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伤歌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伤歌行》伤歌行
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 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 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扬。 揽衣曳长带,屣履下高堂。 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 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 悲声命俦匹,哀鸣伤我肠。 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 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乐府诗集》中说: “《伤歌行》,侧调曲也。古辞伤日月代谢,年命道尽,绝离知交,伤而作歌也。”这首《伤歌行》叙述的是一位妇人怨恨夫君远离不归的怨情。 “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诗歌以月起笔,写明亮素洁的皓月当空照,皎洁的月色也照到我的床头。烛,照也。 “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心怀忧愁的人在月色的映照下难以入梦,心意烦乱时怎耐月夜这么长!明月当空,本是亲人聚在花间宴饮之时,而眼下却是妇人独守空帷,冷漠、孤独、煎心、熬人,因而“不能寐”就难免,与长夜为伴而“耿耿”也就顺理成章了。 “微风吹闺闼, 罗帷自飘扬。”微风入室,罗帷拂动。这里的“闺闼”指内室。本应双人用的帷帐,此时一人“独享”,联想使人更加难忍。于是“揽衣曳长带,屣履下高堂。”披上睡衣,穿着拖鞋,走下台阶。 “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向东?向西?走向何方?心不安,意难宁,只能徘徊于庭前。 “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悲声命俦匹,哀鸣伤我肠。”春鸟月夜间独自南飞,其鸣之哀,令孤独之女心绞肠断。独翔之鸟,呼伴而哀,守闺之妇,同病相怜。 “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以鸟联人,心更伤,意更悲。思念亲人,泪洒衣裳。思归思,却思不归,只好伫立吟唱,向苍天抒发自己的悲怨之情。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法,层次极分明地写出盼亲人的女子从见月动情,到向苍天抒愤的整个过程。仔细玩味,该诗的创作既有全镜头的写景,又有怨妇的特写,还有“揽衣”、 “屣履”的细节;有怨妇徘徊的场景,又有摇向苍穹的手法;有孤鸟独飞之景象,又将镜头闪回到沾裳的泪痕。角度多变,细致入微,将怨妇望月思亲的全过程,似演电影一般形象具体地映在读者面前。 《伤歌行》《伤歌行》
乐府诗篇名。《杂曲歌》古辞。汉无名氏作。一说魏明帝曹睿作(《玉台新咏》)。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六十二说:“《伤歌行》,侧调曲也。古辞伤日月代谢,年命遒尽,绝离知友,伤而作歌也。”今人余冠英《乐府诗选》说:“这是写忧人不寐,似女子诗。”辛志贤等《汉魏南北朝诗选注》说:“这是一首写女子怨恨丈夫远走不归的诗。”今按,此篇是一首闺怨诗,写一个女子月夜不寐有彷徨之情。诗以女主人公的感情冲动为线索层层展开。先是见月思人,忧而不寐,起而徘徊;继而感春鸟翻飞,呼唤俦侣,更加伤怀;终写由悲而泣,由泣而吟,由吟而愤,感情逐步强烈。写景抒情,真切自然,情调哀怨。 《伤歌行》
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 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 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扬。 揽衣曳长带,屣履下高堂。 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 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 悲声命俦匹,哀鸣伤我肠。 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 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杂曲歌辞》 本篇首见于《文选》卷二十七,为不知作者姓名的乐府古辞。诗人借景写情,通过清寂幽冷的月夜景物的渲染,抒发内心的深沉忧思和孤愤,是一首触物咏怀诗。 诗歌起始即极其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天上人间呼应交融的清幽意境:冷月当空,银辉照不眠。寂静中只见微风吹拂罗帐飘扬。一个“自”字写尽了“忧人”那份孤独、落寞和感伤。 “揽衣(披衣)曳长带,屣履(xi lu,靸着鞋)下高堂。东西安所之(往)?徘徊以(又)彷徨。”诗人愁思难耐,于是披衣下堂。然而,何处可以排忧?往东还是往西?她茫然了。徘徊中忽见孤鸟南飞,传来声声觅侣的悲鸣(“命”,呼唤; “俦匹”,伴侣)。这景象强烈地触发了诗人的心怀,使她忍不住涕泪交坠。然而,她所思的是什么?诗中没有明言。 诗歌结句不凡, “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长歌高吟,对天抒愤,气势何等高逸雄浑。由此可知,诗人所念绝非一般儿女离绪,而是有着更为丰富深沉的情感内涵。 “《伤歌行》,侧调曲也。古辞伤日月代谢,年命遒尽,绝离知友,伤而作歌也。”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这段话,也许有助于我们对本诗题旨的理解。 这首诗的语言清新流丽,格调柔婉而又不失朴键;“昭昭”、“彷徨”等双声叠韵词的运用,使全诗节律流畅,增强了可唱性和音乐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