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毛大丁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毛大丁草

【名称出处】:《中国药用植物志》

【概况】:

异名 小一支箭(《滇南本草》),一枝香(《植物名实图考》),兔耳风(《草木便方》),无风自动草(《修订增补天宝本草》),白眉(《南宁市药物志》),贴地消(《江西民间草药》),巴地香(《贵阳民间草药》),伏地老(《湖南药物志》),天灯芯(《福建中草药》)。

基源 为菊科扶郎花属植物毛大丁草的全草。扶郎花属全世界约70种,中国约10种。

原植物 扶郎花Gerbera piloselloides(L.)Cass.

形态 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粗壮,密生白色绵毛。

叶基生,有短柄;叶片长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2.5~4.5cm,顶端钝圆,基部楔形,全缘,幼时表面有柔毛,老时脱落,背面密生灰白色绵毛。花茎单生,直立,长15~40cm,花序下增粗,被淡褐色绵毛,头状花序单生茎顶,直径约3.5cm;总苞片2层,线状披针形,外层稍短,背面密生褐色绵毛;舌状花雌性,白色,舌片线形,长约8mm;管状花两性。

瘦果线状披针形,长约5mm,稍扁,有纵肋和细柔毛,喙在花时极短,成熟时与瘦果等长;冠毛长约1cm,淡红色有光泽。花果期5~9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667页.图6747)

生境与分布 生于向阳山坡、路边、田野。

分布于中国西南及福建、广东、广西。

印度、缅甸、非洲也有分布。。

【生药】:

栽培 常生于低山草坡或疏林下,一般排水良好的土壤均可种植。

用种子繁殖,9~10月播种,直播。按行株距各26cm开穴,深3~4cm,施入人畜粪水后,稍加盖土,然后将种子拌入草木灰或细土后播下,每亩用种子500g。播后覆细土,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结合松土除草进行间苗、补苗,每穴留苗2株。

生长期间追肥2~3次,用人畜粪水追施。虫害有蛞蝓和蜗牛,可撒鲜石灰粉防治。

采集 夏季采收,洗净,晒干。药材产于四川、广东、广西等地。

鉴别 叶丛生于基部,叶片皱缩,展开后呈矩圆形或卵形,上面黑褐色,下面棕褐色,被黄白色的绵毛;有时叶丛中留有一棕黄色花,花梗中空。带根的全草在根茎部丛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长可达11cm,表面灰棕色;质脆,断面黄白色。

味涩。以干燥、叶多、少破碎者为佳。

贮藏 置干燥处。。【化学】:

含酚类、甙类、还原糖、挥发油、粘胶及叶绿素等[1]。还含紫花前胡内酯(Nodakenefin)、熊果甙(Arbutin)、氢醌(Quinol)、异乔木萜醇(Isoarborinol)和五环三萜类化合物[2,3]

参考文献 [1]贵州药讯 1978;(3):26 [2]贵州药讯 1979;(3):11 [3]中国药学会中药天然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1983

【药理】:

紫花前胡内酯[1]的异构体有降低血压及解痉(由氯化钡引起的大鼠离体肠管痉挛》作用[2]。氢醌则为脲酶的抑制剂[3],大鼠igLD50为320mg/kg[4]

参考文献 [1]中药研究文献摘要.1975~1979.科学出版社,1986:379 [2]CA1972;76:94443r,94477e,1977;87:15688a [3]CA 1978;89:10668b [4]The Merck Index.9ed.Merck & Co.,1976:4705

【药性】:

性味 苦、辛,平。

❶ 《天宝本草》:“辛,温。”
❷ 《广西中药志》:“苦、微甘、辛,平。”
❸ 《全国中草药汇编》:“微苦,平。”

归经 ❶ 《四川中药志》:“入肝、肺二经。”
❷ 《闽东本草》:“入脾、肾、膀胱三经。”

功效 止咳化痰,发汗利尿,行气活血。

主治 伤风咳嗽,哮喘,水肿,胀满,小便不通,小儿食积,妇人经闭,跌打损伤,痈疽,疔疮,流注。 ❶ 《植物名实图考》:“治小儿食积。”
❷ 《分类草药性》:“散寒,治咳嗽,风湿。”
❸ 《天宝本草》:“治痈疽,发背。”
❹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宣肺气,发汗,散寒消风,止咳定喘,止百日咳。”
❺ 《江西民间草药》:“偏头痛,齿痛,小儿高热烦渴,急惊风;水煎服。疔疮捣敷患处。”
❻ 《四川中药志》:“治阴虚白带,梦遗滑精,面部浮肿。并外涂巴骨流痰。


❼ 《闽东本草》:“去湿,行气,利水,通经破瘀。治水肿,胀满,疝气,偏坠,黄胖,经闭,食积,腰胯酸痛,小便不通。”
❽ 《全国中草药汇编》:“感冒发热,咳嗽痰多,痢疾,小儿疳积;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鲜品30~60g)。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阿利藤,治十二指肠溃疡。

❷ 配冰糖熬水服,治风寒咳嗽。
❸ 配虎耳草、鸡眼草、瓜子金,治风热咳嗽。
❹ 配地胆草,治水肿。
❺ 配白及、仙茅,治咯血。

❻ 配长果母草,治胃肠炎。
❼ 配杏香兔儿风,治毒蛇咬伤。

❽ 配百合,治咽喉炎。

方选和验方 ❶ 《福建药物志》:“治感冒:毛大丁草、鸡眼草、榕树根、接骨金粟兰各15g。水煎服。
❷ 《浙江药用植物志》:“治咽喉炎,扁桃体炎:毛大丁草全草、鲜百合、节节草、赤小豆各15g,车前草9g。水煎服。”
❸ 《福建药物志》:“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毛大丁草、阿利藤各30g。水煎服。”
❹ 《福建药物志》:“治肺结核咯血:鲜毛大丁草15g,白及9g,童便100ml。水煎服。”
❺ 《福建药物志》:“治胃肠炎;毛大丁草、长果母草各等量,制成蜜丸(每丸5g)。每日3次,每次2丸。或制成冲剂(每包3g),每日3次,每次1包,开水送服。

单方应用 ❶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治小儿百日咳:毛大丁草9g。水煎,去渣,再用蜂蜜15g调服。”
❷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治齿痛、偏头痛、胃气痛:毛大丁草21g,水煎服。”
❸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治痧气腹痛:毛大丁草4~5g(或干品15g亦可)。捣烂,适量的冷开水同擂,去渣取汁服用。但要忌食生冷食物。


❹ 《湖南药物志》:“治咯血、衄血:毛大丁草、仙茅各3~6g,水煎服。又毛大丁草用童便浸,露7昼夜,水煎服。


❺ 《浙江药用植物志》:“治急性肾炎:鲜毛大丁草全草,加食盐少许捣烂,敷于肚脐上,2小时后除去。每天1次,连敷3天。第1天先行脐部隔姜艾灸,忌盐。”
❻ 《闽东本草》:“治尿道炎、小便淋血:鲜毛大丁草50g。洗净煎汤,冲冰糖,日2服。”
❼ 《福建药物志》:“治水肿:毛大丁草、地胆草各30g。水煎服。”
❽ 《闽东本草》:“治水肿:毛大丁草、披地挂、红糖各30g,酒120g。上2味药,用清水400ml煎成200ml,然后加糖、酒炖服,每日1剂,连服3天。”
❾ 《浙江药用植物志》:“治毒蛇咬伤:鲜毛大丁草、杏香兔儿风各12g。捣烂取汁内服,轻者1剂,重者连服数剂。药渣加烧酒浸,先将创口用针拨开,盖上纱布,然后将药液喷于创口周围。


❿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滴虫性阴道炎:毛大丁草、金银花各15~30g。水煎,先薰后洗患部,每次月经净后薰洗3~4天,连用3个月。”

食疗 ❶ 《湖南药物志》:“治肺痨病:毛大丁草全草煮猪精肉吃。”
❷ 《四川中药志》:“治女子眼疾有血筋:毛大丁草适量,炖羊肉吃。”
❸ 《四川中药志》:“治气虚耳鸣:毛大丁草、响铃草各适量,炖猪耳朵吃。”
❹ 《四川中药志》:“治梦遗滑精:毛大丁草、刺梨根、梦花根各适量,炖肉吃。”
❺ 《贵阳民间药草》:“治咳嗽哮喘;毛大丁草30g。蒸蜂蜜常吃。”
❻ 《贵阳民间药草》:“治久咳、百日咳;毛大丁草叶,煨肉吃。”
❼ 《江西民间草药》:“治小儿疳积:毛大丁草9g,同鸡肝1个或猪肝60g。加水煎汤,去药,食肝及汤。”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