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ini潘尼尼,古印度最伟大的梵语语法学家,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人,他著的《潘尼尼语法》是一部至今无法取代的语法书,体现着梵语发展的历史。概括的全面、体系的独特和分析的精细使它的权威性始终不可挑战。 Panini活跃于前5~前6世纪波尼尼印度语言学家。所著梵语语法书为19世纪以前最早的语言研究和语法分析著作,后人称为《梵语语法》或《波尼尼语法》。现仍作为婆罗门学校的语法教程。 Panini波尼尼,梵文语法书《波尼尼语法》的作者。 知识链接《波尼尼语法》是世界上最科学、最完整的语法著作,作者波尼尼是位极具灵感的圣人,有关他的生活资料无法搜集。波颠阇利认为,波尼尼是达克西之子,中国旅行家玄奘说,世界上所有的语法著作都源于《波尼尼语法》。关于波尼尼所生活的年代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戈登斯达克博士和般达卡博士认为波尼尼生活在公元前500年左右,而文森特·史密斯和比尔维卡却将其定在公元前700 年左右。《波尼尼语法》的注释《大疏》的作者波颠阇利生活在公元前200年左右,他指出迦陀延纳对《波尼尼语法》做出了很多不公正的批评,因此可以断定波尼尼生活的年代要比迦陀延纳早。从《波尼尼语法》来看,波尼尼在书中没有提到佛陀,因此他也肯定生活在佛陀之前,从他对《法典》的掌握情况可以看出他生活在摩奴之后。综合以上信息,可以初步推断波尼尼生活在公元前6 世纪末公元前5 世纪初。关于波尼尼的出生地也缺乏相关的证据,很多学者认为波尼尼出生在甘陀罗州阿陀克市的萨罗图罗镇,但由于波尼尼的大半生是在波多哩子城度过的,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波尼尼的祖先是萨罗图罗镇人,而波尼尼出生在波多哩子城。贾米尼和伐致诃利说,波尼尼是个熟读经典且逃避世俗生活的婆罗门,这种婆罗门应该生活在四面环山的地方,这个地方的北面是喜马拉雅山,东面是孟加拉山,南面是文迪耶山,西面是阿罗瓦利山。关于波尼尼的学习生涯有个传奇,据说波尼尼在波多哩子城的导师是瓦萨,瓦萨有很多学生,波尼尼是他们当中最愚钝的学生,但他的诚实让导师的妻子很满意,一天,她建议波尼尼去喜马拉雅山向湿婆苦修学习,波尼尼照做之后,湿婆大喜恩赐给他语法知识。波尼尼向湿婆学习语法成功后返回时,瓦萨的另一个学生婆罗流支也师从因陀罗学习语法成功归来,波尼尼与婆罗流支举行辩论赛,比赛第八天时婆罗流支打败波尼尼,而那一刻天空传来的嗡嗡声毁掉了婆罗流支的语法书。自此,波尼尼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语法学家。波尼尼在向湿婆苦修时,湿婆向他显现并跳舞,此时波尼尼听到了乐器双面鼓发出的声音14 次,每次发出的音各不相同。波尼尼记下这14个音并将它们当作14个音节,通过不断地组合音节完成了《制感经》。现在,这些音节就是著名的《梵经》。《波尼尼语法》共8章,每章4节,每节有很多音节。波尼尼在书中讲述了声音的起源、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以及所有词源学问题,该书本身就是一门语言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