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乐记》中的音乐教育思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乐记》中的音乐教育思想 《乐记》中的音乐教育思想《乐记》是公孙尼子(公元前469—前399)的音乐言论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音乐艺术理论的经典著作,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音乐美学经典著作。《乐记》有多种版本,比较完整而系统地保存在《礼记》和《史记》之中,均为11卷。1957年有吉联抗译注本出版,最近又有吕骥《乐记》整理本注译。《乐记》中涉及音乐教育的论述,大都交织于其他论述之中,散见于各卷。概而言之,大致有如下主张:先王制定礼仪、歌舞,不是为了满足人们口腹耳目的享受,而是教育人们认识好坏。礼仪节制人们的欲望,歌舞和谐人们的情感,政令行使国家的规定,刑罚防止人们犯罪作恶,礼法、歌舞、刑律、政令各自发挥作用,不背道而驰,治国的办法就完备了。他认为,音乐歌舞是教育人民、治理人民的一种方法,用得好,人们的行为就会符合道德规范。他说:以社会理想的道德节制别人的欲望,能得到欢乐而不会产生思想上的混乱;如果只追求欲望的满足,忘了社会的正道,就会陷于迷惑,反而得不到欢乐。所以,有修养的人,要求自己的感情和意志统一起来。扩广歌舞,实现对社会进行教育的目的。从歌舞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道德风尚。心中感到片刻不合适、不高兴,鄙俗、诈骗的心思就侵入到心中了。外貌片刻感到不庄严、不诚敬,轻浮、怠慢的心思就侵入到心中了。所以,歌舞是活动于心灵内部的;礼仪是表现于身体外部的。歌舞达到的最高境界是和谐,礼仪的最高准则是和顺; 一个内心和谐、外貌又和顺的人,别人看到他和颜悦色的神气,就不会和他争吵了,看到他庄重的容貌,别人也就不敢对他怠慢随便了。所以,他主张用歌舞礼仪的手段教育民众、改造社会、治理国家。故而“致礼乐之道,举而措之天下,无难矣”。即:凡是按照礼仪歌舞的原则,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推行天下,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了。“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乐、政、刑、礼统一起来,使人同心同德,便可建立安定和美的社会生活。 ☚ 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 梁启超的音乐教育主张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