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伐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伐檀》 诗歌。《诗经·国风·魏风》的第六首。这是一首讽刺诗。奴隶们在砍树劳动中由自己的终日辛劳而想到奴隶主们“不狩不猎”、 “不稼不穑”。却无偿地占有劳动果实,自然地发出了“彼君子兮,不素飨兮”的尖锐讽刺,从而深刻地揭露了生产者不是占有者,占有者不是生产者的奴隶制社会的本质。这首诗运用起兴、对比、诘问、反语等表现手法表现了奴隶们的不满情绪。语言精炼自然,富有变化,但又和谐统一。 《伐檀》
《诗经》
【注释】坎坎:象声词,伐木声。寘(zhì):放置,安置。干:水边。涟:水波 纹。猗(yī):同“兮”,语气助词。稼:播种。穑:收获。胡:为什么。禾: 谷物。三百:极言其多,非实数。廛(chán):古制百亩。狩:冬猎。猎: 打猎。县(xuán):通“悬”,悬挂。貆(huān):猪獾。一说幼小的貉。君 子:此系反话,指有地位有权势者。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引《孟子》赵岐注:“无功而食谓之素餐。”辐:车轮上的 辐条。直:水流的直波。亿:古指十万。瞻:向前或向上看。特:小兽。 漘(chún):水边。沦:小波纹。囷(qūn):圆形的谷仓。鹑(chún):即鹌 鹑。飧(sūn):熟食,此泛指吃饭。 【大意】砍伐檀树响叮当,放在河边两岸上,河水清清起波浪。不种田来不 拿镰,为啥粮仓三百间?不出狩来不打猎,为啥猪獾挂你院?那些大 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 叮叮当当砍檀树,放在河边做车辐,河水清清波浪舒。不种田来 不拿镰,为啥聚谷百千万?不出狩来不打猎,为啥小兽挂你院?那些 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 砍伐檀树响声震,放在河边做车轮,河水清清起波纹。不种田来 不拿镰,为啥粮仓间间满?不出狩来不打猎,为啥鹌鹑挂你院?那些 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 字数:754 李支舜 编著.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5-6页. 《伐檀》(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二)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三)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注释〕 坎坎:伐木声。干:岸。 涟:水纹。猗(yī):语气词。 稼:耕种。穑(sè):庄稼。 胡:为何,何故。廛(chán):捆。 瞻:看到。县:同“悬”。貆(huān):猪獾。 素餐:吃白食。 辐:车轮辐条。 亿:借为“纪”,量词,与廛相近。 特:四岁的兽,一说三岁。 漘(chún):水边。 沦:波纹。 囷(qūn):束。 飧(sūn):熟食。 〔鉴赏〕 《伐檀》出自《魏风》,全诗共三章,每章九句。《毛诗序》认为主要是“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诗中讽刺的就是魏国一班喝着民脂民膏,尸位素餐的老爷们不劳而获的可耻罪行,表达了受剥削的弱势群体对统治阶层的厌恶和憎恨,显示了劳苦大众的自发的初步觉醒。这种大胆、直接揭露和嘲讽,在《诗经》中并不是惟一的,比如《豳风·七月》中所吟唱的“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这些都清楚地展示了《诗经》的人民性。 第一章诗人采用比的手法,先描写伐木工人劳动的场面,他们靠自己的双手仅仅换得温饱,由此联想到不劳而获的统治者,心中不禁充满了怒火。朱熹认为“诗人言有人于此,用力伐檀,将以为车而行陆也。今乃置之河干,则河水清涟而无所用,虽欲自食其力而不可得矣。然其志则自以为不耕则不可以得禾,不猎则不可以得兽,是以甘心穷饿而不悔也”(《诗集传》)。在文绉绉的话语中,劳动者对不劳而获的“君子”们的不满和嘲讽不见了。确实诗中表达的是“不耕则不可以得禾,不猎则不可以得兽”,但绝非“甘心穷饿而不悔”,而是对不公平的社会制度的不满,对不关心民瘼,只知收敛民财的权贵们的控诉。后边的句式很有意思,连用两组反问的排比句,“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自己辛辛苦苦的劳作只能换来一时的温饱,而那些老爷们为什么可以不耕不种,却粮食满仓?为什么不用狩猎,却院子里挂满猎物?这儿的“三百”是虚数,一是为了音韵的要求,二是古人习惯用三、六、九等数字泛指数量之多,实际上又何止三百呢。不用那帮老爷们回答,他们也不会回答。下一句“彼君子兮,不素飧兮”,那些作威作福的老爷们,难道不是吃白饭的吗?他们何止吃白饭,而且贪得无厌,强取豪夺,不知廉耻。“君子”本意指的是有地位、品行好的人,这里使用这一称呼极具讽刺意味。当官不为民做主,不为国家、百姓着想,就会遭到百姓的不满和唾骂。这里用反语诘问的方式,似柔实刚,委婉曲折,比正面陈述能产生更大的批判力量。这是全章的画龙点睛之笔,有力地揭示了他们寄生虫的本质。 后面两章基本上重复第一章的内容,同样的伐木工人,同样的反问句,同样无情的揭露,因此三章可以看作一组大的排比句。结构上完全相同,整齐对称,富有节奏感和韵律,一个反问接着一个反问,就像排山倒海的巨浪,气势磅礴,不容对方反驳和狡辩。值得一提的是,在每一章的起句,还注意了意境的选择和营造,“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拟声词“坎坎”形象地展现出工人伐木的形象,对河水的描绘也是《诗经》中少有的细腻,“清且涟猗”一句,仿佛让我们看到清澈透明、微波粼粼的缓缓溪流。除此之外,在结构的重复中也有不同,劳动场面的描写中有檀、辐、轮,干、侧、漘与涟、直、沦等的变化,反问中有廛、亿、囷,貆、特、鹑和餐、食、飧的转换,这样重章叠句,反复吟咏,大大增强了诗句的节奏,丰富了内在的韵律,也使诗的感情色彩更加浓厚,讽刺力量更为突出。使听众在对统治阶级的嘲讽、鞭笞声中,也增加了自己反抗的信心和勇气。 本诗之所以受到广大劳动者的喜欢,除了出语自然,质朴明快,朗朗上口外,主要是诗人善于运用反问、设问的句式,含蓄有力地让积压在百姓心中的愤怒和怨气如火山中炽热的岩浆喷薄而出。《伐檀》表达了劳动者压抑已久的心声,含蓄中透着力量,加上易于歌咏,语句富有气势,长久以来一直受到人民的喜爱。作为传统文化的经典曲目,今天仍旧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伐檀》
《诗经·魏风》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注释】坎坎:拟声词,伐木声。干:水边。涟:水波纹。猗(yī):语气助词。稼:播种。穑:收获。胡:为什么。禾:谷物。三百:极言其多,非实数。廛(chán):古制百亩。狩、猎:泛指打猎。狩,冬猎;猎,夜猎。县:通“悬”。貆(huān):猪獾。一说幼小的貉。君子:此系反话,指有地位有权势者。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孟子》赵岐注:“无功而食谓之素餐。”辐:车轮上的辐条。直:水流的直波。亿:古指十万。瞻:向前或向上看。特:小兽。漘(chún):水边。沦:小波纹。囷(qūn):束。一说圆形的谷仓。鹑(chún):即鹌鹑。飧(sūn):熟食,此泛指吃饭。 【大意】砍伐檀树响叮当,放在河边两岸上,河水清清起波浪。不种田来不拿镰,为啥粮仓三百间?不出狩来不打猎,为啥猪獾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 叮叮当当砍檀树,放在河边做车辐,河水清清波浪舒。不种田来不拿镰,为啥聚谷百亿万?不出狩来不打猎,为啥大兽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 砍伐檀树响声震,放在河边做车轮,河水清清起波纹。不种田来不拿镰,为啥粮仓间间满?不出狩来不打猎,为啥鹌鹑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 字数:749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4-5页. 《伐檀》《伐檀》
坎坎伐檀兮①,置之河之干兮②,河水清且涟猗③。不稼不穑④,胡取禾三百廛兮⑤?不狩不猎⑥,胡瞻尔庭有县貆兮⑦?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⑧,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⑨?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⑩?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11)。河水清且沦猗(12)。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13)?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14)! 【注释】 ①坎坎 (kan砍): 伐木声。檀: 树名,木质坚硬,可做车料。②干:岸。③涟:水波纹。猗(yi衣):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④稼:耕种。穑(se色):收获。⑤三百廛(chan蝉):很多束。三百,吉其数量之多,非实数。廛,束。⑥狩(shou受):冬天打猎。此处“狩”、“猎”都泛指打猎。⑦庭: 院子。县: 同 “悬”,挂着。貆(xuan宣): 兽名,即猪獾,形略似猪,又似狸。⑧辐: 车轮中的直木条,此指做车辐的檀木。下文 “伐轮” 与此相类。⑨亿: 通 “繶”,也是“束”的意思。⑩特:三岁的兽。(11)漘(chun唇):水边。(12)沦:小的波纹。(13)囷 (jun军): 同 “稛”,也是“束”的意思。(14)飧(sun 孙):熟食。 (李泉) 【诗大意】 丁丁当当地砍伐檀木,把它运走放在河岸边,河水清清波纹层层。从不耕种收获,为什么拿走谷物千捆万束?从不打猎,为什么看到你院子里挂着猪獾? 那些大人先生啊,可不是白吃饭的呀! 丁丁当当地砍伐做车辐的檀木,把它运走放在河岸旁,河水清清平直流淌。从不耕种收获,为什么拿走谷物千束万捆?从不打猎,为什么看到你院子里挂着野兽?那些大人先生啊,可不是白吃饭的呀! 丁丁当当地砍伐做车轮的檀木,把它运走放在河水边,河水清清微波荡漾。从不耕种收获,为什么拿走谷物千捆万捆?从不打猎,为什么看到你院子里挂着鹌鹑? 那些大人先生啊,可不是白吃饭的呀! (吴小林)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剥削者不劳而获的讽刺诗,是 《诗经·国风》 中最富战斗色彩的诗篇。 一群伐木造车的劳动者,在河边即兴而歌: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唱他们用着原始的工具斧子,砍倒质地坚硬的檀树,然后再把这上千斤重的檀木运到河边。“坎坎”的沉重伐木声,形象地写出了这种劳动的艰辛。当他们筋疲力竭地站在悠闲流淌的清清河水边,看到微风吹起水面上的圈圈波纹时,禁不住思绪万千,这层层的水波激起了他们脑海里不平的涟漪。绘景不是本诗主旨,然而,这里写景却写得极其优美,它使诗歌的抒情色彩一下子浓郁了起来,也使诗歌从劳动叙写,自然地过渡到了下文对剥削者的愤怒指责: 不耕种不收获,为啥拿走粮食三百束?不出狩不打猎,为啥猪獾挂满你的院子? 严正的反诘,如万钧雷霆,震聋发聩,这不仅揭示了阶级社会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基本事实,也显示出了这群伐木者初步觉醒的反抗意识。喷涌而出的愤怒之情,和锋芒犀利的激烈指斥,使诗歌的调子在这中段层次上猛然升高了。然而,出乎常轨,诗歌在进入结尾部分时,调子却突然之间下降了,变得极为冷静而平淡。“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那些老爷们啊,可不是白吃饭的呀!在前四句以铁一般的事实揭露了“君子”的寄生本质后,这最后的二句就是一种绝妙的反语挖苦了,它表现的是对 “君子” 的极端轻蔑和鄙视。 正面揭露和反语讽刺的巧妙结合,是本诗艺术表现的主要手法。如果没有义正词严的正面斥责,将难以显示结尾反语的嘲讽意味;而假如没有后面的反语结句,那么必定减弱作品深刻的批判内涵,它的诙谐含蓄的艺术特色也会完全丧失。 在结构上,重章叠句反复吟咏的形式,也为本诗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既能尽兴抒情使主题深化,又大大加强了诗作的讽刺力量和铿锵回旋的韵律美感。 总之,这首诗可说是古代人民以诗歌为武器进行反剥削斗争的最早尝试和成功范例,它对后世讽刺诗歌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 《伐檀》置之河之干兮②,把它放在河两岸, 河水清且涟猗③。河水清清起波澜。 不稼不穑④,不播种来不收割, 胡取禾三百廛兮⑤? 为何粮食三百间? 不狩不猎⑥,不到山上去打猎,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⑦? 为何满院挂猪貆? 彼君子兮,那些大人老爷们, 不素餐兮⑧! 不是天天吃闲饭! 坎坎伐辐兮⑨,砍伐檀树做车辐, 置之河之侧兮,把它放在河旁边, 河水清且直猗⑩。河水清清波光闪。 不稼不穑,不播种来不收割, 胡取禾三百亿兮(11)? 为何囤粮百亿万? 不狩不猎,不到山上去打猎, 胡瞻尔庭有县特兮(12)? 为何大兽挂满院? 彼君子兮,那些大人老爷们, 不素食兮! 不是天天吃闲饭! 坎坎伐轮兮(13),砍伐檀树做车轮, 置之河之漘兮(14),把它放在河坝前, 河水清且沦猗(15)。河水清清漩涡现。 不稼不穑,不播种来不收割, 胡取禾三百囷兮(16)? 为何百囤粮仓满? 不狩不猎,不到山上去打猎, 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为何鹌鹑穿成串? 彼君子兮,那些大人老爷们, 不素飧兮! 不是天天吃闲饭! [注释] ①坎坎:伐木声。②干:岸。③涟:水波纹。猗:同“兮”,啊。④稼:耕种。穑(se):收割。⑤廛(chan):古制百亩为廛。一说,廛通“缠”,即捆。三百,言其多,非实数,下两章同此。⑥狩、猎:狩,冬天打猎。猎,夜间打猎。这里泛指打猎。⑦尔:你。县:“悬”的古字。貆(huan):小貉。一说,狗獾。⑧素餐:白吃饭。⑨辐:车辐条。⑩直:水流平直。(11)亿:周代以十万为亿。一说,亿作“繶”,即捆。(12)特:大野兽。一说,三岁兽。(13)轮:车轮。(14)漘(chun):水边。(15)沦:小的波纹。(16)囷(qun):圆形的谷仓。一说,囷同“稇”,即捆。 [赏析] 全诗三章,每章九句。三章诗意相同:先写砍伐檀树,制造车子的艰苦劳动;次写对奴隶主的愤恨与责问;最后用反语揭露剥削者的寄生虫本质。诗中描写一群伐木的奴隶替奴隶主砍伐檀树造车子,在艰苦繁重的劳动中联想到奴隶主不劳而获,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于是,对剥削者发出责问的呼声,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此诗出语自然,质朴明快,毫无雕琢,言近旨远,蕴含清新刚健的感情和乐观情绪,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此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两点特色: 一、委婉曲折,柔中寓刚,余味隽永。 它委婉曲折地表现伐木奴隶对奴隶主贵族的憎恨,抨击贫富悬殊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它不是使用一般的陈述句和哀伤的笔调来诉苦,而是用反诘排句来质问和讽刺剥削者。这就使诗别有情趣,具有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连用四句排句,质问剥削者,不种田不收割,为什么粮食装满三百间房子? 冬天不出门狩,夜间不打猎,为什么满院挂着野猪和狗獾? 四句反诘句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剥削者。若用四句陈述句,就会流于平平,不会产生如此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每章末二句点明“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两句讽刺反语,画龙点睛,揭示主题,使诗更加具有深刻的讽刺意味和幽默感。此诗两千多年来,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这两句富有生命力的警句。每章前四句已经指出,那些“君子”不劳而获,坐享其成,而最后两句却不直接说他们白白吃闲饭,话锋一转却用反语说:“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两句在诗章的最后出现,可谓“曲径通幽”,别有一番天地,给人留下隽永的余味。诗表面看来,委婉曲折,似露非露,语调似柔,实为柔中寓刚。这是一首外柔内刚、刚柔相济的诗。古人论诗颇看重“曲”字,提出“忌直贵曲”(《岘佣说诗》)的主张。诗文做到“曲”,一向被视为一种需要惨淡经营然后才能曲包余味的艺术境界。委婉曲折出诗味,使诗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 在《诗经》中,有许多揭露和讽刺剥削阶级的生动篇章,可以说《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讽刺文学的滥觞,对后代讽刺文学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影响。然而,《伐檀》具有刚柔的美,在《诗经》中有它独特的色彩和音响,却是其他同类诗章所不能相比的。 二、运用叠字,回旋重叠,反复吟咏,音律谐美,抒情达意。 在《诗经》中,有的诗也运用叠字,但是,像《伐檀》那样每章首句都用同一个叠字,却为数甚微。“坎坎伐檀兮”、“坎坎伐辐兮”、“坎坎代轮兮”,表现伐木奴隶的艰苦劳动,写得铿然作响,气冲霄汉,音律谐和优美。回旋重叠,反复吟咏,也是《诗经》中具有普遍性的特点。但是,由于《伐檀》在句式结构上,比较整齐对称,富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性,因而这个特点的表现也与众不同。尽管第二、三章与第一章,在用字上有所不同,如由“伐檀”换成“伐辐”、“伐轮”;由“河干”换成“河侧”、“河漘”;由“涟猗”换成“直猗”、“沦猗”;由“素餐”换成“素食”、“素飧”等。然而,在词意上只是大同小异而已。这样回旋重叠,反复吟咏,使感情在叠唱中步步深化,语意不断得以强调,就更增强了诗的抒情性和讽刺力量。 《伐檀》是伐木奴隶的歌,它唱出了劳苦人民的心声。千百年来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伐檀》坎坎伐檀兮,(一) 坎坎的砍那檀树呀, 寘之河之干兮,(二) 把它放在河边啦, 河水清且涟猗。(三) 河水清清起着波浪啦。 不稼不穑,(四) 你不耕种来不收割, 胡取禾三百廛兮?(五) 为啥拿千束万束的禾把呀? 不狩不猎,你不出狩来不打猎,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为啥你院里挂着猪獾呀? 彼君子兮,那班“大人先生”呀, 不素餐兮! 可不是白吃米饭啦! 坎坎伐辐兮,坎坎的砍那车辐呀, 寘之河之侧兮, 把它放在河旁啦, 河水清且直猗。(六) 河水清清平静地流啦。 不稼不穑,你不耕种来不收割, 胡取禾三百亿兮? 为啥拿千把万把的禾把呀? 不狩不猎,你不出狩来不打猎, 胡瞻尔庭有县特兮?(七)为啥你院里挂着大兽呀? 彼君子兮,那班“大人先生”呀, 不素食兮! 可不是白吃闲饭啦! 坎坎伐轮兮! 坎坎的砍那车轮呀! 寘之河之漘兮,(八) 把它放在河滨啦, 河水清且沦猗。(九) 河水清清起着圈圈啦。 不稼不穑,你不耕种来不收割, 胡取禾三百囷兮? 为啥拿千捆万捆的禾把呀? 不狩不猎,你不出狩来不打猎, 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十)为啥你院里挂着鹌鹑呀? 彼君子兮,那班“大人先生”呀, 不素飧兮! (十一) 可不是白吃熟饭啦! 注 释 (一)毛亨:“坎坎,伐檀声。” (二)毛亨:“寘,置也。干,厓也。” (三)马瑞辰:“《尔雅·释水》:‘河水清且澜漪,大波为澜。’据《说文》:‘大波为澜,澜或从连,作涟。’是澜涟本一字。古连读若澜。” (四)毛亨:“种之曰稼,敛之曰穑。” (五)俞樾《群经平议》:“樾谨案:如《传》义,则三百廛为三百夫之田,其数太多。且一章言廛,二章言亿,三章言囷,义亦不伦。疑《传》义非也。《广雅·释诂》:稇、繶、缠,并训束。然则三百廛者,三百缠也。三百亿者,三百繶也。三百囷者,三百稇也。其实皆三百束也《说文·又部》:‘秉,禾束也。然则三百束者,三百秉也。郑《笺》于二章曰:‘三百亿,禾秉之数。’不知三百者,亿之数,亿犹秉也。盖自《传》失其义,故《笺》亦不得其解矣。” (六)方玉润:“苏氏辙曰:‘水平则流直’。” (七)陈奂:“特,亦兽名也。……《方言》物无耦曰特,兽无耦曰介。特,介,皆大也。” (八)毛亨:“漘,厓也。” (九)毛亨:“小风水成文,转如轮也。” (十)焦循:“鹑之为鸟, 人所共知,此独训小鸟,明其为䳺鹑之鹑。”(十一)毛亨:“熟食曰飧。” 注 音 𥧑zhi志 涟lian连 猗yi伊 廛chan蝉 县xuan玄貆huan桓 漘chun唇 囷qun逡 鹑chun纯 《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诗经·魏风》 这是一首揭露剥削者不劳而获的讽刺诗,是《诗经》“国风”中最富战斗光芒的诗篇。 一群伐木造车的劳动者,在河边即兴而歌:“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唱他们用着原始的工具斧子,砍倒质地坚硬的檀树,然后再把这上千斤重的檀木运到河边。 “坎坎”的沉重伐木声,形象地写出了这种劳动的艰辛。干:岸。猗:通“兮”,啊。当他们筋疲力竭地站在悠闲流淌的清清河水边,看到微风吹起水面上的圈圈波纹时,禁不住思绪万千,这层层的水波激起了他们脑海里不平的涟漪。绘景不是本诗主旨,然而,这句景诗却写得极其优美,它使诗歌的抒情一下子浓郁了起来,也使诗歌从劳动叙写,自然地过渡到了下文对剥削者的愤怒指责:不耕种不收获,为啥拿走粮食三百束?穑:收获。廛:束。下文的“亿”、 “囷”,也都是“束”的意思。县:同“悬”。貆(huan):猪貛。不出狩不行猎,为啥猪貆挂你院?严正的反诘,如万钧雷霆,震聋发瞆,不仅揭示了阶级社会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基本事实,也显示出了这群伐木者初步觉醒的反抗意识。喷涌而出的愤怒之情,和锋芒犀利的激烈指斥,使诗歌的调子在这中段层次上猛然升高了。然而,出乎常轨,诗歌在进入到结尾部分时,调子却突然之间下降了,变得极为冷静而平淡。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那些老爷们啊,可不是白吃饭的呀!在前四句以铁一般的事实揭露了“君子”的寄生本质后,这最后的二句就是一种绝妙的反语挖苦了,它表现的是对“君子”的极端轻蔑和鄙视。 正面揭露和反语讽刺的巧妙结合,是本诗艺术成功的主要手法。如果没有义正词严的正面斥责,将难以显示结尾反语的嘲讽意味;而假如没有后面的反语结句,那么必定减弱作品深刻的批判内函,它的诙谐含蓄的艺术特色也会完全丧失。 在结构上,重章叠句反复吟咏的形式,也为本诗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既能尽兴抒情使主题深化,又大大加强了诗作的讽刺力量,和铿锵回旋的韵律美感。 总之,这首诗可说是古代人民以诗歌为武器、进行反剥削斗争的最早尝试和成功范例,对后世讽刺诗歌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