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bushido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bushido[ˈbu:ʃidəu]

(日语)n. 武士道

Bushido

日本的武士道,总结地说有八个字,那就是:义、勇、仁、礼、诚、名、忠、克。这是与许多人的理解不太一样的。武士道推崇的是善良的本性。在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穷兵黩武的道路之后,武士道经历了一次畸变。武士道作为传统封建制度的精神规范,却在日益法西斯化的国家军队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
要了解日本,必先了解武士道。武士道是日本文化精神的核心,对日本民族性的影响颇深,今天日本人的生活方式、精神信仰中,都有武士道精神的印痕。
为推行侵略扩张的政策,日本当权者需要用武士道去激励士气,巩固军队,也需要用武士道去禁锢和统一国民的思想,为此,他们开足宣传工具的马力,打着“拯救日本”的幌子,强行灌输“皇国论”“大和魂”“为天皇尽忠”等思想。武士道本来是一套道德体系,崇尚克己、奉公、勇敢、隐忍、谦让的道德伦理观,统治者却断章取义,过分突出“勇”和“忠”,因为自古武士把武士刀和弓当作勇敢与地位的象征。特别是“武士道,就是对死的觉悟”,当这种对淡然面对死亡的思维方式与狭隘民族主义和扩张政策相结合时,就变成了无视他人的生命价值同时也那样对待自己的生命的疯狂信念,变为虐杀狂和自虐狂。
其实武士道在刚出现的时候,它的本意还是善良的,只是到了后来才被统治者用到歧路上去了,同时也就让周围的人对它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究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诀窍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而为主君毫无保留地舍命献身。这种思想也是对传统儒家“士道”的一种反对。儒家的“士道”讲究君臣之义,有“君臣义合”“父子天合”的人伦观念,但是日本“武士道”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
武士道重视的是君臣戒律,“君不君”(君暴虐无道) 也不可“臣不臣”(臣不尽臣道),尽忠是绝对的价值。中国的原始儒学是以孝为本,尽孝才是绝对的价值。如果“父有过”,子“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但是如果“君有过”,臣“三谏而不听,则逃之”。武士道论者认为,儒家的“士道论”乃是在粉饰贪生怕死的私心,慎于人伦而注重主君的道德如何,才选择生死,则面对死却不干脆去死。唯有纯粹、彻底地觉悟死,才是武士道强人之处。武士道彻底地觉悟死了,他的容貌、言语、起居动作,也就与众不同。武士社会尊重礼仪,不光是封建社会阶层秩序的遵从,更进一步说“礼仪端正”才是武士强人一等的表现。武士要“死得干脆”,君要你切腹自杀你就得切腹自杀,这是日本镰仓武家时代以来的传统。

Bushido武士道

日本武士阶级的军事和伦理准则。该词源于13世纪,17世纪开始使用。主要提倡效忠上司和尚武。13~14世纪受到禅的影响。17~19世纪又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19世纪武士道成为效忠天皇和民族主义的基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