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3.推进规模经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3.推进规模经营

3.推进规模经营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长足发展,是农业生产责任制健全完善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这项改革江苏进行得比较稳妥。首先是进行试点探索。80年代中期,苏南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向工业转移,使农村中务工人员和务农人员收益差距日趋悬殊,农民对土地的热情明显减弱,种田积极性明显下降,耕作粗放,抛荒半抛荒的现象日趋严重。为解决农村二、三产业兴起后出现的农民务农积极性下降,土地抛荒和半抛荒问题,保证国家粮食定购任务的完成,一些地方把边远、低洼人们不愿耕种的土地,原先村队的种子田、饲料田无人接包的土地,以及因劳力和人口变动无力耕种的土地,通过集体发包或农户间自愿转包,自然形成了一批种田大户或集体农场,进行规模经营试验。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有组织、有领导地扩大试验和推广。1987年,国务院批准在无锡县、吴县、常熟市建立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试验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开始进入有规划、有领导、有组织、有步骤地发展阶段。经过近10年的试点、扩大试点和逐步推广,全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单位已接近1万个,面积超过80千公顷。通过这项改革,农业生产的“三率一效”明显提高。据33个试验示范村规模经营单位监测统计,规模经营单位人均生产粮食15~23吨,是当地农户劳均产粮的10~28倍;土地产出率由1988年的亩均636.6公斤提高到769.9公斤,增长20.9%。规模经营的土地大部分是中低产田或边远田,原先产量很低,现在已接近高产田水平;粮食商品率一般在95%左右,比一般农户高出75个百分点。
江苏在指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试验过程中,实行了“坚持条件,注重适度,多种形式,稳步推进”的方针。
(1) 坚持条件,尊重意愿。条件主要有五条:
❶农业劳动力大部分稳定转移;
❷集体经济组织对农业具有较强的投资实力;
❸农业社会化服务有较高水平;
❹拥有相应的农业机械装备和作业能力;
❺有一个热心改革的领导班子和一批从事规模经营的骨干。关键是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农民转出土地后有稳定的生活来源。前提是转出和转入土地尊重群众意愿,不搞行政命令。
(2) 因地制宜,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形式主要有家庭农场或称种田大户、联户农场、村办或站(服务站)办农场等几种。在集体经济较一般的地区,大多发展家庭农场或联户农场;在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集体农场、村办农场发展较多;在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得好的地区,还出现了不少站(服务站)办农场。以上这些形式,共同点都坚持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责任制的形式不同。当然不同的形式各有特点和利弊。家庭农场以农户为独立经济核算单位,利益直接,经营较活,但农业投入能力有限、抗御自然灾害和经营风险能力较弱,短期经营行为突出。集体农场依托较强的集体经济实力和农业投资,农业装备水平和集约化经营水平较高,但如果内部管理不当,责任制不健全,容易产生平均主义和 “小锅饭” 现象。
经过10多年的积极探索,全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取得了成功。这个成功不仅反映在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而且还反映在以集体为主、国家和个人三结合的农业多元化投入机制的建立。据33个试验示范村跟踪调查,1988—1993年共筹集农业投入资金4 190.47万元。其中,国家拨款占14.8%,集体投入占78.4%,农民自我投入占6.8%。自开展规模经营试验工作以来,这33个示范村亩均投入平均863.8元,加上原有投入的250元,亩均总投入超过1 000元,大大高于该地区平均水平。
这个机制的建立,不仅在农业投入的量上能保证逐步增加,而且投入的方向更为科学有效。80年代中期,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将以工补农的资金大部分花在补农上,农民交1斤粮补几分钱,种1亩地1年补几十元、上百元,但这样补了几年,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装备依然如故,有的还不断老化。新机制建立后,许多乡村开始改以工补农为以工建农,将工业支农资金投向农机具的购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 2.加强农业服务   二、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
0003018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3: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