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 义我国古代的一种道德标准,与“仁”、“礼”“智”、“信”并称为“五常”。在当代,开始转化为一种人生品格,通常理解为正义、仪义、大义、情义等。《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尊贤为大。”韩愈在《原道》中则说:“行而宜之为义。”
(章) ☚ 品德 诚 ☛ 义 义yì❶美,善。《大雅·文王》七章:“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毛《传》: “义,善。”问,通“闻”,声誉,名声。义问,好声誉。马瑞辰《通释》: “义问,犹令问,嘉问。《字通》作 ‘闻’。《说文》: ‘闻,知声也。’ 引申之为声问。” ❷义,通“宜”。合适,公正。《大雅·荡》三章: “而秉义类,强御多怼。”郑《笺》: “义之言宜也。类,善。”宜,适宜,合适,引申为公正。义类,正直善良。 ❸通“宜”,应当。《大雅·荡》五章:“天不湎尔以酒,不义从式。” 毛《传》: “义,宜也。”陆德明 《释文》: “饮酒齐色曰湎。” 《韩诗》:“饮酒闭门不出客曰湎。”郑《笺》:“式,法也。”孔《疏》: “汝君臣何为耽荒如是,天不湎然同汝颜色以酒,汝乃自耽于此酒使色同耳,此乃过误之事,不宜从而法行之。” ☚ 川之流 夕 ☛ 义读音·i(ˋ),为i韵目,属i—er韵部。宜寄切,去,寘韵。 ❶正义;道义。 ❷意义;意思。 ❸礼仪。 上一条: 蓺 下一条: 義 义〔yi〕 nib:意~。yib nib. 义義ㄧˋyì一0383动推辞。冀鲁官话。山西广灵〖i213〗。~不过‖~得过。   义yi正确的道德、行为或道理。《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必自毙。”(不义:不合道义的事。)《论语·述而》:“不~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义❶〈隐〉清末以来湖南长沙盐业指数目四。参“乙、兜、先、义、潘、炭、柴、哈、曲”。 ❷〈隐〉旧时安徽帮会指数目七。参“才、元、汉、江、水、仁、义、楚、云、山”。 义義yì❶公正的、有利于社会大众的道理 △ 道~|见~勇为。 ❷符合正义或大众利益的 △ ~举|~战。 ❸意思;意义 △ 一词多~。 ❹拜认的(亲属关系) △ ~父|~子。 ❺人造的(人体的某一部分) △ ~齿|~肢。 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 有情有~。 【注意】笔顺为: 。 义義❶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行动:~务︱~气︱~愤︱~举︱~旗︱~勇︱~师︱~战︱~士︱~演︱~卖︱~学︱~塾︱~地︱~冢(zhong)︱仁~︱正~︱信~︱道~︱大~︱起~︱举~︱首~︱侠~︱演~︱市~︱~不苟取︱~不容辞︱~正词严︱~愤填膺(ying)︱~形于色︱~无返顾︱仁~道德︱大~凛(lin)然︱见~勇为︱大~灭亲︱不~之财︱仗~疏财︱仁至~尽︱见利忘~︱背信弃~︱从(cong)容就~︱天经地~︱舍生取~︱成仁取~︱急公好(hao)~︱言不及~。 ❷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情~︱无情无~︱忘恩负~。 ❸拜认的亲属关系:~父︱~子︱~女︱结~。 ❹人工制造的:~齿︱~肢。 ❺意思;意义:~理︱~项︱定~︱本~︱要~︱疑~︱字~︱词~︱广~︱狭~︱含~︱涵~︱音~︱释~︱讲~︱教(jiao)~︱歧(qi)~︱褒丨(bao)~︱贬~︱转(zhuan)~︱顾名思~︱断章取~︱微言大~︱开宗明~。 义yì❶ 正义:道义︱义正词严。 ❷ 符合正义或大众利益的:义战︱义卖。 ❸ 意义,含义:字义︱同义词。 ❹ 情义:忠义︱信义︱有情有义。 ❺ 因抚养或拜认而形成的亲属关系:义子︱义母。 ❻ 人体中人工制造的:义齿︱义肢。 ❼ 姓。 义yì正义,公正合理。《离骚》:“夫孰非义而可用兮。” 义指阐述经书义理。 如 《礼记》 之 《祭义》、 《冠义》、《昏义》《乡饮酒义》诸篇,都是说明礼的义理的,后世注解的书, 亦多以 “义” 为名。 如汉代王玢 《春秋左氏述义》等。 六朝以后, 专指解注的 “义疏”。 如何修 《礼记义》、 巢猗 《尚书义》 等。 义yi义仓1 义齿2 义地3 义工 义举 义军 义理 义卖 义拍义旗 义气 义赛4 义师 义士 义塾 义务 义项 义学 义演义勇 义战 义诊 义肢5 褒义 本义 贬义 大义 道义 定义广义 含义 讲义 教义 结义 就义 名义 歧义 起义 情义 仁义 释义 首义 侠义 狭义 信义 演义 要义 疑义 意义 音义正义 主义 转义 义和团 义务兵 义勇军 义不容辞 义胆忠肝义愤填膺 义无反顾 义务教育6 义务劳动 义形于色 义正词严爱国主义 霸权主义 保守主义 背信弃义 本本主义 本位主义 存在主义 地方主义 帝国主义 断章取义 分离主义 分裂主义 封建主义 风头主义 改良主义 个人主义 功利主义 共产主义 古典主义 顾名思义 官僚主义 国际主义 机会主义 急公好义 集体主义假仁假义 教条主义 经验主义 军国主义 开宗明义 客观主义 恐怖主义 扩张主义 浪漫主义 利己主义 列宁主义 冒险主义 蒙昧主义 南昌起义 农民起义 平均主义 秋收起义 人本主义 人道主义 人文主义 三民主义 舍生取义 社会主义 实用主义 实证主义天经地义 投降主义 忘恩负义 望文生义 微言大义 唯我主义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武昌起义 现实主义 相对主义 写实主义 形式主义 修正主义 虚无主义 言不及义 殖民主义 中立主义 种族主义 主观主义 资本主义 自然主义 自由主义 宗派主义 义和团运动 义务兵役制 达尔文主义 法西斯主义 马克思主义 无政府主义新殖民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革命浪漫主义 革命乐观主义 革命现实主义 个人英雄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 右倾机会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左倾机会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义yì❶正义;道义:愚虽不才,“~利”二字却还识得。(一·18)探春笑道,“虽如此,只怕他们见利忘~。”(五六·1317) ❷情谊:他也是个极多情的,遂也投河而死,不负妻~。(十六·320) ❸意义;旨趣: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究竟算不得好诗。(六四·1542)
义yì义yì旧时北京和天津的瑞蚨祥号绸布洋货店常用货价暗码,谓数目六。参“心、田、辅、百、世、义、理、助、千、秋”条。 义义yì〖名词〗 一、公正、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准则(77)。《伯夷列传》: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我所听到的许由、务光的道德很高尚。《驳复仇议》: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再说,不忘父仇,这是孝子;不惜一死,这是道义。《纵囚论》:宁以义死,不苟幸生。——宁肯为正义而死,不随便侥幸地活着。 二、情义,恩谊(1)。《公子重耳对秦客》: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 —如果敢有别的念头,那就辜负了国君您对我的情义! 三、用同“仪”。容止,状貌(1)。《高帝求贤诏》: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如有美名和美德相称的,一定要亲自劝他出来并给他准备车马,送他到相国府,写下经历、状貌、年龄。 四、意思,意义,要旨(12)。《杨恽报孙会宗书》: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如果沉默不语,恐怕违背了孔子“各言尔志”的意思。《刑赏忠厚之至论》:《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春秋》一书的要旨在于,确实法制贵在严肃,责罚人却贵在宽厚。《寄欧阳舍人书》: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铭志这类文章在世上出现,意义跟史书接近,但也有与史书不同的地方。
义yì〖动词〗 一、坚守正义,合乎道德、正义,当作正义(7)。《齐国佐不辱命》: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 ——违反先王就是不合道义,凭什么做盟主?《伯夷列传》: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坚守正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中。《游侠列传序》: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坚持正义不和世俗同流合污,当时的人就讥笑他们。 二、合理,适宜(1)。《驳复仇议》: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凡是杀人而合乎情理的,规定不准报仇,报仇的就处死。 义義yì❶ 合宜的道德、行为。《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必自毙。”《论语·里仁》:“君子喻于~,小人喻于利。”《齐桓晋文之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作状语,指按照正义或道德规范。《公输》:“吾~固不杀人。”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不赂秦。” ❷ 主张,学说。《论语·微子》:“君子之仕也,行其~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吕氏春秋·高义》:“公上过语墨子之~,越王说之。” ❸ 合宜。《论语·述而》:“不~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吕氏春秋·先识》:“又示以人事多不~,百姓皆郁怨。” ❹ 意义,意思。《屈原列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远。”陶潜《移居》之一:“奇文共欣赏,疑~相与析。” ❺ 情谊,恩义。《孔雀东南飞》:“吾已失恩~,会不相从许。”元稹《莺莺传》:“~盛情深。” ❻ 非正式的,名义上的。《容斋随笔》卷八:“自外入而非正者曰~,~父、~儿、~兄弟、~服之类是也。” ❼ 通“议”。议论。《战国策·东周策》:“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而攻宜阳。” 义*義yiD2E5 ❶意思;意义:字~/定~/含~/歧~。 ❷正确合宜的道理或行为:道~/仁~/侠~/仗~/舍生取~/大~灭亲。 ❸合乎正义的;为公益事业举办的:~演/~卖/~举/~学。 ❹情谊:~气/情~。 ❺因拜认或抚养关系而成为亲属的:~父/~子/~女/~兄/结~。 ❻人工制造的(多指人体而言):~肢/~齿。 ❼姓。 无私 无私没有私心:光明 不关心自己的得失,无私心:忘私 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秉公无私 主持公道,没有私心:秉正无私 普遍仁爱,没有私心:兼爱无私 不近私利:远利 为公益而不取报酬:义(~举;~捐;~渲)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其受到应得的惩罚:大义灭亲 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先人后己 将自己的德行归功于他人:让德 立了功不把功劳归于自己:功成不居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先忧后乐 牺牲自己的生命,让他人得生:让生 清廉无私:公清 清明无私:水鉴 忘我无私:毫不利己 非常无私:毫忽无私 毫无私心 对人毫无私心:人己一视 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大公无私 大公无我 大公至正 至公不党 至公无私 至公无我 心胸开阔,大公无私:廓然大公 为官清廉,大公无私:嘱托不行 属托不行 大公无私,丝毫不占有公物:颗粒归公 属于公家的财物全部缴公,不占为私有:涓滴归公 (不自私:无私)
另见:为公 公平 公正 廉正 清白 清正 ☚ 无私 为公 ☛
亲属关系 亲属关系家庭的亲属关系:天伦 夫妻关系:缱绻 难以分舍的夫妻关系:鸳鸯扣 和谐美满的夫妻关系:琴瑟之好 夫妻关系和谐美好:如鼓琴瑟 宗族关系:昭穆(~承继) 叔伯的子女间的关系:堂(~兄弟) 异父子女间的关系:隔山(~兄弟) 表示中间隔两代的关系:曾(~祖;~孙) 抚养的亲属关系:养(~父;~女) 拜认的亲属关系:干(~亲;~妈) 义(~父;~子) 结拜兄弟或姐妹的关系:八拜交 八拜之交 兄弟间的亲情关系:孔怀之亲 手足情深的同胞关系:连枝同气 同气连枝 同气连根 亲人间的亲密关系:骨肉之亲 同宗而非嫡亲的关系:堂(~房;~兄;~叔;从~兄) 有世交的亲属关系:世(~兄;~叔) 较为疏远的亲属关系:缌亲 不是兄弟姐妹关系:非李非桃 ☚ 人际关系 血缘 ☛
情谊 情谊分(情分) 义(风义;情义) 谊(意谊) 情期 情私 情味 意爱 事契 有姻亲之谊:姻谊 世代有婚姻之谊:旧匹 交情,情谊:方情 襟义 义气情谊:气谊 恩德情谊:恩谊 (相互关切、敬爱的感情:情谊)
另见:关心 敬爱 感情 情意 ☚ 情谊 各种情谊 ☛ 义義yì宜寄切,去至。 ❶礼仪,容止。《韩非子·解老》:“失仁而后失~,失~而后失礼。” ❷合宜的道德或道理。《孝经·三才》:“天之经也,地之~也。” ❸合理的事情或行为。《易·乾》:“利物足以和~,贞固足以干事。” ❹恩义,情义。曹植《赠丁仪》:“子其宁尔心,亲交~不薄。” ❺意义,意思。《史通·叙事》:“言近而旨远,辞浅而~深。” ❻合理;恰当。《论语·公冶长》:“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 ❼拜认的,名义的。《容斋随笔》卷八:“~父,~儿。” 义 022 义儒家的伦理范畴。指人的思想要正义、适当、合理。“义者宜也” (《礼记·中庸》),“君子喻于义”(《论语·里仁》),“见利思义”(《论语·思义》)。师服主张礼从义出,“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左传·桓公二年》);孔子认为“礼以行义”。春秋时的义指等级规定和服从等级的意识,子路认为义指人伦大义,即君臣父子关系。《卫灵公》中说“君之义以为质”,视义为内心的品德,《论语》中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行为和言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孟子提出“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主张舍生取义,穷不失义,把仁义连在一起,形成后儒仁义概念。仁是理想,义是仁的实践,仁义成为儒家的道德信条。“仁,人之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上》),“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荀子》),墨子认为义是利益。儒家把义同仁、礼、智、信合在一起,称为 “五常”。 ☚ 礼 仁 ☛ 义 义谥号。君主与大臣之美谥。苏洵《谥法》曰: “制事合宜曰义,见义能终曰义,先君后己曰义,取而不贪曰义。” 郑樵 《通志·谥略》 把 “义”列为上谥。 ☚ 礼 敏 ☛ 义 义Yi中国古代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范畴和行为准则。“义”的问题早在春秋战国以前即被人们所关注,到孔孟时代被确立为重要的伦理道德范畴,常与“仁”并称连用。诸子百家关于“义”的理解各有不同。儒家学派所讲的 “义”主要有两层含义: 其一, “义”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个人修养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孔子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孟子说:“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下》)遵守“义”的规范是人的必备品质,否则就不能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其二, “义”是判定一切是非的标准。“义也者, 万事之纪也。”(《吕氏春秋·论威》)“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孟子还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孟子·公孙丑上》) 认为“义”是人与生俱来的良知良能,所谓道德修养,就是把这种先天的良知良能发掘出来,加以保持、培养、扩充。与“义”相对的是“利”。义利之辨,在绵延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从未停止过。儒家的观点是重义轻利或贱利贵义。孔子明确的说: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儒家关于“义”的观点和“义利”关系的态度,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确认和大多数思想家的认同, 是占统治地位的正统观念, 对中国历史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 仁 礼 ☛ 义见“哲学”中的“义”。
义指思想行为合乎一定的标准。《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孔子主张以义为立身标准,认为“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孟子指出:“义,人之正路也。”荀子主张先义后利,以义制利。墨家则以利释义,认为“义,志以天下为,而能利之,不必用”。后世儒家多重义轻利,唯北宋李觏,南宋叶适、陈亮,清颜元、李塨重视功利,反对空谈仁义。 义羲yì❶公正、合理、应该做的。如:道义,正义,义举, 义战。 ❷情谊。如:有情有义,忘恩负义。 ❸意义,意思。如:本义,定义。 ❹认为的亲属。如:义父。 ❺人工制造的。如:义肢。 ❻不取报酬的。如:义务劳动,义演。 ❼姓 义 义yi副词,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合于义理,相当于“按照义理”,或可译为“执意”。如: ❶吾义不食子之食也。(《列子·说符》“义”句:我按照义理不该吃你的食物。) ❷臣与浩实同其事,死生荣辱,义无独殊。(《资治通鉴·宋纪·文帝元嘉二十七年》“义”句:我跟崔浩实际上干着同样的事,生死荣辱两人应该共同担负,按照义理我不应该个人特殊。) ❸遂苦相留,羊义不住。(《世说新语·雅量》“义”句:于是极力挽留,羊孚执意不肯留下。) ☚ 以 亦 ☛ 义 义儒家思想学说的重要范畴之一。主要指伦理关系。《礼记·中庸》说:“义者,宜也。”行而宜之谓之义。孔子说:“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论语·微子》)仕君就是“大义”。“义”行的准则是“礼”:“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论语·卫灵公》)《孟子》则把“义”扩展为一切符合于“仁”的行为:“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尽心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离娄上》)居心于仁,行由其义,则“大人之事备矣。”(《尽心上》)由于义行常和利益发生冲突,故学者多有“义利之辨”。孔子认为,“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里仁》)孟子亦以“义”排斥“利”,“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至荀子,则义、利并存,但以义为主:“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墨家则以义、利为一:“义,利也。”(《墨经上》)如果不合“人民之大利”,也就是不义。而道家则崇尚自然,不别义、利:“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辨?”(《庄子·齐物论》)故以仁、义为旗帜者,主要是儒家,对后世学者,则常以其对仁、义的态度而划分其家派。 ☚ 万章 义利之辨 ☛ 义(義)yìⅠ ❶ (正义) justice; righteousness: 大 ~ 灭亲sacrifice ties of blood to righteousness; 见 ~ 勇为 be ready to take up the cudgels for a just cause ❷ (情谊) human ties; relationship: 情 ~ ties of friendship, comradeship, etc. ❸ (意义) meaning; significance: 词 ~ the meaning of a word; 望文生 ~ interpret the meaning of a word or sentence superficially ❹ (姓氏) a surname: ~ 净 Yi Jing Ⅱ ❶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 righteous; equitable; just: ~ 行 righteous deed; ~ 战 just war ❷ (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 adopted; adoptive: ~ 父 [母] adoptive father [mother] ❸ (人工制造的) artificial; false: ~ 齿 [发] false tooth [hair] ◆义不容辞 One's sense of honour makes it impossible to refuse.; a compelling obligation; act from a strong sense of duty; bounden duty; inescapable duty; 义仓 [旧] local public welfare granary or barn (often manipulated by local despots); 义齿 dental prosthesis; artificial [false] tooth; 义地 [旧] cemetery (for the poor or fellow townsmen and their family dependents); 义愤 righteous indignation; moral indignation; righteous anger; 义愤填膺 be filled with righteous indignation; Anger for justice filled one's breast.; filled with immense moral indignation; filled with righteous rage; 义和团[拳] boxer; 义举 a magnanimous act undertaken for the public good; chivalrous deed; 义理 argumentation (of a speech or essay); 义卖 a sale of goods for charity or other worthy causes; charity bazaar; 义母 adoptive mother; 义女 adopted daughter; foster daugter; 义气 code of brotherhood; personal loyalty; 义赛 benefit; benefit match; a match for charity; 义师 an army fighting a just war; righteous army; 义士 a high-minded or chivalrous person; a person who upholds justice; righteous man; 义塾 [旧] private school charging no tuition; 义务 duty; obligation; volunteer; voluntary; 义学 [旧] private or community- run schools charging no tuition; free school; 义演 benefit performance; charity performance; 义勇 voluntary; 义勇军 army of volunteers; volunteers; 义战 a war for moral principles; 义诊 see patients on a volunteer basis; 义正辞[词]严 condemn justly and severely; categorically fairness in principle and severity in speech; 义肢 {医} artificial limb; 义冢 [旧] burial ground for the destitute; 义子 foster son; adopted child 义yirighteousness 义yijustice; righteousness; meaning 义爵位名。为天义的简称,见“六爵”。 义yì❶ 义薄云天|义不反顾|义不容辞|义不旋踵|义断恩绝|义愤填膺|义结金兰|义气相投|义深情密|义外之财|义无反顾|义正词严|义重恩深
❷ 不义之财|大义凛然|大义灭亲|好义急公|见义勇为|礼义廉耻|取义成仁|仁义道德|仗义疏财|仗义执言|正义凛然|重义轻财
❸ 恩断义绝|恩高义厚|恩绝义断|恩山义海|江湖义气|情深义重|仁浆义粟|仁至义尽|体大义精|侠肝义胆|忠肝义胆
❹ 背恩忘义|背恩弃义|背信弃义|薄情寡义|不仁不义|蹈节死义|断章取义|多情多义|伏节死义|负恩背义|辜恩背义|辜恩负义|顾名思义|寡恩薄义|好利忘义|急公好义|急难好义|假仁假义|见利忘义|居利思义|拘牵文义|拘文牵义|绝情寡义|开宗明义|慷慨就义|乐善好义|昧利忘义|弃信忘义|轻财重义|轻身重义|轻死重义|舍身取义|舍生取义|深明大义|守节死义|疏财重义|贪财忘义|天经地义|忘恩负义|望文生义|微言大义|无情无义|向风慕义|行侠仗义|言不及义|因名思义|缘文生义|仗节死义|忠孝节义|重财轻义 乂·义yì甲骨文像剪刀之形。或加“、”指示所“乂”之物,生成的形声字有: yi 阳平:仪(仪表) 上声:蚁(蚂蚁) 舣(船靠岸) 去声:义(义务) 议(会议) 刈(割也) 艾(自怨自艾;另读ài,草名,生成的形声字有“砹”,一种放射性元素) 义義yì(3画)
 *义(義)yì3画 丶部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正~|道~|~不容辞|大~灭亲。 (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 ~诊|~演。 (3) 情谊;情义: ~气|无情无~|忘恩负~。 (4) 因领养或拜认而成亲属的: ~子|~母。 (5) 意思;意义: 定~|词~|歧~。 (6) 人工制造的(人体部分): ~肢|~齿。 义義yí甲骨文以来的会意兼形声字。从羊从我,我亦声。韵变如可奇、蛾是蚁(蟻)本字例。美善等字从羊,义(義)是仪的本字,金文义多用为仪。现代声调分化。我的羊,即我的威仪。元代简化、用乂(yì,治理义)字代替,后为分化而在上面中间加一点。明代、清代和太平天国以及30年代以后都用义字。现以繁体字笔画太多。以义为规范字。见《总表》。引申有合宜,应当义。通宜字。一般指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如:见义勇为|义不容辞。组词如:正义。引申指合乎正义或公益的。如:义举。组词如:义务。又引申指感情的联系。如:情义。又指意义,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如:定义|字义|歧义。转义指认作亲属的。如:义父|义子。此义引申指人工制造的人体的一部分。如:义齿|义肢。 义義★繁◎常★常◎异
yì表意,小篆从我从羊,我为人的自称,指人,羊指美善,隶定为“義”。(一说形声,从羊,我声。)本义表示仁义,即人所表现的美善,引申为正义(公正而合乎道理)、合乎正义或公益的、意义、情谊、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关系的、人工制造的等。宋元时期俗字简作“乂”(yì),用同音字代替;《简体字表》、《简化字表》为跟原字相区别,又添一点作“义”。 【辨析】 ❶以“义”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yi,但声调不同。yì:议∣yí:仪∣yǐ:蚁、舣。 ❷“义(義)”可作类推简化偏旁使用,如:议(議)、仪(儀)、蚁(蟻)。 ❸义/意 “义”指内容或内中含有的意义,属于客观存在的,所指范围较窄、较小,如“本义”指字、词本来的意义,“含义”指字、词包含的意义,“望文生义”指从字面上强加附会,未能推求词句的确切含义;“意”指意思或想要表达的,存在于内心,属于主观的,所指范围较宽、较大,如“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含意”指话语、诗文篇章包含的意思,“词不达意”指词句、言语不能完全表达想说的意思。 ❹义/宜/谊 见495页“宜”。义 義; 甲 金 篆 隶yì【析形】形声字。古文字形从羊,我声。 【释义】《说文》:“己之威仪也。”解释的是引申义。本义指符合正义或道德规范。《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引申指符合正义或道德规范的道理或举动,这个意义后来写作“仪”。由符合规范引申为合适,适宜。所符合的道德标准,就是正义、道义。《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意思是违反正义的事干多了,必然自取灭亡。《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后演化为成语[舍生取义]。也引申指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即情义,如成语[忘恩负义]。又可以用来指意义、含义。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In ancient character,the meaningful part is羊(yáng,sheep)and the phonetic component is 我(wǒ). 【original meaning】Conforming to justice or ethi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