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yong-nyong病
O’nyong-nyong病是经蚊子传播,因O’nyong-nyong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流行病。1959年,首先发现于乌干达,某些村庄居民的发病率高达78%,女性多于男性,潜伏期至少8天。临床主要特征为突然高热起病,伴弥漫性对称性关节痛,依次以膝、肘、腕、指及踝关节为多见,但无客观关节炎征象,可持续5天。60~70%患者有麻疹样皮疹,由脸开始波及至颈、臂或全身,典型皮疹自病程第4天开始,经4~7天而消退。患者常有淋巴结炎,以颈后淋巴结为显著。此外还可有头痛、眼痛、眼红、腰痛、腹痛以及腹泻或便秘等。部分患者可从血清中分离出O’nyong-nyong病毒。用血清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或中和试验测定O’nyong-nyong病毒,有助于诊断。治疗主要为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