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希克斯、A·汉森的IS-LM利率论
1937年,希克斯曾在《凯恩斯先生与古典经济学》一文中,运用简单几何图型来表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消费、投资、储蓄与收入同利率之间的互相关系,提出了IS-LL曲线。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在《货币理论与财政政策》一书中,将希克斯的LL曲线改称为LM曲线。之后又在1953年出版的《凯恩斯学说指南》一书中,将IS-LM曲线作为一种决定利率的理论,并用它来批判古典的、罗伯逊的、凯恩斯的利率理论。
汉森认为,古典的、罗伯逊的、凯恩斯的利率论都存在一严重缺陷,即忽视收入水平对利率的决定作用,结果都不能确定利率水平。他说,按古典学派的观点,利率决定于投资与储蓄的相交点。储蓄随实际收入水平而变化,收入增加,储蓄也增加。这样“除非我们早已知道收入水平,否则我们就无法知道利率究竟是多少。而如果我们不先知道利率,那么我们也不可能知道收入水平,因为利率的降低意味着投资量的增大,因而,通过重数作用,也意味着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所以古典学派的分析,对问题的解决不能作出什么贡献”(汉森《凯恩斯学说指南》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23页)。按凯恩斯的利率学说,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这种分析法也不能作出确切的决定,因为货币需求将随收入的变更而上下变动。除非我们预先知道收入水平和货币交易需求,否则无法以货币供求决定利率;按可贷基金利率学说的分析,利率决定于借贷基金供求,而借贷基金中的储蓄随收入水平而变化。据此,若不能预先知道收入水平,就根本无法确定借贷基金的总供给及利率水平。
在汉森看来,利率不能离开收入水平单独决定。利率只有同收入一起才能被决定。怎样才能将收入导入利率决定分析呢?汉森认为将可贷基金利率论与凯恩斯货币供求利率论综合起来,就可把收入水平导入利率分析。如从可贷基金利率论的公式中,我们得到在各种不同收入水平下的一组可贷基金(储蓄)表,将它与投资表结合在一起便得到希克斯的IS曲线;从凯恩斯货币供求利率论中,可得出各种不同收入水平下的一组货币需求表,将它与货币供给量相结合,便可得希克斯的LL曲线(或称之为LM曲线)。而现在的IS曲线和LM曲线均是表示收入和利率变数之间的关系,即储蓄与投资相等的IS曲线,表示使产品市场的供求相均衡的利率与收入的组合,货币供求相等的LM曲线,表示使货币市场的供求相均衡的利率与收入的组合。因此,收入和利率共同决定于这两条曲线的交点(见图12—5)。而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表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收入组合,在这点上所决定的利率叫均衡利率,所决定的收入叫均衡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