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к.м.西蒙诺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К.М.西蒙诺夫

К.М.西蒙诺夫1915—1979Константин Мисайловин Симонов

在历史题材长诗《冰上大战》和《苏沃罗夫》中,描写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剖析了爱国主义的根源和俄罗斯性格的英雄主义、民主主义传统。Д.Б.凯德林(ДМитрпй Борпсовин Кедрин 1907—1945)的长诗《建筑师》写了修建波克罗夫教堂的能工巧匠的故事,《老修女阿连娜之歌》描写了一位妇女参加17世纪拉辛农民起义的传奇故事。
30年代的剧作体裁多样,有正剧、英雄主义悲剧、心理剧、史诗剧,也有喜剧。其特点也是表现现实生活为主。不久前的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农村集体化、知识分子的命运、新的战争威胁、祖国的未来等方面的问题,剧作家都以不同的体裁加以反映。但占主要地位的还是劳动题材。Н.ф.波戈金(Ннколай фёдоровин Логодин 1900—1962)的剧本《速度》塑造了新世界的建设者,昨日的农民怎样提高自己的觉悟成为新型的工人。В.В.维什涅夫斯基(Вссволод Виталъевин Вишневский 1900—1951 )的《乐观的悲剧》实现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当时许多人认为社会主义不需要悲剧,但他认为“在无产阶级的社会里,生活绝不会只建立在微笑上——生活终归是生活,磨难不会消失”。这部作品具有崇高的悲剧的所有特点。还有А.Е.柯涅楚克(Александр ЕвдокиевинКорнсйнук 1905—1972)的《舰队的覆没》也是一部悲剧。在革命历史题材的剧作中,波戈金的三部曲《带枪的人》、《克里姆林宫的钟声》、《悲壮的颂歌》塑造了列宁的感人形象,获得巨大成功。军事题材剧本有西蒙诺夫的《我城一少年》、维什涅夫斯基的《最后的斗争》、阿菲诺根诺夫的《西班牙,向你致敬》等。柯涅楚克的心理剧《普拉东·克列切特》,写了新一代知识分子在矛盾冲突中的成长过程,以及他们对真正生活意义的追求。有的剧本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如阿菲诺根诺夫的《玛申卡》、А. Н. 阿尔布佐夫(АлексйНиколаевин Арчузов 1908—1986)的《塔尼娅》等。
卫国战争时期的苏联文学。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作家们和诗人们纷纷奔赴前线,参军参战,写出鼓舞人民斗志的诗篇,表达对祖国命运的关切,对敌人的仇恨,对胜利的信心。如伊萨科夫斯基的《俄罗斯颂》、《俄罗斯妇女》,西蒙诺夫的《等着我吧!》,别德内的《罗斯》,А.А.苏尔科夫Aлскс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н Сурков1899—1983的《我们誓死取胜》、《士兵母亲之歌》,特瓦尔多夫斯基的《同志颂》,普罗科菲耶夫的《同志你看见了》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诗篇,被广泛传颂。诗人们创作了大量的长诗,歌颂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歌颂人民的英雄业迹,如吉洪诺夫的《基洛夫和我们在一起》,М.И.阿利格尔(Маргарита ИоеифовнаАлнгер 1915—)的《卓娅》,П.Г.安托科利斯基(Лавдл Григорьсвин. Антоколъский 1896—1978)的《儿子》,О.Ф.别尔戈利茨(Оиъяа фсдоровна Берггоилвч1910—1975)的《二月日记》,В.М.英贝尔(ВераМифайловна Иноер 1890—1975)的《普尔科沃子午线》,普罗科菲耶夫的《俄罗斯》,特瓦尔多夫斯基的《华西里·焦尔金》,都是战争年代的优秀代表作。
战争期间,作家们写了许多通讯、报道和政论,非常及时地反映了战争情况及人民的意志。有些作家也创作了中、短篇小说,如А.托尔斯泰的《俄罗斯性格》、肖洛霍夫的《仇恨的科学》、西蒙诺夫的《日日夜夜》、戈尔巴托夫的《宁死不屈》、А.А.别克(Александр АлъфредовинБек 1903—1972)的《沃洛科拉姆斯克大道》(中译本为《恐惧与无畏》).В.С.格罗斯曼的《人民不朽》、В.Л.瓦西列夫斯卡娅(Ванда Львовна Василъвская1905—1964)的《虹》等。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小说是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这是一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品,它有力地刻画了艰苦卓绝、英勇斗争的一代青年形象。
战争期间创作的剧本达300余部,其中著名的有柯涅楚克的《前线》、列昂诺夫的《侵略》、西蒙诺夫的《俄罗斯人》、А. А. 克隆(АлсксандрАлександровин Крон 1909— )的《一个海军军官》、Б.А拉夫列尼约夫(Борис АнхряяиинЛавренёв1891—1959)的《黑海舰队水兵颂歌》、Ю.П.切普林(Юдий Лстровин Челурин)的《斯大林格勒人》等。
40年代后半期至50年代初期的苏联文学。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进行了四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结束,从此开始进入和平时期,恢复惨遭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在这一时期,人们对战争记忆犹新,“战争的回声”还在文学中回荡。Б、Н、波列沃依БорнсНиколасвин Лолевой 1908—1981)的《真正的人》,再现飞行员马列席耶夫的感人英雄事迹。З,Г卡扎凯维奇(ЗММануил ГенриховинКаэакевин 1913—1962)在《星》中途述了一个英雄侦察班的故事,В.Ф潘诺娃(Вера Хедоровна Ланова1905—1973)的《旅伴》写了一列救护车的医护人员在长达四年的战争期间忘我劳动的日常生活,П.А. 巴甫连科(Петр АнДреевин Лавленко1899—1951)的《幸福》描写主人公怎样战胜重病,重新得到被战争夺去的幸福;М. С. 布宾诺夫(Михаил СеменовинБуёеннов 1909—1983)的《白桦》再现了1941年秋冬那段艰难的历史,刻画人民的意志坚不可摧就像白桦一样。战后人民经历的艰难困苦是巨大的,作家们力图用艺术语言加以表现。但是,40年代末以来却出现了美化生活的倾向。有人回避生活的矛盾,不敢正视困难,把复杂的矛盾简单地说成所谓好与更好的冲突,产生了《无冲突论》;如С. П. 巴巴耶夫斯基(Семён Летровин Бачаевекийm1909—)的《金星英雄》和《光明普照大地》等。50年代初,人们开始注意到这一现象,要求正视现实,反对《无冲突论》,提倡敢于揭露矛盾,反映困难,有一批作品,如B.B奥维奇金(ВалентинВладимнровин Овечкий) 1904—1968)的《区里的日常生活》、Γ. Н. 特罗耶波利斯基(Γавричл НиколаевинТроеплбский) 1905— )的《农艺师手记》等,揭开了大胆干预生活的序幕。50年代初期最重要的小说作品当推列昂诺夫的《俄罗斯森林》。这是一部道德探索的作品,作者把主人公的命运同国家的绿色财富森林密切联系起来,揭露两种截然相反的道德观念长期的冲突和斗争。以工人阶级的生活和劳动为题材,反映和平时期特有的各种问题的作品有潘诺娃的《克鲁日利哈》、В.Н. 阿扎耶夫(Василн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Амаев1915—1968)的《远离莫斯科的地方》、В. А. 科切托夫Всеволод Анисимовин Коиетов 1912—1973)的《茹尔宾一家》、Д. А.格拉宁(Дани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нΓранин 1919— )的《探索者》等。战后诗歌的主题仍然是关于战争的严酷回忆。诗人们念念不忘的还是战争期间的经历和反复思考过的东西。С. С.奥尔洛夫(С. ергей Сергеевич Орлов1921—1977)的诗集《第三档》和《继续行进》,М.К.卢科宁(Михаил Кучвмин Луконин 1918—1976)的《心的跳动》,А. П. 麦日罗夫(Александр ЛетровинМенров 1923— )的《路途遥远》和《归来》都再现了战争的情景。伊萨科夫斯基的《敌人烧毁家乡的房屋》、特瓦尔多夫斯基的《战争结束的那一天》和《残酷的记忆》、奥尔洛夫的《这就是他——一个残废人》,都描述了战争的严酷性。进入和平时期之后,诗人们也开始深入了解战后的生活和人们的心理,反映时代的特点,如特瓦尔多夫斯基的《路旁人家》、М. А. 杜金(МиханлАлександровин Дудин 1916— )的长诗《昨天曾有过战争》等。战后剧作家们仍致力于展示苏联人在反侵略战争中的性格特征,如Б. Х. 齐尔斯科夫(Борисфёдорович Чирсков 1904— 1966)的战争题材话剧《胜利者》,刻画了两个性格迥然不同但一样坚决英勇的将军。国际题材也开始有人涉猎,如М. А. 斯维特洛夫Вера Хедоровна Ланова1905—1973在《星》中途述了一个英雄侦察班的故事,В.Ф潘诺娃(Вера Хедоровна Ланова1905—1973)的《旅伴》写了一列救护车的医护人员在长达四年的战争期间忘我劳动的日常生活,П.А. 巴甫连科(Петр АнДреевин Лавленко1899—1951)的《幸福》描写主人公怎样战胜重病,重新得到被战争夺去的幸福;М. С. 布宾诺夫(Михаил СеменовинБуёеннов 1909—1983)的《白桦》再现了1941年秋冬那段艰难的历史,刻画人民的意志坚不可摧就像白桦一样。战后人民经历的艰难困苦是巨大的,作家们力图用艺术语言加以表现。但是,40年代末以来却出现了美化生活的倾向。有人回避生活的矛盾,不敢正视困难,把复杂的矛盾简单地说成所谓好与更好的冲突,产生了《无冲突论》;如С. П. 巴巴耶夫斯基(Семён Летровин Бачаевекийm1909—)的《金星英雄》和《光明普照大地》等。
50年代初,人们开始注意到这一现象,要求正视现实,反对《无冲突论》,提倡敢于揭露矛盾,反映困难,有一批作品,如B.B奥维奇金(ВалентинВладимнровин Овечкий) 1904—1968)的《区里的日常生活》、Γ. Н. 特罗耶波利斯基(Γавричл НиколаевинТроеплбский) 1905— )的《农艺师手记》等,揭开了大胆干预生活的序幕。
50年代初期最重要的小说作品当推列昂诺夫的《俄罗斯森林》。这是一部道德探索的作品,作者把主人公的命运同国家的绿色财富森林密切联系起来,揭露两种截然相反的道德观念长期的冲突和斗争。
以工人阶级的生活和劳动为题材,反映和平时期特有的各种问题的作品有潘诺娃的《克鲁日利哈》、В.Н. 阿扎耶夫(Василн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Амаев1915—1968)的《远离莫斯科的地方》、В. А. 科切托夫Всеволод Анисимовин Коиетов 1912—1973)的《茹尔宾一家》、Д. А.格拉宁(Дани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нΓранин 1919— )的《探索者》等。
战后诗歌的主题仍然是关于战争的严酷回忆。诗人们念念不忘的还是战争期间的经历和反复思考过的东西。С. С.奥尔洛夫(С. ергей Сергеевич Орлов1921—1977)的诗集《第三档》和《继续行进》,М.К.卢科宁(Михаил Кучвмин Луконин 1918—1976)的《心的跳动》,А. П. 麦日罗夫(Александр ЛетровинМенров 1923— )的《路途遥远》和《归来》都再现了战争的情景。伊萨科夫斯基的《敌人烧毁家乡的房屋》、特瓦尔多夫斯基的《战争结束的那一天》和《残酷的记忆》、奥尔洛夫的《这就是他——一个残废人》,都描述了战争的严酷性。
进入和平时期之后,诗人们也开始深入了解战后的生活和人们的心理,反映时代的特点,如特瓦尔多夫斯基的《路旁人家》、М. А. 杜金(МиханлАлександровин Дудин 1916— )的长诗《昨天曾有过战争》等。
战后剧作家们仍致力于展示苏联人在反侵略战争中的性格特征,如Б. Х. 齐尔斯科夫(Борисфёдорович Чирсков 1904— 1966)的战争题材话剧《胜利者》,刻画了两个性格迥然不同但一样坚决英勇的将军。国际题材也开始有人涉猎,如М. А. 斯维特洛夫(Mпхаил Аркадбевич Светков 1903—1964)的《勃兰登堡城门》、西蒙诺夫的《布拉格的栗树下》,热情歌颂了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国际友谊。西蒙诺夫1946年创作的《俄罗斯问题》、拉夫列尼约夫的《美国之音》则开始接触到战后的苏美关系问题,表达了反对冷战的和平思想。
列昂诺夫的《金马车》描写了战争对各种人的考验,提出了一系列道德问题,歌颂了为祖国而不惜牺牲一切的高尚品质。А. В. 索弗朗诺夫(АнатолийВладимировин Соорронов1911— )的《莫斯科性格》、А. П. 史泰因(Александр Летровин Штейн1906— )的《个人事件》、柯涅楚克的《翅膀》,还有А. Н. 阿尔布佐夫的《漂泊年代》《伊尔库茨克的故事》、В. С. 罗佐夫(Виктор Сегеерин роэов 1913—)的《永生的人们》,也都引起广泛注意。
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的苏联文学。从50年代中期至今,苏联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50—60年代是苏联社会生活发生急剧动荡和深刻变化的时期,在文艺方面同样充满着激烈的论争和复杂的矛盾。1953年斯大林逝世之后,反对个人崇拜,消除其严重后果,争取经济特别是农业的发展,给苏联带来了生机。可是进入60年代,它又开始了被现在称之为“停滞”的时期,尽管社会安定,国民经济和科学、文化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思想僵化、官僚主义盛行,经济发展严重受阻。自1985年М. С.戈尔巴乔夫(Михаибл Сегеевин Γорчалёв 1931— )担任苏共总书记之后,开始了改革和开放。重新评价历史问题,严厉清算个人崇拜的严重危害,提倡社会主义民主,贯彻公开性原则,这种种变革都不能不在文学上有所反映。
随着斯大林逝世后政治生活的变化,苏联文坛也渐趋活跃。首先是对过去“粉饰现实,害怕表现困难、缺点和矛盾,力求轻易地解决冲突”的创作思想提出严厉批评,要求“写真实”,“深刻研究和表现苏联人民的生活”,“发掘工作中的缺点”,“暴露缺陷”,大胆“干预生活”等等。这期间出现了一大批力图深刻而全面地反映现实,尖锐地提出生活中重大问题的作品。如奥维奇金的《区里的日常生活》,特瓦尔多夫斯基的《山外青山天外天》,柯涅楚克的《翅膀》,А.В.卡利宁的(Анатолий Вениоимнович Калинин1916— )的《中等水平》,В.Ф. 田德里亚科夫(Владимир федорович Тендряков 1923—1984)的《阴雨天》,Ц.Г.爱伦堡(Илбя Григорбевин зренбург 1891—1967)的《解冻》等。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二部),列昂诺夫的《俄罗斯森林》,费定的《篝火》,别尔戈丽茨的《白天的星星》,В. А.索洛乌欣(Владнмир Адексеевин Солоухин 1924— )的《弗拉基米尔公路》等都对苏联人民几十年来所经历的一切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反映。
1954年第二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的召开是苏联文学进入当代发展阶段的转折点。这次大会总结了自1934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以来的苏联文学,高度评价20年来取得的成就和发展,严厉批评了粉饰现实、无冲突论等错误,大力提倡写真实,从而大大促进文学的发展。
卫国战争题材在战争期间和战后几十年间始终是创作的一个热点,但却出现过几次指导思想和写作方法的变化。同战争期间和战后初期的作品有所不同,这一时期作家们更深入地探索战争初期严重失利的历史原因,把战争的空前惨烈,人民的无比英雄气概,军人们的英雄主义表现出来,把人物放到历史事件中去考察,写出个人与历史相互关系的复杂性,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1956年底发表的肖洛霍夫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揭开了战争题材创作的新阶段,它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人民生活破坏的彻底性,写战争中人的悲惨命运和人对它的坚强抗争。尔后,一批表现“严酷的真实”的作品相继问世,在文学史上便有所谓“战壕文学”的兴起,其代表作是Г.Я. 巴克拉诺夫(Грпгорий ЯковлевинБакланов 1923— )的《一寸土》。随后又有“全景文学”诞生,力图反映战争的全貌:从统帅到普通一兵,从全局到每一个战斗场面。这方面的著名作品有西蒙诺夫的《生者与死者》三部曲,Ц.Ф,斯塔德纽克(Иван фотиевин Стаднюк 1920— )的《战争》,А.Б.恰科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Борисович Чаковский1913— )的《围困》等。60年代纪实文学兴起,以纪实手法写战争,如С.С.斯米尔诺夫(СергеиСергеевин Смирнов 1915—1976)的《布列斯特要塞》,А.М.阿达莫维奇(Аяексаняр Мшхапщъщ Аяащоъцз1927— )的《围困纪事》、《讨伐者》等。还有一类着重描写战争日常生活的作品,如Н.Д.康德拉季耶夫(Николай Дмитриевин Коьдратьев 1914— )的《萨什卡》和《阿霞的大尉》等。还有的作品虽然写战争,但不直接写它本身,而把战争的思考同意识形态斗争和社会道德问题联系起来,如Б.Л.瓦西里耶夫(Борис Львович Васчльев 1924— )的《后来发生了战争》。有的战争小说如Ю.В.邦达列夫(ЮрийВасильевинБондарев 1924— )的《岸》、 《选择》、《演戏》则反映了战争题材向社会哲理小说的演变,恰科夫斯基的《胜利》、《未完成的画像》则标志着向政治小说的跨越。有的作家如В.В.贝科夫(ВасцццпВяагццщроьщ Бщкоь 1924——)则写战争中后方人民的英雄事迹如《方尖碑》、《灾难的标记》等。
50—80年代,农村题材作品在苏联文学中占有很大比重。苏联党和国家对农业发展问题给予严重的关注。集体农庄的发展变化,农民的生活,战争期间和战后初期农村经历的艰难困苦,农村劳动者埋头苦干、、忘我劳动、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农业生产中的种种问题,如官僚主义领导、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劳动报酬与分配、50年代唯意志论在农业中造成的严重后果等等,都是作家们思考和描写的对象。
这一时期的作品,克服了简单化、公式化、粉饰现实或专写阴暗面的偏向,更为深刻地揭示生活的复杂性。作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体裁,反映了集体化后农村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生活和为发展农业进行的斗争。如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二部)、Ф.А.阿勃拉莫夫(Хёдо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нАбрамов1920—1983)的《普里亚斯林一家》,М.Н.阿列克谢耶夫(МихаилНиколаевин Алексеев1918—)的《不垂的小柳树》,В.Д.福缅科(ВладимирДмитриевин Хоменко 1911— )的《对大地的怀念》,Н.Е.顺季克(Николай Ел исееин щундик 1920— )的《在蓝眼国里》,田德里亚科夫的《蜉蝣命短》、《死结》,卡里宁的《中等水平》,沃罗宁的《不需要的荣誉》,С.П.札雷金(Сергей лавловин Залнтин1913—)的《1954年的春天》等。
随着国家工业化、都市化、现代化的发展,农民的心理和生活,农村的面貌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有些作家,如В.И.别洛夫(Васнлий Ивановин Белов1932— )、阿勃拉莫夫、В.М.舒克申(ВасилийМакарович щукщин 1929—1974)、В.Г.拉斯普京(Ввлентин Гриторбевич Расиутин 1937)等,都曾有作品中描写了这种变化。
这一时期描写工人、知识分子、城市生活和道德探索的作品也很多。它们从各个角度提出和解答了苏联社会生活的各种问题,如经济发展、社会道德、个人与集体、领导与群众、现代科技与生活、环境与性格等等。如柯切托夫的《茹尔宾一家》、《叶尔绍夫兄弟》,В.Д. 杜金采夫(Владимир ДмитриевичДудинчев 1918— )的《不是单靠面包》,В.П.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В.М.科热夫尼科夫的《这位是巴鲁耶夫》,Г.Е. 尼科拉耶夫娜(ГалннаЕвгениевна николаева 1911—1963)的《途中的战斗》,Ю.В.特里丰诺夫(Юрин Валентиновин Триоронов1925—1981)的《解渴》,田德里亚科夫的《短路》和《跟着飞跑的日子》、《三点、七点、爱司》、《审判》,格拉宁的《迎着雷雨》,波列沃依的《在荒岸上》,Ч.艾特马托夫(Чентнз Айтматов 1928—)的《白轮船》、В.М.科热夫尼科夫的《树根与树冠》等等。
政治小说在苏联文学中也占有一席之地,70年代有С.А.丹古洛夫(Савва Артемьввич Дантулов1912— )的《库兹湟茨基桥》,80年代有恰科夫斯基的《胜利》、《未完成的画像》等。
历史题材方面,描写古代历史的小说,摆脱过去曾经有过的理想化和自然主义倾向,对历史和民族的社会生活进行反思,如В.伊凡诺夫的《远古时代的故事》,《伟大的露西》,А.К.尤戈夫(АЛексейКузьмин Югов 1902— )的《战士们》,В.舒克申的《我来给你们自由》。
再现革命领袖和革命年代英勇豪迈艰苦卓绝的斗争,充满革命英雄主义激情,是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特点,如莎吉娘描写列宁的传记体长篇小说《第一次全俄展览会》,《乌里扬诺夫一家》、《列宁的四堂课》,З.Г.卡札凯维奇的《蓝色笔记本》。描写俄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的有Д.Ц.佐林(ДмитрийИвановин Зорин 1905—1967)的《俄罗斯大地》,Г.М.马尔科夫(Георяий Мокеевин Марков 1911— )的《父与子》,В.科热夫尼科夫的《迎着朝霞》,利别金斯基的《苏维埃的早晨》,帕乌斯扼夫斯基的自传体中篇《神秘世纪的开端》、《大有希望的时代》和《直指南方》等。
50—80年代诗歌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抒情性加强。人与社会的关系,共产主义道德,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个人和集体,英雄和凡人,人的命运等等,都得到诗人们的关注。由于重视社会道德问题,由于高度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因而哲理和政治抒情诗获得很大发展。在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期出现了许多优秀抒情诗篇,如卢戈夫斯科依的《太阳漩涡》、《蓝色的春天》,А.普罗科菲耶夫的《邀请旅行》,Н.Н.阿谢耶夫的《和睦》,特瓦尔多夫斯基的《战后诗集》,Л.Н.马尔登诺夫(Леоъмд Николаевич Мартююв 1905—1980)的《长子继承权》,В.索洛乌欣的《手拿鲜花的人》。有的诗人注重艺术和艺术家的天职问题,其诗歌富有哲理和责任感,如特瓦尔多夫斯基、阿谢耶夫、马尔登诺夫的抒情诗。有的诗人对国家的历史进行反思而抒发感情,如别尔戈利茨、阿赫马托娃等。
这一时期除了老一辈诗人还继续创作,从50年中期起还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青年诗人,如Е.А.叶夫图申科(Евген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Евтушенко 1933—)、А.А. 沃兹涅先斯基(Анерей АндреевинВознесонскин 1933——)、Р.и.罗日杰斯特文斯基(Роберт Иванович Ромдественский 1932— )等。年青诗人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反映了当代青年的精神面貌和美学追求。
在叙事长诗方面,有特瓦尔多夫斯基的《山外青山天外天》,Е.А.伊萨耶夫(Его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Исаев1926— )的《记忆的审判》,阿赫马托娃的《没有主人公的长诗》,А.В.索弗朗诺夫的《时代的诗》,С.С.纳罗夫恰托夫(Сергеи Сергеевич Наровчатов1919—1981)的《从海洋迎接朝霞》。70—80年代初的一些长诗作品,担心由于科技革命、生活城市化会导致对现实的唯理论感受,使人脱离自然世界,所以加强了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反映。
50—80年代的戏剧创作,也同整个文学一样,注重反映现代人的复杂的思想矛盾和心理活动,А.阿尔布佐夫的《漂泊的年代》和罗佐夫的《祝你成功》,对新的主题和新的冲突进行探索,描写新一代人性格的成长过程。从50年代中期开始,戏剧题材逐渐扩大,但也产生了回避重大题材的倾向。但从60年人中期开始,剧作家又开始关心时代的重大问题,如阿尔布佐夫的《伊尔库茨克的故事》,史泰因的《大洋》,佐林的《朋友和岁月》,и.м.德沃列茨基(Игнатий Моисеевич Дворечкий1919— )的《外来人》,А. Ц. 盖利曼(Алексантр Иссакович Гелбиан1933— )的《一次会议的记录》等等。
70—80年代,把小说改编为戏剧也很盛行,如改编邦达列夫的《岸》和《选择》,拉斯普京的《最后期限》,贝科夫的《方尖碑》,瓦西里耶夫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等。
自开展改革以来,戏剧界一些长期禁演的剧目也开始陆续与观众见面。1985—1986年出现了一些引起广泛注意的作品,如《银婚》、《良心专政》、《最后一个来访者》、《石椁》、《布列斯特和约》等。有的剧本揭发和批判了反对改革的种种阻力。
在文学界,近年来纷纷给蒙受冤屈的作家恢复名誉,重新评价、发表、出版曾遭批判、冷遇或禁止的作品,如帕斯捷尔纳克和他的《日瓦戈医生》,Е.И.扎米亚京的《我们》,М.А.布尔加科夫(михаилАФанасьевич Бултаков 1891—1940)的《狗心》和《大师和玛格丽特》,А.П.普拉东诺夫(АниреиПлатонович Платонов 1899—1951)的《基坑》,伊萨科夫斯基的长诗《关于真理的童话》,В.Д.杜金采夫的《白衫》,特瓦尔多夫斯基的《有权回忆》,А.Н.雷巴科夫(Анатолий Наумович Рыбаков 1911— )的《阿尔巴特街的孩子们》,格罗斯曼的《生活与命运》,等等。
还有一些新作,大胆触及一些过去视为禁区的题材,触及当今的社会问题,如艾特马托夫的《断头台》,别洛夫的《一切都在前头》,拉斯普京的《失火记》,阿斯塔菲耶夫的《忧郁的侦探故事》,邦达列夫的《演戏》,格拉宁的《野牛》和别克的《另有任用》等。

☚ 苏联文学   苏联文学中的人道主义 ☛
0000099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8:3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