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狂欢节》组曲
室内乐组曲。1886年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了这首供两架钢琴、弦乐五重奏、长笛、单簧管、木琴演奏的室内乐组曲。后被扩充为交响乐队的编制。在组曲中,作曲家将一些名曲(包括他自己的)运用夸张的手法加以变形,与当时世纪末盛行的音乐倾向相对抗,名为“讽刺性”组曲,通称《动物狂欢节》。因此,除《天鹅》外,作曲家生前不同意出版,直至1922年圣—桑斯逝世后才正式出版。全曲包括14段:
❶“前奏与狮子进行曲”,中速,a小调,4/4拍子,单三部曲式。以钢琴的滚奏和弦乐引导出雄壮威严的旋律。中段,低声部的半音进行与强有力的和弦交替模拟狮子的咆哮。
❷“母鸡与公鸡”,适中的快速,C大调,4/4拍子。以同音反复和装饰的5度跳进表示母鸡的“咯咯”声,高处声部则是模拟公鸡的啼鸣。
❸“骡”,激烈的急板,c小调,4/4拍子。由两架钢琴间隔8度以和弦的琶音的流动描绘出飞驰的音乐形象,有似骡子在野外飞快奔腾。
❹“龟”,持重的行板,降B大调,4/4拍子。主题采用奥芬巴赫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中的一首著名的快速康康舞,现由弦乐以慢速度奏出暗示龟的爬行。
❺“象”,沉重的小快板,降E大调,3/4拍子,单三部曲式。主题采自柏辽兹的歌剧《浮士德的沉沦》中一首曲调轻盈而飘逸活泼的《精灵之舞》的一个乐句,现采用由低音提琴独奏描绘笨重的大象十分费力地翩翩起舞。
❻“袋鼠”,中速,c小调,4/4拍子。两架钢琴交替奏出用下倚音半音装饰的分解和弦,刻画出袋鼠跳跃奔驰的特点。
❼“水族”,小行板,a小调,4/4拍子。钢琴奏出琶音,好似清澈的流水,长笛、小提琴和钢片琴奏出轻快的旋律,描绘水族馆里的鱼儿悠然自得地在水中漫游的情景。
❽“长耳动物”,速度自由,3/4拍子。小提琴1、2交替演奏下行的2度音调表现驴子的哀鸣。
❾“林中杜鹃”,行板,升g弗里几亚调式,3/4拍子,单二部曲式。用固定的大3度的音调穿插在乐句中表现林中杜鹃的啼叫。
❿“鸟”,中速优美,F大调,3/4拍子,单二部曲式。长笛在高音区奏出快速而活泼的音调与钢琴奏出的精巧颤音描绘小鸟自由飞翔与歌唱。(11)“钢琴家”,适中的快板,C大调,4/4拍子。简单的音阶练习不断反复,既单调又使人厌烦,讽刺机械般演奏的钢琴家只能与动物为伍。(12)“化石”,快板,g小调,2/4拍子,回旋曲式。主题采用作曲家自己的著名《死之舞》中的主题,几首法国民歌的片断以及罗西尼《塞尔维亚的理发师》中的著名的罗西娜的咏叹调,用单簧管和木琴奏出枯干的效果,说明这些名曲随着岁月流逝也都会成为化石。(13)“天鹅”,(见“天鹅”条)。(14)“终曲”,活跃的快板,C大调,4/4拍子。音乐描绘在狂欢中所有动物一一登场尽情欢舞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