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义不容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义不容辞 【出处】: 《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且玄德既为东吴之婿, 亦义不容辞。” 【故事】: 赤壁之战以后, 曹操经过一段休整, 用计诱杀了西凉太守马腾, 便决定再次亲率大军南征。这时, 有人报告刘备正准备进攻西川。曹操大吃一惊, 向谋士们征询良策。诏书御史陈群献计说:“现在, 孙刘结为联盟, 丞相若派兵直取江南, 孙权必然求救于刘备, 而刘备的用意在于夺取西川, 必然不想救孙权。孙权没有刘备的支持,必然为我所败。这样, 我们占领了江东, 荆州就容易夺取了, 进而夺取西川, 天下就是我们的了。”曹操采纳了陈群的意见, 立即发兵三十万, 直取江南。孙权获悉这一消息, 立即召集将领们商议。张昭认为, 没有刘备的支持, 江南就有丢失的危险。眼下只有让鲁肃写信给刘备, 联刘抗曹。接着他讲了联刘的可能性: 一鲁肃有恩于刘备, 他的话刘备一定会听从, 二刘备既然是东吴的女婿, 那么他和我们合力抗曹, 从道义上讲也是不容推辞的。孙权采纳了张昭的意见。结果, 诸葛亮用联络西凉马腾之子马超, 袭击曹操后方之计, 退了曹兵。 【意思】: 从道理上说不允许推辞、拒绝。容: 允许; 辞: 推托。 【古例】: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 小婿义不容辞。”老舍《四世同堂》三十五:“大少爷的病既这么严重, 全家都慌了, 所以来向常二爷要主意。常二爷正在地里忙着, 可是救命的事是义不容辞的。”柳青《创业史》:“生宝知道这是试办社对周围农村所负的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当仁不让;义不容辞 异 当仁不让 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指遇到应该做的事情,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诿。偏重从情理上着眼,对事敢于承当。 例 记不清是谁提议道:“就请王咏沂先生把这一串意思写下来吧,他是国文教师,笔下来得。”王先生当仁不让,回来就起草了那篇宣言。(叶圣陶《一篇宣言》)这样,在无形中,宋国的地位就在齐国之上了。宋襄公自然“当仁不让”,准备出场当霸主了。(羽白、子殷《长勺之战·泓水之战》) 义不容辞 道义上不容许推辞拒绝。作定语时,多跟“义务”、“任务”、“职责”等词配合。 例 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一定用我的党性来保证,对革命负责,对同志负责,对党负责,把我们的革命力量保住!(黎汝清《万山红遍》上卷第二章)朝廷吃紧,局势危急,论理,我身为两江总督,应诏出兵原是义不容辞的。(凌力《星星草》上卷第八章) 同 都含褒义,都表示正义的事情不容推托的意思。都可作谓语、状语、宾语。
义不容辞yìbùróngcí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表示理应承当。 义不容辞yì bù róng cí〈成〉在道义上不容许推辞:孝敬父母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义不容辞(同)当仁不让 无可规避 义无反顾 沙和尚挑行李义不容辞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许推辞。东汉末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后重整旗鼓,大举进攻东吴。孙权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谋士张昭建议派鲁肃给刘备写信,劝其联合抗曹。张昭说:“联蜀抗曹是可能的,一是因为鲁肃对刘备有恩,刘备不好拒绝;二是因为刘备是东吴的女婿,从道义上讲也是不容许推辞的。”结果刘备果然同意出兵,共同击退了曹军。(见《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 百般推委、敬谢不敏、推三阻四[推三推四];当仁不让、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百般推委bǎi bān tuī wěi用各种手段推脱:这任务非你莫属,别再~了 |谁求他办事,他都~。 ○敬谢不敏jìng xiè bù mǐn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讲这门课不是我的专才,只好~了 |对于力不能及的事,我只得~|主编这个头衔,受之有愧,~了。 ○推三阻四tuī sān zǔ sì以各种借口推托:你别再~了,这事你去最合适|非是我~,这事实难造次|事到临头,你还~。也说〖推三推四〗。 ●当仁不让dāng rén bù ràng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身先士卒,~|~,舍我其谁|那种自信,那种~,让我自叹弗如。 ●义不容辞yì bù róng cí按道义不容许推辞:~地帮助别人| 治病救人,~。 ●责无旁贷zé wú páng dài承担起该负的责任,不推卸给别人:作为家长,抚养子女~|抢劫犯逃走了,看管者~。 推辞 推辞辞(辞阻;高辞) 谢 推让 高谢谦辞 推免 推诿 推调 推却 推郤 另见:推托 不接受︱接受 ☚ 推辞 辞谢 ☛ 接受 接受受(登受;被受;诞受) 膺 纳(纳受;采纳;允纳;接纳;包纳;俞纳) 领(领受;领纳;领承;领略) 应(诞应) 承(承受;承接;承纳;秉承) 闻 禀 授 衔 吸收 接取 请佃 请奠 另见:接收 接纳 收取 收回 收录 ☚ 接受 接受的方面 ☛ 义不容辞从道义上说不允许推辞。比喻应尽的责任。容:允许。辞:推托。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张昭曰: ‘可差人往鲁子敬处,教急发书到荆州,使玄德同力拒曹。……且玄德既为东吴之婿,亦义不容辞。’” 义不容辞yì bù róng cíbe incumbent upon one(to do sth); be duty-bound; have an unshirkable duty; have the inescapable (/bounden) duty to;obligatory 义不容辞be duty-bound;have an unshirkable(or bounden) duty;act from a strong sense of duty 义不容辞yì bù rónɡ cí义:道义,义务;容:允许。从道义上讲不容许推辞。have an unshirkable duty, duty-bound, be in duty, bound to do sth., obligatory 义不容辞yì bù róng cí【解义】义:道义。容:允许。在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指理应接受。 义不容辞yì bù róng cí按道理不能推辞。“容”,允许;“辞”,推辞,推托。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回:“武公曰:‘老夫年迈无识,止为臣子,义不容辞,勉力来此。” 义不容辞yì bù rónɡ cí义:道义。容:容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唐·岑文本《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夫显微阐幽,义不容辞,功高德盛,……载金石而不朽。” 义不容辞yì bù rónɡ cí【释义】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义不容辞yì bù rónɡ cí辞:推辞,拒绝。道义上不容推辞。萧乾《在洋山洋水面前》:“这样,教课之余,我就不时地赴英伦三岛大城小镇去从事这种~的宣传工作。” 道义上不容许推辞义不容辞格式 直叙式。 责无旁贷zé wú páng dài责有攸归 义不容辞 义不容辞yì bù róng cí义:道义。容:容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义不容辞yìbùróngcí义:道义。辞:推辞。从道义上讲不允许推辞。指理应接受委任、请托等。 义不容辞yì bù rónɡ cí解释 辞:推辞。道义上不容推辞。 义不容辞yì bù rónɡ cí从道义上说不允许推辞。意指理应接受某种委任或请托等。 义不容辞yì bù rónɡ cí也说“义不得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指理应接受。 义不容辞yì bù rónɡ cí【解义】 义:道义。容:允许。在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指理应接受。 义不容辞yì bù rónɡ cí义: 道义。辞: 推辞。道义上不容推辞。指应该做。《醒世恒言》卷一七:“张孝基道: ‘承姑丈高谊,小婿~。’” 义不容辞yi bu rong ci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容许推辞。指理应承当,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yìbùróngcí义:道义。容:容许。辞:推辞,推托。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拒绝。 【义不容辞】yì bù róng cí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容:允许。辞:推脱。 义不容辞yìbùróngcí〔主谓〕 容,允许;辞,推托。在道义上不容推辞。高阳《粉墨春秋》:“由于交情很厚,所以当刘德铭由重庆派到上海做地下工作,为‘76号’所捕时,潘三省自然~地要救他。” 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义不容辞zé wú páng dài;yì bù róng cí【上】贷:推卸。自己该负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在座的同志是责无旁贷的。” ☚ 邪不压正;妖不胜德 佐饔得尝;作善降祥 ☛ 义不容辞yì bù róng cí义:道理,道义。容:允许。辞:推辞。即从道理说决不许推辞。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这是地方上的公益,伯申自然义不容辞。”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