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后四篇”真伪
《九章》的后四篇,按照王逸《楚辞章句》的《九章》排列顺序,是《思美人》、《惜往日》、《橘颂》与《悲回风》。这四篇的真伪有7种观点:一、最早提出《九章》中有伪作的是南宋的魏了翁,他怀疑《惜往日》和《悲回风》两篇非屈作,在一首诗中写道:“《回风》、《惜往日》,音韵何凄其! 追吊属后来,文类玉与差。愚窃怀此久,聊歌千载疑。”(《鹤山渠阳经外杂抄》卷二)明人许学夷《诗源辨体》赞成此说。二、清人吴汝纶说:“《九章》自《怀沙》以下,不似屈子之辞。子云《畔牢愁》所仿,自《惜诵》至《怀沙》而止。盖《怀沙》乃投汨罗时绝笔,以后不得有作。《橘颂》或屈子少作,以篇末有年岁虽少之语。”此说得到刘永济的赞同,认为后四篇均属伪作,见《屈赋通笺》。三、陆侃如、冯沅君认为《九章》作品可分为三类,《惜诵》、《思美人》、《惜往日》与《悲回风》四篇为第三类,“无标题且无乱辞”,“大都是空泛的议论,字句也有抄袭《离骚》的痕迹。所以,《惜诵》等篇多少有一点伪托的嫌疑。”(《中国诗史》)四、郑振铎怀疑《惜往日》为伪作(《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五、钱穆认为《哀郢》非屈作,疑作者为庄辛(《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卷三《屈原生卒论》)。六、谭介甫将《惜诵》、《思美人》、《惜往日》、《悲回风》列入非屈原自作的“非屈作之部”(《屈赋新编》)。七、游国恩举出西汉景、武帝时东方朔《七谏》与严忌《哀时命》中对《九章》的“摹拟之迹”,证明《怀沙》以前五篇和以后的四篇“悉为屈子之辞”(《读骚论微初集》)。今人汤炳正进一步指出宋玉的《九辩》中已有摹拟《怀沙》后四篇作品的地方,而扬雄摹拟九章而作《畔牢愁》,旁《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的说法,并不能证明后四篇是伪作,问题在于《九章》的篇次在汉代极不稳定,当时的篇次是始于《惜诵》而终于《怀沙》,今本的后四篇原排列于《怀沙》之前(《屈赋新探》)。陈子展《楚辞直解》、姜亮夫《楚辞今绎讲录》主张后四篇为屈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