用水犀皮做的铠甲。

(43)亿有三千:言吴兵有十万三千人。亿,这里指十万。

(44)旅:俱,共同。指军队有纪律地同进退。

(45)常赏:合于常规的赏赐,下文“常刑”指合于常规的刑罚。

(46)劝:勉励。

(47)囿(yòu):即笠泽,吴地名,今太湖一带。

(48)没:吴地名。

【译文】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向三军下令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同姓弟兄,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进见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只怕太晚了吧?”勾践说:“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哪有什么晚的事呢?”于是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终于使文种去吴国议和。

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和好。吴国大夫伍子胥进谏说:“不行!吴国与越国是世代的仇敌。外有三条江水环绕,老百姓没有地方迁移。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这种局面将不可改变。我听说,住在陆地上的人习惯于住在陆地上,住在水上的人习惯于住在水上。中原各国,即使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也不能长期住在那里,也不习惯乘坐他们的车子;而越国,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就能长期住在那里,也能乘坐他们的船。这是消灭越国的有利时机,千万不可失去。大王您一定要消灭越国! 如果您失去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

越国人把八个美女打扮好,送给吴国的太宰伯嚭,对他说:“您如果能够让吴王赦免了我们越国的罪行,还有更漂亮的美人会送给您。”太宰伯嚭就向吴王夫差进谏说:“我听说,古代讨伐一个国家,对方认输也就行了;现在越国已经认输了,您还想要求什么呢?”吴王夫差就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而后撤兵了。

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客人要走,起身相送;有客人要来,亲自迎接;凡是老百姓认为不好的事就不去做,凡是老百姓认为应该做而没有做的,就补做。然后卑恭地侍奉夫差,派三百个士做吴王的仆人,勾践自己还亲自为夫差充当马前卒。

勾践的地盘,南到句无,北到御儿,东到鄞,西到姑蔑,土地方圆达百里。又招集他的将士百姓发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四方的老百姓都来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现在我无能,将率领你们夫妇们繁衍生息。”于是下令:青壮年不准娶老年妇人,老年不能娶青壮年的妻子;女孩子十七岁还不出嫁,她的父母有罪;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妻生子,他的父母同样有罪。快要分娩的人要报告,公家派医生守护。生下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下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头猪;生三胞胎,公家给配备一名乳母;生双胞胎,公家发给吃的。嫡长子死了,减免三年的赋税;支子死了,减免三个月的赋税;他会像对自己的亲儿子一样哭着埋葬死者。还下令孤儿、寡妇、患病的人、贫苦和重病的人,由公家出钱供养教育他们的子女。那些明智达理之士,供给他们整洁的住处,给他们穿漂亮的衣服,让他们吃饱饭,而切磋磨砺义理。前来投奔四方之士,一定在庙堂上举行宴会,以示尊重。勾践亲自用船载来稻谷和油脂。越国出游的年轻人,没有不供给饮食的,没有不给水喝的,一定要问他叫什么名字。不是自己亲自耕种所得的就不吃,不是他的夫人亲自织的布就不穿。这样连续十年,国家不收赋税,老百姓都存有三年的粮食。

越国的父老兄弟都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现在越国也已经克制够了,请允许我们为您报仇。”勾践就推辞说:“从前打败的那一仗,不是你们的罪过,是我的罪过。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知道什么耻辱?请暂时不用打仗了。”父老兄弟又请求说:“越国全国上下,爱戴国君您,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儿子想着为父母报仇,做臣下的想着为国君报仇,难道还有敢不尽力的人吗?请求再打一仗!”勾践答应了,于是招来大家宣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不担心自己的人力不够用,担心的是自己的志向和操行缺少羞耻之心。现在夫差那边穿着水犀皮制成铠甲的士卒有十万三千人,不担心自己志向和操行缺乏羞耻之心,却担心他的士兵数量不够多。现在我将帮上天消灭他。我不赞成个人逞能的匹夫之勇,希望大家同进同退。前进就想将要得到赏赐,后退则想将要得到惩罚;像这样,就有合于国家规定的赏赐。前进时不服从命令,后退而无羞耻之心;像这样,就会受到合于国家规定的刑罚。”

伐吴行动果断开始了,越国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励。父亲劝勉儿子,兄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夫,说:“有谁像我们的国君这样体恤百姓呀,难道不值得为他效死吗?”因为这样,越国在笠泽打败了吴国,又在没这个地方再次打败了吴国,又在吴国郊外再次打败它。于是灭掉了吴国。

字数:4627

李支舜 编著.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274-280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