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禾子”铜釜
战国·齐。通高38.5厘米,内深38.2厘米,腹径31.8厘米,底径19厘米。容20460毫升。1857年山东省胶县灵山卫古城出土。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釜,也叫“鬴”,古代量器。此釜作圆罐形,小口大腹,腹侧有二环耳,腹壁阴刻九行铭文:“口口立事岁,禝月,丙午,子禾子口口内者御口木口命陈得:左关釜节于(廪)釜,关𫔺节于廪,关人筑杆减釜,闭口,又口外(泆)釜,而车人(制)之,而目以口口逷。如关人不用命,则寅口御。关人口口其事,中刑刀徒。赎以(金)半(钧)。口口其(贿),帋辟口(徒),赎(以)口犀。口命者,于(其)事区杀。丘关之釜。”“子禾子”是田和为齐国大夫时之称。铭文大意说,子禾子命某人往告陈得:左关釜,关𫔺分别以仓廪之釜、为标准。关人若加或减营私舞弊,应当制止,不从则施刑罚。由此可知,战国时期齐国度量衡已有校量制度和严格的管理措施。此子禾子铜釜为田和立为诸侯时所制造的器物,约在公元前404年—385年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