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别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别诗》

别诗

(其一)

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

行役怀旧土,悲思不能言。

悠悠涉千里,未知何时旋。

应玚有《别诗》两首,都是抒发行役思乡的离愁别绪的。这是第一首。

“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起首两句,响亮高亢,描写的却是自然界最平凡的景象:早晨的云朵飘浮四海,黄昏时太阳归沉故山。可是这平凡的景象却向人们表明它们是各得其所的:云朵本应飘浮于天空,太阳更是日日归向渊虞。万物各有所依,各有所归,日复一日,以至永恒。而人类,却总要经受离别的痛苦。承平时世里离别故乡和亲人,都是极其令人伤悲的事情。更何况在艰难乱离的时代,人们的生命且常常不能自保,流离他乡又如何能轻易回归故里?久别家乡,难免要深切地思乡,而乱世中思乡,又如何不令人百感交集、忧思难遏?起首两句之后,诗人直捷地抒发了怀土的深情: “行役怀旧土,悲思不能言。”平直道来,却见出乱世流离者的悲哀。这悲哀,说是“不能言”又一定要“言”,言抑或不能言,却始终萦绕在诗人的心头,无法解脱。诗的末两句说: “悠悠涉千里,未知何时旋。”“悠悠”,即路途迢遥无尽。诗人跋涉千里万里,哪里是止宿处,自己难以知晓。何时能重返故里,更是他无从逆料的事情了。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序》说应玚是“汝颍之士,流离故土,颇有飘薄之叹”,所言甚切。而这种“飘薄之叹”,在《别诗》中是表现得很集中很强烈的。

这首诗开头两句起得极有气势。而浮云和落日本是《古诗十九首》以来诗人们经常写到的。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便是此类名句。一代代的诗人,用浮云来比拟游子,用浮云和那行路飘忽、匆匆而没的太阳来比拟人生的无常,抒发行役思归、渴望生活安定的心情。这样,浮云和太阳的形象,便蕴含了无限的内涵,使人深深体味到它们在漫长历史中积淀起来的人生苍凉之感。这首诗后四句,在气象壮阔的起调之后,用平直的语言直抒别情,气度似较平和,感情则深挚沉厚。所以浅易的文辞随之变得分外有力。诗的结尾“悠悠涉千里,未知何时旋。”收得突兀,却令人在思索之中感到无穷的余哀。

应玚《别诗》,与建安其他诗人作品相比,显得含蓄内在些,更富于和雅的文士气。曹丕《典论·论文》评应玚是“和而不壮”,读《别诗》可知此评有理。这大约是因为应玚本是汉末著名学者应劭之侄,他自己也“常斐然有述作之意(曹丕《与吴质书》)”,更象个学者的缘故。当然这是比较而言,我们说《别诗》虽非激昂不平之体,但仍然是用血和泪写成的慷慨苍凉的人生悲歌。


《别诗》作者、赏析、鉴赏和解读 - 汉魏六朝诗歌 - 可可诗词网

《别诗》

别诗

(其二)

浩浩长河水,九折东北流。

晨夜赴沧海,海流亦何抽。

远适万里道,归来未有由。

临河累太息,五内怀伤忧。

这是应玚《别诗》的第二首,意思和情绪均与第一首相承接。

这诗首四句,写的是黄河的流水,浩浩荡荡,屈曲九折流向东北。那河水奔流万里,终于走向沧海的归宿。河水之赴沧海,正是所谓“不舍昼夜”的,而沧海迎来河水,它自己也是汹涌回转,流荡生波,不曾有片刻的止歇。诗人以长河沧海起兴,抒写自己行役万里、未有止息的感慨。河水的奔流,海流的牵动,其实都是诗人内心极度不安的象征。诗人接下来写道: “远适万里道,归来未有由。临河累太息,五内怀伤忧。” “五内”指五脏。诗人远行万里,不知归期。登临大河,只能一再叹息。心中充满了无限的乡思,充满了悲伤和忧虑。通读全诗,仿佛能从那九折河水的奔流声中,从海流牵回涌动不曾休止的撞击声中,窥听到诗人疲于奔波,盼望得到身心安宁的沉重叹息声。这叹息声,也正象那河海之水不曾止息一般,不知何时才能止息。正象那河海之水浩荡无涯,不知其深沉竟有几许。与《别诗》其一相同,这首诗后四句也是直抒胸臆,语言浅易无须诠释,而忧思沉重感人良深。

应玚的两首《别诗》,起调都很高昂令人感奋。 “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 “浩浩长河水,九折东北流”,莽莽苍苍奔突而来,多么的壮美,又是多么的饱含深情。这种高亢的起调,使诗歌在短篇中开拓出阔大的境界,扩大了感情的容量,并使它所领起的下文,也被高唱的基调所笼括,我们接续读其诗歌,也就愈益在感情上与诗人心心相印、同歌同哭了。建安诗歌,以慷慨悲凉著称,而建安诗歌多从高唱起调的表现方式,则是形成这种慷慨悲凉诗风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