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毛大丁草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毛大丁草根 【概况】: 异名 白头翁(《滇南本草》),白花白头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兔耳风根(《贵阳民间药草》)。 基源 为菊科扶郎花属植物毛大丁草的根及根茎。 原植物 毛大丁草Gerbera piloselloides(L.)Cass. 余项参见“毛大丁草”条。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挖,去净茎叶泥沙,晒干。 药材产于云南、贵州等地。 鉴别 本品长7~10cm,根茎圆柱形,长1~3cm,直径约4mm,上端粗,附有棕色干枯的叶柄基部和灰白色绵毛;外表面深棕色,粗糙皱缩,周围著生多数完整或碎断的须根;质硬,折断面凹凸不平,纤维状,淡黄色,皮部薄,中柱较大,维管束呈放射状排列,中央有髓部。须根细长,直径1~1.5mm,淡黄棕色;质脆易断,断面皮部白色,木部淡黄色。微具焦气,味苦。 贮藏 置于干燥处,防霉蛀。 。【化学】: 含毛大丁草醛(Piloselloidal)、毛大丁草酮(Piloselloidone)、羟基毛大丁草酮、羟基异毛大丁草酮、环毛大丁草酮和去氧去氢环毛大丁草酮(Desoxodehydrocyclopiloselloidone)。 参考文献 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70 【药性】: 性味 苦,平。 ❶ 《滇南本草》:“苦,温。” 功效 清热解毒,理气活血。 主治 痈肿,乳蛾,痄腮,瘰疬结核,胸胁痞气,疝气,痢疾,衄血,下血。 ❶ 《滇南本草》:“攻散瘰疬诸疮毒,治小儿秃疮,止大小肠血,治膀胱偏坠气痛,乳蛾,痄腮红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滇南本草》:“治小儿肺胃大热,乳蛾,痄腮红肿疼痛、发热头痛:毛大丁草根6g,连翘6g,赤芍3g。点水酒服。” 单方应用 ❶ 《闽东本草》:“治产后瘀血腹痛:毛大丁草根15g,红酒120g。炖服。” 食疗 《贵阳民间药草》:“治久咳、百日咳:毛大丁草根6g,煨肉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