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谁说鸡毛不能上天〉一文按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谁说鸡毛不能上天〉一文按语 《〈谁说鸡毛不能上天〉一文按语》这是毛泽东1955年12月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的《谁说鸡毛不能上天》一文写的按语。《谁说鸡毛不能上天》原题为《安阳县南崔庄的党支部依靠贫农带头办社,实现了全村合作化》,原载1955年11月2日《河南日报》,作者为中共河南省安阳地委合作运动办公室。毛泽东将题目改为现名。文章介绍说,河南省安阳县南崔庄福利农业生产合作社,是由18户贫农、下中农首先组织起来的,开始中农不愿参加,村里的一些富裕户讽刺说:“一伙穷光蛋还想办社哩,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办社初期,由于贫穷,的确困难很大,有些社员家里断炊,集体连拴牛绳也买不起。但合作社的共产党员们发扬阶级友爱精神,互助互济,团结友爱,党员和社员“同呼吸,共命运”,情绪很高,他们执行勤俭办社的方针,通过积极劳动,生产上去很快。年终收获时,合作社的收成超过了村里中农、富裕中农的质量。因改良种子,科学种田,增产增收,合作社社员的生活得到显著好转。社外的农民说:“穷大社变了样,鸡毛也能绕天飞。”合作社越搞越好,结果福利农业生产合作社由18户扩大到35户,全南崔庄由1个社发展到3个社,许多农民纷纷要求入社。毛泽东为这篇文章写了长篇按语,中心思想是合作社必须增产,穷社必须变为富社,在与富裕中农的竞赛中才能获得胜利。按语中说,在中国,富农经济很弱(在土地改革时期,征收了他们的半封建的那部分土地,老富农大多数已无雇工,他们在社会上的名声又很坏),富裕的和比较富裕的中农的力量却是相当强大的,他们占农村人口的20%—30%。在中国的农村中,两条道路的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贫农和下中农同富裕中农实行和平竞争表现出来的。在两三年内,看谁增产:是单干的富裕中农增产呢,还是贫农和下中农组成的合作社增产呢?在开头,只是一部分贫农和下中农组成的合作社,同单干的富裕中农在竞赛,大多数的贫农和下中农还在那里看,这就是双方在争夺群众。在富裕中农的后面站着地主和富农,他们是有时公开地有时秘密地支持富裕中农的。在合作社的这面站着共产党,他们应当如同安阳县南崔庄的共产党人那样,坚决地支持合作社。毛泽东始终把问题的中心集中在合作社是否增产这个问题上,认为这是贫农下中农和富裕中农之间开展的和平竞赛的主要方面。按语指出:“富裕中农之所以敢于宣传鸡毛不能上天一类的从古以来的真理,就是因为合作社还没有增产,穷社还没有变成富社,个别的孤立的合作社还没有变成成千成万的合作社。”当然还有别的其他方面的原因,但合作社是否增产,成立合作社后农民的生活是否有所改善,这毕竟是重要的终极的原因。毛泽东在这一段时间内,对农业是否获得增产,生产是否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看作是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办其他一切经济事业的衡量器,看作是衡量合作社和其他经济事业成败的主要的标准,是十分正确的。归根结底,要看生产力是否获得发展,来衡量一切社会变革、政治运动的成败及其必要性。正是在这一点上,毛泽东是正确的。合作社事业最初几年的发展,也正是因为农业生产合作社获得了普遍的增产,才有号召力,才有生命力,才能吸收广大农民群众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才能使合作化运动迅速发展。毛泽东在这篇《谁说鸡毛不能上天》的文章按语中,还强调了党对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领导和支持,批判了鸡毛不能上天这个古代的真理,还批判了党内的“机会主义”思想等。按语全文共约1280字,载《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册。 ☚ 〈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按语 〈只有合作化才能抵抗天灾〉一文按语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