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植物
在植物叶子中,由于阳光照射而产生某种能量物质的作用,在叶子的正反两面,形成称为气孔的无数个小孔,植物通过这些小孔,可以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入体内。被吸收的二氧化碳在植物体内,合成为糖、淀粉以及各种有机酸等物质,变成植物的营养成分。难怪可以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是植物的粮食。
因为二氧化碳是植物的的粮食,所以如果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植物就将生长得更好,收获量也就会更大。事实上,在栽培香瓜等时,就有人把二氧化碳送入栽培室内,采用所谓 “二氧化碳施肥” 的方法,来增加产量。不过,像小麦、水稻等大面积大量栽培的谷物,就不能采取这种方式。因此,人们正在进行研究,以改良小麦、水稻等作物的品种,提高其摄取二氧化碳的能力。
长期以来,有一种观点已根深蒂固,即认为任何植物摄取二氧化碳的能力和机理都是相同的。但是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研究表明,甘蔗摄取二氧化碳的能力跟一般农作物不同,约为一般作物的四倍。一般的农作物和植物摄入二氧化碳,大多变成含三个碳的有机酸,但甘蔗却生成含四个碳的有机酸,故把它取名为C4植物,而小麦、水稻等一般植物便称为C3植物了。此后,发现不仅是甘蔗,而且玉米和好多种热带杂草都跟甘蔗一样,是C4植物,摄取二氧化碳的能力也都很高。因此,日本农林水产省正推行一项计划,以水稻为主要研究对象,把它变为摄取二氧化碳能力强的C4植物。
日本琦玉大学等的研究发现,稻科植物的杂草中,有的属于C4植物,也有的虽是C3植物,但摄取二氧化碳的能力接近C4植物。据此,农林水产省认为,使水稻具有跟C4植物相近似的二氧化碳摄取能力是完全可能的。若用杂交法或细胞融合法培育出杂交水稻,从中挑选出摄取二氧化碳能力强、产量高、味道又好的品种,便能得到划时代的新品种。
有人推断,在太古时期,地球被包围在含高浓度二氧化碳的大气之中。那时候的植物全都是C3植物,它们摄取二氧化碳的能力都很低,但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所以植物生长还是很快的。后来,地球上大量二氧化碳的存在形态发生变化,被埋藏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和大海之中。这样一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便下降到跟现在差不多的300ppm(百万分率单位),一般的植物就长不好了。于是出现了一些像甘蔗那样的植物,它们能积极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具备摄取稀薄二氧化碳的能力。在热带地区,还可看到一些性质介于C3植物和C4植物之间的植物。据说,这就是这种进化的中间阶段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