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p·布阿吉尔贝尔的货币信用学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P·布阿吉尔贝尔的货币信用学说

P·布阿吉尔贝尔的货币信用学说

P·布阿吉尔贝尔(1646~1714年)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法国重农学派的先驱之一。其主要著作有《法兰西的详情》(1695或1697年)、《货币缺乏的原因》(1697年)、《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1705年)、《谷物论》(1706年)、《法国的辩护书》(1707年)等。布阿吉尔贝尔是货币学说史上第一个提出保留商品经济、废除货币的人。鄙视货币,是他的货币思想的主要特点。
关于货币的起源 布阿吉尔贝尔认为,货币是由于生活需要的物品增多,不便进行物物交换而产生的。如果生活所需,象在原始社会那样,减少到三种或四种,那么交易就会变为直接的物物交换,但如果生活所需的货物增加到200种以上,就需要金钱出来帮忙。因为人们出售所拥有的商品时,没有立刻收到他们所需要的货物,于是就要使用金钱作为将来交付商品的一种保证。布阿吉尔贝尔关于货币产生的这种见解是与亚当·斯密不同的,其重点不在于为克服交换的不便而需要货币来充当交换的媒介,而是在于充当卖者出卖商品以后的保证物。并且,在他看来,能够充当保证物的并非一定是金钱,还可以是任何商品,例如可以用一张纸币或羊皮来代替。这样,布阿吉尔贝尔从货币的产生一开始就把金钱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关于货币的本质 布阿吉尔贝尔认为,货币不是财富,它只不过是一种交换货物的手段和方法。真正的财富是衣、食等必需品以及能够满足人们身体官能的各种物品。他从农业是创造财富的真正源泉的认识角度,认为如果土地没有耕种,金钱不能交换生活必需品,则虽拥有广阔的领地和大量贵金属,也只能使它们的所有者悲惨地死亡。他同时认为,一个国家富不富有,同它拥有的货币即金银数量的多少无关。对于财富来讲,货币只是手段和方法,对生活有用的货物才是目的和目标。因此,一个没有很多钱的国家可能是富的,反之,一个只有钱,但拿钱不易换得货物的国家却是十分贫困的。布阿吉尔贝尔对货币的这种见解,是对重商主义把金钱看成唯一财富,把流通领域看成财富的真正源泉的有力批判。但在这种批判中却使自己的思想走到了另一极端,只看到了财富的物质内容,而没有看到财富的社会形式,从而否定了在商品交换中财富还要以货币的形式出现。
关于货币的职能 布阿吉尔贝尔认为,货币的唯一职能是“作为交易和相互让渡的保证”,即他只肯定了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他从货币只有处在流通中才能服务于消费,而服务于消费才能产生收入的角度出发,断然否定了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明确指出:货币应当只是流通手段,应当总是动的;它决不应当成为贮藏货币,成为不动的东西;一旦它不动了,就一切都完了。他同时也否定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之所以否定这一职能,一是因为他看到在大宗批发贸易中,商品被估价之后,交换是在没有货币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他认为这时可以象初期那样直接地以物易物交换。二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以此批判统治者利用货币的支付手段聚敛金钱。在他的税收制度改革主张中,他认为纳税不一定用金钱支付,因而否定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布阿吉尔贝尔虽然错误地否定了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但他看到了在货币流通中,货币的周转速度可以代替货币的数量。他说,在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不一定要有很多的硬币,只要有大量的消费,就能得到很多收入。这样,一百万硬币比在没有消费的情况下的一千万会产生更大的效果。因为这个一百万在不停的周转,而每次周转都是为得到一定的收入。布阿吉尔贝尔从货币可以加速周转的认识基础上,还提出了货币量与国民财富增长无关的见解,认为国民收入的增长与消费不足与硬通货数量的增加成正比例,货币的数量一般和一个国家的富裕无关,只须足够支付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就行了。他的这一见解是错误的,一是夸大了货币周转速度的作用,在国民收入增加时,事实上需要用货币来服务的数量也应随之增加;二是贵金属作为世界货币能从国外换得商品的条件下,它无疑是同财富有关的。但在他的上述见解中,也隐含着一个正确的观点,这就是马克思对此所说的:“布阿吉尔贝尔在这里说出了一个规律:流通媒介量决定于价格,而不是相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451页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关于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 布阿吉尔贝尔在其货币理论中还指出了货币流通的特点,及其与商品流通的区别。认为钱币是不会由于使用而消费掉的,它在运用银子的国家产生着无限无垠、无穷无尽的妙用;可是那些作为交换而付给的食物,却只能用一次而己,使用之后,效用就消失了。硬币还有一种不因时间和变故而改变的特性,同时,它也不象其他货物那样会因经过流通而加价。在当时的情况下,布阿吉尔贝尔能够这样明确地提出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这些区别,应当说是他对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理论的一个发展。
主张保留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而废除货币,是布阿吉尔贝尔重要的经济观点和货币思想。他贬低货币的一个核心论点,是因为金银作为货币破坏了交换的比例。在他看来,交换应当按照商品所包含的“真正价值”,即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进行交换,但在金钱存在的条件下,货币掌握在商人手里,商人利用货币在交换中既剥削买者,又剥削卖者,破坏了按“真正价值”来交换的比例,而这种比例的被破坏,是贫困的原因。并认为,如果不在因脱离比例价格而引起的交换的破坏中寻求贫困的原因,将是一种极大的谬误。因此,布阿吉尔贝尔极力贬低货币,称“货币是万物的刽子手”,是商品的“暴君”。
布阿吉尔贝尔把货币分为“善良的金钱”与“万恶的金钱”。“善良的金钱”为商业服务,是消费的奴仆;而“万恶的金钱”则要统治别人,要人们向他顶礼膜拜。但他同时又认为,贵金属为商业服务的一点功能,还抵不上它所造成的罪恶的百分之一,社会上存在的绝大部分是“万恶的金钱”。他列数了货币的种种罪恶:金钱的存在,为强盗们的掠夺开了方便之门;为商人的赖帐提供了条件,造成人们对使用信用和票据心怀疑惧;导致人们崇拜金钱,贬低货物的价值。并认为货币是造成财富生产枯竭的总祸根,因为它限制了消费,使大量产品化为尘土。布阿吉尔贝尔提出废除货币的主张虽是极不现实,但他对金钱罪恶的罗列,都是以当时法国的社会弊病为依据的,目的在于消除这些弊病。
布阿吉尔贝尔对废除货币之后怎么进行交换,提出了两个办法:
❶直接地进行物物交换。
❷利用信用或票据进行交换。他认为,只要一切商品都有一个确实的价格,人们就可以象人类初期那样直接地以物易物交换,而且还可以对某些已经估价的商品采取信用和票据方式进行批发交易,而不需要货币。他的这一套办法是行不通的。因为没有货币,商品的价值不能转化为价格,而且商品交换中没有流通手段也是不行的。他并且从主张用信用和票据来代替金属货币出发,鼓吹在商人之间建立信用,提倡商业信用。
关于高利贷信用 布阿吉尔贝尔认为,高利贷即使利息高,也能使借者维持生计并且发财。因为高利贷借者多为一般贫民,一般贫民是消费者,促成了消费也就增加了人们的收入,因而货币在平民手中时它才能不断地流通。他说,穷人手中的一埃扣一天周转的次数,从而一天促成的消费,比在富人手中三个月还要多。相反,金钱如是落在富人手中就会变为资本,例如变为一块土地,一栋房子,金钱一旦变为资本,流通就不可能了,那么,整个国家就要遭受很大损失。布阿吉尔贝尔实际上肯定了高利贷在维持平民生计中的积极作用。这是同马克思主义信用理论根本违背的。
布阿吉尔贝尔竭力主张发展国家信用,向国王建议发行公债。他认为,实行这个办法比征税好得多,既能为国王筹集经费,又能减轻人们的纳税负担,从而可以促成人们的消费,增加收入,这样,国王的收入也会进一步增加。他的这种主张,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为了保证公债具有可靠的价值,布阿吉尔贝尔还提出对公债要作出适当的规定,如规定公债不能作为抵押,不能作为银钱本身,在公债转让以后,转让人对公债的还本付息不再负责等。

☚ D·李嘉图的货币信用学说   P·布阿吉尔贝尔的货币需求思想 ☛
0000225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